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推拿聯合鹽酸硫必利治療抽動障礙患兒的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60例抽動障礙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兒接受鹽酸硫必利治療,觀察組患兒在此基礎上給予推拿治療。比較兩組患兒療效、耶魯綜合抽動嚴重程度量表(YGTSS)評分、行為及認知情況、生化指標水平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兒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發聲抽動評分、運動抽動評分和總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兒童行為量表(CBCL)評分均降低,言語智商(VIQ)、操作智商(PIQ)、總智商(FIQ)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改善均更優(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谷氨酸(Glu)、天門冬氨酸(Asp)、5-羥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Glu、Asp、5-HT水平均更低(均P<0.05);兩組患兒D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推拿聯合鹽酸硫必利對抽動障礙患兒療效較好,可明顯緩解抽動癥狀,改善行為及認知情況,降低神經興奮性,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推拿;鹽酸硫必利;抽動障礙;行為情況;認知情況
【中圖分類號】R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9.009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9.030
抽動障礙是兒童常見神經精神障礙,其病理、生理過程可能涉及多個層面的神經環路失調,包括基底節、丘腦、皮質及小腦等關鍵腦區的功能異常,以運動性抽動、發聲性抽動為主要癥狀。臨床上多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與行為療法等方式進行治療,其中,鹽酸硫必利常被用于治療抽動障礙,可改善患兒神經功能障礙及相關癥狀[1]。但長期應用存在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等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效果。中醫認為,抽動障礙屬“抽搐”等范疇,以肝亢風動證多見[2]。中醫治療包括口服藥劑、針灸、推拿等,其中推拿具有調和陰陽、裨益臟腑等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基于此,本研究在鹽酸硫必利基礎上應用中醫推拿治療兒童抽動障礙,觀察其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60例抽動障礙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給予鹽酸硫必利治療)與觀察組(給予鹽酸硫必利聯合推拿治療),各30例。對照組患兒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8.11±1.42)歲。觀察組患兒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8.04±1.39)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西醫符合抽動障礙的診斷標準[3];⑵中醫符合肝風亢動證的辨證標準[4](主證:四肢或面部、腹部肌肉不自主抽動;次證:擠眉弄眼、喉中發聲或穢語等;舌脈象: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有力),滿足1項主證與2項次證并結合舌脈象即可確診;⑶年齡4~12歲。排除標準:⑴合并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者;⑵合并心、肝等臟器功能不全者;⑶合并其他導致發聲、運動障礙的疾病者;⑷智力障礙者;⑸對本研究使用藥物不耐受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口服鹽酸硫必利片(山東明仁福瑞達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3801,規格:0.1 g/片),7歲以下患兒50 mg/次,2次/d;7~10歲患兒75 mg/次,2次/d;10歲以上患兒100 mg/次,2次/d。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推拿治療。按揉開天門、推坎宮各20次,按揉百會、四神聰、太陽各50次,點按風池、風府50次,清肝經、補脾經、揉二馬各300次,按揉五指節、精寧各30次,摩腹300次,捏脊5次。30 min/次,3次/周。兩組患兒均連續治療2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根據耶魯綜合抽動嚴重程度量表(YGTSS)[5]評分變化評估療效。臨床控制:YGTSS評分降低≥95%;顯效:75%≤YGTSS評分降低<95%;有效:50%≤YGTSS評分降低<75%;無效:YGTSS評分降低<50%。總有效率=臨床控制率+顯效率+有效率。⑵比較兩組患兒YGTSS評分。YGTSS評分包括發聲抽動、運動抽動兩部分,每項25分,總分范圍為0~50分,評分越高代表抽動越嚴重[5]。⑶比較兩組患兒行為及認知情況。采用兒童行為量表(CBCL)[6]及韋氏兒童智力量表(C-WISC)[7]進行評估。CBCL總分最高為226分,分數越高表示行為及認知情況越差;C-WISC包括言語智商(VIQ)、操作智商(PIQ)、總智商(FIQ),每項總分最高為150分,分值越低代表行為及認知情況越差。⑷比較兩組患兒生化指標水平。采集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離心機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半徑為15 cm),取血清后檢測谷氨酸(Glu)、天門冬氨酸(Asp)、5-羥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方法為高效液相色譜法)。