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游戲是一種以幼兒自主意愿為中心的象征性游戲,它借助真實感強的游戲道具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從而幫助幼兒掌握多項技能。開放性材料具有結構松散、功能多樣的特點,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幼兒的創造提供無限可能。在開展大班角色扮演游戲時,教師應提供合適的開放性材料,豐富角色扮演游戲的內容和形式,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熱情,讓他們根據個人的想象,充分利用開放性材料進行創新,以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在大班角色扮演游戲中投放開放性材料的重要意義
(一)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
開放性材料具有多變的形式和多樣的玩法,能夠迅速吸引幼兒的專注力,并充分激發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在興趣的驅動下,幼兒能夠主動探索和積極學習。教師在角色扮演游戲中投放幼兒感興趣的開放性材料,能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促使幼兒自主地進行組合與創新,幫助幼兒獲得豐富的游戲體驗和深刻的感受。
(二)豐富幼兒的表征行為
表征行為體現了幼兒對周圍環境的深入理解,是其認知發展的重要體現。在大班角色扮演游戲中,教師提供豐富的開放性材料,能夠為幼兒提供更豐富的表征資源,促使他們充分利用游戲材料,將個人的想法和感受具象化,并借助表征行為對游戲材料進行合理想象和創新運用,如使用積木搭建城堡、用洋娃娃模擬家庭角色等。通過表征行為,幼兒能夠不斷加深對世界的認識,并在開放性材料的輔助下提高想象力,進而不斷豐富表征行為。
(三)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
在幼兒教育階段,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至關重要。角色扮演游戲通常需要幼兒之間相互合作,而教師投放開放性的游戲材料,能促進幼兒的相互配合,從而共同搭建復雜的場景或完成游戲任務。此舉有助于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使其在合作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與他人溝通、協商的技巧,從而為幼兒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在大班角色扮演游戲中投放開放性材料的具體策略
(一)結合游戲主題,明確材料投放的目標
在確定游戲主題時,教師應綜合考慮幼兒的興趣、認知水平及個性特點,挑選與幼兒發展水平相契合的游戲內容,確保角色扮演游戲的順利進行。在進行大班角色扮演游戲的準備工作時,教師需要針對特定的游戲主題,設計多種游戲形式,并明確游戲材料的用途。教師應選擇與幼兒興趣相符的開放性材料,以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為例,教師可以圍繞“環保”主題設計相應的角色扮演游戲。例如,在“垃圾分類站”這一角色扮演游戲中,教師可以先提供不同顏色(紅、藍、棕、黑)的垃圾桶,分別代表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并提供塑料瓶、電池、果品等物品,以增強游戲的情境性。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扮演“垃圾分類員”和“小區居民”,在規定的游戲時間內將垃圾進行分類,并正確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幫助幼兒養成垃圾分類和節約資源的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二)投放多樣化的材料,增強游戲的趣味性
1.投放自然材料,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自然材料具有獨特的形態、色彩和質感,能夠激發幼兒對自然界的探索興趣。在開展大班角色扮演游戲時,教師應投放多樣化的自然材料,如樹枝、石頭、樹葉、干花等,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些材料的支持下,幼兒能夠將這些自然材料轉化為各種游戲道具,如利用樹枝搭建木屋、將樹葉用作交易媒介等。合理利用自然材料開展角色扮演游戲,不僅能豐富角色扮演游戲的內容,還能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自然材料開展角色扮演游戲,不斷增強幼兒的創新意識,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
以“搶救傷員”角色扮演游戲為例,教師可以先提供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如醫藥箱、仿真聽診器、體溫計、病歷本等,激發幼兒的想象力,使他們積極探索和參與角色扮演游戲。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根據個人興趣選擇材料,并進行適當的組合與創新,如“擔架員”可以選用合適的竹竿制作擔架,“急救員”可以用樹枝和石頭模擬“傷員”的傷口。在幼兒參與角色扮演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仔細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和表現,及時解決游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例如,當發現某些自然材料被忽略或過度使用時,教師可以適當增減或更換游戲材料,增強游戲材料的實用性,提高角色扮演游戲的質量。
2.妙用廢舊材料,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在開展大班角色扮演游戲時,教師引導幼兒收集和改造廢舊材料,不僅能降低角色扮演游戲的成本,還能在實踐中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為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開展各類“變廢為寶”游戲,如指導幼兒將廢舊紙箱裁剪或拼接成各種形狀的玩具車、紙屋或城堡,將塑料瓶改造成花盆、沙漏,用廢舊布料縫制玩偶或其他裝飾品。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這些作品開展角色扮演游戲,增強游戲的情境性,從而激發幼兒的創造力,使他們在享受創造樂趣的同時,學會將廢舊物品轉化為游戲道具,增強環保意識。
