摘要:績效管理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來激發員工潛力、優化人才結構,是提升人力資本價值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在績效與薪酬掛鉤的機制下,員工的工作績效直接影響其收入水平,形成了對高績效人才的自然選擇機制,從而增強了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的活力和創新能力。文章結合福建匯川物聯網技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的績效管理實踐,主要探討了績效管理對提升人力資本價值與經濟增長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績效管理與人力資本價值提升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績效管理;人力資本價值;經濟增長;企業管理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從宏觀層面來看,人力資本的增值不僅可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還可以為國家經濟的增長貢獻動力。在這一背景下,企業也更加注重利用績效管理系統來提升人力資本的價值,優化資源配置,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績效管理系統的核心在于通過有效的激勵與評估機制,引導和激發員工潛能,提升工作效率,從而實現企業目標與員工個人目標的良性互動。根據人力資本理論,教育和培訓對提升員工能力和生產率具有重要意義,而績效管理則是這一理論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的重要體現。通過對績效管理系統的深入分析可以為企業提供戰略決策支持,并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宏觀經濟發展的參考依據。基于此,本文將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對績效管理系統進行探討,以深入理解績效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對經濟發展的貢獻。
一、績效管理的相關概述
(一)績效管理的定義
績效管理涉及對組織、團隊和個人績效進行規劃、監督、評估和發展的全過程。其核心組成部分包括績效規劃、績效監督、績效發展和績效評估,績效規劃是指確定組織目標、團隊目標和個人目標的過程;績效監督涉及對這些目標實施跟蹤和監控;績效發展則關注于通過培訓和發展活動來提高員工的能力和績效;績效評估則是對員工達成目標情況的評價,并與員工進行溝通,以討論未達到的目標并計劃未來的改進措施。通過有效的績效管理,組織能夠確保員工的努力與組織的目標和愿景保持一致,從而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和經濟增長。
(二)績效管理的主要模型和理論
常用的績效管理模型包含了平衡計分卡模型、關鍵績效指標模型。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S. Kaplan)和大衛·諾頓(David P. Norton)于1992年提出了平衡計分卡模型,該模型超越了傳統的財務評價方法,強調了非財務指標在績效管理中的重要性,主要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全方位地評估組織績效。在實踐中,平衡計分卡可將長期戰略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執行措施,使得企業的戰略目標與員工的日常活動形成緊密的聯動,并倡導管理者應當超越短期財務成果的追求,關注客戶滿意度、內部流程效率、員工能力提升等長遠因素,從而推動整體戰略的落實。關鍵績效指標(KPI)模型則是通過設定一系列關鍵的業績評價指標,衡量組織、部門或個人在實現既定目標方面的成效。KPI的設計要求高度具體且與企業的核心戰略緊密相連,有效地KPI不僅能夠為員工提供清晰的工作方向,還能夠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而員工則能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如何對企業的成功作出貢獻。
績效管理的理論依據主要有目標設定理論和公平理論。其中,目標設定理論由著名心理學家埃德溫·洛克(Edwin A. Locke)提出,該理論的核心在于設定具體且有挑戰性的目標能夠顯著提升個人的工作績效,強調了目標本身的激勵作用,可以引導員工的注意力,激發其努力的方向,從而提高工作績效。在績效管理實踐中,企業可以設定明確而具有挑戰性的績效目標,目標的明確性旨在為員工提供清晰的工作導向,而目標的挑戰性則能夠激勵員工發揮潛能。公平理論由約翰·斯塔西·亞當斯(J. Stacy Adams)提出,該理論認為員工在組織中尋求他們的投入與所得回報之間的公平性。公平不僅僅是指物質回報的公平,還包括了工作條件、晉升機會等方面的公平。在企業績效管理中,一個公正的績效評價體系不僅可以鼓勵高績效員工,同時還給予了低績效員工改進的機會和動力,從而增強員工的公平感和歸屬感,提升整體的工作滿意度,進而促進組織的穩定性和持續發展。
(三)績效管理在不同行業中的應用
在制造業中,制造業企業多使用生產周期時間、缺陷率、成本控制等量化的績效指標對績效,將重點放在了優化生產流程,確保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上。企業基于精益生產的管理理念,通過持續的流程改進來提升效率、減少浪費。在實踐中,績效管理常與生產線工人的技能提升、生產設備的維護管理以及物料供應鏈的優化等方面緊密結合,以達到持續改進生產效率和質量的目標。在服務業中,績效管理不僅涉及員工的工作效率,更重視員工提供服務的質量和客戶反饋。酒店行業會十分重視客房清潔度、前臺服務效率、顧客投訴處理速度等作為績效評價的關鍵指標。因而,績效管理在服務業中的挑戰在于如何將客觀的績效指標與主觀的服務體驗有效結合,以形成全面的績效評價體系,從而提升員工的服務意識、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綜上,不同行業的績效管理應用雖各有側重,但共同的目標在于通過科學的管理手段提升組織效能和員工的工作成效。
