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析在女性盆腔囊性病變診斷中磁共振與超聲診斷的準確率。方法:收集2021年2月—2023年12月我院接收的70例女性盆腔囊性病變患者,均進行磁共振與超聲診斷,比較不同診斷方式的診斷準確率以及不同類型盆腔囊性病變檢出率。結果:相較于單獨診斷,磁共振與超聲聯合診斷的準確率更高(P<0.05)。結論:女性盆腔囊性病變診斷中,磁共振與超聲聯合診斷的準確率更高,更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盆腔囊性病變;磁共振;超聲;聯合診斷;準確率
Accuracy analysis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ultrasound diagnosis in the diagnosis of female pelvic cystic lesions
MA Ting, MA Yan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an’an, Yan’an, Shaanxi 71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ccurac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ultrasound diagnosis in the diagnosis of female pelvic cystic lesions.Methods:A total of 70 female patients with pelvic cystic lesion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3 were collected,all of whom underw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ultrasound diagnosis.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different diagnostic methods and detection rat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elvic cystic les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Compared with individual diagnosis,the accuracy of combin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ultrasound diagnosis was higher (P<0.05).Conclusion:In the diagnosis of female pelvic cystic lesions,the combin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ultrasound has a higher accuracy and more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Pelvic cystic lesion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ltrasound; Combined diagnosis; Accuracy
盆腔囊性病變是指臨床上常見的女性疾病,包括多種對女性生命和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良性和惡性病變,有必要在及時準確診斷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治療計劃,以控制病情的發展[1]。然而,由于盆腔囊性病變通常有更深位置的病灶,加上相對復雜的盆腔結構,常規的體檢很難為診斷這種情況提供可靠的基礎。影像檢測可用于卵巢癌患者區分腫瘤性質,明確腫瘤形態、侵襲范圍等。對術前臨床分期、術后隨訪觀察與術后療效監測具有重要意義[2]。然而,有許多成像檢查方法,常用的影像學方法有超聲、CT、MRI、PET/CT等[3]。骨盆CT的價值也因其有限的軟組織對比而受到限制。本研究研析在女性盆腔囊性病變診斷中磁共振與超聲診斷的準確率。
1.1一般資料
收集2021年2月—2023年12月我院接收的70例女性盆腔囊性病變患者,年齡20~66歲,平均年齡(40.26±3.35)歲。
1.2方法
超聲:對患者行腹部和陰道超聲檢查,先充盈膀胱行腹部超聲,探頭2~5.5Hz的頻率。然后排空膀胱,在探頭上安置避孕套,探頭4Hz的頻率,行陰道超聲。
磁共振:患者取仰臥位,掃描前2h使膀胱適度充盈。掃描序列和參數為水平軸T2WI Turbo Spin Echo(TSE)序列、TR2000~6581ms、TE72~ 129ms、FOV 280mm×280mm、矩陣320×320、平均值2.0、層厚4.0mm。首先進行常規盆腔MR序列平掃,包括軸向FSE T1WI(TR600ms,TE7.4ms,FOV36cm×36cm,矩陣224×320,采集次數2,切片厚度6mm,切片間隔1mm),軸向FSET2WI(TR3820ms,TE87.5ms,FOV36cm×36cm,矩陣224×320,采集次數4,切片厚度6mm,切片間隔1mm),矢狀位FSET2WI(TR3100ms,TE87.5ms,FOV30cm×30cm,矩陣288×192,采集次數4,切片厚度6mm,切片間隔1mm)。掃描范圍為恥骨聯合下緣至腹主動脈分叉處。
濾泡性囊腫;一般為圓形或準圓形,單純性囊性病變,薄壁光滑,直徑<5.0cm,最大可達10.0cm。囊腫周圍有時可見正常卵巢組織。
黃體囊腫:以卵巢內多發小而復雜的囊腫為特征,能量多普勒成像顯示囊腫壁血管豐富,稱為“火環征”。表現為厚壁囊腫,囊腫內液體信號不均勻。
子宮內膜異位囊腫:一種多室囊性病變,壁稍厚,可能有分隔。CT表現為內部密度不均,MRI表現為分層,短T1高信號。DWI表現出明顯的擴散限制。
囊性成熟性畸胎瘤:CT和MRI常顯示一個整齊的脂質液面,而頭發、牙齒、蛋白質、脂質或軟組織形成球形結節漂浮在這個界面上。T1WI、T2WI多表現為高信號強度,T1WI-fs、T2WI-fs多表現為脂肪抑制、低信號強度。
卵巢漿液性囊腺瘤:漿液性囊腺瘤表現為囊性腫塊,囊壁薄而規則,常發生于單側或雙側。膠囊內信號均勻,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MRI能清晰顯示鄰近臟器的壓迫和移位。副區囊性腫塊病變,內密度均勻,壁薄光滑,后壁點狀鈣化。增強后的墻面略有增強,但內部沒有增強。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一種位于盆腔內的巨大囊性腫塊,多房性,可見線狀分隔,輪廓光滑。由于黏液性囊腺瘤內容物中蛋白質含量較高,其CT密度高于漿液性囊腺瘤,在T1WI和T2WI上均為高信號。左側子宮后部可見一圓形囊性病變,邊界光滑清晰,內部分區清晰。信號不均勻,T2WI呈高信號,T1WI呈高低混合。脂肪抑制后,高信號部分變亮,增強后無明顯增強。手術病理:黏液囊腺瘤。
1.3觀察指標
比較磁共振與超聲診斷的準確率以及不同類型盆腔囊性病變檢出率。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診斷方式的診斷準確率比較
根據表1計算結果可知,相比單獨診斷,超聲與磁共振聯合診斷的診斷準確率更高(P<0.05)。