在開展角色扮演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游戲區域投放一些廢舊材料,以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例如,教師可以在游戲區域中投放廢舊報紙,并配備一些幼兒專用的安全剪刀、畫筆等工具,引導幼兒利用這些廢舊報紙制作自己喜歡的游戲道具。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幼兒會在想象力的驅動下,用廢舊報紙和畫筆制作色彩斑斕的大風車,并與其他幼兒合作開展“大風車商店”角色扮演游戲。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的合作意識和環保意識能夠進一步增強。
3.選擇生活材料,增加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在大班角色扮演游戲中融入生活元素,能夠顯著增強游戲的互動性和真實性。因此,教師在挑選開放性材料時,應充分考慮幼兒的生活經驗,投放與他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引導幼兒從生活實際出發,參與生活化的角色扮演游戲,從而激發他們的游戲熱情。
例如,為了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交通安全觀念,教師可以設計“我是交通警察”角色扮演游戲,模擬離園時幼兒園門口的場景,讓幼兒分別扮演“路人”和“交警”。游戲開始前,教師可以提供制服、對講機、小紅旗、口哨等材料,并在書桌上放置玩具車、紅綠燈等游戲道具,幫助幼兒進入真實的情境,滿足他們的角色扮演需求,增強他們對人物角色的認同感。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告訴幼兒正確的過馬路的方法,讓他們了解相關的交通規則,如“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行人應走人行道,無人行道時靠右行”等,并由“交警”監督“路人”安全通過馬路,以培養幼兒的交通安全意識。
又如,在“餐廳服務”這一角色扮演游戲中,除了在角色扮演游戲區提供桌椅、餐具等基本的材料,教師還需要結合餐廳特色,向幼兒提供菜單、訂單本、廚師帽等材料。這些生活材料不僅能讓幼兒迅速進入游戲狀態,還能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如“服務員”需要向“顧客”提供菜單,在訂單紙上記錄“顧客”的點單信息后,通知“廚師”根據點單信息準備食物。這一過程能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加深幼兒對生活常識的理解。
(三)調整材料數量,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
為充分滿足幼兒在游戲中的需求,教師應根據角色扮演游戲的性質與內容,準備豐富多彩的游戲材料,并控制好這些材料的數量。為此,教師需要根據角色扮演游戲的具體內容,適當調整所用材料的數量,確保幼兒在輕松獲取所需材料的同時,對未接觸過的材料保持一定的探索欲望,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
以“牙醫”這一角色扮演游戲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人數,在游戲區域中投放適量的牙齒模型、玩具探照燈、白大褂等材料,并引導幼兒思考“牙醫需要做什么”這一問題。經過一番思考,幼兒會發現“牙醫”需要根據“病人”的病情,給“病人”洗牙、補牙、鑲牙等。為了增強角色扮演游戲的效果,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幼兒的需求,及時補充適量的椅子和病歷檔案,并在合適的位置張貼口腔健康宣傳標語,讓幼兒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關注口腔健康,認識到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并通過游戲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刷牙習慣。
(四)設立材料工坊,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
幼兒具有個體差異性,在挑選游戲材料時,他們的偏好和選擇也各不相同。基于此,教師可以在角色扮演區域設立一個專門的材料工作坊,作為角色扮演游戲材料的“倉庫”,并提供各種游戲材料和工具,如剪刀、積木、膠棒等。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游戲需求,提供具有個性化特點的開放性材料,如五子棋、繪本、黏土等,以充分激發幼兒的游戲熱情。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合理布置材料工作坊,將其設計成類似超市的環境,并將豐富的游戲材料和工具陳列在工作坊的貨架上,以便幼兒根據個人意愿或游戲需求,自主挑選適合自己的游戲材料,從而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
此外,教師可以在材料工作坊開展創意角色扮演游戲,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以“我是小小建筑師”角色扮演游戲為例,教師可以讓幼兒扮演“建筑師”,引導幼兒利用工作坊中的建筑材料,如積木、樹葉、小車等,搭建屬于自己的建筑。同時,教師需要定期更新工作坊中的開放性材料,確保幼兒每次拿到的游戲材料都是完好無損、可使用的,以滿足幼兒多樣化的游戲需求,促進幼兒的成長和發展。
結語
開放性材料對角色扮演游戲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僅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還能豐富角色扮演游戲的內容。因此,在開展角色扮演游戲時,教師應結合游戲主題投放多樣化的開放性游戲材料,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和對游戲材料的探索欲望,以充分發揮開放性材料的價值,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游戲環境,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進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虹西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