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在成人心血管手術中出現壓力性損傷的主要原因。方法:選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78例成人患者,均采取心血管手術。其中16例發生壓力性損傷,62例未發生。比較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并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確壓力性損傷發生的危險因素。結果: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吸煙史、手術時間、糖尿病病史、急診手術、肝素鈉用量、術前收縮壓、高血壓病史、紅細胞輸入量、體外循環時間、術前最低體溫、術中最低動脈壓與術前前白蛋白水平是引起壓力性損傷的危險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70歲、吸煙史、高血壓病史、肝素鈉用量大、術前收縮壓高、紅細胞輸入量大、體外循環時間長、術前最低體溫低、術中最低動脈壓低與術前前白蛋白水平低是壓力性損傷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論:在成人心血管手術中,發生相關壓力性損傷的危險因素較多,在臨床診療及護理過程中要加以注意,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控制,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成人;心血管手術;相關壓力性損傷;危險因素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stress injury involved in cardiovascular surgery in adults
TIAN Wenl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main causes of stress injury in adult cardiovascular surgery.Methods:78 adult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0 to February 2022 were selected,all of whom underwent cardiovascular surgery.Of these,16 cases experienced pressure injury and 62 cases did not.Various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occurrence of stress injury.Results: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smoking history,operation time,diabetes history,emergency surgery,heparin sodium dosage,preoperativ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history of hypertension,red blood cells input,cardiopulmonary bypass time,minimum preoperative body temperature,minimum intraoperative arterial pressure and preoperative prealbumin level were risk factors for stress injury,P<0.05.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70 years,smoking history,history of hypertension,high heparin sodium dosage,high preoperative systolic pressure,large red blood cell input,lo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time,low minimum preoperative hypothermia,low minimum intraoperative arterial pressure and low preoperative prealbumin level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stress injury (P<0.05).Conclusion:In adult cardiovascular surgery,there are many risk factors for stress injury,so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 and nursing,and targeted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ntrol them,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Adult; Cardiovascular surgery; Related stress injury; Risk factors
近年來,心血管手術技術不斷發展,應用術式更為復雜,臨床護理難度也有所增加[1]。很多患者在手術后都可能發生相關壓力性損傷的并發癥,對患者術后恢復十分不利。如果不能及時緩解,還可能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此外,對于壓力性損傷的預防性護理存在較大難度,會導致護理工作量及醫療成本的增加。所以,應分析成人心血管手術相關壓力性損傷的危險因素。進而開展針對性的預防及干預,以保證患者的安全。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78例成人心血管手術患者,分析成人心血管手術相關壓力性損傷的危險因素。
1.1一般資料
選取78例成人心血管手術患者。研究時間為2020年2月—2022年2月。其中,男患者53例、女患者25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86歲,平均(64.18±4.53)歲。這項研究得到了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診斷標準,接受過心血管手術,并被告知研究內容并獲得同意。
