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易分散,游戲化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游戲化元素,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社會性。教育游戲需要著眼于實際問題,秉承“著眼教學實踐的設計驅動”原則,以實踐需求作為設計導向,確保教育游戲能夠有效地應用于教育教學[1]。筆者基于教學實踐,從課堂導入、新授知識、鞏固練習、歸納總結四個教學基本環節中進行游戲化元素的融入。
一、引起注意—課堂導入融入游戲化元素
課堂導入是教學過程的起點,也是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關鍵階段。傳統的課堂導入往往側重知識的直接呈現或簡單問題的提出,難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游戲化元素的融入,為課堂導入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導入過程更加生動有趣,易于被學生接受。在設計游戲化課堂導入時,要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確保游戲內容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避免為游戲而游戲和過度游戲化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偏離學習主題,影響教學效果。
在準備課堂導入環節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保所選的游戲化元素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應設計一些簡單的互動環節,讓學生有機會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例如,在“超市購物”游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扮演顧客和收銀員,通過實際購買和結算的過程來練習加減法。這種親身體驗的學習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在課堂導入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反饋。對于表現積極、進步明顯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于遇到困難或疑惑的學生,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同時,教師還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游戲化教學達到預期效果。
在課堂導入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對游戲進行簡短的總結,點明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并自然過渡到課程的學習。這樣既能鞏固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的知識,又能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鋪墊,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銜接。
二、促進內化—新授知識融入游戲化元素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新授知識階段是學生學習新知、構建知識體系的關鍵時期。如何在這一階段有效地融入游戲化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知識的內化與吸收,是教師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在新授知識階段,學生的認知活動尤為活躍,他們正處于對新知識的探索和構建過程中。因此,將游戲化元素融入新授知識教學,能夠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參與學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在新授知識階段,教師應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然后設計與之緊密相關的游戲化教學活動。游戲設計應注重以下幾點:一是目標明確,即游戲任務應與教學目標相匹配,確保學生在游戲中能夠明確學習目的。二是難度適中,即游戲難度應適中,既能夠激發學生的挑戰欲望,又能夠避免學生因難度過大而產生挫敗感。三是與知識緊密結合,即游戲內容應緊密圍繞新授知識展開,使學生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知識。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新知識,教師可以創設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將新授知識融入其中。游戲化的場景通過互動元素以及真實人物的引領、參與,比較容易在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學習目標之間建立一種幫助學生理解的支架[2]。例如,在教授“分數”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分蛋糕”的情境,讓學生在模擬分蛋糕的過程中理解分數的意義。通過創設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新穎、有趣的環境中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這樣的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他們從直觀感受上升到抽象理解。
此外,游戲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互動與合作。在新授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游戲,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還能促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例如,在教授解決問題策略時,教師可以設計“小偵探破案”游戲,讓學生在小組內扮演偵探角色,通過分析和討論來解決一系列與新知識相關的問題。
在新授知識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給予反饋。對于學生在游戲中表現出的問題和困惑,教師應及時解答和指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障礙,同時,還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反饋情況,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和游戲內容,確保教學活動始終圍繞學習目標進行,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內化。
三、推動遷移—鞏固練習融入游戲化元素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鞏固練習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它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鞏固練習階段,游戲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和數學思維。
一是設計趣味游戲,激發練習興趣。傳統的鞏固練習往往形式單一,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師應設計富有趣味性的游戲化練習,例如,設置“數學闖關”“數學迷宮”等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完成練習任務。這樣的設計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練習興趣,使原本枯燥的鞏固練習變得生動有趣。
二是分層設計游戲,滿足個體差異。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因此,在設計游戲化鞏固練習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難度的游戲關卡或任務。這樣既能滿足優秀學生的挑戰需求,又能幫助基礎較弱的學生逐步建立信心,實現知識的有效遷移。
三是融入生活情境,增強實踐應用。游戲化鞏固練習不僅僅是簡單的題目解答,更應融入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鞏固新知。教師要創設生動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合作中生發興趣[3]。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家庭預算”游戲,讓學生在模擬家庭開支的過程中練習加減法運算;或者設計“超市購物”游戲,讓學生在選擇商品和計算總價的過程中運用乘除法知識。這樣的設計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推動知識的遷移。
四是強化合作競爭,促進互動交流。游戲化鞏固練習還可以融入合作與競爭的元素。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競賽或合作完成任務,通過團隊合作和相互競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在合作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在競爭過程中,學生可以激發潛能、追求卓越。這種互動交流的方式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競爭意識。
四、提升能力—歸納總結融入游戲化元素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歸納總結階段至關重要。它不僅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與整合的關鍵環節,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概括能力的重要時期。在歸納總結階段,游戲化元素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主動回顧所學知識,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
第一,設計知識競賽游戲。在歸納總結階段,教師可以設計知識競賽游戲,讓學生通過競賽的形式鞏固所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數學小博士挑戰賽”,設置多個與所學知識點相關的競賽環節,如快速搶答、難題解析等。學生在參與競賽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還能在競爭中激發學習熱情,提升歸納總結的效率。
第二,利用角色扮演游戲進行知識串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串聯所學知識,教師可以設aNAk0JlGnSh0qysz5H81Y3U0vu4OvW4HHiy87HrHXIo=計角色扮演游戲。在游戲中,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來串聯相關知識點。例如,在教授完“分數”和“百分數”后,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購物小達人”的角色扮演游戲,學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在模擬購物的過程中運用分數和百分數進行價格計算和折扣優惠的計算。這樣的游戲不僅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還能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第三,創意思維導圖游戲。思維導圖是幫助學生梳理和整合知識的有效工具。在歸納總結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創意思維導圖游戲來整理所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數學王國探險”游戲,學生作為探險家,在探險過程中需要繪制數學知識點的思維導圖作為“地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創意來設計思維導圖的布局和內容,將所學知識以圖形、顏色、符號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這樣的游戲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還使他們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
第四,實施小組合作總結項目。小組合作是提升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u++QNJ7LePkQuxcL8vStFNwYiQk6Vii7DPbGyZ3Hvts=的有效途徑。在歸納總結階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總結項目。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數學小報”制作項目,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所學知識點制作一份數學小報。在制作過程中,學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資料、設計版面、編寫內容等。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還能在交流中相互啟發、共同進步。
在教學中,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評價。對于學生在游戲中展現出的優秀表現和創新思維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給予指導和幫助。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和學習借鑒他人的優點和長處。通過這樣的反饋評價機制,學生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并調整學習策略,從而提升數學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露,胡若楠,曾嘉靈,等.如何設計科學、有效、有趣的教育游戲——學習科學跨學科視角下的數學游戲設計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21,42(10):70-76.
[2] 莊惠芬.小學數學游戲化學習策略的建構[J].教學與管理,2020(32) :58-59.
[3] 洪建林.基于小組合作的數學“游戲化學習”的教學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9(4):51-53.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新城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