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深刻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今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辦,集中展示了百余款大模型應用成果。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已逐漸融入人們的工作、學習與生活,從智能家居到自動駕駛,從輔助學習到醫療診斷等等,其滲透力、爆發力與影響力與日俱增,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挑戰和無限可能。作為對外宣傳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軍事新聞發布在現代社會的運用頻率越來越高、地位作用越來越凸顯,但同樣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帶來的沖擊與影響。在其洶涌浪潮的推動下,軍事新聞發布只有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全面提升發布能力,才能跟上時代發展步伐、滿足形勢任務需要。
一、緊跟時代之變,時刻保持敏銳意識
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發展與輻射呈現出倍速增長態勢。做好軍事新聞發布工作,在清醒認識人工智能技術充分延展性的同時,還應全面了解掌握其技術手段、模型架構、作用機理等知識,準確把握其可能帶來的直接或衍生影響。了解掌握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技術。其能夠在對人類已有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后,批量化、模塊化創造高度逼真甚至超越人類認知的“產品”,在新聞領域極大可能被用來制造或真或假的信息,這將導致驗證軍事信息的真實性變得更加謹慎與困難,如果軍事新聞發布不加以認真辨別,就有可能陷入被動,影響軍事新聞發布的公信力。了解掌握人工智能的自動化決策功能。其可以不受主觀偏見的影響,在極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的、復雜的數據,并基于這一處理迅速作出判斷與決策,一旦今后在軍事新聞發布決策中不斷增加其決策權重,在缺乏人工審查與干預的情況下,極有可能混淆視聽甚至出現錯誤,使新聞發布相關內容和事件確定責任歸屬變得更為復雜。了解掌握人工智能自身存在的數據泄露等安全漏洞。這些安全漏洞如管控不及時、封堵不全面,極有可能成為網絡攻擊的目標,黑客可以通過惡意插件軟件或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反向竊取,造成軍事新聞發布關鍵信息泄露或被篡改,導致負面輿情的發生。軍事新聞發布工作者應積極適應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帶來的理念及技術方面的嬗變,始終保持“瞭望者”的姿態與視角,善于跳出“思維牢籠”,敢于跳上“技術桅桿”,通過充分預制有效方法手段以應對各種不確定性,才能更好地把控發布導向、搶占輿論高地。
二、加強前瞻謀劃,精心構設應對之局
習主席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用好新聞發布機制,讓中國故事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話題,讓中國聲音贏得國際社會理解和認同。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軍事新聞發布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主動介入、提前布局,探索軍事新聞發布人工智能模式具有深遠意義。要建立風險評估體系。準確預測風險才能有效規避風險。結合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必然在新聞發布領域廣泛應用的實際,首先應具備風險預測及評估的機制手段,能夠對人工智能參與的數據收集、信息處理以及口徑擬制、新聞發布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確保各類風險都能及時感知并加以控制,真正實現敏捷高效、安全可靠治理。要強化人機協作模式。一方面,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勢執行大量數據分析、新聞信息生成等工作,快速篩選出有價值的新聞素材,更好地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另一方面,應在關鍵決策和新聞審核環節始終保持人類的主導作用,防止人工智能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私自行動、跨越界限,努力實現人機高度融合、有機結合。要架構倫理法律框架。人工智能賦能新聞生產與傳播,一旦數據出現偏差或者算法存在缺陷,就可能產生虛假新聞、實施欺騙行為。可通過制定嚴格的規范準則以界定人工智能在軍事新聞發布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通過健全完善的法規制度對人工智能在軍事新聞發布中的行為進行嚴格監管,確保其穩妥運行,最大限度發揮有利作用。
三、注重揚長避短,充分釋放特有wYdQs0ENG2gqrGqCezw/cP7kNTYZ5XTzRjN09ZI1ZjU=優勢
事實證明,人工智能的強大算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人類的認知。依賴強大算力與網絡技術的人工智能技術同樣是一把“雙刃劍”,在實踐應用中應注重發揮其有利的一面,規避或減少不利因素的損傷。從未來軍事新聞發布需求看,應注重用好人工智能技術的三大優勢。要更加注重用好分析力。人工智能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讓人工智能賦能軍事信息數據分析,能夠快速將復雜的軍事信息轉化為易于理解的文字、圖表或視頻等,極大提高新聞生成效率,并且能為軍事新聞發布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避免人為偏見和情緒影響,進而更好地保證新聞發布的客觀性和中立性。要更加注重提高適配度。人工智能可基于大數據分析預測新聞趨勢和熱點,針對不同受眾群體的文化背景和興趣進行信息篩選、優化新聞推送,使之更符合特定受眾的文化習慣和接受度。用好這一技術特點,就能在未來軍事新聞發布中助力實現個性化定制和實時反饋,精準適應不同應用場景,有效引導新聞輿論。要更加注重增強互動性。傳統的新聞發布往往是單向傳播,用戶只能被動接收信息。人工智能技術具有天然的互動優勢,不僅可以精準了解用戶需求和興趣,支持生成更加符合用戶需求的交互式圖表、動畫和虛擬現實等內容,還能夠匹配生成多種語言,增加溝通的廣度與深度。通過融合人工智能的互動優勢,將能促使軍事新聞發布更加生動與直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時互動、共通共享,進而有效擴大軍事新聞發布的傳播力影響力。
四、加強體系建設,完善支撐保障鏈路
軍事新聞發布要嫻熟掌握人工智能時代的“游泳術”,必須有完善的保障鏈路作支撐,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所在。從長遠發展需要來看,軍事新聞發布應從技術、人才、平臺、機制等多方面入手,加快構建全方位、智能化、韌性強的保障體系。要提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水平。結合實際加大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投入力度,在堅持以人為本和智能向善原則基礎上,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助力提升現有人工智能技術的感知、預測和行動能力,加快開發更多更好自主可控、能夠信賴的人工智能技術,形成軍事新聞發布人工智能全鏈路融入支撐。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人才是第一資源。應前置開展專業培訓與交流,提升現有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國際視野,加速培養既懂軍事專業知識又精通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復合型人才,不斷擴大“人才池”,使其能夠在未來軍事新聞發布中發揮關鍵作用。要強化技術基礎設施建設。著眼需要搭建高性能計算平臺,為處理大數據和復雜算法提供強大硬件支持,如建設高性能計算中心、配備先進的云計算平臺、采取先進的數據存儲和處理技術等等,能夠保證人工智能系統的流暢運行和實時響應,為軍事新聞發布提供強大助力,并保障信息數據的絕對安全。要構建應急處置響應機制。針對可能出現的技術故障、網絡攻擊等情況制訂系列應急預案,通過組建風險防控小組、建立多源數據驗證機制、引入專家審核等方式,實現新聞發布機構健全、分工明確、鏈路清晰,并隨時處于待命狀態,確保任何情況下軍事新聞發布能夠快速響應,牢牢掌握新聞輿論宣傳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