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14年提出“四有”好老師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在教師隊伍建設中要堅持這一要求,進而凸顯了該要求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迫切性。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對“四有”好老師提出了新表述,其在講話中提及的“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扎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豐富了原有要求的時代內涵,同時也表明其對“四有”好老師的要求不斷提升,即從靜態的品質描述升級為動態的行動指導,更加側重和強調付諸實踐,進而凸顯了教師個人成長的主動性、動態性、實踐性、持續性等特征。
【關鍵詞】“四有”好老師 教師隊伍建設 師德建設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明確提出了“什么是好老師”這一關乎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問題,并且首次提出了“四有”好老師。2024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有”好老師十周年。這十年來,我國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自2014年提出“四有”好老師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再度提及“四有”好老師,并有了新表述,意味著什么?厘清這一問題,不僅有助于我們進一步領會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有”好老師的重要講話精神,而且也能進一步推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嘗試對這些問題進行回答,構成了本文的學術旨趣。
一、“四有”好老師的重要價值意蘊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1]由此可見,習近平總書記把教育提升到了戰略高度,不僅強調了教育對個體的重要價值,而且也揭示了教育對社會、民族和國家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立足全球視野和中國立場,從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觀和全局視角分析了國家競爭,進而提出了“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1]的重要論斷。從這個意義上講,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教育的基礎性、全局性和先導性的重要作用,而在整個教育中,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因此,他非常重視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毫不夸張地講,教師隊伍建設直接關系到我國教育事業的前進步伐,直接關系著民族興衰和國家命運。從理想、應然的層面看,任何一個國家都想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好老師意味著學生個體人生的幸運,意味著學校的光榮,意味著民族的希望。
1. 遇到好老師是每個學生人生的幸運
從學生個體的角度來看,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面度過的,同學和教師則是其在學校場域內接觸最為頻繁的兩個重要群體,他們也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學生在學校場域里遇到好老師,會對其求學生涯乃至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在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好老師,他曾說道:“教過我的老師很多,至今我都能記得他們的樣子,他們教給我知識、教給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無窮。”[1]從人的一生來看,好老師會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溫度、學校的溫暖。
2. 擁有好老師是每所學校的光榮
中外教育史為我們展現了教育發展的多元圖景,其中,制度化的學校教育是應人類的生活、生產的實際需要而生的。學校則成了一代又一代教師實現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目標的實踐場域。梅貽琦曾在演講中提出了“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著名論斷,充分強調了大師之于大學的重要價值。當我們把這段話的核心要義泛化至整個學校教育來看,也是有道理的。
對于任何一所學校來說,擁有好老師意味著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了保障,意味著學校的整體品質和社會聲譽有了提升,意味著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有了支撐。從這個意義上講,擁有好老師是每所學校的寶貴財富,也是每所學校展現較高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
3. 涌現一批又一批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
對好老師的提倡和疾呼,充分體現在教育家的各類作品之中。例如,陶行知先生雖身處動蕩年代,卻一直在為我國教育事業奔走,在其關于教育的諸多主張和豐富實踐中,對好老師的倡導無疑是重要內容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關于“四有”好老師的重要論述中,也曾多次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觀點。陶行知先生說:“教師是社會改造的領導者。在教師的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2]其賦予了教師重要的社會角色,并把教師的價值和作用提升到了關乎民族和人類命運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也曾說過:“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3],“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4]。當前,我國正處于大力推進科教興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科技強國等諸多強國戰略的重要階段,因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更多、更好、更優質的人才。人才的培養和造就,始終需要依靠一批又一批好老師的共同努力。
二、從提出到再三強調:“四有”好老師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迫切性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座談時進一步強調:“2014年教師節時我同北京師范大學的師生代表座談時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師提出了4點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我今天再強調一下。”[5]實際上,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講話中,前一句話我們已經非常熟悉,因此最值得注意的是他說的“我今天再強調一下”這一表述,為我們深入學習、理解和踐行“四有”好老師傳遞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1. 凸顯“四有”好老師要求的重要性
“再強調一下”意味著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四有”好老師非常重要,在當下仍然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著重提出它,有助于進一步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有關部門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通過座談時的“再強調”,可以進一步鞏固“四有”好老師要求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確保對它的充分理解、學習貫徹和認真執行。
2. 揭示“四有”好老師要求的迫切性
