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源泉,科技金融又是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就目前而言,科技型企業培育是廣東省產業發展突破的核心關鍵。本文以廣東肇慶市科技型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當地科技型企業在傳統融資方面面臨的具體問題及原因,總結案例成功的經驗,提出基于數字金融背景下優化科技型企業融資的具體路徑,從而幫助企業破解融資難題,促進其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實現可持續增長。
關鍵詞:數字金融;科技型企業;融資路徑;科技創新;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10(a)--04
1 背景
科技創新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也是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推動力。增大企業研發投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共識。而科技型企業是創新活動中最富有活力和潛力的主體,對實施我國創新發展戰略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截至2023年底,廣東省有超過7.6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市場存量大且活躍,對經濟增長貢獻逐年增加。這些企業大多處于成長階段,融資需求大,但因資產規模小且缺乏優質抵押品等先天劣勢,在融資市場上處于不利地位。近年來,廣東省在推動產業金融、科技金融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探索利用科技金融平臺的構建等方式來打破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助力企業融通創新發展。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數據顯示,到2023年一季度末,廣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2942億元,同比增長25%,比各項貸款增速快13.4%,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其融資困境。但目前,如何利用數字金融、科技金融更好的服務科技企業,實現各方資源集聚和供需的對接,國家還處在探索階段。對于廣東省地區科技型企業來講,融資問題依舊是困擾其發展的最主要的瓶頸,主要存在如機構融資可持續能力弱,資源配置較為分散、缺乏信用評價體系等一系列問題,未能精準有效的解決科技型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具體問題。
調查顯示,當前肇慶市科技型企業主要依靠自籌資金和外源融資,而外源融資仍舊以銀行借貸等傳統融資方式為主。再加上自身原因和外部融資環境的不完善,可以獲取的資金十分有限。因受疫情影響,肇慶各企業在用工、生產、銷售和現金流等環節幾乎都受到極大沖擊,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利潤同比下滑,融資能力進一步受到限制,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經營以及研發創新。所以,在數字金融大力發展的當下,探索科技型企業新的融資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2 數字金融對企業融資的促進作用
金融數字化是金融領域的一大創新,它是一種新型的金融服務方式,具有與生俱來的普惠性質。早在2017年,Hau等通過研究螞蟻金融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的問題發現,該金融服務有助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為了更深入的研究數字金融改善企業融資困境,學者針對不同性質的企業進行了數據的檢驗和分析。邢雅菲,王秋璇(2023)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實證檢驗數字普惠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及機制,發現數字金融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呈現顯著的負效應,數字金融的發展可以降低融資成本、降低杠桿水平和延長債務期限。李和芊(2023)將民營企業作為研究對象,結論指出數字金融發展能緩解民營企業融資約束問題,尤其是對于高新技術民營企業。高巍,王婧(2023)指出數字普惠金融可以降低中小農業企業的融資成本。各項研究表明,數字金融在緩解企業融資困境中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具有地域和時空的靈活性,能幫助企業實現最優的交易匹配效率,減少企業融資費用,改善融資結構。
3 肇慶市數字經濟與數字金融發展的現狀
數字金融的形成和發展需要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地區資源稟賦會影響數字金融的發展(杜楠楠,2023)。數字金融的發展依托于當地數字經濟的覆蓋程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對數字金融促進企業融資優化具有重要意義。經過近些年的努力,肇慶市數字經濟產業有了一定的發展,截至2023年,全市數字經濟不斷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7%以上,未來數字經濟產業還將不斷創新引領和滿足市場需求。但肇慶地處廣東中西部經濟水平較低,經濟基礎薄弱,地區金融資源匱乏。數字經濟產業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依據當地數據的可獲得性,鄧寧君(2022)選取移動電話用戶數、5G用戶數量、固定寬帶用戶和光纖接入用戶數量4個指標反映了當地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的情況。從數據來看,肇慶市目前數字經濟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與廣州、佛山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大數據技術以及工業互聯網等方面的建設需繼續加強。未來,肇慶市還要繼續完善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政策,加強技術研發和產業轉型升級,以推動數字金融更深更廣的發展,提高數字金融服務能力。
