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基于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在急診心跳呼吸驟停患者搶救中的應用價值。方法:病例來源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期間我院急診科收治的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共80例,并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均4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急診科護理,觀察組實施基于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評估兩組搶救效果。結果:兩組患者經搶救均搶救成功,恢復自主呼吸。觀察組心肺復蘇成功耗時、恢復自主循環時間及恢復自主呼吸時間均比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呼吸機使用時間、住ICU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結論:急診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實施基于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搶救效率,縮短搶救時間,并促進康復,降低并發癥風險。
【關鍵詞】心跳呼吸驟停;急診護理程序;整體護理;搶救效果
Application value of holistic nursing based on nursing procedures in emergency rescue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and respiratory arrest
SHI Jingjing, CHEN Shuhan, DING Hui, CHEN Xiuqin, ZHU Huimin, CUI Ting
Emergency Departmentof Dongta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ngtai, Jiangsu 224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holistic nursing based on nursing procedures in the rescue of emergency patients with cardiac and respiratory arrest.Methods: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cardiac and respiratory arrest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March 2023 were included.Randomized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used to divide the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olistic nursing based on nursing procedures.The rescu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Results:Both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rescued and recovered spontaneous breathing.The time of successfu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recovery time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breathing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duration of ventilator use,ICU stay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Implementing holistic nursing based on nursing procedures for emergency patients with cardiac and respiratory arres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rescue efficiency,shorten rescue time,promote recovery and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Cardiopulmonary arrest; Emergency care procedures; Holistic care; Rescue effect
心跳呼吸驟停是常見危急重癥,疾病發生后患者可在短時間內發生相關器官功能衰竭,存在極高死亡風險[1]。相關研究指出,整體護理干預用于急診科護理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效果[2]。但在實際臨床護理中,部分護理人員由于缺乏心跳呼吸驟停患者急救方面經驗,大多數情況下患者是被動遵醫狀態。護理程序是指護士在開展護理工作時所用到的一種工作程序,該程序是持續的、可循環的動態過程[3]。本研究為提高心跳呼吸驟停患者搶救效率,提高搶救成功率,特將護理程序這一概念引入整體護理干預中,并選取我院急診科收治的80例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展開如下研究,旨在深入探討基于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在急診心跳呼吸驟停患者搶救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期間我院急診科收治的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共納入80例,納入標準:符合心跳呼吸驟停診斷;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資料完整。排除標準:未成年人;家屬不配合者;存在癲癇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或家族史者;妊娠或者哺乳婦女。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均40例,對照組中包括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為(42.81±5.97)歲;其中13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急性心力衰竭、7例一氧化碳中毒、10例溺水窒息。觀察組:21例男性和19例女性;最小年齡為22歲,最大年齡為70歲,平均年齡為(43.16±5.88)歲;其中15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急性心力衰竭、6例一氧化碳中毒、10例溺水窒息。兩組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顯著性(P>0.05),說明組間具有可比性。另外研究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救治干預,具體:(1)評估。急診科接到急救電話后立即派遣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對患者進行評估,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按DRABC程序進行評估。(2)急救處理:完成初步評估后立即實施搶救,解開患者衣領、褲袋,充分暴露胸部,將患者放平,隨后進行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壓,以恢復血液循環。