2.2 兩種診斷方式的準確率比較
根據表2計算結果可知,超聲與磁共振聯合診斷與手術病理的診斷準確率比較沒有差別(P>0.05)。

2.3不同類型盆腔囊性病變診斷準確率比較
根據表3計算結果可知,超聲與磁共振聯合診斷與單獨診斷不同類型盆腔囊性病變檢出率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囊性病變常見于腹膜腔內及其周圍。由于囊性病變的外觀明顯重疊,因此使用成像技術區分囊性病變的類型具有挑戰性。囊性腫瘤(黏液性囊性腫瘤、多囊性腹膜間皮瘤、腹膜假黏液瘤)更為復雜,具有多房性、隔膜和鈣化[4]。實性結節很少見,一旦出現,就令人擔憂。增厚的鈣化壁最常與炎癥、感染性和醫源性囊性病變相關[5]。婦科囊性纖維化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病變類型,主要是良性的,但在某些情況下,由于扭傷、破裂和其他急性腹部疾病的表現,通常沒有具體的癥狀[6]。癥狀明顯或質量差或有惡性發展可能性的卵巢囊腫通常需要手術治療。一些腫塊可能需要活檢和/或手術切除來確診[7]。在這種情況下,成像對于術前評估腫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與鄰近結構的關系至關重要。
研究結果顯示:(1)相比單獨診斷,超聲與磁共振聯合診斷的診斷準確率更高;(2)超聲與磁共振聯合診斷與手術病理的診斷準確率比較沒有差別(P>0.05)。超聲檢查不僅可以了解腫瘤的位置、大小、形態,還可以觀察腫瘤的內部結構、來源器官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同時,還可以鑒別和診斷腫瘤的性質。超聲檢查,俗稱B超,因其成本低、操作簡單,已成為婦科疾病診斷和篩查的首選方法。超聲檢查不僅可以了解腫瘤的位置、大小、形態,還可以觀察腫瘤的內部結構、來源器官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同時,它還可以鑒別和診斷腫瘤的性質。超聲檢查通常是有盆腔癥狀的女性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雖然超聲檢查有助于發現盆腔腫塊,但它在評估盆腔深部或充氣器官附近的腫塊時有明顯的局限性。
在婦科盆腔內,MRI優異的空間分辨率和軟組織分辨率為婦科腫瘤的診斷提供了極大的信心。MRI可以顯示各種類型囊腫的形態、血供特征和內部成分,提高診斷特異性。MRI是一種無創檢查方法,不產生電離輻射,可以進行多序列、多方位成像,使其在臨床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MRI對軟組織分辨率高,多斷面掃描可清晰顯示宮頸、子宮、陰道、宮旁及鄰近器官的結構。T1WI可以清晰epHNcF2d+D5fXjqjlOEbmiyIKPHI49ESKeJYtjlwQHE=顯示盆腔解剖結構,T2WI在判斷癌灶與正常組織的邊界方面具有優勢。隨著技術的發展,擴散加權成像(DWI)從分子水平檢測組織中水分子的擴散運動,間接反映組織細胞結構、功能和代謝的異常情況,是常規MRI檢查的補充。DWI測量的表觀擴散系數(ADC)值可以定量分析水分子的擴散程度,提高診斷的準確性。總的來說,在婦科疾病中,超聲檢查是基礎,在診斷妊娠、子宮肌瘤、良性卵巢腫瘤方面優勢明顯。由于婦科疾病以發生在軟組織為主,MRI的作用明顯大于CT,或者說MRI幾乎可以替代CT。每種檢測方式都有其各自的優勢,選擇不同的影像檢查以彌補單一檢查的局限。
總而言之,女性盆腔囊性病變診斷中,磁共振與超聲聯合診斷的準確率更高,更有應用價值。超聲、磁共振為互補關系,一般首選超聲,對于超聲不能明確的婦科疾病,建議下腹部磁共振檢查。

參考文獻
[1] 鄒同利,王荔,何繼強,等.女性盆腔囊性病變鑒別診斷中經腹壁超聲與MRI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CT和MRI雜志,2022,20(1):161-163.
[2] 李承秋,呂文藝,張穎. MRI與DWI在女性盆腔囊實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J]. 中國CT和MRI雜志,2022,20(8):152-153,156.
[3] 李潔.多層螺旋CT診斷女性盆腔囊性病變的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22,37(2):379-381.
[4] 黃俊珊,郟潛新,蔡宏杰,等.MRI血流動力學半定量分析及形態學特征對乳腺良惡性囊實性病變的診斷價值[J].醫療衛生裝備,2023,44(2):66-70.
[5] 陳欣,余洋,馮楊.盆腔附件囊實性病變患者MSCT、MRI影像征象及鑒別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22(7):146-148.
[6] 張桂成,劉闖,岳福嶺,等.MRI聯合超聲檢查診斷卵巢囊實性病變的臨床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23,33(2):345-347.
[7] 于洋,薛改琴.超聲檢查與乳腺X線攝影對乳腺復雜囊性病變診斷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22, 32(7):117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