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黃芪建中湯與四聯療法聯合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鄂爾多斯市中醫醫院進行治療的120例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60例)和觀察組(6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四聯療法治療,給予觀察組患者黃芪建中湯聯合四聯療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中醫證候積分、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胃寒痛、喜溫喜按、口淡流涎、神疲納呆、舌淡苔白、脈細弱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RP、IL-8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均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黃芪建中湯和四聯療法聯合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效果較好,不僅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還能緩解炎癥反應,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黃芪建中湯;四聯療法;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5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9.0093.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9.031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臨床常見、多發的消化系統疾病,通常由多種致病因素共同引發,臨床表現為上腹不適、反酸、腹脹和消化不良等癥狀[1]。目前,臨床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常采用四聯療法,該療法包括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克拉霉素、枸櫞酸鉍鉀4種藥物,雖能有效緩解病情,但長期服用不僅會導致患者產生耐受性,還會引發一系列藥物不良反應,甚至導致復發[2]。中醫認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屬“胃痛”等范疇,脾胃虛寒證為常見證型,病因在于外邪犯胃、飲食不節、脾胃素虛、情志不暢、稟賦不足致脾胃虛弱[3]。而脾胃虛弱易受飲食、七情、外淫所傷,可導致中焦氣機失常,受納腐熟功能降低,而致胃痛,治療原則為和胃止痛、溫中健脾。黃芪建中湯出自《金匱要略》,由黃芪、芍藥、桂枝、飴糖等中藥材組成,主治脾、胃相關疾病,具有補中益氣、散寒止痛、和里緩急等功效[4]。基于此,本研究探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接受黃芪建中湯聯合四聯療法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鄂爾多斯市中醫醫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60例,采用四聯療法治療)和觀察組(60例,采用黃芪建中湯聯合四聯療法治療)。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20~64歲,平均年齡(46.03±7.31)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57±0.79)年。觀察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21~62歲,平均年齡(45.97±7.41)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72±0.6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鄂爾多斯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西醫符合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標準[5];⑵中醫符合脾胃虛寒證的中醫辨證標準[6](主證:胃寒痛、喜溫喜按;次證:口淡流涎、神疲納呆、手足不溫、四肢倦怠、大便溏薄;舌脈象:舌淡苔白,脈細弱),符合主證2項與次證2項并結合舌脈象即可確診;⑶入組前未接受相關藥物治療者。排除標準:⑴合并凝血、內分泌功能障礙者;⑵合并嚴重感染、慢性腎炎等其他炎癥性疾病者;⑶對本研究應用藥物過敏者;⑷合并惡性腫瘤者;⑸合并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認知障礙、精神功能障礙者;⑹合并十二指腸潰瘍等其他胃腸系統疾病者;⑺妊娠期、哺乳期婦女。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四聯療法治療。餐后口服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江西山香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298,規格:20 mg/片),20 mg/次,2次/d;餐后口服克拉霉素片(廣東東陽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466,規格:250 mg/片),500 mg/次,2次/d;餐后口服阿莫西林膠囊[石藥集團中諾藥業(石家莊)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3964,規格:0.25 g/粒],0.5 g/次,3次/d;餐前30 min口服膠體果膠鉍膠囊(山西振東安欣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476,規格:100 mg/粒),300 mg/次,4次/d。給予觀察組患者黃芪建中湯聯合四聯療法治療。黃芪建中湯組方:飴糖30 g,芍藥18 g,黃芪15 g,桂枝10 g,生姜9 g,炙甘草6 g,大棗6枚。隨證加減:頭暈者加枸杞子10 g,鉤藤18 g;腹部畏寒者加高良姜、吳茱萸各5 g;便秘者加瓜蔞仁15 g;噯氣、呃逆者加萊菔子9 g,旋覆花6 g;脹悶者加厚樸、香櫞各9 g;疼痛嚴重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9 g。以上中藥材均由鄂爾多斯市中醫醫院中藥房提供,加清水1 000 mL以小火煎煮30 min后取湯汁300 mL,150 mL/次,早晚溫服,7 d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四聯療法用藥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長均為3周。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上腹不適等癥狀完全消失,95%≤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100%,95%≤胃鏡下胃黏膜病灶損傷面積縮小率≤100%為治愈;上腹不適等癥狀顯著改善,70%≤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95%,70%≤胃鏡下胃黏膜病灶損傷面積縮小率<95%為顯效;上腹不適等癥狀部分改善,30%≤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70%,30%≤胃鏡下胃黏膜病灶損傷面積縮小率<70%為有效;上腹不適等癥狀無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30%,胃鏡下胃黏膜病灶損傷面積縮小率<30%為無效[7]。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⑵比較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后對胃寒痛、喜溫喜按、口淡流涎、神疲納呆、舌淡苔白和脈細弱進行積分,每個中醫證候均按無、輕、中和重度賦分為0、2、4與6分,積分越高表示患者中醫證候越嚴重。