4 肇慶市科技型企業融資的現狀
科技型中小企業整個生命周期大體分為種子期、創立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它的融資需求表現為向上凸起的曲線。從種子期到衰退期,因其各階段特征的變動,資金的需求由小到大再縮小,在成長期和成熟期時因業務擴大和多元化經營的需要,資金需求量達到頂峰狀態。
調查顯示,截至2023年7月底,肇慶市共有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68家。目前,多數企業處于創立初期或成長期。從內部融資角度來講,企業在初創期的研發階段資金需求量極大,因沒有利潤支撐點,內源融資幾乎很難。大多依靠銀行借貸或尋找風險資本,但融資限制多,貸款成本也高,而進入成長期的企業面臨市場化需求,急需資金開拓市場,但盈利情況不明朗,不確定性大風險高,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為了規避風險,融資意愿較低。同時,科技型公司重科技輕資產,抵押物不足,難以滿足金融機構對抵押物的要求,特別是對于內部缺乏穩定的現金流的企業,存在較高的技術風險和商業化風險,融資需求就更難以滿足。另外,肇慶科技型企業多屬中小企業,規模較小,知名度不高,資產規模等硬性指標難以達到資本市場的準入門檻,難以通過中小板、創業板及新三板融取資金,且融資活動中廣泛且客觀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等因素,企業創新項目的價值和風險難以被有效識別和評估。近年來,肇慶市政府積極踐行新金融理念,研究并結合科技企業成長特點,持續推出各項政策措施,鼓勵各銀行體系采取一系列舉措,力圖以新金融力量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目前的融資機制不夠便捷和完善,需積極構建科技型企業融資新路徑,為企業融資提供更多選擇,吸引更多創新型企業進入市場,以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5 肇慶市科技型企業數字金融融資的案例分析
5.1 銀行系統——肇慶人行“數信貸”
肇慶人行推出的“數信貸”是一種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創新貸款方式,以“信用+科技+普惠金融”為特色的金融產品,旨在助力產業招商、促進投產達產。這一金融產品是基于肇慶高新區政商服務平臺以及肇慶高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系統,通過采集、分析和利用大數據,讓銀行可以透過這些信息對企業的法律地位和基本面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也可以讓銀行了解到企業在制造業中的綜合表現,同時透過一些關鍵經濟指標包括經濟貢獻、稅收貢獻、能源利用效率和市場前景等,全面的了解企業的經濟活動。銀行能依據大數據對企業進行精準刻畫,提供個性化的授信服務,打破“信息孤島”。
融資成功案例:某環保公司因綠色環保需要升級設備生產基地,通過“數信貸”的信貸支持,獲得比原貸款利率低30BP的貸款,順利完成環保智能生產基地的升級改造,與傳統的環保設施相比,該公司建成的生產基地能以更節約的費用,實現更快捷、更智慧的污水處理效能,有效滿足城鎮化建設污水處理要求,推動綠美城市建設。
5.2 “知識產權+收益權”融資模式
為有效促進知識產權轉化為資本,緩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人民銀行肇慶市中支與肇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共同創新了專利許可收益權質押融資機制,該融資模式以“三機制三優先”為主要內容。“三機制”強調以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中的未來收益作為授信的重要依據,突顯專利的內在經濟價值。在此過程中,貸款銀行會在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中辦理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確保其優先受償。此外,為了保證專利許可交易的真實性,貸款客戶必須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三機制”的構建,通過強化信用評估、質押登記和備案機制,提高了融資交易的透明度、可靠性,降低了各方的不確定性,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可能性。而“三優先”政策旨在多方面支持符合條件的專利許可收益權質押融資業務企業。首先,優先提供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資金支持,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其次,在專利成果轉化和專利獎評選中,優先給予技術支持和服務指導,助力專利創造更大價值。最后,對于專利許可收益質押融資業務,優先提供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政策激勵,提高企業融資的可獲得性和便捷性。 “三優先”進一步強調了對專利權經濟價值的充分認可和保障,以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專利成果的轉化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融資成功案例:廣東高登鋁業有限公司與下游公司簽訂了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基于此,廣發銀行肇慶分行通過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考慮企業信用、技術研發和知識產權應用情況,基于預期的每年400萬元專利許可收益,對高登鋁業發放了1000萬元的專利許可收益權質押融資。
5.3 碳賬戶+大數據
2022年,肇慶市推出了以碳賬戶為核心的“1+N”碳金融服務體系。該體系通過云端自動化采集數據和模塊化管理碳排放指標,形成碳賬戶評價體系,統一歸集并評價企業碳排放,并根據碳積分形成不同碳積分等級(由高到低依次為深綠、淺綠、黃色、紅色),據此進行貼標管理,并將碳賬戶評級與企業評價、貸款額度和利率掛鉤,推出多系列金融產品。這種做法將碳減排績效納入了企業整體評價和金融服務的考量范圍,直接反映企業在碳減排方面的績效水平,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全面的風險評估指標,也為企業提供了激勵,是企業獲取低成本融資、享受利率增信的途徑。