二、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
(一)人力資本的定義
人力資本是人體所包含的各種質量因素的總和,這些質量因素包括知識、技能和體力,并有一定的經濟價值。這一概念最早由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提出,后由貝克爾(Gary S. Becker)等人進一步發展,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領域。人力資本的增值不僅有利于個體發展,也是推動社會經濟進步的關鍵因素。從微觀層面來看,個體通過增加對自身能力的投資,可以獲得更高的回報;而從宏觀層面來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力資本積累水平將直接關系到其經濟增長潛力和競爭力,人力資本的提升可以增強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提高創新能力,促進技術進步,從而帶動經濟增長。人力資本理論框架的核心在于認識并量化人的能力、知識和技能對于經濟發展的貢獻。其中,教育是人力資本增值的關鍵因素,這一點在人力資本理論中進行了強調。高質量的教育可以顯著提高勞動力的生產率,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和發展。工作經驗也是人力資本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工作經驗的積累能夠提高個人對特定行業或職位的熟悉度,增強其工作效率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中,具備了豐富經驗的工作人員往往能夠更快地完成任務,處理復雜問題,他們的經驗也可以通過指導和培訓的方式傳授給新員工,從而提高整個組織的績效水平。
(二)人力資本的相關理論
一是知識經濟理論,知識經濟理論強調了知識和信息在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在知識經濟的框架下,人力資本的重要性被進一步放大,個人的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關鍵因素。教育和終身學習成為提升個人競爭力和適應快速變化經濟環境的必要條件。因此,國家和企業的投資重心逐漸轉向提升教育質量、加強職業培訓和激發創新精神,以培養能夠適應知識經濟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從而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社會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二是社會資本理論,這一理論從人際網絡和社會關系的角度對人力資本作了深入的闡述。社會資本理論認為個體或團體的社會網絡、信任度以及社會參與等非物質資源,對于獲取信息、資源共享和集體行動具有促進作用。在這一理論視角下,人力資本不僅僅是個人的知識和技能集合,還包括個人在社會關系網中的位置和能夠動員的社會資源。這意味著良好的社會資本能夠促進知識的傳播和創新的產生,加強社群內的互助與支持,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率和適應性。在這一理論基礎上,企業可以建立開放包容的企業文化,鼓勵員工跨部門交流合作,以提升組織內部的創新能力,并通過企業與外部社會的互動,從而加強企業的社會資本,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三是人力資本理論,這一理論重點關注個人教育、培訓、健康狀況和其他個人屬性對其生產力和經濟效益的影響。該理論的基本前提是人們的知識、技能、健康以及工作習慣等特質被視為一種資本——即人力資本,這種資本對于提升個人的工作效率、創新能力和經濟收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人力資本理論強調了人力資本可以借助教育、培訓和健康投資等方式得到積累,而人力資本的積累不僅能夠提高個體的生活水平,還能促進社會整體的經濟增長和發展。隨著全球化和技術革新的加速,對高質量人力資本的需求日益增加,深入理解和有效運用人力資本理論,對于制定教育、勞動和經濟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
人力資本可以提升勞動生產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這主要是通過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訓實現的。高水平的教育與培訓能夠顯著提高勞動者的知識技能水平,進而提升其工作效率和創造力,并且還能夠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勞動力的結構性轉變,使勞動力能夠從低附加值行業向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行業轉移,從而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的優化。人力資本還可以通過促進技術創新來影響經濟增長。創新是推動經濟長期增長的關鍵因素,而人力資本,特別是高水平的研發人才是創新活動的主要推動力。人力資本的積累為技術進步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燃料”,推動了新技術的發明、新產品的開發以及新服務的創造,進而促進了經濟體的生產效率和增長潛力。同時,高水平的人力資本還可以促進技術的引進、吸收和再創新,加速先進技術的本地化應用以及產業升級,從而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持續的動力。此外,人力資本還可投資于健康改善,從而促進經濟增長。良好的健康狀況能夠顯著提高勞動參與率和工作效率,降低醫療費用支出,延長工作年限,從而增加經濟產出。健康投資包括公共衛生設施建設、醫療服務質量提升、疾病預防和治療等,可以有效提高人口的整體健康水平,減少因疾病造成的勞動力損失,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
三、績效管理對人力資本價值的提升作用
(一)促進員工能力發展和知識積累