(3)呼吸道干預:心肺復蘇的同時,另一名醫護人員手按患者前額使其仰頭,另一手放于下頜骨,抬頜,促使舌根上移,同時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確定是否需要氣管插管維持通氣。(4)建立靜脈通路:急救心肺復蘇的同時及時建立靜脈通路。若患者出現除顫指征則立即除顫。做好搶救準備工作,并給予氧療,安排入住ICU;同時監測各項生命體征,如果發現異常應及時告知醫師并遵醫囑展開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基于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1)成立專門的急救醫護小組,做到分工明確,與醫生之間相互協調配合,以確保急救工作的順利進行。(2)由高資質的護士初步評估病情,同時通知醫護人員實施急救,予以氣管插管、調試呼吸機,并做好胸外按壓、電擊復律等準備,并配合電擊除顫,全程做好心電圖監測,觀察患者面色及瞳孔情況,詳細記錄搶救過程。(3)插管時采取針對性口腔護理,定時清理口腔及鼻腔分泌物,以確保呼吸道通暢。密切監測患者心率、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必要時采取除顫治療,及時建立中心靜脈通路。觀察患者意識、瞳孔情況,并監測血壓變化,若發現血壓過高應抬高床頭(10°~30°),并協助靜脈引流,以防顱內高壓。(4)轉運護理:轉運前應對患者進行風險評估并找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在醫師下達轉運醫囑后實施轉運。在轉運前仔細檢查患者各管道是否通暢,連接處是否緊密,是否固定牢固,并清空尿袋,對于煩躁者應進行妥善約束,必要時遵醫囑使用鎮靜藥物。到達目的地后,轉運護士與病區或者手術室接診護士做好交接工作,交接內容主要包括患者的診斷、意識、生命體征及特殊用藥等,并做好記錄。(5)心理干預:待患者清醒后予以心理疏導,讓其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有利于積極配合診療工作。(6)出院護理: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出院計劃,患者出院前1d邀請進入微信群,每周由專業的護理人員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分享,患者也可在群內詢問問題,并由專職人員進行解答,囑咐患者若出現不適情況應立即入院復查。
1.3觀察指標
(1)心肺復蘇結果。評估搶救結果,記錄心肺復蘇成功耗時、恢復自主循環時間以及恢復自主呼吸時間。(2)康復情況。記錄呼吸機使用時間、住ICU時間及住院時間。(3)并發癥。觀察抽搐、胸部不適、房顫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心肺復蘇結果比較
兩組患者經搶救均搶救成功,恢復自主呼吸。觀察組心肺復蘇成功耗時、恢復自主循環時間及恢復自主呼吸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康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呼吸機使用時間、住ICU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2.3兩組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3。

心跳呼吸驟停使機體血流無法正常流向心臟,導致的心臟、肺部等停止活動,屬于臨床中常見的一種高危疾病[4]。本病發病急驟,死亡率極高,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救治,可能導致患者在短時間內死亡。大量臨床實踐證實,在對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實施臨床救治時也需要護理人員的完美配合,若護理工作出現差錯將嚴重影響急救工作,甚至可能導致搶救失敗,但實際臨床中,一般護理干預難以滿足危急患者急救護理需求[5]。所以臨床在對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實施搶救時不僅需要護理人員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及專業的操作技能,同時還需要護理人員有著強大的心理素質。
本研究特對心跳呼吸驟停急救患者實施基于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干預,并取得了顯著護理效果。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經搶救均搶救成功,恢復自主呼吸,且兩組患者心肺復蘇成功耗時、恢復自主循環時間和恢復自主呼吸時間結果顯示,觀察組均比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患者呼吸機使用時間、住ICU時間和總的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P<0.05)。此外,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結果顯示,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與王雛風等[6]人研究結果基本吻合,進一步提示,基于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能夠提高心跳呼吸驟停搶救效率,同時還能降低并發癥風險。分析原因為采取急診護理程序,嚴格遵照心跳呼吸驟停患者搶救程序,設置統一護理程序流程圖示,做到分工明確,避免資源浪費的同時,提高搶救效率的同時還可縮短搶救時間;再iqaN/ql3sF4Q+alTtld2EQ==者,在對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實施搶救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危險因素,因此護理人員應提前分析、評估患者存在的潛在風險,從而明確護理目標,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從而保障護理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另外,急診科患者的院內轉運工作也是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同時該環節也是醫療急救過程的重要環節,若在轉運過程中管理不當或者流程錯誤,將可能發生意外事件,甚至可能導致死亡。所以整體護理模式也將該環節作為護理重點,評估可能發生的潛在危險,做好相應的措施,轉運過程中做好細節護理,避免管道脫落、扭轉等情況發生,從而確保患者安全轉移。并在患者清醒后實施心理干預,向其說明需要注意的事項,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定期復診的重要性,從而配合診療,促進康復。
綜上所述,急診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實施基于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搶救效率,縮短搶救時間,并促進康復,降低并發癥風險。
參考文獻
[1] 彭莉,李小華.急診護理程序對改善腦出血昏迷患者救治效果與急救結局的作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11):168-169.
[2] 劉景花.基于護理程序的責任制整體護理在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9):1712-1713.
[3] 張毅宇.整體護理干預在急診呼吸心跳驟停患者心肺復蘇搶救過程中的應用觀察[J].甘肅醫藥,2020, 39(1):78-79.
[4] 唐琴,胥麗.急救護理程序在心肺復蘇急救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87):275-276.
[5] 陳晗.基于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干預在擴張型心肌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26): 4968-4970.
[6] 王雛風.整體護理干預在心跳驟停患者心肺復蘇搶救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8):1523-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