排除標準:術前壓力性損傷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有認知或溝通障礙患者。

1.2方法
通過臨床診斷統計發生和未發生壓力性損傷的患者人數。對兩組患者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壓力性損傷的危險因素。
1.3觀察指標
采用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對比兩組各項指標。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吸煙史、手術時間、糖尿病病史、急診手術、肝素鈉用量、術前收縮壓、高血壓病史、紅細胞輸入量、體外循環時間、術前最低體溫、術中最低動脈壓與術前前白蛋白水平是壓力性損傷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1。
2.2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70歲、吸煙史、高血壓病史、肝素鈉用量大、術前收縮壓高、紅細胞輸入量大、體外循IR9+yIVGWmFDAeDQBj2Kay0I3JY+nicpAB/Vs1kkxIA=環時間長、術前最低體溫低、術中最低動脈壓低與術前前白蛋白水平低是壓力性損傷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壓力性損傷是一種常見的手術后并發癥,在成人心血管手術后也經常發生[3]。根據相關研究發現,在不同術式、不同手術類型、特殊治療、研究地域、疾病類型、不同群體等因素存在差異的情況下,患者也有不同的壓力性損傷率。根據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所選78例患者中,發生壓力性損傷16例,發生率為20.51%。在其他相關研究當中,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因患者而異。主要是由于研究對象的手術類型不同。根據相關調查發現,心臟手術后最容易發生壓力性損傷,因此心血管手術患者具有相對較高的壓力性損傷發生風險。通過對比可知,手術壓力性損傷的發生與血流動力學、術中用藥、手術時間、術式類型等都可能有關。在心血管手術患者中,一般在臀部、骶尾部等位置容易出現壓力性損傷,主要是Ⅰ期[4]。本文所選患者中,壓力性損傷發生部位主要包括了耳廓、背部、足部、肘部、臀部、骶尾等位置,術后有患者壓力性損傷進展為Ⅱ期或Ⅲ期,也有深部組織損傷或不可分期的情況。主要是由于患者術后主要采取平臥位,上述部位長時間受壓所致[5]。
本研究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吸煙史、手術時間、糖尿病病史、急診手術、肝素鈉用量、術前收縮壓、高血壓病史、紅細胞輸入量、體外循環時間、術前最低體溫、術中最低動脈壓與術前前白蛋白水平是壓力性損傷的危險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70歲、吸煙史、高血壓病史、肝素鈉用量大、術前收縮壓高、紅細胞輸入量大、體外循環時間長、術前最低體溫低、術中最低動脈壓低與術前前白蛋白水平低是壓力性損傷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由此可見,成人心血管手術相IR9+yIVGWmFDAeDQBj2Kay0I3JY+nicpAB/Vs1kkxIA=關壓力性損傷的危險因素是眾多而復雜的。
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幾種因素分析,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身體會出現退行性變化,神經活力、運動功能逐漸減退,皮膚軟組織代謝減慢,所以更容易出現壓力性損傷。高血壓病史的患者可能合并血管纖維化、動脈粥樣硬化等表現,小動脈受累,對組織毛細血管灌注產生影響[6-7]。所以高血壓病史及術前收縮壓高的患者皮膚軟組織彈性較低,因此更易發生壓力性損傷。吸煙史的患者由于尼古丁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傷,促使斑塊形成,可能引發血栓或出血,提高了壓力性損傷的風險。肝素鈉用量大、紅細胞輸入量大、術前最低體溫低、術前前白蛋白水平低等因素均屬于血流動力學相關因素,這些因素或通過不同的途徑和機制均會導致患者壓力性損傷風險提升。術中最低動脈壓低患者長時間處于低血壓狀態,可能造成組織低灌注,從而導致壓力性損傷風險增加。體外循環時間長對于紅細胞會造成嚴重破壞,降低紅細胞攜帶氧氣的能力,引起組織微循環缺血缺氧,進而誘發壓力性損傷。同時,體溫循環對組織缺血再灌注亦有所破壞,可能造成全身性炎癥反應,因此造成壓力性損傷可能性增加。
綜上所述,在成人心血管手術中,造成相關壓力性損傷的風險因素較多。在臨床診療及護理過程中要加以注意,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控制,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劉燕芳.手術室患者術中壓力性損傷形成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其護理對策[J].人人健康,2020,521(12):164-165.
[2] 陳哲穎,吳曉蓉,吳夢媛.術中獲得性壓力性損傷發生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1):176-179.
[3] 陳燕萍.體外循環術后患者壓力性損傷發生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9,26(12):164-166.
[4] 袁引弟,梁容肇.頸椎后路術中壓力性損傷發生的危險因素及護理策略[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6):51-53.
[5] 宋芳,趙倩楠,趙杰.手術室患者術中壓力性損傷形成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其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6):133-136.
[6] 葛經武,羊洋,許業偉,等.胸腰椎后路手術患者發生壓力性損傷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45(34):123-124.
[7] 陳沅,吳蓓雯,錢蒨健,等.心血管手術患者術中壓力性損傷現狀及相關因素研究[J].上海護理,2019, 19(2):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