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院校處在軍事人才培養的最前線,如何廓清思想迷霧、深化政治引領是應對復雜多變世界局勢的燃眉課題。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提出了“十個明確”的具體要求,為新時代軍隊院校進一步落實政治建軍、從思想上政治上辦學治校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抓實理論武裝,強化思想政治建設
毛澤東在抗大時十分重視培養政治覺悟,把加強思想教育、轉變世界觀作為培養人才的根本問題。習主席也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思想政治建設是院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政治合格干部的基礎和原點,必須緊而又緊、實而又實地常抓不懈。一要貫通“信仰、信念、信心”的精神塑造鏈路,確保政治上堅定追隨。心有所信,方能行遠。要堅定不移培塑學員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堅定不移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二要貫通“思悟、漸悟、頓悟”的思想改造鏈路,確保理論上緊密跟進。理論的先進是最徹底的先進,思想的主動是最大的主動。必須從世界觀和方法論層面深刻理解黨的創新理論,反復揣摩和鉆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從理論本身悟出道理哲理,用道理哲理打開思維思路,以思維思路引領戰略策略,發揚“擠”和“鉆”的精神,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充實內心世界。三要貫通“求實、務實、踏實”的行為養成鏈路,確保實踐上聽令景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堅持打通理論到實踐的行為路徑,從實事求是、原汁原味的學習和灌輸開始,到經受嚴謹務實、真抓實干的實踐與檢驗,周而復始,把理論精髓落到實處,把理想抱負落到實處,潛心干好本職工作,確保政治上不犯迷糊、思想上不打瞌睡、行動上不走歪路。
二、突出黨的領導,提高組織建設能力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習主席深刻指出,要堅持從思想上政治上建校治校。從思想上政治上建校治校首先要加強黨委班子建設,黨委堅不堅強、有沒有力,黨組織真不真誠、貼不貼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院校團不團結、向不向上。因此,突出黨的領導、提高組織建設能力至關重要。一方面,要從黨委高層下功夫,切實提高黨委領導力、決策力。黨委班子是決定學校辦學育人基本方向、人才培養基本質量的重要“掌舵者”,必須具備以下基本能力:一是“知實情”的能力,要避免高高在上,敢于、善于、勤于傾聽基層的聲音;二是“明是非”的能力,要避免兩葉障目,自覺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結果看原因、透過問題看思想;三是“分主次”的能力,要避免本末倒置,能熟練分辨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聚焦院校教學科研主責主業抓工作;四是“定左右”的能力,要避免猶豫不決,用說一不二、一錘定音的拍板魄力形成齊抓共管、上下一心的合力。另一方面,要從黨組織末端下功夫,切實提高領悟力、執行力。基層黨組織就像神經末梢,必須牢固立起以下基本原則:一是“不媚上”的原則,講政治不是看領導眼色,而是講紀律、守規矩,是團結在黨委周圍,是自主不是寄生;二是“不欺下”的原則,講政治也不是強迫下級盲目聽從跟從,而是用真理真情說服人,是教導不是糊弄;三是“不本本”的原則,講政治更不是簡單地不出問題、上傳下達、千篇一律,而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因人因事因時因地開展工作,是出新不是守舊。不論是黨委還是基層黨組織,都要主動以政治整訓為契機,開展直擊問題、直達靈魂的自我革命。
三、注重實踐磨練,深化人才隊伍建設
強軍之要,要在得人。習主席深刻指出,“人才是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贏得軍事競爭和未來戰爭主動的關鍵因素”。軍隊院校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承擔為部隊輸送打仗人才的重要職能,學員的樣子一定意義上就是戰場指揮員的樣子,這便是院校工作的特殊意義所在:使命光榮,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為了保質保量地培養人、塑造人,關鍵要處理好以下幾對關系:一是“局部效能”與“整體強能”的關系。對部隊來說,上手快的“局部效能”很重要,但院校畢業學員往往不能第一時間勝任。其原因在于院校注重強基固本,不論是傳授知識的厚度還是成長路徑的深度都重在多樣性、多領域,由此就形成了人才培養“不配對”的錯覺。從長遠效果看,院校的“夯基工程”是必要的,需要強化的是著眼一線實際、著眼戰場需求,把硝煙味引進課堂、引進學校,以整體的“強能”帶動局部的“效能”。二是“人的因素”與“武器的因素”的關系。未來戰爭形態一定是在信息域等多方面協同發力,美國也聲稱要“打一場讓我們看不懂的戰爭”,但我們要時刻牢記“人是戰爭的決定因素”,不論是智能決策還是無人作戰背后都還是人在起作用。因此,院校教育必須站在指技深度融合的高度,既要考慮到“武器的因素”,開設新域新質力量相關課程,更要考慮“人的因素”,不斷強化學員科技素養,提高學員科技認知和運用能力,培養更多的新域新質作戰人才。三是“嗷嗷叫的狼”與“溫順的羊”的關系。《亮劍》中的李云龍曾說,要把獨立團帶成野狼團,每個戰士都要是嗷嗷叫的狼。反觀院校學員現狀,有的白白凈凈不說話,有的文文弱弱不吭聲,不免讓人有小綿羊群的錯覺。此類情況雖非主流,卻也表明,在高壓的被動式管理下,學員容易失去自我、不敢表達,缺乏主觀能動性。為了培養“狼”,就不能束手束腳、框死管死,只有寬嚴相濟、嚴之有度,才能真正培養出嗷嗷叫的學員。
四、濃厚氛圍熏陶,扭住優良校風培育
由于封閉管理等特殊性,校園文化是軍校學員接受教育的重要平臺,校風育人的作用更是潛移默化的。因此,軍隊院校要站在政治高度把優良校風立起來,把培養德才兼備、文武皆能的優秀人才的風向標立起來,特別是要注重強化以下幾種意識:一是從嚴意識。初始即嚴,步步從嚴,一嚴到底。要在黨風作風上從嚴要求,院校要以常態化制度化的政治整訓為抓手,自上而下堅決糾治思想根子的深層次問題,領導干部要主動擔責、以上率下,在帶頭學習理論、帶頭踐行宗旨上下功夫見成效。二是服務意識。院校要充分尊重官兵主體地位,大力搭建平臺,大膽放權賦能,鼓勵放開手腳、施展才華,要以“真情關懷廣大師生員工,熱情幫助大家排憂解難,為大家創造良好學習工作生活條件”為宗旨,讓大家真正能夠以院校為家、在院校成長、做院校主人、為院校奉獻,不斷強化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三是向戰意識。新時代院校走在轉型重塑、轉彎升級的重要關口,必須時刻用為戰向戰浸染校園,時刻用準備戰爭武裝頭腦,注重培養戰斗精神、摔打血性膽魄,拉近課堂與戰場的距離,確保培養的人才符合實戰需要。四是獻身意識。在戰時,獻身表現為大無畏的革命犧牲精神;在平時,獻身就是要有極強的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這是黨員干部應有的黨性境界,也是在軍隊院校工作必備的優秀品質。要經常用統帥的戰略判斷提領思想,用戰略要求強化憂患,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戰略擘畫凝聚力量,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辦學育人主責主業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