⑶比較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2 mL,采用離心機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半徑為10 cm),取血清,采用免疫分析系統[貝克曼庫爾特商貿(中國)有限公司,國食藥監械(進)字2012第3402972號,型號:UniCelTM DXI 800 Access]對白細胞介素-8(IL-8)、C反應蛋白(CRP)水平進行測定。⑷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惡心嘔吐+腹瀉+頭痛+腹痛+皮疹)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更優,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胃寒痛、喜溫喜按、口淡流涎、神疲納呆、舌淡苔白、脈細弱的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RP、IL-8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發病原因與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臨床普遍認為其發生與幽門螺桿菌(Hp)感染、十二指腸-胃反流和免疫功能降低等因素有關。目前,西醫治療該病主要采取四聯療法,但其長期應用可能會導致患者耐受性,且易引發不良反應[8]。隨著中醫對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深入研究,中醫藥獨特的防治價值和優勢已逐漸在臨床實踐中得到顯著體現,與西藥聯合應用,可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治療優勢。黃芪建中湯是《金匱要略》中經典方劑,是調和脾胃的良方[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更優,總有效率更高;治療后,兩組患者胃寒痛、喜溫喜按、口淡流涎、神疲納呆、舌淡苔白、脈細弱的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提示黃芪建中湯聯合四聯療法對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并可改善患者癥狀。分析原因為,黃芪建中湯中的飴糖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桂枝溫通經脈、助陽化氣;芍藥平肝止痛、養血調經;生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黃芪補氣固表、利尿托毒;炙lKn/OdkakPDgWku7CbyTB+K0BOdoa1v3cfi8WguYZwY=甘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上述藥物共奏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平肝止痛之功效[10]。劉二軍等[11]研究顯示,黃芪、桂枝、芍藥等中藥材具有調節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的作用,促進新生血管的生成,改善患者胃腸道黏膜血液循環情況。此外,生姜可促進胃腸道黏膜上皮細胞的增殖活性,加快胃黏膜愈合。甘草在抑制胃酸分泌、調節胃內酸堿度的同時,還能修復胃黏膜上皮細胞,緩解胃痛[12]。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CRP、IL-8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這提示黃芪建中湯、四聯療法聯合治療可減輕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的炎癥反應。分析原因為,黃芪建中湯中的黃芪可通過調節胃黏膜細胞的生長和修復機制,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黏膜的修復,進而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血清CRP、IL-8水平[13]。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無差異,這提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接受黃芪建中湯聯合四聯療法的安全性良好。分析原因為,黃芪建中湯中的中藥材藥性溫和,通常不會引發嚴重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黃芪建中湯與四聯療法聯合用于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效果較好,不僅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還能改善其炎癥反應,安全性理想。
參考文獻
黃遠程,朱朝陽,梁懷楓,等.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證候證素分布與用藥規律分析[J].中醫藥導報, 2020, 26(9): 128-133.
白文筠,梁峻尉,苗秀明,等.穴位埋線聯合四聯療法對幽門螺旋桿菌(+)脾胃虛弱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針刺研究, 2022, 47(6): 537-543.
李淑君,劉鐵軍,邢睿,等.劉鐵軍辨治脾胃虛寒型慢性非萎縮性胃炎[J].吉林中醫藥, 2022, 42(2): 170-172.
麥聯任,周海新,蔡媛媛.黃芪建中湯聯合四聯療法治療脾胃虛寒證慢性胃炎患hZE3zHOQKDbozxaCvbByI5cDECcBB0tAlcIcM6oR/aw=者的臨床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2, 17(2): 299-302.
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等.慢性胃炎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20, 19(9): 768-775.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胃脘痛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J].中醫雜志, 2017, 58(13): 1166-1170.
卞立群,李振華,李保雙,等. 《慢性胃炎中醫臨床實踐指南》的特色和臨床解讀[J]. 世界中醫藥, 2017, 12(10): 2492-2495.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慢性胃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2023)[J].中華中醫藥雜志, 2023, 38(12): 5904-5911.
洪珊珊,黃家惠,徐少軍.蓽鈴胃痛顆粒聯合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 2021, 18(29): 122-125.
左軍,張力文,王加朋,等.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中醫治療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3, 25(9): 5-8.
劉二軍,邢亞情,張偉玲,等.黃芪建中湯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飲片湯劑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23, 41(6): 204-208.
周琪.黃芪建中湯聯合三聯療法治療慢性胃炎伴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療效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 2021, 50(2): 229-230.
黃潔春,熊苗.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淺表性胃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藥材, 2022, 45(4): 986-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