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之初是播撒信念之種、打牢思想根底的關鍵期,也是夯基塑體、提質強能的黃金期。思想通則一通百通,心理順則一順皆順。突然的角色轉換加上高強度的軍事體能訓練,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新兵的身心健康。針對這種情況,如何使新兵順利平穩度過這一高度心理波動期,同時降低軍事訓練傷的發生率,提高軍事訓練績效,全方位地積極成長,值得深入探索研究。
一、軍事訓練帶來的心理挑戰
軍事訓練的本質屬性,是以科學理論為支撐,以作戰為指導,輔以任務的牽引,按實際戰爭需求和崗位能力需要進行身體訓練。初入軍營的每名新兵都要完成從認識自身到接受軍事訓練考驗,再到超越自我、重塑自我、提升個人能力以達到合格兵的適應過程。軍事訓練的實際情況以及對這些客觀事件不正確的認識,會使新兵面臨極大的心理挑戰。
1.基礎較差的自卑心理。青年官兵入伍前的成長環境、入伍動機、認知能力、性格特征各不相同,各方面素質基礎存在差異,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因人而異。有為實現自己理想參軍入伍,準備大施拳腳、報效祖國之人;也有狀況不佳,發展不順,希望通過入伍改變現狀之人。某些體能基礎較差的同志看到他人在操場上健步如飛,難免在對比中產生自卑心理,而錯誤地處理自卑心理,則會使人自暴自棄。
2.應對挑戰的畏懼心理。當前我軍面向實戰的軍事訓練、從難從嚴的治軍實際,對新兵的要求越來越多,標準也不斷提高。面對一座座眼前的“高山”,新兵群體很容易產生對未知的恐懼、對失敗的擔憂以及對體能極限的不確定感。面對具有挑戰性的科目時,越是縮手縮腳,越容易出問題導致受傷。這種畏懼心理若不加以正確引導,會打消新兵的訓練積極性,使成績進一步下落,畏懼心理加深,如此往復螺旋下降。
3.定位過高的挫敗心理。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將自我分成“理想我”和“現實我”。理想自我代表希望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現實自我代表自己目前的狀況。理想我與現實我難免存在差距,當差距過大且難以調和時就會出現定位過高的挫敗心理。這種心理現象易出現在從小到大一直很優秀并追求完美主義的人身上,尤其遇到像體能訓練這樣需要長期努力才能有明顯進步效果的項目上。短時間的挫敗可能會使新兵急于求成引發不必要的傷病,多次挫敗就會導致自暴自棄,如果不及時調整改變,甚至會惡化為自我憎恨、自責自毀的心理。
4.環境不適的壓抑心理。環境不適是心理負荷產生的一大關鍵因素。尤其對于初入軍營的新兵,環境的突然改變更加是重大考驗。管理制度嚴格、環境封閉、對干部骨干管理方式的不適應、新友情未建立且親友溝通不暢等,都會造成壓抑心理。新訓期間軍事訓練的壓力也較大,多種新技能需要掌握并附帶考核,各方面的成績直接關系到新訓的成效。因此,各級干部骨干較為重視,以“爭第一”的心態逐級加壓,造成新兵壓力過大,很容易導致壓抑心理,若應對處理不當,身心健康都會受到較大影響,甚至留下創傷后應激的后遺癥。
5.重復枯燥的疲勞心理。初入軍營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新奇事物,時過境遷,產生固定的生活模式,一日生活制度基本定型,尤其是軍事訓練具有高強度、高重復性、慢進步性等特點,這很容易引起新兵團體的疲勞心理。新訓期間身體無法得到充分休息,生理疲勞會加重心理疲勞,造成對訓練的排斥、逃避,影響新兵積極性和其成長進步。
二、應對心理挑戰的對策研究
針對新兵由于軍事訓練中出現的心理挑戰,在訓練階段運用科學方法對新兵進行心理調適,能顯著減輕新兵的心理負荷,同時降低軍事訓練傷的發生率,提高軍事訓練績效。
首先,軍事訓練前的心理準備
1.及時的心理預防。軍事訓練對于軍隊的戰斗力形成至關重要,它不僅是軍事訓練的基石,也是提升部隊戰斗力的關鍵因素。無論戰爭的形式如何演變,這一點始終不變。強化軍事訓練的目的,不僅在于提高軍隊的戰斗能力,更在于滿足“強軍需強體,強體保打贏”的時代要求。這些最基本的思想在兵之初要打牢,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文件內容,不僅需要讓新兵認識到軍事訓練的難度,更要意識到其重要性。除此之外,干部骨干也應該對信心的建立加以正確引導,樹立“努力就能進步”的心態,給新兵打好心理預防針,讓他們滿懷信心迎接挑戰。
2.合理的目標導向。合理設置目標,調整期望值。新兵在新訓期的主要目的是盡快了解并適應軍營生活,成為一名合格兵。對新兵來說,不管對以后的軍旅生涯如何規劃,都需要腳踏實地先完成新兵訓練任務,通過軍事訓練的考核。在新訓開始的一兩周內,讓每名新兵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軍事訓練周目標、月目標和年度目標,在實現本周目標的過程中,隨時優化調整下周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邁向年目標,這樣能最大程度提高訓練專注度,防止因散漫溜號而導致的訓練傷。目標設置的標準須是經過個人努力,跳一跳能實現的水平,這樣適當程度的目標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提高激勵水平和工作績效。