從組織文化的視角看,績效管理體系的有效實施可以幫助企業塑造一種以成長和學習為核心的組織氛圍,在這樣的文化中,員工被鼓勵不斷地探索新知識、學習新技能,并將其應用于工作實踐中。此時,績效管理不再是單一的任務完成和目標達成的檢驗,而是成為員工成長路徑上的一種引導和支持。組織通過績效管理中的目標設定、反饋溝通以及發展規劃等環節引導員工認識到學習與成長的重要性,并在此過程中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同時,根據自我決定理論:當員工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被認可,且工作任務與個人興趣和自我價值觀相匹配時,他們的內在動機會被顯著提升。在這種情境下,績效管理不僅僅作為一種外在的評價和激勵機制,更是激發員工內在成長欲望和自我實現需求的重要手段。通過績效評價中的正面反饋,員工能夠獲得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這些正面的心理體驗促使員工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后續的工作和學習中,不斷尋求自我超越。
(二)提高員工積極性和滿意度
在績效管理過程中,與員工共同確定的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且時限明確的目標不僅能夠清晰地指引員工的工作方向,還能夠激發員工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員工設定短期和長期目標,讓員工可以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這些正面的心理體驗能夠進一步增強員工的工作動機,提高其對工作的投入度和熱情。同時,定期的績效反饋可以讓員工及時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現和進步空間,并提供改進的方向。在這一過程中,及時、具體、建設性的反饋能夠幫助員工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貢獻,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企業通過落實與績效掛鉤的激勵措施,如獎金、晉升機會、職業發展計劃等,能夠有效激發員工的外在動機,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這些激勵措施的落實也能夠讓員工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貢獻被組織所認可和獎勵,從而提高其對工作的滿意度和對組織的忠誠度。
(三)績效管理系統在提升人力資本價值方面的應用案例分析
本文以福建匯川物聯網技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這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于2010年創立,其將整個企業管理融入績效管理中,構建了更具實用性的績效體系。
福建匯川物聯網技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施了分層的、激勵性的薪酬體系,有效提升了人力資本價值。績效工資分配比例如表1所示,員工的績效工資與其業績完成情況緊密相關,福建匯川物聯網技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為優秀和良好績效的員工提供更高的工資支付比例,激勵員工追求更高的業績水平。績效分配比例與考核等級一一對應,增加了薪酬體系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提高了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從生產計件制員工的年中和年終獎金如表2所示,根據考核等級分配獎金不僅獎勵了短期績效,也鼓勵員工關注長期績效和公司的長遠利益。從銷售服務支持相關人員的月度獎金分配比例如表3所示,福建匯川物聯網技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高績效員工提供了顯著的激勵,同時也為其他等級的員工提供了實現績效提升的動力。福建匯川物聯網技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實施的績效管理措施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加了他們的工作技能和知識水平,進而提升了整個組織的人力資本價值。
四、績效管理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分析
(一)通過人力資本增值促進經濟增長
在績效管理體系中,通過目標設定、績效反饋和職業發展規劃等環節,員工被鼓勵并支持在專業技能和個人素質上不斷進步,這種持續的能力提升不僅使員工能夠更有效地完成當前的工作任務,更重要的是為員工提供了適應未來工作挑戰的能力基礎。隨著員工能力的提升,其創造的價值也隨之增加,從而直接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表現,進而對整體經濟產生積極影響。并且,高水平的人力資本還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的優化,為經濟增長提供持續的動力。同時,績效管理通過促進技術創新,間接通過人力資本增值推動經濟增長。在績效管理過程中,通過設立創新導向的績效目標和激勵機制,企業能夠激發員工的創新動力,鼓勵其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活動。員工的這些創新活動一方面能夠直接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另一方面還能夠通過技術的傳播和應用,推動行業乃至整個經濟的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其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愈發凸顯,通過績效管理促進技術創新也被看作是人力資本增值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可行路徑。
(二)宏觀經濟指標與績效管理效果的相關性
