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碳”戰略目標的深入實施,正有力推動ESG理念在中國日益普及,并逐漸成為驅動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當前,全球市場競爭激烈、貿易形勢嚴峻,積極踐行ESG理念不僅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更可能成為企業重塑出口競爭優勢、開辟國際市場的有效途徑。基于此,本文選取2011—2020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使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實證檢驗了雙碳目標下企業ESG表現對其出口行為的影響。研究發現,企業ESG表現顯著促進了企業出口規模擴大,但是對企業的出口傾向以及出口強度并沒有顯著影響;ESG表現對企業出口規模的促進效應在非國有企業中顯著存在,而在國有企業中并不顯著。本文的研究有助于重塑企業戰略認知,重視ESG理念的實踐,進一步提升出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雙碳目標;ESG表現;企業出口行為;出口規模;出口強度;出口傾向
中圖分類號:F75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10(a)--04
在全球范圍內,隨著氣候變化、新冠疫情以及收入差距等問題的頻繁出現,國際社會越來越強調可持續性和低碳發展。為主動順應可持續發展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在這一戰略目標的推動下,與其高度契合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理念在我國進入發展快車道。截至2022年,超過30%的A股上市公司開始披露獨立的CSR或ESG報告。ESG從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角度來量化評估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及其對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被視為企業信譽品質的衡量尺度, 成為企業產品和服務對外宣傳的一大機遇,為企業國際化發展開辟了新道路,日益接近塑造企業獨特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當前,受“逆全球化”思潮,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影響,我國對外貿易承壓明顯。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企業ESG表現對其出口行為的影響有助于我國企業適應國際貿易新形勢。這一研究不僅是對雙碳戰略目標的積極響應,還有助于中國出口企業打破貿易壁壘,提升出口競爭力。
1 文獻綜述
在雙碳背景下,ESG報告作為相關非財務信息的整合也為企業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現有ESG研究中,ESG與“信息披露”“綠色金融”“公司治理”“融資約束”“企業價值”等的研究熱度較高。但關于企業ESG表現與企業出口的研究鮮少。大多數學者主要聚焦于ESG的三個子維度與企業出口之間的關系。
在環境方面,中國的環境規制與出口貿易的互動僵硬且不平衡,環境規制對污染品出口影響微弱,但受污染品出口地位制約嚴重。合理的環境規制政策可以達到節能減排和促進企業出口的“雙贏”。通過異質性分析表明,節能低碳政策能夠通過增加出口規模、升級出口產品質量和降低出口產品價格顯著改善企業出口績效。企業可以通過注cc2992ed41aff9a98e41b2cf37a11ed3重環境因素,加強ESG表現,突破綠色技術壁壘,獲得國際前沿環保技術溢出,滿足國際市場對產品的要求,探尋實現環境保護和提示出口競爭力的雙贏路徑。
在社會責任方面,認為提升企業社會責任表現能幫助企業避免一定的貿易壁壘,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促進出口。從長遠來看較高且合理的社會責任標準有利于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持續出口。企業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其實施的企業社會責任提高了企業的市場形象,企業從中獲取的無形效益有助于出口績效的提升。本文調查了企業社會責任對于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結果顯示履行社會責任能很大提升企業的形象,進而會增加消費者的跨境購買意愿,更有利于企業產品出口。通過出口企業的來源國效應,分析得出企業在母國市場進行的特定社會責任實踐,有利于通過合法一致性和戰略差異化的補充協調機制助推企業出口。企業實施社會責任使其在國際化生產運營過程中獲取成本優勢,企業有形成本的減少為推動企業出口績效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公司治理方面,ESG表現的企業會將重心放在公司治理之上,注重完善董事會結構、商業道德及提高透明度等問題,進而減少腐敗活動對出口行為所產生的擠出效應。隨著ESG發展成為一種制度理念,其為公司治理、企業管理架構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沖擊及轉型挑戰,企業ESG治理得以更加嚴謹規范,這有助于一個良好的國際市場環境的形成,在全球經濟復蘇的大環境下,能夠鼓舞企業出口。
也有少量研究了ESG整體對企業出口的影響。ESG績效對提高中國企業的出口強度有很強且顯著的正向影響,并通過分析發現良好的環境、社會和治理績效通過促進創新和緩解融資約束提高了企業的出口強度。企業ESG表現與出口績效呈U型關系,ESG表現的提升在短期內會抑制出口績效,但長期會促進出口績效的提升,企業環境責任改善與出口績效正相關。
綜上,現有文獻主要集中考察ESG的子維度與企業出口之間的關系,直接探究ESG與企業出口的文獻較少,并且在少量的文獻中,只考察了ESG對企業單一出口行為的影響。基于此,本文以ESG評分為切入點,從企業出口規模、出口傾向以及出口強度三個層面,探討ESG表現對企業出口行為的影響。本文既豐富了ESG表現與企業出口的相關文獻,又為企業實現更大規模的、高質量的出口提供了實踐借鑒。
