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個體差異的因材施教原則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教學理念的重要體現。在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和現實情況,靈活運用差異教學策略。教師可通過精心構建個性化的教學計劃、不斷調整調整差異化分組、引導學生相互學習、提供個性化指導和反饋、構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等策略,提升學生的語篇學習品質,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差異策略;運用研究
作者簡介:孫麗萍(1979—),女,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新世紀小學。
語篇教學作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內容,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1]。在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再是簡單的接受者和被動學習者,而是主動加工和重構語言信息,進行預測、推理、評價和反思等一系列學習活動,以深入理解語篇。因此,教師應充分考慮英語學科特點、學生身心發展及學生的學情水平等因素,采用差異化教學模式,因材施教,確保英語教學既符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又能促進其求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持續發展。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為其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差異化教學模式的含義及重要性
差異化教學是一種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知識積累差異和生活經驗差異的教學模式。其核心在于因材施教,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促使每位學生在英語學習領域實現自身的學習目標。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促進其個性發展,為其終身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持。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采用差異化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特點。差異化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引導其主動學習和深入思考[2]。此外,通過差異化教學,學生將在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中獲得成功體驗,進而提升學習自信心和動力。
二、探尋差異化教學的實踐策略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英語學科在課程性質上既具備工具性,又蘊含人文性。工具性在于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提升其思維品質,這也是英語課程的根本使命。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以語篇教學為基礎,結合差異化教學策略,充分考慮學習任務設計的差異性和梯度性,確保英語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滿足不同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3]。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應以教材文本為依托,從學生發展和差異化角度出發,設計多樣化學習情境和多層次學習任務,提升語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英語知識積累和思維內涵的豐富發展,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課前預測,設計差異目標
精確的學情分析建立在理性的教學預設之上。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應細化教學前測活動,以對學生情況進行課前預測,全面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態度、興趣愛好、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更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制訂個性化的課堂教學目標,從而更好地規劃課堂教學活動。此外,精心設計具有差異化目標的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和自我挑戰的激發,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顯著提升學習效果。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學為例。一方面,教師應深入了解教材編寫特點及重點知識,以“Story time”為主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探究活動,并通過課本主題畫面和對話環節等活動,使學生能夠理解fish、dog、rabbit、parrot這四種動物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前測活動,并根據課前預測的數據信息,有針對性地設定單元教學目標。設計前測練習的內容如下。
1.看圖連一連、讀一讀,說說這些單詞主要表達什么內容?除此之外你還了解哪些身體部位的單詞?(圖略)
2.請閱讀下面的句子,選擇適合的單詞補全句子。(注意多余選項的存在)
(Can can't is are have has likes like)
①The pigs fat and cute.
②The panda black and white.
③The fish swim.
④The rabbits long ears.
⑤The monkey bananas.
⑥The elephant a long nose.
填寫句子后,請認真思考這些句子的意思,并找出相近的語句,再去讀一讀、比一比,看看會有什么新發現。
3.請從fish、dog、rabbit、parrot這四種動物中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動物,搭配下列句子試著介紹一下這種動物,并把它畫在右邊的方框中。
I like
They are
They have
They can
They
隨著課前預測活動的展開,教師需要進行理性的學情分析,并結合單元教材內容、課標教學要求等因素,初步設計基礎目標:首先,要求學生掌握表示身體部位的詞匯,如arm、leg、tail、wing、body等;其次,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單復數形式的基本用法;最后,要求學生通過課文學習,能夠使用It's.../ They are.../It has.../ They have.../It can.../ They can...等句型描述動物的基本特征。在綜合考慮學生學情差異的基礎上,教師應設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挑戰自我,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例如,挑戰性目標可以是基于課內外合作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嘗試深入探討教材中四種動物的特征;也可以是要求其嘗試用思維導圖勾勒學習場景,并結合思維導圖遷移介紹其他動物的特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從動物的動作特點、神態特點、生活習性和喜好等多角度進行描述,進一步提升英語表達的精準度,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科綜合能力。
(二)導入預設,細化目標學習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語篇教學是學生習得語言知識、掌握相應語法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需要巧用差異化教學策略,以實現優化語篇學習、深化閱讀學習、提高閱讀效果、提升思維品質等基本教學目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細化各個環節,確保不同學生能夠獲得個性化的發展,從而有效推進預學、研學等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語篇學習充滿活力并取得顯著成效。
