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為特征的新經濟已步入快車道,特別是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給社會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本文根據四川疾控系統會計人才現狀調查,圍繞數字經濟對會計人才隊伍的素質新要求,從會計人才的職業道德、職業敏感、學習能力、專業技能、隊伍結構及激勵機制等六個維度,探索會計人才隊伍綜合素質建設的新路徑。
一、前言
會計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會計改革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以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為經濟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數據成為聯接創新、激活資金、培育人才、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和驅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而數字經濟帶來新一輪的產業革命與社會變革,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重構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新的動能和強大動力,成為驅動各行業提高人員素質的新目標。會計人才與數字經濟緊密相連,在新一代數字技術浪潮中,數字經濟時代必將對會計人才隊伍素質建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針對四川省疾控機構調查
1.受訪單位及人員情況。本文向四川省疾控系統各級機構發放會計人才現狀調查問卷,內容涵蓋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工作年限、黨派、培訓教育情況、機構智能化等,共發放125份,收回98份,剔除重復作答、數據不實等因素后,獲得85份有效調查樣本。
2022年被調查的四川省各級疾控機構層級分布情況:省級1家,占省級 100.00 %;市級有成都市、自貢市、雅安市等21家,占市級100.00 %;區縣(抽樣調查)有青羊區、中江縣、茂縣等63家,占區縣級34.43%。
填寫調查問卷的人員大多是全省疾控系統財會部門的管理者或疾控系統負責人,其中:財會部門工作人員80人,占 94.11 %;負責人有5人,占 5.89 %。這些人員更加了解疾控系統對智能會計人員的需求,所以調研結果更具有針對性、準確性。
2.數據分析。截止2022年7月底,四川省疾控機構單位財務人員總計306人,其中女性244人,占79.74%,男性62人,占20.26%,很明顯,女性是男性的4倍;從職稱看,取得財經類初級和非財經類專業技術職稱193人,占63.07%,超過半數以上,中級職稱87人,占28.43%,副高職稱25人,占8.17 %,正高職稱僅1人,占0.33 %;從學歷教育程度來看,專科125人,占40.85%,本科151人,占比49.35%,碩士5人,占16.34%;從年齡結構看,25歲以下6人,占1.96%,25-45歲159人,占51.96%,45歲以上141人,占46.08%;從智能化水平看,85家機構中,只有29家機構實現內部控制信息化全面覆蓋,占總數34.12%,大部分未全覆蓋,甚至還存在手工核算的情況。
三、數字經濟條件下會計人才隊伍面臨新挑戰
1.職業道德方面。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職業道德水平決定著會計信息的質量,也影響著單位的信譽和生成空間。從部分疾控機構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情況來看仍存在一些問題,對最新財經法規和會計準則制度的學習不夠、勤勉盡責不細,《會計法》、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的學習不深入、理解不透徹,甚至一知半解,難免在日常工作中出現一些偏差。
2.知識結構方面。會計人員綜合素質跟不上新時代數字經濟發展步伐,特別是在更新知識、拓展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能力素質等方面明顯不足。一是會計人員普遍存在專業技能不高、知識面偏窄、管理能力較弱現象;二是涉及會計、財務、審計、統計等專業提升的線下培訓和學時偏少,例如大數據財務決策方法、數據的處理與分析等,線上培訓學習如何考核需要加強;三是少數會計人員再學習內生動力不足,習慣安于現狀、因循守舊,不能按時參加培訓,學習存在不認真、被動應付,甚至走形式、走過場的現象,不能適應新時代會計發展的新要求。
3.科研能力方面。會計人員分析和調研能力有待加強,絕大多數會計人員的職業能力仍停留在日常報銷、記賬、核算、報表等基礎事務性會計工作層面,對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等知識比較缺乏,數據后面的系統性、邏輯性關注較少,更談不上會計的理論性和綜合性問題。同時,部分疾控機構內部績效考核制度不夠完善,量化指標不夠具體、薪酬分配存在“大鍋飯”等現象,未能體現差異性,影響群體工作的情緒以及人員的活力發揮,特別是挫傷核心骨干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容易引起會計人才流失,也導致少數會計人員思想比較保守,視野比較狹窄,創新動能不足,會計分析和調研能力不能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求。
4.數字經濟方面。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到來,加速了數字化的進程,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大數據的發展使得數據的價值得到了重估,已成為疾控機構事業發展的重要的資源。然而,熟知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會計人員不多,熟練掌握其技能的高素質會計人才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復合型國際化人才的需要,如何提升會計人才綜合素質成為疾控機構事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四、數字經濟條件下會計人才隊伍素質提升對策