⑸比較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食欲不振+嗜睡+皮疹+頭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整體療效更優,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YGTSS評分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前YGTSS各項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兒治療后發聲抽動評分、運動抽動評分和總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行為及認知情況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前CBCL、VIQ、PIQ、FIQ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兒治療后CBCL評分均降低,VIQ、PIQ、FIQ評分均升高,觀察組改善均更優,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兒生化指標水平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前各項生化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兒治療后Glu、Asp、5-HT、DA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Glu、Asp、5-HT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兒D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抽動障礙是指一系列以不隨意、快速且重復的運動性抽動或發聲性抽動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其病因復雜,西醫認為該病與遺傳、環境、神經遞質代謝失衡等因素有關,故多采用藥物、心理干預等方法進行治療。中醫認為,該病與先天稟賦不足、飲食不當或情感不舒等因素有關,多種因素導致患兒陰陽失調、氣血虧虛、五臟功能失調,進而肝氣郁結,肝風內動,應以平肝熄風為主要治療原則[8]。而推拿療法通過作用于特定的經絡和穴位,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臟腑功能,從而改善患兒抽動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整體療效和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兒YGTSS各維度評分和總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提示推拿聯合鹽酸硫必利療效確切,可顯著減輕抽動癥狀。分析原因為,鹽酸硫必利可抑制神經功能亢進,發揮鎮靜效果,緩解肌肉抽動。推拿通過對相應穴位、經絡進行推、拿、按、摩、揉、捏等,可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祛邪扶正與調和陰陽等效果[9]。且推拿通過刺激肝臟及其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肝功能,有利于疏通肝經、祛除火旺,消除抽動障礙病機,緩解抽動癥狀。
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兒CBCL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兩組患兒C-WISC各維度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均更高。這提示推拿聯合鹽酸硫必利可改善患兒行為及認知情況。分析原因為,抽動障礙患兒日常生活受到抽動、發聲等癥狀的影響,易發生行為問題。鹽酸硫必利可改善患兒神經功能,進而調控行為及認知情況。推拿通過特定手法作用于患兒的經絡穴位,能夠促進氣血流通,疏肝解郁、寧心安神,調節肝、脾、心等與情緒和認知密切相關的臟器,從而改善患兒認知能力[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兒Glu、Asp、5-HT、DA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Glu、Asp、5-HT水平均更低。這提示推拿聯合鹽酸硫必利可抑制神經興奮性。分析原因為,穴位、經絡附近分布較多神經根、神經節等,推拿通過不同手法作用于穴位經絡,調節陰陽及臟腑;而大腦與肝、脾、心等互為表里,通過調節臟腑改善大腦功能,從而降低興奮性神經遞質的分泌。最后,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推拿聯合鹽酸硫必利安全性良好。分析原因為,推拿治療無需口服藥物、無需刺破皮膚,操作具有無創性,因此不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推拿聯合鹽酸硫必利對抽動障礙患兒療效確切,可明顯緩解抽動癥狀,改善行為及認知情況,降低神經興奮性,且安全性良好。
參考文獻
景蘭,任瑞.阿立哌唑與硫必利對抽動障礙患兒的有效性比較[J].中國醫師雜志, 2020, 22(9): 1401-1403.
田雨靈,張喜蓮,陳漢江,等. 118例抽動障礙合并焦慮狀態患兒的中醫證候分布特點[J].中醫藥學報, 2023, 51(7): 72-77.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神經學組.兒童抽動障礙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17實用版)[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7, 32(15): 1137-1140.
馬融.中醫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6: 147-151.
WEN F, GU Y, YAN J J, et al. Revisit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 (YGTSS) in a sample of Chinese children with tic disorders[J]. BMC Psychiatry, 2021, 21(1): 394.
徐靜,陳圖農,丁小玲,等. 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的初步應用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5, 26(2): 194-196.
陳琳.韋氏兒童智力量表(中文第四版)在特殊兒童評估中的應用[J].現代特殊教育, 2016, 25(18): 32-35.
張馨心,馬融,李亞平.兒童抽動障礙的中醫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雜志, 2020, 35(12): 6241-6244.
陳雨霞,沈一菁,陳志偉,等.推拿聯合簡易六字訣功法治療抽動障礙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22, 22(17): 3284-3288.
柳旎,陳振輝,李沫民,等.硫必利聯合維生素B12對兒童抽動障礙患者的效果對及其神經功能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20, 47(6): 121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