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作品融合巴洛克與浪漫主義,并展現了其獨特的音樂理念。巴赫、莫扎特等作曲家均有創作波羅乃茲風格作品。肖邦學習鋼琴時,波羅乃茲舞曲已成為流行且風格獨特的鋼琴曲。《平靜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風格清新,反映巴黎風情,結合了肖邦慣用的安逸舒緩的夜曲手法與熱烈美妙的波羅乃茲風格,是研究肖邦的重要作品。
通過對此曲進行研究與分析,不但可以明確地了解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的問題,還可以通過對此曲風格的準確把握,在日后演奏肖邦作品時更為得心應手。基于此,本文淺析《平靜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的演奏技巧與音樂內涵,旨在給肖邦作品的演奏者們提供借鑒和參考。
1 肖邦及其波蘭舞曲
1.1 “鋼琴詩人”肖邦
不同于巴赫嚴謹的復調音樂、貝多芬氣勢恢宏的奏鳴曲、李斯特考驗技術的作品,肖邦的音樂更有一種潤物細無聲般的親近、柔和感。他的圓舞曲、練習曲、夜曲等已經被錄制數百遍。一位詩人曾這樣評價肖邦:“肖邦來自詩歌的國度。”“肖邦來自更高貴的地方,來自莫扎特、舒曼的故鄉。”
1.2 波蘭舞曲的特點
肖邦用他的波蘭舞曲表達了他的內心。后來,波蘭舞曲逐漸發展成了具有英雄氣概的、深刻思考性的鋼琴作品。李斯特對肖邦創作的大波蘭舞曲這樣評價:“他的波蘭舞曲靈感來自于最美的作品。”“肖邦的波蘭舞曲有著強大的節拍和最嚴謹的情感,它像是電流一樣運作著。”這個評價充分顯示了肖邦的波蘭舞曲創作源于最純粹的舞蹈風格,通過文學表達層次直接進入精神和情感的深層境界。
2《平靜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的演奏技巧
2.1 平靜流動的行板演奏技巧
平靜的行板部分獨具肖邦的詩人情懷與浪漫曲調,它是一個待再現的單三部曲式,同時加上了一個樂段的復二部曲式。
2.1.1 手指的獨立性
引子(1-4小節):這首曲子肖邦在1835年首次與樂隊合作,開頭平靜的行板具有肖邦特有的夜曲風格,肖邦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只用過一次,具有“平穩、流暢”(學術用語:spianato)的特點,所以演奏者在彈奏行板部分,尤其是開始四小節左手部分的時候一定要盡力地接近“spianato”,左手平穩流暢,聲音安靜且清晰,把手換指時的移動幅度降到最小,要求手指每個音的獨立性強。
樂段a(5-20小節):5小節右手音需透徹,左手色彩稍暗。右手首句注意連線與樂句表達不一致,需按樂譜在連線終止時松手。11-12小節右手表現樂句收尾,低指貼鍵。19-20小節不蓋過下小節重音,倚音靈巧。20小節左手收攏,放慢速度,采用“和聲連奏”以表現e小調轉調旋律。30、32小節類似處理。
2.1.2 均勻的手指跑動
樂段b(21-36小節):從29-34小節,右手不僅要彈出音區的不同,而且要演奏出逐漸漸強。左手的33-34小節同樣表現出音區的層層遞進。
樂段a’(37-52小節):像41小節、43小節、49小節這樣的右手小音符,演奏者在平時應該極其細致地單獨練習。每根手指都要格外獨立,并且不能脫離整個樂句。45-52小節可以分聲部練習,可以幫助合在一起時有良好的協調性,50小節開始漸快漸強,一直到52小節的右手雙音。需要慢練的時候注意動作的連貫性與一致性。
尾聲兼間奏(53-66小節):53小節開始,要非常輕巧與抒情地演奏出來。左手依舊是搖曳的旋律,右手從55小節開始要充分地解放手腕。這里特別強調,肖邦在?A《波羅乃茲》與?D《搖籃舞曲中》也有著異曲同工創作手法。
