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團隊協同模式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在急診創傷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搶救室滯留時間的影響。方法:選取醫院在2023年3月—2024年1月期間收治的106例急診創傷患者,按隨機對照1:1原則分為例數相同的兩組。對照組實施傳統急診護理模式,觀察組實施團隊協同模式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比兩組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首次放射檢查時間、疾病確診時間、術前準備時間和搶救室滯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診創傷患者采用團隊協同模式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夠顯著縮短搶救室滯留時間,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建議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診創傷患者;團隊協同模式;臨床護理路徑;搶救室滯留時間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eam collaboration mod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 in emergency trauma and its impact on the duration of stay in the emergency room
CAI Pingyan
Xuyi People’s Hospital,Huai’an City, Jiangsu, Huai’an, Jiangsu 2117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eam collaboration mod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 in emergency trauma and its impact on the duration of stay in the emergency room.Methods:A total of 106 emergency trauma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23 to January 202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cases according to the 1:1 principle of randomized control.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traditional emergency nursing mod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team collaboration mod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first radiation examination time,disease diagnosis tim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time and emergency roomstay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rate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 of team collaboration model for emergency trauma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stay time in the rescue room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It is recommended to promote its application.
【Key Words】Emergency trauma patients; Team collaboration mod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Duration of stay in the emergency room
急診創傷患者由于其病情突發、變化迅速、傷情嚴重等特點,迫切需要得到快速而有效的救治和護理[1]。這類患者往往需要在短時間內接受全面的生命支持,以期在最短時間內穩定病情,為進一步的治療奠定基礎。然而,傳統的急診護理模式在面對急診創傷患者時,常因為各部門之間的協調不足、信息傳遞不暢通、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導致患者在搶救室內的滯留時間過長。這種滯留不僅增加了患者的并發癥風險,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產生了不利影響[2]。因此,如何優化急診創傷患者的護理流程,提高救治效率,縮短搶救室滯留時間,成為急診護理管理的重要課題。團隊協同模式強調在急診創傷患者的救治過程中,通過跨學科團隊的緊密合作,實現信息的共享和資源的優化配置[3]。這種模式下的臨床護理路徑,通過對急診創傷患者救治過程的標準化和流程化,有助于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減少不必要的等待和重復工作,從而有效縮短患者在搶救室內的滯留時間[4]。鑒于此,本研究選取醫院在2023年3月—2024年1月期間收治的106例急診創傷患者,旨在探討團隊協同模式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在急診創傷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搶救室滯留時間的影響,結果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為2023年3月—2024年1月,選取醫院收治的106例急診創傷患者,按隨機對照1:1原則分為例數相同的兩組,每組53例。本次研究已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1)患者經臨床診斷確定為急診創傷患者,包括外傷、車禍傷、墜落傷等;(2)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緊急救治和高效護理;(3)符合手術指征;(4)完全知曉且同意此研究,參與度良好。排除標準:(1)多原因導致的無法配合,包括但不限于精神與認知障礙;(2)患者患其他傳染性疾??;(3)患者病情穩定,不需要緊急救治和高效護理。兩組一般資料差異?。≒>0.05),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急診護理模式,即患者入院后,立即進行吸氧治療,并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連續監測,同時建立靜脈通道,對傷口進行包扎處理。根據醫生的指示進行靜脈輸液以擴充血容量,并積極準備手術。
