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MRI診斷阿爾茨海默病(AD)與血管性癡呆(VD)的價值,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2年4月至2024年5月臨沂市中心醫院收治的65例AD患者納為AD組,另選取2022年4月至2024年5月臨沂市中心醫院收治的65例VD患者納為VD組,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兩組患者MRI影像特征、MRI參數測量值、腦白質疏松(LA)嚴重程度與各腦葉血流參數。結果 AD組患者大血管病變累及區域、小血管病變累及區域占比均低于VD組,海馬萎縮占比高于VD組(均P<0.05)。AD組患者海馬高度低于VD組,顳角寬度、外側裂寬度、三腦室寬度均高于VD組(均P<0.05)。AD組患者整體LA嚴重程度輕于VD組(P<0.05)。AD組患者額葉、顳葉、枕葉血流水平均高于VD組(均P<0.05);兩組患者頂葉血流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MRI檢查中,VD患者的主要特征表現為腦內存在明顯的梗死灶,AD患者的主要特征表現為海馬體的萎縮,兩種疾病患者MRI參數測量值、LA嚴重程度與各腦葉血流水平均有差異。因此,MRI技術在鑒別和診斷VD與AD方面具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磁共振成像;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腦白質疏松癥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9.0024.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9.VE77imSh0PuYoIBJFzi+5Q==009
The value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
ZHOU Jian , WU Wei, ZHANG Jincai, YIN Linghua, SUI Rude*
(Imaging Department, Linyi Central Hospital, Linyi, Shandong 276400 China)
【AbstrVE77imSh0PuYoIBJFzi+5Q==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and vascular dementia (VD). Methods 65 AD patients admitted to Linyi Central Hospital from April 2022 to May 2024 were selected as the AD group, and another 65 VD patients admitted to Linyi Central Hospital from April 2022 to May 2024 were selected as the VD group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MRI imaging features, MRI parameters measured values, severity of leukoaraiosis(LA) and the lobes of the brain blood flow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large vascular lesions involved area and small vascular lesions involved area in AD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VD group, and the proportion of hippocampus atrophy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VD group (all P<0.05). The height of hippocampus in AD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VD group, and the width of temporal Angle, lateral cleft width and third ventricle widt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VD group (all P<0.05). The overall severity of LA in AD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VD group (P<0.05). The blood flow levels of frontal, temporal and occipital lobes in AD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VD group (all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rietal lobe blood flow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In MRI examination, the main feature of VD patients is the presence of a significant infarction lesion in the brain, and the feature of AD is hippocampal atrophy.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diseases in MRI parameter measurements, LA severity and blood flow level of each cerebral lobe. Therefore, MRI technology has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diagnosis of VD and AD.