融資成功案例:肇慶高新區某科技公司因擴大生產需要融資。根據企業碳賬戶等級及得分,該公司獲得了6000萬元的“云碳貸”,且利率降低了25個基點,企業節省了融資成本達35萬元。
6 基于數字金融緩解科技型企業融資約束的新路徑
6.1 政府方面:重視數字金融發展帶來的積極作用
一是繼續推進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肇慶市需繼續增加對5G通信、窄帶物聯網和云平臺等數字基礎設施的投資,改進通信基礎設施,提高可用性,并通過擴大服務范圍,如繼續推進肇慶新區數字金融發展聚集區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相關工作,促進肇慶新區產城融合發展,帶動區域經濟增長。
二是進一步完善數字金融配套支持。科技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信息較分散,價值密度低,政府部門需將其掌握的企業政務、工商、司法等數據和央行征信系統進行結合,通過線上大數據搭建科技型企業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用來評價企業的信用能力和履約能力。銀行業可以通過平臺對提供的企業信息進行深度挖掘,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企業進行風險測評和畫像,建立貸款評分模型,為其提供個性化服務。同時,進一步完善企業征信體系,減輕信息不對稱程度以緩解融資約束。
三是深度融合大數據與區塊鏈,搭建科技型企業信貸資金監測系統。該系統可用于動態跟進企業的融資狀況,對已放貸的資金規模、利率和期限等信息進行及時跟蹤,以提高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同時有利于快速識別風險。
6.2 金融機構層面:加快數字化升級,開發符合科技型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一是加快數字化轉型與升級,積極發展數字金融。金融機構需要引入前沿技術和理念,培養數字金融人才。研究開發應用大數據等科技成果到重點領域,如資金信貸流程、企業信用評級、信貸風險防控,以破除不同金融業態的數據壁壘,化解信息孤島,提高銀行精準識別能力。
二是積極推進與金融科技企業的深度合作與適度競爭,增強金融體系活力。金融機構可以借助科技企業在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方面的優勢創新數字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產品的豐富度和服務水平,以更好地滿足企業融資的需求。
三是根據科技型企業生命周期的特征及融資需求,量身定制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如加大力度開展科技創新企業云上融資對接,引導推動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開展專利許可收益權質押融資業務等。另外,多元化企業信用評估標準,擴充科技型企業增信范疇,增加企業獲取融資的機會。
6.3 企業層面:提升自身數字化水平,拓展融資渠道
科技企業融資難,多半原因是源于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彼此難以建立互信關系。所以,企業數字化應用直接關系到企業信用風險能否得到科學合理的評價,關系到其融資的可得性和規模。企業需構建信息化管理體系,多維度記錄企業在經營活動過程中留存的相關信息,包括產品的研發、生產、營銷、客戶關系、資金活動等,以提高企業財務和管理系統的可視化,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和可信度。一方面,需加強企業內部人員在數字應用方面的培訓和學習,財務人員要重視和熟練操作數字化財務管理系統,積極主動信息披露。另一方面,企業管理層要積極轉變思維,培養數字素養,利用新興的數字金融技術為企業選擇合適的融資渠道。如科技型企業多擁有知識產權、專利權等,可以權益質押的形式化“知本”為“資本”。通過不同的融資平臺,最大限度地利用數字金融優化信貸資源配置,降低融資成本,同時加強自身風險意識,避免因平臺暴雷導致數據泄露而帶來的財務危機。
參考文獻
邢雅菲,王秋璇.數字普惠金融對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研究-以中小板上市公司為例[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23(35):24-36.
李和芊.數字金融對民營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研究[J].商展經濟,2023(6):66-68.
高巍,王婧.數字普惠金融對中小農業企業融資約束的緩解效應研究 [J].中國農業會計,2023(6):85-88.
杜楠楠.數字金融、融資效率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D].太原: 山西財經大學,2023.
鄧寧君.數字經濟賦能肇慶市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J].科技和產業,2023(23):107-112.
崔鐘月.數字金融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問題研究[D].成都: 西南科技大學,2020.
文學舟.數字普惠金融、融資約束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績效[J].統計與決策,2024(8): 168-173.
李志輝.金融科技對小微企業融資的影響: 基于上市銀行的實證分析[J].金融論壇,2024(4):59-69.
袁繼恩.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識別及融資能力評價[J].財會學習,2022(5): 127-129.
溫毓敏.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及對策研究[J].投資與創業,2022,33(8): 1-3.
崔志麗.“互聯網+”普惠金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路徑分析[J].中國商論,2023(4):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