2.1.3 飽滿的和弦連接
樂段c(67-96小節):67小節起現三拍子,標記“單純無裝飾”(學術用語Semplice,意為簡單的、單純的)。肖邦崇敬巴赫,此段略具巴赫風味。但其仍為浪漫時期作品,聲部清晰、和聲立體,整體明朗輕巧。首和聲需果斷落鍵,四聲部旋律明確,音色對比統一。
尾聲(97-114小節):97小節后同前,注意114小節琶音連貫自G1至g1。
2.2 絢麗的波蘭舞曲演奏技巧
大波蘭舞曲部分,既展示出了奏鳴曲式中主題相對比的特點,又像回旋曲式,主要主題會循環反復。此部分織體結構和曲目篇幅異常龐大,屬于復合再現三部曲式。
2.2.1 技巧性的八度
引子(1-16小節):第1-14小節原是管弦樂隊演奏部分,雖然這一句有的版本沒有踏板的標識,但是演奏者應該適當地加入踏板來模仿管弦樂。如果聽有管弦樂的版本,前四個小節是管樂器演奏部分,5小節開始加入弦樂,踏板可以兩個和弦換一次,第6小節踏板可以整小節都不換。從5-14小節是一個大樂句,漸強與方向感也要表現得淋漓盡致。
樂段d(17-32小節):當17小節第一個音出來,就要求必須非常明亮。之后要指尖清晰靈活地表現出三連音。后面樂句的漸強與減弱要做得非常明顯突出,這也是波蘭舞曲的特點所在:弱起、漸強突出、漸弱突出、對比明顯。要注意的是,26小節的裝飾音要單獨彈出,這樣與28小節才能產生對比。而26小節快速下行,可以在慢練的時候用手指一關節支撐,二關節和三關節放松,這樣可以既靈活支配又牢牢抓住音符,還要配合手腕手臂帶動,讓音樂“順下來”。30小節后左手的連線一定要在聽的時候邊感覺邊調整,慢練時利用和聲慣性,把樂句的感覺表現到位。
樂段e(33-54小節):從34小節結尾處至36小節需要旋律清晰輕盈地流動。之后到36小節順勢而下。40小節的雙音應該弱起,而且極其柔和并且連接自然。44小節大的連線要求樂句不能斷,并要輕巧地表現出音區的變化。47-50小節同樣把重音落到大指上,也就是中聲部的走向。
樂段d’(55-76小節):這一段與d段非常相似,但是許多細節的小音符練習時要極為細致地慢練,注意指尖的掌握能力,表現要靈動柔和與甜美。66小節雙音連續下行,手指支撐,胳膊與手腕應該協調一致,帶動手指彈奏出。但也要強調手指的獨立能力。從69小節起其實已經到了d’段的擴展樂段了,本文認為可以把這幾個小節分成四小句:69小節、70小節、71-72小節、73-76小節。而這四句關系屬于層層遞進式的,逐漸漸強、逐漸發展,最后以E一級和弦收尾。
連接樂段(77-84小節):整個樂段的八度進行不僅手指要支撐有力,八度與八度之間的小連線也要靠手腕來連接;身體協調一致來應對大幅度的漸強;遠距離的走向注意要放慢速度來練。
2.2.2 旋律性的八度
樂段f(85-104小節):此樂段開始有了特別顯著的區別。旋律更加突顯,左手依舊是波蘭舞曲的節奏特點,右手落鍵時清晰透徹,并且到89小節應與此樂段第一句產生對比,抒情性更多地表現出來。到93小節左右手幾乎完全同步,每個樂句都要展開,表現出靈巧的感覺。96與97小節要產生強烈的對比,前者極其利落緊湊,后者音區的落差與強度都要完全顯現,103小節的連續八度,要用手腕連接還有踏板的配合。
樂段g(105-160小節):此樂段依舊旋律性非常強,并且要注意125-126小節的右手倚音,這里最好先于左手彈出來。133小節開始一個新的樂思產生,右手的雙音需要均勻流暢,樂句之間的連接沒有痕跡。153小節開始特別注意左手大指落下的音要突強(e1、?f1、?g1)。
尾聲(221-279小節):此樂段需要無比輕盈、無比流動與恰到好處的顆粒感。273小節開始琶音上行、下行,需要展現出旋律巨大的起伏并把重音彈奏得恰到好處,直到最后華麗的結束。