【Keyword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lzheimer’s Disease; Vascular Dementia; Leukoaraiosis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與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兩種常見的老年性癡呆類型。AD病理特征的改變直接導致神經元的功能受損,進而引發神經細胞的死亡,最終影響大腦的整體結構和功能[1]。VD與腦血管疾病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如動脈硬化、腦梗死或腦出血等病變,均可能導致VD的發作。病變導致腦組織的血液供應不足,引發缺血和缺氧的狀態,對神經細胞造成損傷,甚至導致神經細胞死亡[2]。AD與VD的早期臨床表現相似,兩者鑒別診斷的難度較大,對患者的治療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對于AD患者而言,由于早期階段的診斷缺乏可靠的指標,部分患者被確診時已進入疾病的中晚期階段,導致患者預后不良[3]。MRI通過高分辨率的腦部成像,能夠揭示大腦結構和功能的細微變化,為臨床診斷VD與AD提供關鍵信息[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MRI診斷AD與VD的價值,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4月至2024年5月臨沂市中心醫院收治的65例AD患者納為AD組,另選取2022年4月至2024年5月臨沂市中心醫院收治的65例VD患者納為VD組,進行回顧性分析。AD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7.45±5.47)歲。VD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31例;年齡61~74歲,平均年齡(67.22±5.4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臨沂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AD組患者符合AD的診斷標準[5];⑵VD組患者符合VD的診斷標準[6];⑶臨床資料完整;⑷均接受MRI檢查。排除標準:⑴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⑵因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所致癡呆者;⑶有MRI檢查禁忌證者。
1.2 檢測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腦MRI檢查,取仰臥位,頭部先行進入檢查區域,雙手自然放置于身體兩側。隨后,將患者的頭部安置于專用的頭部線圈中,調整頭部位置,橫斷面的光標與患者雙眼外眥保持一致的平行狀態,定位頭部正中矢狀面的位置。于患者頭部兩側放置海綿墊,避免在檢查過程中發生移動。使用超導型磁共振成像系統(北京萬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93060109,型號:i_Space 1.5T),參數:T2加權序列成像(T2WI)重復時間、回波時間分別為 3 070 ms與75 ms,矩陣290×170,視野240,間隔、層厚分別為1 mm與5 mm,翻轉角90°。T1加權序列成像(T1WI)重復時間、回波時間分別為9.6 ms與4.5 ms,矩陣195×175,視野210,間隔、層厚分別為5 mm與1 mm,翻轉角10°。運用Flair成像技術,進行連續的橫斷面掃描,層厚1 cm,測量軸狀位腦白質疏松(LA)的面積。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MRI影像特征。包括大血管病變累及區域、小血管病變累及區域、海馬萎縮。⑵比較兩組患者MRI參數測量值。通過醫學影像PACS軟件測量海馬高度、顳角寬度、外側裂寬度、三腦室寬度。海馬高度:以斜冠狀面常規自旋回波序列T1加權像(SET1WI)圖像為基礎,選取雙側海馬垂直方向上的最大徑作為標準值;顳角寬度:側腦室顳角在影像上呈現的最大寬度;外側裂寬度:雙側外側裂池在影像上呈現最大寬度。三腦室寬度:略高于顱骨和中腦前部的兩條脈沖平行線的最大寬度。⑶比較兩組A8K+BLdXkt7GSHt34p40TVTGOHzDPjEKkyFGKsf3lMs=患者LA嚴重程度。輕度(0~1級):MRI檢查顯示,患者腦室周圍白質區域無LA病灶或存在1~2個LA病灶;中度(2~3級):MRI檢查顯示,患者腦室周圍白質區域存在3個以上病灶;重度(4級):在MRI檢查顯示,患者腦室周圍白質區域存在融合性的LA病灶[7]。⑷比較兩組患者各腦葉血流水平。將圖像傳輸至工作站,運用Functool軟件進行圖像處理,生成磁共振灌注成像(PWI)重建圖像,測量各腦葉的腦血流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MRI影像特征比較 AD組患者大血管病變累及區域、小血管病變累及區域占比均低于VD組,海馬萎縮占比高于VD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MRI參數測量值比較 AD組患者海馬高度低于VD組,顳角寬度、外側裂寬度、三腦室寬度均高于VD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LA嚴重程度比較 AD組患者整體LA嚴重程度輕于VD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各腦葉血流水平比較 AD組患者額葉、顳葉、枕葉血流水平均高于VD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頂葉血流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AD患者早期階段常表現為記憶功能受損、語言交流障礙與判斷能力的顯著降低。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會出現一系列行為和心理層面的變化,包括焦慮、抑郁與幻覺等精神癥狀[8]。VD是由于腦血管疾病所引發的腦組織損傷與功能障礙的病癥,其主要誘因包括腦梗死、腦出血與腦血管狹窄等。與AD相比,VD的臨床表現更為多樣化,包括步態不穩、排尿功能障礙與情緒波動等[9]。有研究顯示,AD與VD之間可能存在復雜的相互作用機制,這種機制可能進一步加劇癡呆癥狀的發展進程[10]。在臨床實踐中,VD、AD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病史的全面評估、神經心理學測試與影像學檢查結果。在患者的早期診斷與鑒別診斷過程中,影像學檢查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1]。基于此,本研究分析MRI 診斷 AD與VD的價值,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