2 機理分析
2.1 緩解融資約束
一方面,ESG表現較好的企業往往展現了更好的績效和風險管理能力,從而更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任和青睞,這使得這些企業的融資門檻降低,更容易獲得貸款。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更傾向于投資ESG表現較好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更加可持續和有潛力。ESG帶來的投資偏好為企業提供了額外的融資機會,緩解了企業的融資約束。融資約束得到緩解的企業可以將資金用于擴大再生產、提高生產效率,以及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2.2 提高品牌價值
當前,品牌已成為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業信譽、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而通過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良好的ESG表現有助于構建企業的正面形象和聲譽,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企業的品牌價值。在國際貿易市場的激烈競爭下,品牌價值高的企業能夠更為輕松地滲透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上脫穎而出,與國際客戶建立長期關系,從而促進出口規模的增長。
2.3 提升信息透明度
良好的ESG表現通常需要企業更積極地披露與環境、社會和治理相關的非財務信息。這意味著企業愿意向利益相關者提供詳細的數據和見解,從而有助于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提升信息的透明度。較高的信息透明度意味著較低的交易風險,這類企業更容易在國際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吸引國際客戶,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3 研究設計
3.1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2011—2020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并對樣本進行了以下清理:(1)由于金融行業的會計準則與其他行業不同,剔除金融行業樣本;(2)剔除在樣本區間內出現過ST、*ST、PT、*PT狀態的樣本;(3)為消除異常值影響,對所有企業層面的連續變量進行上下1%的縮尾處理。本文的數據從三個方面選取:上市公司ESG評級數據來自國泰安和wind數據庫,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均來自國泰安數據庫;地區宏觀層面數據從《中國城市統計年鑒》選取。
3.2 變量選取
3.2.1 被解釋變量:企業出口行為
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衡量企業的出口行為,包括:企業出口規模(Sale)、企業出口傾向(Tend)以及企業出口強度(Intens)。企業出口規模以企業海外銷售收入的自然對數衡量、企業出口傾向以企業是否出口衡量、企業出口強度以企業海外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比重衡量。
3.2.2 解釋變量:企業ESG評級
本文主要基于上海華證指數信息服務公司推出的華證ESG評級體系中顯示的得分,將華證ESG評級中的九個等級(從AAA到C)分別從高到低賦值為9到1,從而作為本文解釋變量ESG表現的代理變量。
3.2.3 控制變量
本文參考既有文獻,納入了兩個層面的控制變量。一是反映企業特征的控制變量:企業規模(Size)、企業年齡(lnage)、企業流動性(Flow)、資產負債率(Lev);二是反映地區宏觀經濟特征的控制變量:地區發展水平(lngdp)以及地區人口密度(lnpop)。
3.3 基準回歸模型
為降低內生性問題帶來的偏誤,本文主要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作為基準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以控制不隨省份、時間變化的影響因素。模型設定如下:
Saleit=1+β1ESGit+γXit+μi+μt+μj+εit(1)
Tendit=1+β1ESGit+γXit+μi+μt+μj+εit(2)
Intensit=1+β1ESGit+γXit+μi+μt+μj+εit(3)
式中,i、t、j分別代表企業、年份和行業。被解釋變量Saleit表示企業i在t年的出口規模,Tendit為企業i在t年的出口傾向,Intensit為企業i在t年的出口強度。ESG為企業的ESG表現。Xit為本文選取的一系列控制變量,以降低遺漏變量偏誤。μi為企業固定效應、μt為年份固定效應、μj為行業固定效應,以控制不隨企業、時間、行業變化的影響因素。εit為誤差項。本文感興趣的參數是ESG的系數β1,其數值捕捉了企業出口行為對ESG評分變化的反應。
4 實證結果與分析
4.1 基準回歸結果
表1報告了本文的基準回歸結果,分別從企業出口規模、企業出口傾向以及企業出口強度三個方面,探討了企業ESG表現對企業出口行為的影響。企業ESG對出口規模的回歸結果如表1第(1)列所示。ESG的估計系數為0.0839,在5%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這表明企業ESG表現顯著促進了企業出口規模的擴張。具體來說,企業ESG表現每增加1%,企業出口規模將擴大8.39%。表1第(2)-(3)列為企業ESG表現對企業出口傾向和企業出口強度的回歸結果。結果顯示,ESG的估計系數均不顯著,這意味著企業ESG表現并未提升企業的出口傾向、激勵企業增加出口強度。這可能是因為企業進入出口市場的能力是企業實力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企業ESG表現對出口傾向的當期影響較小。并且,ESG表現可能同時對國外和國內市場都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導致海外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比重并未得到提升。