3.積極的心理暗示。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的“ABC理論”告訴我們,影響我們心情的其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和認知。積極的認知會產生積極的結果,消極的認知會產生消極的結果。一件事情想要成功,首先內心要先認為能夠成功,才會有成功的機會,否則內心先一步否認了自己,那么永遠不會成功。時刻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面對操場的跑道在內心重復“我今天的3千米跑一定能堅持下來”,面對單杠腦海中不斷閃現正確的規范動作,提前調動需要的肌肉群,心中重復“我能行”,長此以往針對階段性目標不斷地積極心理暗示將會事半功倍。如果某事件確實很消極,那么就辯證地看待。辯證思維能夠有效應對低谷困境,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凡事都有兩面性,任何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暫時的落后是為了質變進行量變積累,否則一旦放縱自己內心的消極情緒蔓延,導致的連鎖反應是很可怕的。長久地給自己施加正向心理暗示,終有一日,成績會反饋以積極的明示。
其次,軍事訓練中的心理訓練
1.團隊合作訓練。未來的聯合作戰,需要來自不同背景、具有不同專業能力的人相互合作,將“把后背交給戰友”的信任能力培養,全面融入軍事訓練的各個階段和環節,重點解決團隊合作中的信任和協作問題,既能滿足實戰需要又能以較低的成本顯著提高整體訓練成效。身在團隊中,個人的積極性會得到自然而然的提高,壓力將會得到分擔,正向情緒與成就感將得到放大。因此,在新訓階段增加團隊合作形式的訓練,如翻越4米高墻、搬輪胎、推裝甲車抑或是接力賽等團隊競爭的小比賽,這些都有助于凝聚團體,加強內部人際關系,形成并強化戰友情,強化個人的積極性,弱化消極心理。
2.壓力同行訓練。壓力一詞伴隨人的一生,適當的壓力會提升效率,因此在兵之初打好新兵處理壓力的能力至關重要。首先就要了解軍旅生涯中軍事訓練壓力的特點,包括考核壓力、傷病壓力、技能掌握壓力等;其次就是在訓練中感受壓力,正視壓力而后付出行動。面對從未跑過3千米的長距離,正式跑步之前就要處理好迎接新挑戰的壓力,并在行動中堅持,在身體不停施加的壓力下,頂住壓力不放棄,激發潛能,與身心雙重壓力同行,即可獲得巨大成長。久而久之熟悉了壓力在生活中的存在,降低心理對此的敏感程度,逐漸做到善于且樂于與壓力同行。
3.個性幫帶訓練。軍隊是一個集體,集體成員的素質必有差別,因而平均主義的訓練模式會降低成績優異同志的訓練效率,并增大成績較差同志的心理壓力。分批次個性訓練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對于成績落后的同志,挑選訓練尖子幫帶或是骨干親自陪同,有針對性地指出其在技術層面的問題。在訓練的同時交流內心,給予關懷與疏導,了解其心理特征,根據其人格特征采取有效激勵措施,以求在減小心理隱患的同時,提高訓練成效。
再次,軍事訓練后的心理調節
1.科學有效放松疲勞身心。訓練中最為重要的部分是練前的熱身以及練后的拉伸放松,熱身到位能夠有效防止訓練傷,提高正式訓練中的效率,拉伸放松訓練則能夠很好緩解練后的肌肉酸痛問題。休息問題是新訓的一個突出矛盾,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導致新兵很少能夠得到充足的休息,科學的放松訓練能夠在短時間事半功倍地使新兵身體機能得到恢復。比如在訓練結束后,用正念冥想訓練抑或是催眠訓練,骨干操作得當,新兵積極配合,則10—20分鐘時間能起到幾個小時的睡眠恢復效果,極大地縮小休息不足對新兵的影響。
2.復盤總結激發心理動力。動機是推動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力或心理動因,對人的行為具有始發、指向和強化作用,在運動領域中,內部動機與心理疲勞顯著相關。及時的復盤總結有利于激發心理動力,這使得新兵在新訓階段能清楚了解自己,并以飽滿的熱情對待訓練。每周的班務會,針對軍事訓練的問題、過程、結果進行自我剖析,直視問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進而獲得成就感,激發心理動力。長此以往形成習慣,每天睡覺前都進行復盤總結,將身心在大腦中透明化,了解洞悉自己,鞭策自己,給自己充滿電,每天睡醒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