本研究結果顯示,AD組患者大血管病變累及區域、小血管病變累及區域占比均低于VD組,海馬萎縮占比高于VD組,這提示VD組患者以腦內梗死灶為主要特征,AD組患者以海馬萎縮為主要特征。分析原因為,VD組的腦內梗死灶通常表現為多發性、散在性的小梗死灶,主要分布在大腦的深部白質、基底節區及腦干等部位。這些區域的梗死可能導致腦組織的局部缺血和壞死,進而引起神經功能障礙。而海馬萎縮是AD患者的典型病理改變。海馬是大腦中與記憶形成密切相關的結構,其萎縮會導致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降低等癥狀。在MRI影像中,海馬萎縮表現為海馬體積的減小及海馬旁回的萎縮[12]。因此,在MRI診斷中,通過對腦內梗死灶和海馬萎縮的識別和評估,可以幫助臨床對VD和AD進行鑒別診斷。本研究結果顯示,AD組患者海馬高度低于VD組,顳角寬度、外側裂寬度、三腦室寬度均高于VD組,這提示在MRI診斷中,AD患者海馬萎縮程度高于VD。分析原因為,AD的特征是β-淀粉樣蛋白沉積形成的老年斑和tau蛋白異常磷酸化形成的神經纖維纏結。這些病理變化導致海馬區的神經元功能障礙和細胞死亡,導致海馬萎縮。而VD主要是由腦血管疾病引起的腦組織損傷,病理基礎為腦血管的狹窄、閉塞或出血,導致腦組織缺血和梗死,因此,盡管VD患者也可能出現海馬體萎縮,但其萎縮程度通常不如AD患者明顯。本研究結果顯示,AD組患者整體LA嚴重程度輕于VD組,這提示VD患者腦損傷程度高于AD患者。分析原因為,在VD患者中,腦血管的病變導致腦組織的血流供應不足,進而引發腦組織的缺血和缺氧,損傷腦細胞,導致神經元的死亡和腦組織的萎縮。此外,腦血管病變還可能引發腦梗死或腦出血,進一步加劇腦組織的損傷。與AD相比,VD的腦損傷不僅局限于海馬區和額顳葉等特定腦區,而是更廣泛地影響整個腦血管供應區域,會導致患者的認知功能降低更為迅速和嚴重,表現為記憶力、注意力、執行功能和語言能力的全面減退[13]。與AD患者相比,VD患者可能存在腦血管的狹窄、閉塞或血栓形成。這些病變會直接導致腦組織血液供應不足,造成低灌注和缺氧狀態。VD患者的腦組織可能由于病變或其他原因,代謝需求增加,而血液供應未能相應增加,導致供需失衡,出現低灌注和缺氧狀態。VD患者體內可能存在較高的氧化應激反應和炎癥反應,這些過程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進一步影響腦部血液供應。本研究結果顯示,AD組患者額葉、顳葉、枕葉血流水平均高于VD組,這提示VD患者腦組織低灌注、缺氧狀態更嚴重。分析原因可能與VD患者的血管病變程度更為嚴重有關。在MRI診斷中,VD患者的額葉、顳葉、枕葉等腦區的血流參數更低,表示這些區域的腦組織存在明顯的低灌注和缺氧狀態[14]。額葉負責決策制定、情緒調節等高級認知功能;顳葉與記憶、語言理解等功能密切相關;枕葉則是視覺信息處理的關鍵區域。這些區域的低灌注和缺氧狀態會直接導致患者的認知功能下降。此外,VD患者的腦血流參數降低還可能與腦血管的狹窄、閉塞或微血管病變有關,這些血管病變會導致腦組織的血流減少,進而引起腦組織的低灌注和缺氧[15]。
綜上所5awlTjKqHrVTIRiPz6v6vJSe3Y2GslN+Jeh9RUwDqLI=述,在MRI檢查中,VD患者的主要特征表現為腦內存在明顯的梗死灶,AD的特征表現為海馬體的萎縮,兩種疾病的MRI參數測量值、LA嚴重程度與各腦葉血流水平均有差異。MRI在鑒別和診斷VD與AD方面具有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張善春,管錦群,孫璇,等.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和結構核磁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價值[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1, 23(5): 463-466.
陳昱,陳大才,陳薪宇,等. MRI應用于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混合型癡呆患者中血管損傷與腦萎縮評估的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 2024, 22(2): 18-21.
王天舒,杜冉,滕軍放. MRI診斷血管性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價值觀察[J].中國CT和MRI雜志, 2020, 18(5): 59-61, 78.
郭浩明,鄭伊能,張麗娟,等. MRI在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性癡呆中的鑒別價值[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20, 41(5): 732-740.
賈建平,邢怡,武力勇,等.阿爾茨海默病診療指南[J].浙江醫學, 2014, 2(13): 1127-1128.
賈建平. 2019年中國血管性認知障礙診治指南[J].中華醫學雜志, 2019, 99(35): 2737-2744.
王松海.腦白質疏松癥的CT MRI征象及臨床特征[J].安徽醫學, 2013, 34(10): 1516-1518.
田金洲,解恒革,王魯寧,等.中國阿爾茨海默病癡呆診療指南(2020年版)[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21, 40(3): 269-283.
張欽,韓劍劍. MRI鑒別診斷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的價值研究[J].湖北民族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0, 37(2): 46-48.
任北大,王慶國,程發峰,等.探討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異病同治的炎癥機制[J].中華中醫藥雜志, 2022, 37(6): 3116-3122.
徐紅衛.腦MRI及CT掃描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及額顳葉變性患者的影像學特征[J].中國衛生工程學, 2022, 21(4): 612-613, 616.
李璽琳,張偉,章邱東. MRI在AD患者診斷及病情程度評估中的應用[J].影像科學與光化學, 2022, 40(6): 1529-1533.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質量控制與安全工作委員會,中國腦成像聯盟.阿爾茨海默病腦MRI標準化采集與分析中國腦成像聯盟專家共識[J].中華放射學雜志, 2022, 56(2): 127-135.
張一銘,胡穎,謝禎暉,等.采用多參數MRI分析探討皮質下腦小血管病的腦區體積占比及功能連接變化[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23, 29(3): 236-240.
熊雪穎,梅豪,葉乃力,等. 3. 0 T MRI測定海馬體積、嗅球容積、嗅溝深度與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性[J].磁共振成像, 2020, 11(10): 858-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