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隨機篩查某縣400例糖尿病患者,研析其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以及相關危險因素。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間,于某縣各鄉鎮、社區隨機篩查400例糖尿病患者,分析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以及相關危險因素。根據篩查結果將其分為單純糖尿病組(107例)和周圍神經病變組(293例),對比吸煙史、酗酒史、飲食習慣、糖尿病病程、血脂、血糖以及神經指標。結果:400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周圍神經病變293例,危險因素主要有年齡>60歲、有吸煙史、有酗酒史、高碳水化合物油脂飲食習慣、糖尿病病程≥10年、BMI指數≥25kg/m2、高血壓與高血脂。周圍神經病變組血脂、血糖以及神經指標與單純糖尿病組相比均有差異(P<0.05)。結論:在某縣糖尿病篩查時,發現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高,多種因素是周圍神經病變相關危險因素,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血脂、血糖以及神經指標均存在異常。
【關鍵詞】糖尿病篩查;周圍神經病變;相關危險因素;血脂;血糖;神經指標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incidence rate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a county
WU Jiang
Neuroendocrine Department of Pengy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Guyuan, Ningxia 7565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creen 400 cases of diabetes patients in a county at random,and study and analyze the incidence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Methods:From January 2022 to December 2023,40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ere randomly screened in all towns and communities of a county,and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creening resul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simple diabetes group (107 cases) and the peripheral neuropathy group (293 cases).The history of smoking,history of alcoholism,eating habits,course of diabetes,blood lipids,blood sugar and neurological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Results:Of the 400 patients with diabetes,293 cases had peripheral neuropathy.The main risk factors were age>60 years,smoking history,alcoholism history,high carbohydrate and fat diet habits,duration of diabetes≥ 10 years,BMI index≥ 25 kg/ m2,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lood lipid,blood sugar and neurolo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peripheral neuropathy group and the simple diabetes group (P<0.05).Conclusion:During the screening of diabetes in a county,we found that the incidence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was high.Many factors were related to peripheral neuropathy risk factors.The blood lipid,blood sugar and neurological indicators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uropathy were abnormal.
【Key Words】Diabetes screening; Peripheral neuropathy; Related risk factors; Blood lipids; Blood sugar; Neurological indicators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常導致對稱性感覺異常、感覺喪失和痛覺敏感[1]。DPN是周圍神經功能從遠端到近端的漸進性缺失,導致肢體麻木、疼痛、肢體功能障礙,從而降低生活質量[2]。如果不及早干預,可能會導致糖尿病患者出現糖尿病足部潰瘍、無菌性壞疽、繼發感染以及隨后可能出現的截肢。大約6%~34%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疼痛性DPN[3]。DPN引起的疼痛會降低生活質量并使日常活動變得困難。DPN是一種隱匿性疾病,且經常被診斷不足[4]。DPN以及更廣泛的周圍神經病常常未被診斷出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認識不足、重視度不夠,基層醫師缺乏系統的篩查手段等。本研究研析在某縣糖尿病篩查時的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以及相關危險因素。
1.1一般資料
