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語文課程中,教師可以圍繞多種類型的學習任務群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完成各種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文章從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特點出發,討論教師開展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時的要點以及具體措施。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高中語文;語文教學
作者簡介:李明亮(1970—),男,山東省鄆城縣鄆城第二中學。
要增強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實用性、有效性、多樣性,教師可以嘗試圍繞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群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完成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扎實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提高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自主探知能力,發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一、語文學習任務群概述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可根據學習任務群的特點、學生的學習程度,結合自身的專業優勢、教學風格,有規劃、創造性地實施教學”,以及教師在“教學中應統籌考慮各個學習任務群的特點,要明確不同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和功能,妥善處理各個學習任務群之間的關系,避免遺漏缺失”。《課程標準》設計了十八個學習任務群,這些任務群各有其學習目標與內容,彼此之間又有著密切關聯。基于學習任務群開展教學時,教師要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給他們提供更多合作、交流、實踐的機會。另外,教師還需要通過合理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使學生在完成多項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語文綜合能力,提高語文學習質量[1]。
二、開展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的要點
(一)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需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真實的語文學習需求給他們提供幫助,推動他們繼續完成學習任務,持續、深入地探究,并由此逐步提升語文綜合能力[2]。
(二) 處理好學習任務群之間的關系
在基于學習任務群開展教學時,高中語文教師應當認真閱讀《課程標準》中關于學習任務群的論述,明確學習任務群的特點,并關注共同任務群在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課程中學習重點、呈現方式和深度廣度的差異,避免一再讓學生完成簡單、重復的學習任務[3]。
三、基于學習任務群開展高中語文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開展語言知識學習活動
《課程標準》中,有關語言知識學習活動的學習任務群包括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和漢字漢語專題研討學習任務群。其中,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的學習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兩個階段,“旨在培養學生豐富語言積累、梳理語言現象的習慣……增強語言文字運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發現的能力,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增強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而漢字漢語專題研討學習任務群則更進一步,要求教師在組織學習活動時“訓練學生從應用中觀察語言文字現象的能力和總結規律的綜合、分析能力,旨在加深學生對漢字、漢語的理性認識”。
在高中語文課程中,教師應該結合教材內容,先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待學生學完必修課程內容,有一定的知識、能力基礎后,再組織漢字漢語專題研討活動。實際開展語言知識學習活動時,教師應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按照一定步驟持續地進行語言知識積累、梳理。在教授必修課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寫語言札記,記錄點滴學習經驗;在教授選擇性必修課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試寫短文,整合和解釋有關語言現象,讓學生逐步提升語言運用能力[4]。
例如,教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八單元“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時,教師可以圍繞“豐富詞語積累”“把握古今詞義的聯系與區別”“詞義的辨析和詞語的使用”三個主題組織語言知識學習活動。首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合作完成詞語積累任務。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先了解詞語“家族”,思考如何有效積累詞語,然后共同探究熟語、新詞語,并建立“詞語檔案”。其次,教師需要指導順利完成詞語積累任務的學生完成把握古今詞義的任務。具體而言,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理解一詞多義現象,并給學生提供學習案例,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深入學習。最后,在學生逐漸掌握語言學習技巧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實踐任務,讓學生根據課堂學習成果總結自己的心得體會,并任選一位自己喜歡的作家,分析其使用詞語的特點,寫一則語言札記。
(二)開展閱讀學習活動
在《課程標準》中,與閱讀相關的學習任務群有五個,除此之外,還有多個作品研習學習任務群和專題研討學習任務群。由此可見,在高中語文課程中,閱讀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基于學習任務群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圍繞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等學習任務群組織教學活動,再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研習和研討。
1.布置整本書閱讀任務
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多布置整本書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通過整本書閱讀拓寬視野,掌握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提升閱讀鑒賞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5]。
例如,在教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七單元“整本書閱讀 《紅樓夢》”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要求,布置“閱讀《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任務。《紅樓夢》是我國經典的長篇章回體小說,故事規模宏大,情節曲折復雜,人物眾多且性格鮮明。在布置上述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表”,確定閱讀時間,并建議學生從教材給出的六個學習角度中任選一個進行深入探究。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告訴學生一些閱讀古典小說的方法和技巧,幫助其順利理解《紅樓夢》的內容。在學生按照計劃閱讀《紅樓夢》的過程中,教師則需要定期開展分享與交流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分享閱讀感悟,探討和交流書中晦澀、難懂的內容,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質量。
