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發展,護理領域主要矛盾表現為人民群眾的護理服務需求與供給相對不足之間的矛盾,需要進一步從護理體系、服務、技術、管理、人才等多維度統籌推動護理高質量發展,提高護理同質化水平。本文以鎮江市精神衛生中心為調研樣本,著重分析人文護理實踐現狀,各項人文護理措施以及患者滿意度。為了有效解決在探究人文護理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對圍繞以精神專科醫院為牽頭機構,探尋精神專科人文護理,建立護理安全文化和持續護理質量改進機制進行研究和論述。
【關鍵詞】精神專科醫院;醫學;人文護理;效果;護理質量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edical humanities nursing in psychiatric hospitals
WU Lingyu, JI Xiaoyan
Zhenjiang Mental Health Center, Zhenjiang, Jiangsu 212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the main contradiction in the nursing field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lative shortage of nursing service demand and supply of the people.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coordinate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ursing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nursing system,service,technology,management,and talent,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nursing homogenization.This article takes the Zhenjiang Mental Health Center as a research sample,focusing 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umanistic nursing practice,various humanistic nursing measures,and patient satisfaction.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various difficulties in exploring humanistic nursing,research and discussion are conducted around psychiatric hospitals as the leading institutions,exploring humanistic nursing in psychiatric specialties,establishing a nursing safety culture and a continuous nursing quality improvement mechanism.
【Key Words】Psychiatric hospital; Medicine; Humanistic nursing; Effect; Nursing quality
醫學人文是一門醫學和人文學的交叉學科,護士是一個離不開與患者接觸的職業。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發展,醫學人文素質的培養及患者滿意度越來越受到重視。護理學的本質屬性包含人性關懷,人文護理即是以人為本的護理,是從以任務為中心的運作模式轉向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是奠定人文護理學的人文基石,彰顯人文護理學的人文性特征。護理人文關懷是一項由護士與患者共同參與的人際活動,其目的是增強患者應對疾病與壓力的能力,促進其恢復健康。尚星辰、金曉歡、林征等人的《醫院人文護理實踐現狀的全國多中心調查》[1]得出以下結論:醫院人文護理實踐總體狀況不樂觀,醫院人文護理培訓及實踐缺乏深度,醫院人文關懷質量改進落實不佳。
在精神專科醫院,精神障礙患者由于疾病特殊性,患者大多會存在情感反應與周圍環境不協調、思維障礙、行為紊亂等現象,不能與護士很好地進行互動,很難建立“關心性關系”,這對于精神科護士的人文關懷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以鎮江市精神衛生中心為例,2017—2021年五年期間每年掛號人次平均超過12.9萬,具備統計學意義且就診人數逐年上漲[3],2022年就診人次更是超過14萬,且2023年1月—2023年2月掛號就診人數同比仍在增長,辦理入院患者同比增長34%,嚴峻的數據表明疫情后市民的心理健康仍不容客觀,需要社會關注,加強高質量護理的研究。受到發展差異的影響,人文護理水平參差不齊,人文知識不足、思想認識不深、制度建設不全、工作壓力大等問題已經成為困擾人文護理發展的關鍵因素[4]。因此繪制人文護理學脈絡圖,探尋精神專科人文護理,建立護理安全文化和持續護理質量改進機制是目前護理學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1.1 人文關懷納入制度,強化人文關懷技能
一切以患者為中心,在院領導的統籌安排下,全院為患者創造良好的住院環境,創造安靜、安全、整潔、舒適、美觀的住院環境。全院內外設有鐘表、掛歷、禪意書畫、健康長廊、生活園地、健身設施,提示和訓練患者;鼓勵患者與外界保持聯系,幫助他們創造人際交往的機會;鼓勵讀書、看報、看電視、攜帶收放機,每周免費提供打親情電話機會、每月召開工休座談會、每季度組織文藝聯歡會;醫院增設慈愛康復農場、景觀連廊、健身步道、陽光花房、健身廣場、工療內廳、精神殘疾托養中心等患者康復場所及設施,提高患者的康復體驗及效果;尤其是已經成為日常工作的農療項目,讓大量患者不再長期拘束在病區,而是在戶外陽光的照浴下,切身感受土地的勃勃生機,志愿者和醫護人員陪同他們一起勞作,共同見證農場的豐收并享受勞動的成果。
人文關懷當以需求為導向,全院開展了系統的健康教育,病房的布置盡可能接近家庭生活環境,開展生活技能訓練,提高生活質量。鼓勵患者保持在家里生活的愛好,組織養綠植、唱歌寫字、繪畫、練瑜伽、跳操、八段錦等愉悅身心的活動。每年在各個傳統節日,為患者開展社交技能訓練,提高住院患者的幸福感。為了能讓患者吃得開心、放心,醫院專門成立了食堂工作監督組,不定期抽查食堂運行狀況,保證院領導、職工和患者同食一鍋飯菜,優先保障患者。醫院食堂為患者按照不同季節精心制定了營養均衡、搭配合理并且美味可口的食譜,在保證普通飲食的多樣性、治療飲食的科學性、醫囑的飲食要求基礎上,兼顧個人的喜好和地域習俗。
1.2 優化護理管理,提升護士人文素養
醫院通過送出去與請進來培訓、微課、慕課等學習方式,提升護士的價值觀與意識形態、人文知識、法律常識、藝術欣賞、溝通能力、經濟知識、管理知識。借鑒國內外先進精神專科醫院的護理管理模式,優化護理策略。按照國家標準、規范、指南指導臨床工作,最大限度地促進患者健康。充分利用質控數據與信息對標找差,精準護理。提高對信息的處理能力,運用質量管理工具對質量活動中的數據分析,以數據說話,持續改進護理質量,提高護理安全。