4.2 異質性分析:企業所有權差異
前文的研究證實了企業ESG表現會顯著增加企業的出口規模。國有企業在我國地位超然,與非國有企業間存在諸多差異,可能會造成ESG表現對企業出口規模影響的差異。據此,本文按照企業所有權性質將企業劃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兩個子樣本,并對每個子樣本進行分樣本回歸。回歸結果見表1第(4)、(5)列。結果顯示,在國有企業樣本中,ESG的系數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而在非國有企業樣本中,ESG的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通過了檢驗。這意味著ESG表現對企業出口規模的促進效應僅在非國有企業中顯著存在,而在國有企業中并不存在。這可能是由于中外評級機構對于我國國有企業的評價存在較大差異。國有企業普遍承擔的社會責任,比如保障就業和民生等,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對于這些社會責任,國內的評級機構將會考慮影響ESG評價中的社會影響。但是由于文化差異等原因,境外的ESG評級機構可能對這些“隱性”社會責任的認可度較低,ESG表現對國有企業出口規模的影響并不顯著。
5 結語
本文采用我國2011—2020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基于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實證考察了企業ESG表現對其出口行為的影響。研究發現,企業ESG表現顯著促進了企業出口規模的擴大,但是并未提升企業的出口傾向、激勵企業增加出口強度。異質性分析發現ESG表現對企業出口規模的影響在非國有企業中更為明顯。基于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第一,企業應積極踐行ESG理念,提升對ESG評分的重視程度
ESG理念不僅契合我國節能減排目標,還為我國上市公司提供了提高海外出口競爭力的新途徑。上市企業應加強對自身ESG評分的重視,加快建立健全ESG管理體系,明確ESG管理目標、責任,確保企業ESG管理的有效實施。同時需要加強ESG信息披露,向利益相關者透明公開企業的ESG表現。以高ESG評分體現企業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足夠的信息透明度,更好吸引投資,提升產品海外競爭力,打造企業出口競爭優勢,推動企業出口可持續發展。
第二,ESG評級機構應積極借鑒國外優秀經驗,打造與世界接軌的中國特色評級體系
研究結果表明,由于國內外評分標準的差異,國有企業的ESG評分很難得到國外市場投資者的認可,從而不利于國有企業出口規模的提升。我國ESG起步慢,標準不一,對標國際尚有一定距離。需借鑒國外ESG評分標準建設經驗,參考國外成熟的ESG評分體系,結合中國經濟社會實際,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ESG評級體系。推動ESG評級體系的接軌互認,提升我國在ESG投資領域的影響力和認可度。
第三,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政府應為ESG發展提供助力
隨著“十四五”重點任務的穩步落實、“雙碳”目標實踐路徑及體系建設的逐漸明確,普及深化ESG理念已成為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重要方面。其中,政府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考慮到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之間性質及管理模式的差異,政府應因地制宜,分別采取措施。對于非國有企業,政府應以引導為主,提供財政激勵如減稅、補貼和低息貸款等,以幫助企業采用更環保和可持續的生產技術。對于國有企業,政府在進行扶持的同時,還應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對國有企業中評分低的企業,降低貸款額度,對相關高層管理人員進行績效處罰等,拉動低評分企業向高評分發展,展現更好的中國出口企業形象。
參考文獻
李宗澤,李志斌.企業ESG信息披露同群效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23,26(5):126-138.
姬瀟涵,周定根,劉東華.環境規制與中國制造企業出口升級: 基于節能低碳政策的準自然實驗證據[J].生態經濟,2022,38(4): 137-144.
佟家棟,趙思佳,馮祥玉.外部市場需求與企業環境績效: 基于中國制造業出口企業的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23,43(2):16-30.
王友春,王益民.最優區分和制度邏輯視角下母國社會責任與企業出口績效[J].管理學報, 2021,18(8):1195-1203.
王領,隋欣怡.企業社會責任對出口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 基于有調節中介效應與異質性分析[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22,34 (5):95-109.
劉錦,王學軍.尋租腐敗與中國企業出口:促進還是抑制[J].國際經貿探索,2015,31(3):42-53.
郭靂,武鴻儒.ESG趨向下的公司治理現代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60(4):149-157.
安然,陳藝毛.企業ESG表現、研發投入與出口績效提升[J].經濟縱橫,2023(8):98-106.
閔志慧,何艷敏.企業社會責任、股權質押與非效率投資[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23(4):115-128.
楊皖蘇,葉明丹.ESG信息披露會緩解企業融資約束嗎: 基于數字普惠金融的調節效應[J].財會通訊,2023(18):42-47.
張炳輝,張凱旋.捐贈行為、企業社會責任與品牌價值[J].財會通訊,2022(14):69-73.
方文彬,王晨,徐筱.企業ESG會降低融資約束嗎: 基于信息不對稱的中介效應[J].貴州商學院學報,2022,35(3):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