2.布置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
高中語文教師也應重視學生深入分析單篇文章的能力以及書面表達能力的發展情況。為此,教師可以布置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在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章語言、體會作者情感的過程中逐步提升文學欣賞能力,同時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逐步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課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布置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合作學習《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兩篇課文,分析作者如何使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和情景交融等寫作手法,同時感受作者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理解這些文章美在哪里。其次,教師可以建議學生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對兩篇課文進行深度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可以表達自己對于秋天、荷塘、月色的不同看法,并由此思考作者如何在敘述中展現他們的看法,從而順利掌握兩位作家運用的手法。最后,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將課堂討論內容記下來,并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景物,模仿《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的優美段落描寫這一景物。
3.布置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
教師還應該積極引導高中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發展學生實證、推理、批判與發現的能力,增強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
例如,在教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一單元課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人應當堅持正義》時,教師可以圍繞上述課文布置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行閱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人應當堅持正義》這兩篇課文,并在小組內討論這兩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闡述觀點的方法。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文中案例進行辯證討論,并從多個角度解讀作者提出的觀點。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由文章案例出發,確定正反辯題,然后在小組內開展小型辯論活動。比如學生可以根據《人應當堅持正義》中蘇格拉底提出的例子,確定“一個從事體育鍛煉并且以此為業的人,要更重視一般人的贊美、責備和看法”和“一個從事體育鍛煉并且以此為業的人,要更聽從醫生或教練的褒貶意見”兩個辯題,并據此展開辯論。
4.布置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
高中語文教師也應當重視教材中的實用性文本,并在教學中布置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實用性文本的特點,掌握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口頭、書面表達、交流技巧,增強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三單元課文《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時,教師可以布置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這篇文章是根據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獎時的演講,以及屠呦呦同年發表于《自然醫學》雜志的論文編寫而成的。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認真閱讀課文后,分析演講稿和論文這兩種類型的實用性文本的特點,并學習課文的語言表達技巧。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仿照課文內容,運用簡明生動的語言撰寫一篇演講稿,介紹并贊美我國科學家取得的科學成果。
(三)開展研習和專題研討活動
在學生逐步掌握高效學習技巧、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后,教師可以組織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專題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圍繞語言和文化、經典作家作品、科學論著等進行合作探究、研討交流,并以多種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例如,在教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二單元課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別康橋》時,考慮到這兩篇課文屬于詩歌,語言凝練、情感豐富、富有韻律感,教師可以布置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討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圍繞艾青、徐志摩兩位詩人的作品,探析中國現代詩的韻律美、語言美、情感美。為此,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艾青、徐志摩兩位詩人的其他代表作,如艾青的《向太陽》《我愛這土地》,以及徐志摩的《翡冷翠的一夜》等。當然,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自行收集兩位詩人的代表作,再據此開展專題研討。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艾青、徐志摩兩位詩人的代表作,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現代詩的語言特點,了解作者在詩作中寄托的情感,比如詩人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表達的對乳母的贊美之情,以及詩人徐志摩在《再別康橋》中表達的對康橋的依戀之情。此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兩位詩人的詩歌進行深入賞析,圍繞詩歌中的意象進行討論,由此體會這些詩歌的語言美。在學生完成賞析任務后,教師可以順勢鼓勵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創作一首現代詩,用生動、凝練且富有情感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現實生活。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基于學習任務群組織教學活動時,應該重視學習任務群的特點,根據實際教學需要組織多種活動,以增強高中語文課堂的多樣性、實用性與有效性,讓學生在完成各種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提高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逐步發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余昆侖.以學習任務群促進高中語文課堂改進的有效策略[J].江蘇教育,2023(50):34-37,42.
[2]張潔.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統編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研究[J].作文,2023(48):23-24.
[3]韓玉紅.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教學創新策略探究[J].智力,2023(34):76-79.
[4]晏冉.學習任務群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中學語文,2023(32):18-19.
[5]曹玉嬌.高中語文課堂中學習任務群的有效應用[J].語文世界(中學生之窗),2023(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