“再強調一下”意味著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我國現有的教師隊伍建設在取得了顯著成就和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同時,還有較大的完善空間。雖然自2014年起,有關部門一直認真學習領會和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有”好老師的重要論述,在實際調研走訪的基礎上努力找準、找對教師隊伍建設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并積極引導各級各類學校的廣大教師群體爭當、爭做“四有”好老師,進而不斷推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朝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但是我國教師隊伍建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有”好老師的重要論述,則為我們解決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部分問題提供了理論指導。事實上,2018年以后,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在多個場合的不同講話中提及“四有”好老師。這也充分體現了“四有”好老師的迫切性。
3. 強調“四有”好老師要求的長期性
“再強調一下”還意味著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四有”好老師不僅在當下、當前非常重要,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也必須堅持這一標準。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和造就,關系到紅色江山后繼有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教育的重要性,決定了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只要有人類一直存在,教育事業就會一直存在。教育的不可替代性,為教師這一職業確立了存在的必要性和合法性。可見,教師隊伍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關乎長遠、關乎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并強調的“四有”好老師,確立了做好老師的底線思維和最低要求,即要想成為一名好老師至少應該符合這四條標準。
三、從靜態的品質描述到動態的行動指導:“四有”好老師要求不斷提升
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扎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6]的重要論斷。這是繼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有”好老師以后,對“四有”好老師內涵的進一步豐富與拓展。較之“四有”好老師的提法,此次講話中的表述則更為側重和強調行動指導和付諸實踐。
1. 從“有理想信念”到“堅定理想信念”
鑒于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所以沒有正確理想信念的教師是不能夠被稱作好老師的,甚至都不是一位合格的老師。也正是因為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所以它才是好老師的首要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有理想信念”和“堅定理想信念”表述雖然相近,但個別字詞的差別,卻蘊含了不同的意思,反映出其對新時期教師隊伍建設不同階段的更高要求。較之“有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堅定理想信念”這一提法,實際上對廣大教師群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不僅要有正確的理想信念,更重要的是在“有”的基礎上加以“堅持和穩固”,即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遇到不可預期的困難和挑戰,以及來自社會各界的種種誘惑時,要能夠堅定不移地保持這種理想信念,不忘記自己的身份、責任和使命擔當。從這個意義上講,“堅定理想信念”的境界高于“有理想信念”,同時也充分體現出行動導向,以及“堅定”所彰顯出來的持久性、穩定性。
2. 從“有道德情操”到“陶冶道德情操”
“有道德情操”是“四有”好老師的核心品質。因此,在此前的表述中,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廣大教師要“有道德情操”,能夠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并把它視為好老師的標準之一。毫無疑問,這無疑也是一種靜態的品質描述。但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的講話中使用了“陶冶道德情操”的新表述,其中的“陶冶”二字意味深長。“陶冶”一詞在古代是指燒制陶器冶煉金屬,后被人們引申為教化、培育、修養品格等意思。這就說明,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廣大教師要進一步加強道德情操的培養和可持續提升。換言之,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教師給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在不斷學習、開展教育實踐以及注重自我修養的動態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個人的道德水平,熱愛教育事業,并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傳遞正確的道德觀。較之“有道德情操”,“陶冶道德情操”更加突出和強調了過程性、主動性、全面性。
3. 從“有扎實學識”到“涵養扎實學識”
“有扎實學識”是好老師的基本素質,也是教師履行教育職責的前提與基礎。一個沒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技能的教師,很難教好學生,正所謂“學高為師”。習近平總書記用“涵養扎實學識”代替“有扎實學識”,也是對“四有”好老師的進一步拔高。好老師不僅要有扎實學習,而且也要在工作過程中不斷鉆研和繼續學習,努力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進而提高個人的知識水平,提升教育教學技能。
4. 從“有仁愛之心”到“勤修仁愛之心”
“有仁愛之心”是好老師的靈魂與動力。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教育事業是教師莊重的職業承諾,熱愛學生是教師厚重的職業底色。一個不熱愛教育事業、不熱愛學生的教師,也不能稱為好老師。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勤修仁愛之心”這一表述,不僅指出了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勤修”,即好老師要能夠時刻關注自己的內心,不斷培養它、實踐它。從這個意義上講,“勤修仁愛之心”實際上是需要廣大教師群體不斷修煉、不斷實踐、不斷完善的漸進式過程。
總的來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有”好老師的重要論述,依循教師教育的基本規律,從2014年提出的帶有靜態的品質描述性要求并反復強調,希望廣大教師能夠做到“有”這個層面。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進一步對廣大教師如何做“四有”好老師提出了更高層面的要求,希望教師能夠從靜態層面轉向動態的、實踐的層面,能夠更加注重這些品質的培養過程,以及在實踐中真正踐行這些品質,進而凸顯了教師個人成長的主動性、動態性、實踐性、持續性等特征。這不僅為廣大教師學會成為“四有”好老師提供了理論指導,而且也提供了實踐指南。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EB/OL].(2014-09-10)[2024-03-22].https://www.gov.cn/xinwen/2014-09/10/content_2747765.htm.
[2]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352.
[3]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81.
[4]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21-04-15)[2024-03-22].https://www.gov.cn/xinwen/2021-04/15/content_5599747.htm.
[5]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4-05-05)[2024-03-22].https://www.gov.cn/xinwen/2014-05/05/content_2671258.htm.
[6]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EB/OL].(2023-05-29)[2024-03-2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3/0529/c1024-40001615.html.
(作者系安慶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師、安徽省勞動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