3《平靜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的音樂內涵
3.1 流暢典雅的行板音樂內涵
正如肖邦的性格,這首曲子開始部分的左手旋律是安靜的,但也是暗流涌動的,如夜曲般的旋律給這段行板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左手的旋律律動自始至終都如夜晚時候的海面,一層接一層的涌現,又不打破寧靜的氣氛。
當第5小節第一個音落下,如夜鶯般的女高音便開始歌唱了。每一個音的彈奏都要為下一個音符的出現而做準備,表現出傾向感。13小節樂句重新開始,要避免與之前情感表達一模一樣。到21小節轉到小調,使樂句似乎多了一點憂郁的思緒,后來的29小節開始情緒逐漸地遞加,一直到34小節涌出并傾瀉而下,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色。45小節開始,右手兩個聲部的發展宛如兩位女高音,既要完美地融合,又要不失獨立的旋律線條,類似49小節的連續小音符應該有著風鈴一般的音色與穿透力。53小節往后的這一樂段,它既是柔美的、溫柔的,同時也是流動的。有一種由遠而近、由遼遠到清晰的律動感。并且,像55小節的六個音一組的小旋律,同樣蘊含有小弧線。
樂段c類似于一小段瑪祖卡,它既是單純的、無裝飾的,又不乏輕巧與愉快。高聲部的旋律如歌般飄在上空,其他三聲部的配合使整個樂段表現多了幾分穩重。73-78小節要更加舒展開,而78小節豐富的和聲走向也是為回到79小節做準備。尾聲兼間奏樂段幾乎一樣,注重女高音般的歌唱性和流動感。
3.2 璀璨的波羅乃茲音樂內涵
樂段速度不需快,但音樂感覺持續前進。5小節起,表現左右手反向張力,向外拉伸至13小節。15-16小節鋪墊后續樂段,帶神秘感,推動故事發展。樂段C明亮奪目,旋律強弱變化如過山車,與前半部行板截然不同,充滿活力。連接句如年輕勇士,堅毅好勝,充滿青春活力。
同樣,波羅乃茲中不乏精致細膩:f樂段從85小節開始,明亮中帶著溫柔,就如被陽光照射的湖面,尤其是91-92小節,將那種波光粼粼的水面傾瀉而下的感覺體現得淋漓盡致。從93小節開始,它變成了極靈動靈巧的感覺。g樂段開始,它仿佛是洶涌的海面上高歌的海鷗,自由、舒展、內心情感豐富。而到了115小節,同樣的旋律卻表達出另一面:就如一片樹葉,它隨風而落。但隨著旋律的推進,到121小節開始,它好像又回到了春天,成群的鳥兒開始此起彼伏地舒展歌喉了。
樂段C’與C不同在于最后兩小節,承上啟下、結束上段,為尾聲鋪墊。尾聲樂段如凱旋。舞會終章,氣勢磅礴、舞步輕盈,旋律如煙花涌現,最終華麗圓滿地結束全曲。
4 結語
肖邦的鋼琴作品既具有優雅高貴的風格,又對傳統有所突破,是他獨特的內心的表達。他有著獨樹一幟的作曲風格,形成了屬于自己的新音樂學派。他所創作的大波蘭舞曲有著濃厚的愛國情感、強烈的民族情愫。
本文結合平時積累與實際練習中的演奏與心得,表明了對這首曲子的獨特看法。在日常練習中,希望演奏者們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條不紊的練習,并建議在風格詮釋方面,以把握波羅乃茲曲風為基礎,同時融入自己的理解與表達,通過投入完全的熱情、專注與精力,使自己的演奏水平日臻化境。
希望本文能為以后想學習鋼琴,以及想進一步深入解讀肖邦創作風格和這首作品的鋼琴學習者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和可借鑒參考的地方。
作者簡介:莫一丹(1997—),女,河北唐山人,碩士,鋼琴教師,就職于河北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