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護理對腦血栓患者遵醫囑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60例腦血栓疾病的患者,并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方式;參考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以心理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護理后遵醫囑行為以及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有顯著提高,且參考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參考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護理后,參考組患者遵醫囑行為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P<0.05)。結論:經過心理護理干預,腦血栓患者的機體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從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對護理的滿意度,因此,該種護理干預可以推廣應用到腦血栓患者的護理中。
【關鍵詞】腦血栓;心理護理;遵醫囑;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LI Quanzhi
Neurology Department Three Ward, Caoxian People’s Hospital, Heze, Shandong 274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Methods:6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us disease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the compliance behavior after nursing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families with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nursing,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P<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After nursing,the compliance behavior of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0.05).Conclusion:Through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body abiliti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u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Therefore,this kind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be extended to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Key Words】Cerebral thrombosis;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llow the doctor’s advice;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satisfaction
腦血栓是由腦血管內血栓形成導致的腦部供血障礙,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1]。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腦血栓的治療手段不斷改進,然而,僅有醫學治療并不足以保證患者的全面康復,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同樣需要引起重視[2]。心理護理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旨在通過心理干預和支持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提高其遵醫行為和生活質量[3]。本研究旨在探討心理護理對腦血栓患者遵醫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通過系統的心理護理干預,評估其對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實際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腦血栓疾病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參考組,每組30例患者,其中常規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在43~72歲,平均年齡為(55.21±2.15)歲;參考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42~73歲,平均年齡為(52.31±3.25)歲。全部患者及親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調查結果經院委會審批。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別無統計價值(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我院現代醫學檢查,確診為腦血栓疾病;②神志明確,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中的各項工作;③生命體征基本穩定。排除標準:①有意識功能與精神障礙;②既往病史影響人體四肢正常活動;③肝腎功能受損者。
1.2方法
1.2.1常規組患者入院后進行常規的護理干預,首先評估患者的病情,對其進行嚴格的監測,包括觀察肢體、語言障礙或其他癥狀。與此同時,指導患者日常飲食、生活護理和康復[4]。
1.2.2參考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以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建立信任的護患關系是實施心理護理的基礎。護理人員應以誠懇、耐心的態度與患者交流,傾聽他們的訴求和擔憂,給予理解和支持。在溝通中,護理人員應表現出專業性和同理心,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關愛,從而增強其信任感和安全感。(2)健康教育:患者對腦血栓及其治療方法缺乏了解,常常會產生恐懼和焦慮情緒。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腦血栓相關知識,包括疾病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預后情況等。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圖文資料,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減輕其心理負擔,增強治療的信心。(3)心理疏導與情感支持:針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負面情緒,如焦慮、抑郁、憤怒等,護理人員應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此外,可以引導患者參與一些放松訓練,如深呼吸、冥想等,緩解緊張情緒。(4)個性化護理計劃:每位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護理需求各不相同,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通過評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結合其生活習慣、社會支持系統等因素制定符合患者實際需求的護理措施,提高護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5)綜合評估與持續改進:心理護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持續評估,及時調整護理措施。通過定期的心理健康評估,了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需求,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干預和改進,確保護理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2b870acc9dc336b805423f7c80c1508839d6a5b6b1c1aa6490c0cb87df0536761.3觀察指標
1.3.1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
使用簡明生活質量評價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對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該評價包括四大方面:社會功用、身體功用、角色功用和健康狀況,并采用百分制來評價,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水平越高[5]。
使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價問卷調查,回收率達到100%。該問卷調查涵蓋了工作態度、技術操作、著裝儀表、環境等方面,并將其分成三個層次:特別滿意(>90分)、滿意(60~90分)和不滿意(<60分),總滿意度=(特別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3.2對兩組患者的遵醫囑行為進行對比,主要是規律用藥、按時復查、控制飲食等行為。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SF-36各項評分比較沒有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均顯著提高,且參考組SF-36評分比常規組患者要高,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價值(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參考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護理后遵醫囑行為比較
護理后,參考組患者各項遵醫囑行為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3。
腦血栓是常見病、多發病,是目前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并且存活者中50%~70%遺留有嚴重殘疾[6]。據推算,全國每年新發腦卒中患者約為200萬人,每年死于腦卒中的患者為150~200萬人。隨著人類經濟的日益發達,現在社會人們的日常生存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而人們物質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影響著日常生活方式和飲食,導致腦血栓疾病的發生率也愈來愈高,盡管目前已知的治療手段足以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7]。許多患者仍面臨著嚴重的腦部功能紊亂,從而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艱難。此外,消極情緒也會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并且可能引發嚴重的腦部疾病,從而使患者的預后變得更加糟糕。
在本研究中,心理護理干預顯著提升了腦血栓患者的生活質量。腦血栓患者常常因疾病帶來的身體不適和心理壓力,導致生活質量降低。心理護理干預通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供疾病相關知識教育,進行心理疏導和情感支持,幫助患者緩解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增強其應對疾病的信心和積極性。具體措施如個性化護理計劃、放松訓練和積極的心理引導,有效減輕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從而顯著改善了其生活質量。這些措施不僅讓患者感受到更多的關懷和支持,也幫助患者更好地適應疾病帶來的生活變化,提高了總體生活滿意度。心理護理干預還顯著提高了腦血栓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高質量的心理護理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密切溝通,了解并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增強了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信任和滿意度,護理人員通過建立信任的護患關系、及時回應患者的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實際幫助,使患者及其家屬感受到護理過程中的溫暖和關懷,從而提高了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這種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使得患者及其家屬積極參與到護理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了護理質量和效果。心理護理干預顯著改善了腦血栓患者的遵醫囑行為,遵醫囑行為對于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而心理因素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心理護理干預通過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治療態度,增強其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對腦血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后臨床治療效果明顯,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遵醫囑行為,還可以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從而顯著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因此,這種護理干預措施非常適合在臨床實踐中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曉琳.心理護理干預對腦血栓患者遵醫囑行為的影響價值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06):116-117.
[2] 寧世杰,李瑩,王芳芳,等.心理護理干預對腦血栓患者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9,46(4):744-747.
[3] 賴珊,雷存香,王芳芳.探討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在腦血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1):147-148.
[4] 阮芳,尹玉婷.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在腦血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3): 216-217.
[5] 于靚.心理及康復護理在腦血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4):196.
[6] 孫曉明,劉靜霞,曹麗娟.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在腦血栓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7):238-239.
[7] 何珍金,沈育敏.心理護理對于2型糖尿病合并腦血栓形成老年患者的影響評價[J].糖尿病新世界, 2020,23(2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