仍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根據學生語言感知的差異性設計互動學習情境。通過口頭描述并結合演示文稿展示相關信息,引導學生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身體部位的英語單詞及相應的表達方式,如I have two big eyes./ I have a round face./I have.../I can...等,以促進他們將相關英語單詞與身體具體部位相聯系。其次,教師可以運用對話形式預熱,為后續閱讀學習做鋪墊。最后,教師可引入猜謎游戲活動,引導學生觀察身體部位圖片,嘗試識別動物的名稱,如“It has a big tail.”“It has four legs.”“It has a small head.”“It's a squirrel”。在具體互動學習情境中,學生可以全神貫注地參與活動,進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運用身體部位的單詞,更好地記憶“It has...”目標句型,為后續的語篇文本閱讀和理解奠定堅實基礎。
(三)研學導異,厘清文本邏輯
語篇教學的根本任務不僅在于簡單的語言積累,還在于通過語篇學習活動塑造學生的思維品質。因此,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基礎文本字面信息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幫助他們夯實基本語言文字功底,促進深度思考。同時,教師還需要創設適當的語境,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會發散思考、嚴謹分析,并厘清文本邏輯關系,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教師可鼓勵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等工具來呈現語言知識和邏輯關系,進一步加深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幫助他們把握課文的行文特點和不同語境中的語言表達方式,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文本的內在邏輯特點,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再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呈現課文中的flash動畫,引導學生在圖文并茂的情境中進行互動,更好將動物與其主人進行聯系,形成直觀的學習印象。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模仿課件內容的第一段對話,初步學會從colour、feature、ability這三個方面描述動物的特征。其次,教師可采取同樣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研讀第二段文本內容,鼓勵他們運用已學知識和經驗完善Mikes dog的細節信息。隨著課堂互動的增加,教師應指導學生結合南希魚的描寫,制作本部分內容的思維導圖。再次,教師還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探討后續兩個篇章的內容,并繪制rabbit和parrot的動物特征的思維導圖。在此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教學評估幫助學生意識到動物特征介紹中存在層次不清和語序混亂等問題。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研究課文內容,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描述的動物特征,促進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認知結構的發展。
(四)拓學展異,優化語言輸出
語篇教學不僅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際閱讀,同時還需要設計有效的讀后環節以評估學習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總結學習歷程,思考關鍵問題并解決學習困惑。通過分享和展示學習成果,學生可以深化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加強語言輸出能力,從而提高語言運用水平。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小學英語教學內容,重視學生挑戰性目標的達成,采取差異化教學策略,如“動態生成與合作互補”和“關注整體與個別指導結合”,細化語言輸出指導,優化語言思維訓練,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4]。
例如,教師可引入拼圖式閱讀活動,鼓勵學生在閱讀特定動物特征描述時自主推理。首先,教師可將動物特征描述分段并分級收納于信封內,讓學生隨機抽取一段描述,并通過對動物名稱的猜測進行口語表達。其次,教師可設定不同難度級別的描述,讓學生根據個人能力選擇適當的挑戰。最后,通過不斷循環的閱讀、聽力、思考和猜測活動,學生將逐步積累語言知識,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并通過整理描述順序進行反思,以加深學習認知。這一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全面發展語言能力。
(五)作業分層,助力思維發展
語篇閱讀教學有助于學生掌握豐富表達方式和寫作技巧。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應設計分層作業,以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激發學生深度思考,培養他們積極的思維品質。
在上述課例教學中,教師需圍繞差異化教學理論和原則展開教學設計。通過設置梯度分層作業,引導學生在不同層次的任務中深化語言知識學習。例如,設計A類作業時,注重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掌握描繪動物的基本方法;設計B類作業則要求學生掌握繪制思維導圖的技巧,用英文表達動物至少三個方面的特征,并通過思維導圖進行邏輯推理,形成全面的學習思維模式;設計C類作業要求學生根據口頭描述,嘗試繪制動物形象,并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動物的特征。這種差異化的分層作業設計不僅考慮學生的學習差異,還能促進每位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加速認知結構的搭建。
結語
綜上所述,語篇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對于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具有顯著的作用。同時,語篇教學還能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提升英語學習思維水平,促進英語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結合教材特點,深入探究教材內容,準確把握英語語篇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任務,以確保教學有的放矢,高效推進。此外,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準確把握學生的學情差異,因材施教,采取差異化教學策略,鼓勵學生勇于挑戰和突破自我,激發他們自覺進行英語閱讀學習、享受閱讀樂趣,實現使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有意義的英語學習目標的愿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 英語課程標準 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黃婷.差異教學策略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3(10):7-12.
[3]陳閏曼.借助“支架式”教學,提高小學生英語寫話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2(1):21-23.
[4]黃婷.小學英語詩歌差異教學策略談:以Singing colours為例[J].福建教育,2019(1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