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間,于某縣各鄉鎮、社區隨機篩查400例糖尿病患者,年齡40~81歲,平均年齡(55.82±5.64)歲,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0.36±1.66)年,男221例,女179例。根據篩查結果將患者分為單純糖尿病組(107例)和周圍神經病變組(293例)。
1.2方法
(1)通過下鄉集中篩查及院內集中篩查方式對某縣域糖尿病患者進行DPN篩查。(2)具體篩查內容:①一般項目:年齡、性別、住址、文化水平、不良嗜好(吸煙、飲酒)、飲食習慣、病程、體重指數、血壓、神經癥狀(麻木、疼痛、冰涼)及部位;②檢驗項目:血脂全套(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③檢查項目:感覺震動閾值檢測;肌電圖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腓總神經、脛神經)。感覺運動傳導速度檢測,F波(尺神經)、H反射(脛神經);雙下肢動脈超聲檢查。
1.3觀察指標
(1)分析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及相關危險因素。(2)對比兩組血脂、血糖以及神經指標。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400例糖尿病患者中周圍神經病變293例(73.25%)。根據表1的計算結果可知,年齡>60歲、有吸煙史、有酗酒史、高碳水化合物油脂飲食習慣、糖尿病病程≥10年、BMI指數≥25kg/m2、高血壓與高血脂的周圍神經病變發病率更高(P<0.05)。
2.2 兩組血脂指標對比
周圍神經病變組血脂指標與單純糖尿病組相比有差異(P<0.05),見表2。
2.3 兩組血糖指標對比
周圍神經病變組血糖指標與單純糖尿病組相比有差異(P<0.05),見表3。
2.4 兩組神經指標對比
周圍神經病變組神經指標與單純糖尿病組相比有差異(P<0.05),見表4。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主要累及小神經纖維[5]。在排除其他周圍神經病變后進行診斷。DPN的發病機制復雜,目前尚未完全闡明。研究發現,在1型糖尿病早期,重視DPN、優化血糖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預防或延緩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然而,對于合并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只能通過管理治療來減緩周圍神經病變的進展,但神經細胞的損失是不可逆的。因此,早期篩查和診斷糖尿病患者的周圍神經病變,并積極采取有效的針對性措施,對DPN的治療和預防進展非常重要[6]。
研究結果顯示:(1)400例糖尿病患者中,周圍神經病變發病率為73.25%。年齡>60歲、有吸煙史、有酗酒史、高碳水化合物油脂飲食習慣、糖尿病病程≥10年、BMI指數≥25kg/m2、高血壓與高血脂的周圍神經病變發病率更高;(2)周圍神經病變組血脂、血糖以及神經指標與單純糖尿病組相比均有差異(P<0.05)。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確切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刺激因素使血糖控制薄弱或波動較大,吸煙、體重和血脂也可能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有關。積極控制血糖、血脂和改變飲食習慣、改變生活方式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基礎。DPN患者的臨床管理重點是對患者進行DPN教育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認識和重視度、良好足部護理的重要性、適當的鞋具和年度足部檢查(CSIT、VPT、NCV)[7]。行為干預也可用于治療疼痛性 DPN。運動、認知行為療法和正念都已得到研究,糖尿病患者仍在與DPN這種常見的并發癥作斗爭,盡管人們早已認識到這種并發癥,但仍然缺乏緩解疾病的療法。盡管糖尿病得到良好控制,DPN仍可能發生,表明除了以葡萄糖為中心的參數之外,還有疾病的決定因素。更好地了解額外風險,特別是可修改因素的貢獻,例如血脂成分可以幫助識別最容易發生DPN的糖尿病患者。對可改變風險的認識也提倡采取潛在的干預措施來減緩DPN。早期跡象表明,減肥和生活方式干預(例如飲食和鍛煉)可能會減緩DPN的進展,從而導致病情穩定。
綜上所述,在某縣糖尿病篩查時,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高,多種因素是周圍神經病變相關危險因素,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血脂、血糖以及神經指標均存在異常。

參考文獻
[1] 謝云亮,鄧琳玲,師柔,等.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2,26(11):62-66.
[2] 劉乙君,劉紅星,楊永紅,等.皮膚自發熒光糖基化產物與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性研究[J].安徽醫藥,2023, 27(9):1761-1766.
[3] 郭夢洋,李美玉,呂殊星,等.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亞臨床周圍神經病變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23, 31(4):289-293.
[4] 杜婷婷,劉小英,葉文春.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CTRP9,瘦素水平與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的相關性[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3,37(24):4598-4602.
[5] 顧冠聰,周懿憶,陳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血清總膽汁酸和總膽紅素水平變化及其診斷價值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 2022,19(24):3396-3400.
[6] 李夏,李博,王天園,等.疏血通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統評價與Meta分析[J]. 中國中藥雜志,2022,47(11):3088-3094.
[7] 祁明霞,鄭海蘭,葉春竹.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發病危險因素及與糖化血紅蛋白指數的關系[J].醫學綜述,2022,28(17):3488-3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