1.以思想引領提高職業道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多次強調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意義,特別是提出“新質生產力”論斷。新思想引領新征程,要始終秉承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已任,積極主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悟其精華、掌握其精髓,并將其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政治責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作為做好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為學之實,固在踐履。要善于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觀察新時代、把握新時代、引領新時代,要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宣傳好、遵守好、執行好、守護好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堅持“強穿透、堵漏洞、用重典、正風氣”,從嚴從重查處影響惡劣的財務舞弊、會計造假案件,強化對相關責任人的追責問責;要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強化道德意識和道德觀念。古人云“德,外得于人,內得于己也。”將道德根植于疾控文化和工作中,讓單位職工不斷提高道德素養,特別是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和道德修養。從調查情況看,最看重財務管理人才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責任心、業務素質。要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和國家財政部《關于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加大對會計人員誠信建設工作的宣傳力度和教育力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強化會計誠信理念,提升會計人員誠信素養,積極引導會計人員提升會計誠信意識,不斷增強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守好“誠信之門”,在關鍵時期盡關鍵之責,用非凡之為成就非凡業績。讓勤奮做事、勤勉為人、誠信至上蔚然成風。
2.以思維意識提高職業敏感。職業敏感是對職業信息有強烈的接受、反應、判斷和分析能力,也是一種敏銳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數字經濟條件下會計人才素質提升的前提和基礎,沒有職業敏感度的人無法成為新時代會計行業的佼佼者。數字經濟給產業和行業帶來的生機,促使會計人才緊跟時代步伐,它既需要實踐經驗的積累,也需要個人有意識去培養,通過平時的多觀察、多訓練、多思考,才能逐漸養成自主的、類似條件反射性的職業敏感度,“月暈而知風,礎潤而知雨”,要求會計人員對數字經濟具有嗅覺與靈感,做到見微知著,洞若觀火,深刻認識并正確把握其行業發展趨勢,適應其發展要求,積極主動應對。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深入,各種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不斷涌現,帶來社會經濟運行方式發生改變,促使經濟運行管理模式也隨之變化,會計作為承載社會經濟運行管理模式的組織體系也將發生重大變革。在這過程中,會計人員必須思維敏銳,緊跟時代步伐,密切關注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發展給單位、給會計工作帶來新的要求、新的變化、新的影響以及它們相互間的融合,抓住機會不斷提升自我,增強自身的適應能力,促進會計更好地為數字經濟發展服務。
3.以知識提升增強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人們取得進步、獲得成果的金鑰匙,是數字經濟時代會計人才素質提高的動力源泉。數字經濟時代是知識創新、知識爆炸的時代,其突出特征是知識在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誰掌握了知識,誰就贏得了數字經濟時代。只有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針對性和創新性,不論在事業輝煌的時候,還是在受到挫折不利的時候,不論在已有一定專業知識,還是積累一定工作經驗,都要持續以恒提升學習力,才能在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環境中,贏得時間、贏得主動、贏得自信、贏得尊嚴,才能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時代在發展,知識在不斷疊加和更新,不斷改變世界和改變人們的生活,如果會計人員沒有危機意識、沒有前瞻的思維、沒有終身學習理念,沒有掌握好新的知識,終將被數字經濟時代的浪潮所淘汰、所湮滅。
4.以數字技術提高專業技能。數字技術是當今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數字的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的作用得以發揮,數字技術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產品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使得業務模式、市場拓展、管理營運、技術創新、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面對挑戰,數字技術能成為各單位、各部門的重要競爭力之一,利用數字技術創新業務模式,拓展業務范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增強疾控系統的核心競爭力,擴大疾控的生存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會計人才要努力學習、潛心研究,要具備綜合型、復合型知識,要將數字技術賦能于專業中,具備數字技能與會計專業技能,并將其應用于財務會計的管理實踐中,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功能作用,充分應用會計專業知識,展現具備邏輯思維能力,具有時代特色的會計專業技能,為管理決策服好務,擔當應有責任、應有作為。
