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文化站是農民群眾文化建設的基礎單位,在農村文化建設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潛力巨大。鄉鎮文化站的存在,對提高農民文化素養和生活質量,能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通過鄉鎮文化站的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業余生活、提高了生活質量。鄉鎮文化站在為農村全面發展獻計出力的同時,也使得農民群眾有了更多機會接觸文藝作品和文化生活。新時代,如何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推動農民群眾文化的建設,使其朝向更高水平發展,這是當今鄉村建設中的熱點問題之一。有鑒于此,本文在闡述鄉鎮文化站和農民群眾文化建設的概念和特點的基礎上,分析鄉鎮文化站對農民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結合對農民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剖析,探討鄉鎮文化站推動農民群眾文化建設的路徑,旨在通過鄉鎮文化站的積極作為,推動農民群眾文化建設邁向更高水平,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
1 鄉鎮文化站和農民群眾文化建設的概念和特點
1.1 鄉鎮文化站
鄉鎮文化站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機構,主要職能涵蓋文化宣傳、體育健身、文藝培訓以及圖書借閱等方面,它在鄉鎮文化中扮演著組織者、傳播者以及服務者的角色。鄉鎮文化站的特點是多方面的,其中多功能性、持久性以及群眾性的特點比較鮮明。首先,鄉鎮文化站一般設在鄉村,與鄉土歷史和傳統、藝術等聯系緊密,能較好地體現鄉土文化特色。其次,鄉鎮文化站的廣播播放、電影放映、圖書外借等功能較多,文藝培訓也比較到位,可以滿足不同居民的不同需求。同時,各鄉鎮文化站相對注重節能環保,致力于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最后,鄉鎮文化站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些活動以服務群眾、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1]。
1.2 農民群眾文化建設
農民群眾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進行文化設施的建設、文化的傳承以及組織相關的文化活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農民群眾的文化素質,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促進農村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全方位展現農村的優勢。這一建設不僅涉及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還涵蓋了民俗文化的弘揚以及現代文明的引入及創新。作為農民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組織,鄉鎮文化站積極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群眾的文化知識和精神生活,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并滿足了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2]。農民群眾文化建設呈現五大特點:一是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滿足了農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二是文化宣傳深入人心,增強了農民群眾的文化認同感和自信心;三是人員培訓持續開展,為農村文化建設培養了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四是文化發展勇于創新,不斷為農村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意;五是公益事業緊密圍繞群眾需求,為農民群眾提供了貼心的服務[3]。其中,農民群眾文化站作為重要載體,不僅促進了農村居民文化活動的蓬勃發展,還提升了農村文化宣傳的廣度和深度,推動了農村文化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特色的傳承與創新,真正實現了為群眾服務的公益宗旨。
2 鄉鎮文化站在農民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2.1 使群眾與農村文化建設的聯系更加緊密
在農民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鄉鎮文化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農民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鄉鎮文化站的存在,將群眾和農村的文化建設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鄉鎮文化站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農民群眾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文化認同感得到了提升,對文化知識和相關政策法規有了一定的了解。
2.2 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鄉鎮文化站成立后,為農民群眾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借閱圖書、電影放映等活動,滿足了農民群眾的不同需求,豐富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其文化素養得到提升。鄉鎮文化站為使居民讀書、學習有渠道、有場所,建立起了農家書屋、閱覽室等一系列文化設施,確保了文化活動在農村的常態化開展,農民群眾增長了見識、提高了生活質量。
2.3 保護和傳承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
農村具有的民間美術、傳統手工藝等都是優秀的傳統文化,鄉鎮文化站的建立使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保護和傳承。鄉鎮文化站對這些傳統文化和文化傳承進行收集、整理和保存,并將其進行傳承和推廣,使得農村文化被更多的人了解。鄉鎮文化站的存在,能夠定期地組織各種類型的文藝活動,有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傳統文化展覽等,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得農民群眾對于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有效推動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4]。
3 農民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群眾文化建設對資金的需求量比較大
農民群眾文化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各方面的文化設施建設、文化活動的組織和文化人才的培訓、建設和組織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農民群眾文化建設對資金的需求量比較大。然而現實情況是,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來說比較落后,在文化建設方面的經費投入是有限的,因此就導致農民群眾文化建設的經費不足。不僅文化設施的建設和完善需要經費的支持,文化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同樣也需要經費支持,因此一旦出現資金短缺問題,將嚴重影響農村文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3.2 農民群眾文化活動質量不高
