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傳播進入移動優先時代,新聞內容以更快、更直觀的方式傳達給讀者,對紙媒特別是報紙造成的直接沖擊不言而喻。
主動擁抱媒體融合,成為報紙轉型的最優選擇。許多報紙記者成功轉型,成為精采訪、會拍照、能攝像的“全能戰士”。那么,報紙編輯又該如何突圍呢?
報紙編輯的意識能力,是融媒時代提高報紙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長期的報紙編輯工作讓筆者深刻意識到,傳統版面想要“重獲新生”,編輯必須增強守正創新的能力,在編稿、排版方面形成獨有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這樣才能更好滿足讀者對權威聲音、深度分析、有用信息的期待,才會實現“紙媒”到“質媒”的轉型飛躍。
不可否認,新媒體憑借其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等特征,能夠在新聞發生的第一時間博得眼球、賺取流量。但長期以來,“魚龍混雜”的信息內容飽受詬病,特別是一些假新聞讓受眾對新媒體的權威性提出嚴重質疑。
相對來說,報紙視真實性為生命。報紙編輯多年來養成凡事查詢求證的良好習慣和職業操守。權威是他們最基本、最不可取代的優勢。因此,融媒環境下,報紙編輯轉型的前提應該是堅守初心、發揚優勢。
在信息泛濫的時代,“內容為王”永不過時,編輯需要通過深入調查來核實新聞的真實消息,幫助讀者分辨真假信息,保持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與此同時,編輯應該堅守傳統的新聞價值觀,用專業的新聞素養深入挖掘各個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并通過對事實的客觀分析和獨到見解,給受眾以思考、以啟迪。
融媒體時代,新聞寫作隊伍的整體素質其實有所下降,基層來稿中出現“問題意識”欠缺、新聞價值不夠、寫法不夠規范、文件味兒太濃、文學傾向嚴重等通病。編輯作為“把關人”,要注意新聞生產與深度加工相融合,針對相關問題有針對性地提醒。這些通病改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必須得改、必須得做。
行內人常說,編輯工作是“替他人作嫁衣”。但筆者相G9Adio7X+1NewySMDrsyBQ==信,真正為報紙版面付出心血的編輯都不會如此草率地下定義。對編輯來說,自己的版面是報紙的“臉面”,更是自己的“臉面”。
融媒時代,新媒體將新聞產品“玩”出花樣,許多好看、好聽甚至好玩的精品力作確實讓報紙新聞顯得蒼白無力。雖說“形式服務內容”,但在當下形式似乎已變得和內容同樣重要。因此,編輯要不斷學習。
學習提高綜合素質。編輯是雜家,不僅要對新聞出版業務了如指掌,還要了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領域知識。不難發現,編輯部里綜合素質強的編輯,一定是學習能力強、涉獵范圍廣,在編輯方面也有自己的風格,體現在版面上的一定是思想性、整體性、創新性和獨特性兼備。
學習提高業務技能。編輯工作,既見他人,也見自己。每次出版的過程,都是向編輯部其他編輯學習的過程。每個版面稿件內容、篇幅以及重要性都不相同,學習就要學他們如何編輯稿件、謀劃版面,如何突出重點、彰顯特點,也要把自己“擺進去”,思考如果是自己處理,該是什么辦法、體現什么重點。同時,平時也應該多學習瀏覽中央級紙媒、省級紙媒的好版面,學習主題版面謀劃編排、重點稿件修改提煉方法,注重總結積累,形成自己的“版式庫”和“好標題模版”。
編輯的價值在于創意、創新、創造,是避免編輯工作陷入“死循環”的法寶。想要做好這些,筆者認為,編輯要做到以下幾點。
要加強創新。與新媒體相比,報紙無法通過視頻、音頻等形式展現新聞,但是可以借助圖片、圖表等豐富新聞展現形式,促使版面能夠動態化、立體化呈現。所以,報紙版面編輯過程中,應當注重圖文并重、色彩靈動,打破常規,大膽創新,讓整個版面時尚亮眼,但切忌“濃妝艷抹”。特別是在謀劃設計專題、特刊版面時,更應該把創新性放在重要位置。
要融合出新。融媒環境下,編輯每天能夠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在掌握了大量信息后,最重要的是能夠將那些重要且有價值的信息篩選出來重點處理,也要將許多分量不夠的信息進行有效整合,提高新聞附加值;對需要采用不同形態呈現的新聞,要能夠迅速生成新形式的產品,使信息潛藏的價值發揮最大傳播效能。
總之,融媒時代,報紙編輯挑戰多機遇也多,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創新、融合,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與素養,繼承與發展優良傳統。只有這樣,才能夠突出重圍。
(作者單位:運城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