5.以人才戰略優化隊伍結構。人才,尤其是高能力、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是每一個單位發展的動力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發揮重大人才工程牽引作用,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戰略是每一個單位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單位發展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人才戰略要按照單位的發展藍圖,做好人才隊伍建設戰略規劃,合理引導人才朝著對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單位發展需求、個人與國家、個人與單位有利的發展方向努力,完善人dccba632522de5feadb2114eae94e419才隊伍建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既要有宏觀的遠景目標,又要有微觀的具體實施的措施辦法,使人才建設戰略符合單位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符合國家對人才戰略需求。要注重人才隊伍的結構分布,以戰略的眼光,規劃好老、中、青人才梯隊的搭配,高能力、中等能力、一般能力的梯度配合,以及從單一型人才到復合型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從業務技能、業務態度、業務行為的單位文化塑造等,都要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空間。數字經濟的到來,迫使每一個單位需要高素質的結構合理的會計專業人才。也只有有這樣的人才儲備,才能抓住新的機遇,迎接新的挑戰,創造新的成就。
6.以創新融合構建人才培養模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育新型勞動者隊伍,推動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貫通、融合發展,打造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匹配的新型勞動者隊伍,激發勞動者的創造力和能動性。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數字經濟對人才需求不斷發生新變化,一方面催生著高校與單位合作培養人才新模式,圍繞專業人才的需求,聘請高校優秀導師為指導專家,充分利用多方的優勢,資源共享,積極推進產學研融合;另一方面,從自身出發,建立疾控系統會計人員雙向培養模式,疾控機構每年選送部分會計人員到上一級疾控機構進行相關業務培訓,上一級疾控機構也可指派優秀的會計人員到下一級機構進行指導,形成上下多級溝通交流,促進優秀人才的成長。通過構建會計人才“多方導師制”培養新模式,共同修訂單位會計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教育引導會計人員自覺實踐行業的職業精神和職業規范,強化學習能力、財務內部控制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財務預警能力,共同探索和解決當今新一代數字技術給社會、給單位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和挑戰,共同打造具有職業責任感,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誠實守信、公道辦事、開拓創新、團隊精神的職業品格和行為習慣的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型會計人才。
7.以措施保障構建人才激勵機制。在市場、產業、科技和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快速發展背景下,要加強制度建設,強化人才激勵機制。人才的能力素質提升不是一個單獨的體系,需要得到各個環節的措施保障,才能確保各類人才激勵機制方案順利實施。一是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盡快完善人才激勵相關制度建設。針對制度建設滯后問題,把制度先行作為人才激勵的首要任務,加快完善配套相關實施方案,通過持續有效的制度供給,為有序推進人才激勵機制保駕護航。二是主動順應數字技術給單位帶來的新變化新趨勢,深耕會計人才培養,在準確把脈、精準識別單位的需求、體驗、感受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會計人才保障性措施,快速匹配會計人才資源。三是建立會計人才分級分類激勵制度,加快打造會計人才交流平臺,打通疾控系統相關層級合作障礙,實現對會計人才資源的分級分類和統一、集約、高效管理,強化人才在數字經濟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四是提升監督工作成效,單位以職工代表大會通過的人才激勵方案,要認真落實,要加強人才監督結果運用,完善監督結果公告公示制度。同時,強化獎懲并重,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理處罰力度,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形成人才隊伍良性發展,你追我趕的新局面。[基金項目: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科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ZX202212]
(作者單位: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