現階段,農民群眾文化建設存在著文化設施不完善、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這就導致了農民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質量不高,活動內容比較單一枯燥,活動形式也比較傳統,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難以吸引農民群眾的活動興趣以及積極性。再加上一些活動的開展沒有經過科學合理的策劃,使得活動開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混亂現象,相關的負責人不了解整個活動的流程,對活動的策劃以及開展的重視程度不夠,不僅造成活動效果不佳,還影響了廣大農民群眾對活動的參與熱情。
3.3 缺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在農民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有一支素質高、業務精的人才隊伍作為支撐。但是現實情況是許多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基本上都在大城市找工作,在大城市定居,很少會有人愿意回到農村,這就導致農村高學歷的人才比較少,使得文化建設工作開展比較困難。而在農村任職的工作人員年齡普遍較大,知識結構不健全,創新能力不足,這是目前人才隊伍的一種現狀。再加上很多地區在開展農民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沒有積極引進人才。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農民群眾文化建設,影響了農民群眾的創新發展。
4 鄉鎮文化站推動農民群眾文化建設的路徑
4.1 開展多樣化的文化活動
鄉鎮文化站要想推動農民群眾文化建設,可以采取開展多樣化的文化活動的方式,形式豐富、種類繁多的文化活動能夠滿足不同農民群眾的不同文化需求。首先,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及農民群眾的需要來開展有針對性的文化活動,滿足各個年齡階段群眾的需求。如針對老年群體開展一些讓他們了解傳統文化的文化講座和展演活動;針對青少年群體,滿足青少年群體娛樂需求的文藝演出和電影放映等活動都可以開展。另外,鄉鎮文化站要采取多元化的活動方式,希望在開展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除組織好鄉鎮文化站內的活動外,還要深入農村田間地頭,開展農民群眾之間的活動,如文化活動、文藝演出等,根據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文化活動,吸引更多的農民群眾參與進來。
4.2 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
鄉村文化站要想推動農民群眾文化建設,就必須加強對高學歷、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以及人才隊伍建設。其一,鄉鎮文化站要聘請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和業務能力的高學歷人才,為開展農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貢獻新理念,提高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文化水平。其二,對現有的工作人員要進行一定的培訓和教育工作。通過開展學術交流以及研討會等形式來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其三,建立返鄉人員信息共享機制。對返鄉人員實行包片包干、跟蹤服務,為返鄉人員排憂解難,力爭在農民群眾文化建設中吸引更多的能人返鄉就業,并想方設法留住優秀人才。
4.3 創新文化傳播方式
充分利用鄉鎮文化站還需注意,在推動農民群眾文化建設時要創新文化的傳播方式,采用多樣化的傳播手段。首先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力量,利用網絡擴大文化傳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其次,鄉鎮文化站在組織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把文化與百姓大舞臺結合起來,既有民族風情,又有地域特色,以觀眾更加熟悉的方式,做到活動開展與宣傳相結合,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拓寬文化宣傳的新渠道。最后,各鄉鎮文化站能夠充分結合農村dcec02746392a5eb9998cbd8227bfaa284f9c331d39be8b309005a66b31a82f5經濟特點和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在為返鄉人員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的同時,把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轉化為農村的文化資源,帶領廣大農民群眾致富,也從一定程度上激發廣大農民群眾主動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4 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
鄉鎮文化站在推進農民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提供一定的政策保障。首先,鄉鎮政府要加強對農民群眾文化建設的政策支持。要及時出臺相關方面的政策文件,以便為其提供指導性的意見,明確農民群眾文化建設的方向。其次,要加強對農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統籌協調,成立各部門負責、協調工作的專門領導小組,做到建設有效益。最后,要建立健全對農村群眾建設富有成效的持續跟蹤評價和監督的相關考核評價機制,對農民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定期考核、檢查工作,及時了解掌握,便于及時改進。
5 結語
由此可以看出,鄉鎮文化站對于推動農民群眾文化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的工作人員應該充分認識到鄉鎮文化站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要在政策方面加強扶持,出臺相關的政策支持農民文化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的作用,還要加強統籌協調工作,完善考核評價機制,確保鄉鎮文化站推動農民群眾文化的順利建設以及可持續性發展。充分利用鄉鎮文化站和農民群眾文化建設來提高農民群眾的文化素養,必定能推動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
引用
[1] 李玲.鄉鎮文化站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的實踐與策略[J].參花,2024(11):137-139.
[2] 陳洋庚,曾楊.鄉鎮綜合文化站:邏輯演進、現實困境及破解路徑——基于文獻分析[J].智庫時代,2018(43):116-118.
[3] 譚洪會.發揮鄉鎮文化站作用帶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J].中國集體經濟,2021(23):128-129.
[4] 蘇佩玉.鄉鎮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及現狀探析[J].農家參謀,2022(10):13-15.
作者簡介:張超文(1985—),女,山東聊城人,本科,助理館員,就職于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侯營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