精神專科醫院由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患者安全、職工安全、財產安全更離不開全員安全意識,醫學人文技能的提升是提高醫院安全既經濟又有效的方法。護理部強化績效激勵機制,護理績效與護理崗位、護理工作量、護理產出難度系數、護理質量的占比公開透明。突出效率與質量,體現護理技術、風險與責任,提高護士服務態度和工作主動性。關注護士的工作反饋,堅持護理創新和改革,每年組織護理創新,如在護士站交班信息屏上使用特殊符號代替傳統的文字信息,即讓護理人員對重點工作和特殊患者的信息一目了然,又避免了患者及其家屬的隱私暴露等不良后果,使得值班護士們迅速了解當天的工作重點,而不讓患者有心理負擔。
一直以來,醫院加強人文工作建設,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對護士進行系列人文關懷,讓護士感受到人文關懷的重要性,進一步加深對人文關懷的認知,使護士在實際工作中做到主動關心患者,主動實施人文關懷[5]。開展護理人文讀書匯報會、我為患者做好事、團建等活動。引導護士在工作中主動實踐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和華生關懷理論等哲學理論知識。通過豐富多彩的人文培訓、競賽活動,增強護士的人文修養,從而提升職業道德規范和與人溝通的能力,養成了較好的奉獻精神和關愛生命的包容情懷。能夠將護理專業的技術價值趨向于人文價值,遵循并理解患者的生命、叩問生命意義。
1.3 以患者為中心,人文關懷落到實處
以人為本創新服務,成立精神專科護理門診、護理延伸團隊。由于精神疾病比較復雜,患者往往缺乏疾病自知能力與自我控制能力[6],常不能有效配合治療和康復。通過護理團隊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以藥物管理技能、社交技能、生活技能、職業康復、興趣活動等一體化的康復系統模式,對患者保持病情穩定、防止復發、延緩精神衰退、減輕精神殘疾嚴重程度及改善社會功能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精神科患者受疾病的影響很難主動配合治療,人文護理是根據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等方面為其提供專門的護理服務,使患者能感受到護理人員的理解和關心,對其產生信任感并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因此患者及其家屬的有效溝通是精神科護理的特殊要求也是必備技能。然而,精神疾病的癥狀導致患者呈現較復雜的心理問題和內心體驗,需要護士在了解患者病情及需求的前提下,用心、靈活地運用有效溝通的技巧與患者進行溝通,才能滿足患者各項顯性及隱性需求。病房規定護士長工作日與病房所有患者至少有4次接觸。責任護士在交接班時問候患者,交流中換位思考,從患者角度理解患者的情感,通過傾聽、吸收、解讀以及回應患者的個人經歷和感受,尋找患者可能存在的護理問題從而提出個性化的人文護理建議。
撰寫護理報告是對患者日常生活的記錄,也是滿足患者家屬對患者狀態等信息想及時了解的迫切需求。醫院采用四份觀察患者各種指標的量表多維度完善護理觀測系統,其中交流日志記錄了與患者的對答和患者日常行為,該記錄是住院醫生有效了解患者真實行為的渠道,也是患者家屬想要更加了解親人的圖文記錄,對有效加強醫護溝通、護患交流、醫護人員與家屬交流等工作提供了客觀、實時依據,為患者問題得到及時處理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經滿意度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在精神專科醫院開展醫學人文護理可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滿意度。2023年一季度住院患者的滿意度為97.7%,高于2022年一季度住院患者的95%。實踐結果證明,在精神專科醫院開展醫學人文護理可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滿意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精神專科醫院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安全、自尊和被他人認同的需求。有效的人文關懷能增強住院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應對各種壓力的適應能力,促進他們的康復。人文關懷不僅要求對患者日常生活和治療上的關懷照顧,還要求周到細心的微笑服務,給予患者言語上的鼓勵,情感的支持,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早日康復回歸社會,做對社會有用的人,促進社會和諧。
目前,患有非典型精神疾病的人群日益增多,而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也從另一個維度對醫療衛生系統的要求高出傳統的醫療和護理水平的訴求。長久以來受歷史、文化等因素,民眾對傳統意義上的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偏見與成見,事實上,精神科患者作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他們需要更多的關心與關愛。精神科患者的生活離不開護士,精神科的護士更需要有同情心與幫助別人的心,去守護患者的安全與健康。這就要求護士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識與態度、人文關懷能力與方法、人文精神與品行、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等崗位勝任力[7],這也是在精神專科醫院踐行人文護理的意義所在。
實踐證明,有效的人文護理讓患者愿意主動和醫護人員交流,不隱瞞自己的實際病情,讓醫生和護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動態信息,有利于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的不良情緒,加快患者的康復,讓患者家屬安心,同時也能有效減少醫患矛盾。因此在精神衛生專科醫院開展人文護理服務改進是有必要的,且需要持續優化。
參考文獻
[1] 尚星辰,金曉歡,林征,等.醫院人文護理實踐現狀的全國多中心調查[J].中國醫院管理,2018,38(5): 61-63.
[2] 邵靜,孫宏玉,王晨,等.精神科護士人文關懷品質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 37(2):108-114.
[3] 吳玲玉,鄧成生,王利軍,等.精神專科醫院啟動養老領域人工智能數據集研究的充要性論證[J].名醫,2023(7):177-179.
[4] 萬憶寒.關于加強人文護理的幾點建議[J].健康周刊,2018,(10):112-113.
[5] 黃玉霞,崔玉順.護士人文關懷能力的研究進展[J].科技視界,2020(21):132-133.
[6] 周艷.人文關懷在精神科護理中的實施及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6):148.
[7] 王建晶,劉義蘭,朱文靜,等.護士人文護理培訓現狀及需求的多中心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10):1231-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