觀察組實施團隊協同模式臨床護理路徑干預。(1)組建團隊協同模式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小組:該團隊由以下成員組成:3名急診科醫生、2名監護室醫生、4名急診科護士、1名影像科技師以及1名檢驗科技師。組長由1名急診科醫生擔任,副組長由1名急診科護士擔任。所有小組成員必須接受標準化急救培訓,并在考試通過后才能正式參與救治工作。(2)優化分診流程:患者入院后,通過綠色通道實現1~2min快速分診,護理團隊立即對患者的傷情進行快速而準確的評估,確定創傷的嚴重程度和優先處理的事項。并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吸氧治療以保證充足的氧氣供應,改善組織缺氧。(3)生命體征監測:持續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和體溫等生命體征,確保及時發現并處理任何異常。迅速建立靜脈通路,為輸液、給藥和血液制品的輸送做好準備。(4)傷口處理:護理人員需要使用生理鹽水或專門的清洗液對傷口進行徹底的清洗,清除傷口內的污物和細菌,減少患者感染風險。之后,護理人員需使用消毒劑如碘伏或酒精對患者傷口進行消毒,殺滅可能存在的細菌和病毒。在清洗和消毒后,護理人員會根據患者傷口的狀況選擇合適的敷料進行包扎,以保護傷口免受外界的污染和刺激,同時控制出血。包扎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注意觀察患者傷口的出血情況,如果患者傷口出血較多,需立即采取加壓包扎或使用止血藥物等方法進行控制。(5fjuHgOii73QmTE39sM5On3mj02oB0YIS2EkouRQc400=)影像學檢查: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傷情和醫生的建議,協調安排X光、CT等影像學檢查。在安排檢查時,護理人員需與放射科等部門進行溝通,確保檢查的優先級和安全性。護理人員需陪同患者前往檢查室,并確保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的安全和舒適。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解釋檢查的步驟和過程,減輕患者的緊張和恐懼心理。(6)緊急手術準備:對于需要手術的患者,護理團隊需迅速準備手術所需的器材、藥物和患者信息,確保手術的及時進行。(7)家屬溝通:秉持及時、關愛的原則,詳細告知病情及進展,普及療法、宣傳理想預后,加深其理解,獲得其支持。(8)心理支持:護理人員需在患者抵達急診室后立即對其進行初步的心理評估,了解患者的情緒狀態、認知功能和行為表現。通過觀察患者的非言語行為,如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和語調,護理人員可以初步判斷患者的焦慮水平。
1.3 觀察指標
(1)急診救治時間:即首次放射檢查時間、疾病確診時間、術前準備時間及搶救室滯留時間。(2)搶救結果:重點關注以下3項:搶救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死亡率,并發癥包括窒息、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凝血功能障礙等。死亡率=(院前搶救死亡+院內搶救死亡)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急診救治時間比較
觀察組首次放射檢查時間、疾病確診時間、術前準備時間及搶救室滯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2.2兩組搶救結果比較
相比對照組,觀察組的搶救成功率更高,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均更低(P<0.05),見表3。
急診創傷患者是指在意外事故或疾病發作時需要立即進行醫療干預的患者。這些創傷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事故傷、跌倒傷、工作場所事故、暴力行為導致的傷害等[5]。急診創傷患者的特點是病情緊急、變化迅速,需要快速而準確的評估和處理。然而,傳統的急診護理模式對創傷患者的評估往往采用統一的標準,不能充分考慮到不同患者傷情程度的差異性,導致一些患者未能得到優先處理[6]。因此,快速、準確的護理干預對急診創傷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團隊協同模式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是一種以團隊合作為基礎,以臨床護理路徑為指導的護理模式。這種模式通過規范化的護理流程,使得護理人員能夠按照預定的路徑進行工作[7],從而提高護理效率和質量。這種模式能夠使得護理人員能夠更好地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地進行處理,從而提高生存率。此次研究提示,觀察組的急診救治時間較短(包含了檢查、確診、術前準備等多環節)且得到的急救效果也更理想,具體表現為觀察組的搶救成功率更高且少有并發癥出現及死亡病例,以上方面均較對照組有顯著的差異。與高琪琪[8]等學者研究結果相似,側面表明團隊協同模式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效果顯著,能夠有效縮短患者急診救治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分析原因為:團隊協同模式通過制定標準的臨床護理路徑,明確了各個護理環節和人員的職責,確保了救治過程的有序進行。每個團隊成員都清楚自己的任務和預期目標,減少了溝通和協調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團隊協同模式下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夠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快速評估患者狀況,迅速做出決策,從而縮短救治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
綜上所述,在急診創傷患者救治時實施團隊協同模式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可以有效地縮短了救治時間,提高了搶救成功率,建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雪蓮,劉微.嚴重創傷性休克患者急診護理風險分析及護理安全對策[J].生命科學儀器,2023,21(z1):50.
[2] 張艷紅,王娜,鮑冬梅,等.基于院前創傷評分下的預見護理在急診創傷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4):37-39.
[3] 國梅.危機管理聯合無縫隙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模式對手外科患者急診急救效率、護理質量及預后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2,41(20):3799-3802.
[4] 孟玉卉.4R危機管理理論在急診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護理中應用及對并發癥的預防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6):3034-3036.
[5] 高亞維,劉正,李珂楨,等.預見性護理干預在創傷患者急診院前院內一體化救治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4):64-66.
[6] 王曉丹,陳婭,徐瑩螢,等.危機理論指導下創傷急救護理在急診顱腦外傷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3,42(17):3220-3223.
[7] 方常君,王伊春,趙德娟,等.多學科協作急救護理流程在頭頸頜面創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19(18):2693-2698.
[8] 高琪琪.基于多學科協作團隊的急救路徑對急診創傷性休克患者院內搶救反應時間及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2,19(5):7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