宏觀經濟環境對績效管理效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經濟周期的波動上,在經濟擴張期,市場需求旺盛、企業收入增加,此時企業更加傾向于為員工提供豐厚的績效獎金、股票期權等來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新能力,從而進一步推動企業的增長。而在經濟衰退期,企業面臨收入下降和成本壓力增大的挑戰,此時績效管理會強調績效的量化指標和成本節約,以確保企業在不利的宏觀經濟環境中的生存和發展。同時,績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通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對宏觀經濟產生積極的反饋作用。優秀的績效管理系統能夠幫助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中,快速適應市cbaee9df11a9d3453de514ad352657b2場變化,提高決策的靈活性和效率。企業對員工進行有效的績效激勵和能力培養不僅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創新水平,還能夠促進知識和技能的積累與傳播,從而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在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下企業的競爭力得以增強,進而有助于推動整個經濟體的增長和發展。宏觀經濟指標與績效管理效果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關性,企業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充分考慮宏觀經濟環境對績效管理的影響以及績效管理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潛在作用,制定靈活調整績效管理策略,以適應宏觀經濟的變化,并且還應積極利用績效管理工具,從而促進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績效管理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角色
在提升地方企業競爭力方面,績效管理可通過提高地方企業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企業基于績效管理體系能夠明確各級員工的工作目標和責任,確保員工的工作行為與企業的整體戰略目標一致,進而提升組織效率。開展定期的績效評估,可以及時發現并解決運營中的問題,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和服務的質量;通過有效的激勵和獎勵機制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隨著地方企業競爭力的增強,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促進就業,增加稅收,從而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支撐。在促進區域創新能力方面,創新是推動區域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而績效管理通過鼓勵企業和員工持續學習和創新,有助于建立和維持一種以創新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在此文化的影響下,企業更愿意投資于研發活動,鼓勵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并積極參與區域內外的知識交流和技術合作,從而促進了知識的積累和技術的迭代更新。區域內的企業通過績效管理提升自身創新能力,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從而加速區域經濟的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型。
五、結語
綜上,本文結合福建匯川物聯網技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進行的研究發現,績效管理在提升人力資本價值及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精心設計和有效實施的績效管理體系,可以大大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促進企業和整個社會的知識積累與技能提升,進而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大的動力。在未來的發展中,可以繼續探索績效管理在不同經濟環境和文化背景下的最佳實踐。
參考文獻:
[1]李娟.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實踐探索——設計公司“過程+結果”績效考核案例介紹[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3(22):50-52.
[2]智建麗,王宇.基于績效管理理論的種業公司績效考核體系構建[J/OL].分子植物育種,1-6[2024-02-28].
[3]竇微,姜佩含.數字經濟對企業人力資源創新績效管理的影響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3(22):72-74.
[4]傅道勛.事業單位經濟運行及績效管理分析[J].財經界,2023(32):57-59.
[5]杜浩斌.市場經濟環境下證券公司的績效管理研究[J].營銷界,2023(20):83-85.
[6]呂林邦.統籌強化財會監督和績效管理助力甘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J].中國財政,2023(14):41-42.
[7]翟小娟,趙曉玲,劉柳.新經濟時代下新型制造業績效管理OKR模式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3(05):91-93.
(作者單位:福州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