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標理念的引領下,轉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是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小學數學教師應深入貫徹新課標精神,摒棄單一的教學模式,勇于探索新穎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為實現有效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文章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線段、直線、射線”這一節的教學為例,闡述了“靈活導入,打好教學的基礎”“整體感知,全面了解新內容”“引入生活實例,領悟重難點”“練習鞏固,消化和吸收課堂知識”等教學策略。這些策略旨在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高質量發展。
一、靈活導入,打好教學的基礎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的課堂導入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的重要環節。教師運用科學且有效的導入策略,不僅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其好奇心與求知欲,還能啟迪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從而為高效課堂教學奠定堅實基礎。因此,教師應當精心設計導入環節,采取多樣化且靈活的導入方式,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在“線段、直線、射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實物導入與概念導入的方法進行新課導入。
(一)實物導入
在數學教學中,實物導入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具體實物相結合,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線段、直線、射線”是小學數學知識中的重要概念,其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密切聯系。教師利用實物進行導入,能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和容易理解。當學生能夠直接觀察到具體實物與數學概念之間的對應關系時,其學習熱情將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這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生活中的物體,如校園內的道路、射燈發出的光線(圖1)等,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些物體的形狀特點,進而引入線段、直線、射線的概念。然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以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意識。以下是教學片段。
教師:“同學們,你們看圖中的道路和射燈發出的光線,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學生1:“它們都是直的。”
教師:“對,那么如何用數學語言描述它呢?”
學生2:“直線是由無數個點組成的,它沒有端點。”
學生3:“直線也是面的組成部分,它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其長度無法測量。”
學生4:“老師,直線好像還是軸對稱圖形,且它有無數條對稱軸。”
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式互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逐步引出線段、直線和射線的概念。同時,這一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線段、直線和射線等數學概念的認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進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二)概念導入
數學概念是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基礎。在“線段、直線、射線”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強化概念的方式引導學生,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初步理解即將學習的內容。同時,鞏固學生在預習階段已掌握的相關概念和定義等基礎知識,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概念導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等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通過圖片或視頻的形式直觀展示線段的起點和端點、射線如光線般傳播的方向性、直線的無限延伸等場景,從而使原本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生動而具象,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進而增強課堂導入的效果。
二、整體感知,全面了解新內容
整體感知是指學生對新知識的初步把握和整體理解。在課堂教學中,確保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關鍵環節。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并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線段、直線、射線”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PPT、圖表等教學輔助工具,幫助學生全面、直觀地了解這三種線型的基本概念、性質和特點。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探究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進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一)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
在教學實踐中,為了使學生更直觀地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這三種線型,教師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教學。首先,教師應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相關圖片或視頻,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線段、直線和射線的定義及特征。其次,教師應指導學生獨立閱讀教材,以加深對相關概念和定理的理解與記憶。最后,教師應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如提問和討論,幫助學生牢固掌握這三種線型的基本概念和特點。以下為具體的教學片段。
教師:“線段、直線和射線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認真觀察并比較后紛紛發言)
學生1:“老師,我發現這三種線型是直的,沒有任何彎曲或曲折。另外,它們都是幾何學中的基本概念。”
學生2:“它們的不同點是線段有兩個端點,長度有限,不能向兩端無限延伸;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射線從一個端點出發,可以沿另一個方向無限延伸。”
教師:“非常好!同學們已經準確地總結了線段、直線和射線的特點。簡單來說,線段有始有終,直線無始無終,射線則是一端固定、另一端無限延伸。”
(二)了解線段、直線和射線的運用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運用。為了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在“線段、直線、射線”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探索三種線型的運用場景,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學習。以下是教學片段。
教師:“同學們,你們能想到線段、直線、射線在生活或數學中有哪些運用實例嗎?”
學生1:“線段在幾何和建筑設計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如表示圖形的邊。”
學生2:“直線在解析幾何中用來表示空間關系,射線在物理學中常用來描述光線的傳播路徑。”
教師:“非常正確!直線和射線在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等多個領域都有廣泛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它們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比如直線可以用來規劃路線、測量距離、繪制圖形,射線則可以模擬視線或光線的傳播。”
學生3:“老師,那我們在數學學習中如何具體運用它們呢?”
教師:“在數學學習中,線段、直線和射線有著廣泛的運用。例如,在解析幾何中,直線用于表示坐標系中的直線方程,射線則常用于描述方向或角度。此外,在證明題中,我們也常常需要利用線段、直線和射線的性質進行推理。”
學生4:“老師,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它們呢?”
教師:“關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它們,其實我們已經提到了一些例子。如在規劃行程時,我們可以將路線看作由多個線段組成;在觀看遠處的風景時,我們的視線可以看作射線;在使用直尺或量角器進行測量時,我們實際上是在利用直線和射線的性質。大家可以自己尋找更多生活中的實例,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引入生活實例,領悟重難點
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例巧妙結合,可以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顯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成效。在教授“線段、直線、射線”相關概念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其定義和性質,還要引入生動的生活實例,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深刻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系。
例如,為了加深學生對“線段、直線、射線”相關概念的理解,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圖片,引入繃緊的弓弦、人行橫道線等生活實例,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使學生近似地將它們看作線段,從而直觀理解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它具有兩個端點,可測量長度且不可延長。然后,教師可以進一步講解,當一條線段向兩端無限延伸時,就得到了一條直線,而線段向一個方向無限延伸則形成射線。射線同樣是直線的一部分,但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伸,不可測量,如手電筒發出的光線就是一個典型的射線例子。
數學既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實例,不僅能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還能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數學的魅力,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打破理論學習與生活實踐之間的界限,使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現象與教材內容自然融合。同時,這有助于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達成高效教學的目標。
四、練習鞏固,消化和吸收課堂知識
練習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尤其在“線段、直線、射線”這一節的學習中,練習更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運用能力的關鍵。首先,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練習題,如填空題、選擇題等,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學生對線段、直線、射線的概念和性質的理解與記憶。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此類練習題:“對比線段、直線、射線的異同點,并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來。”通過完成這些練習,學生不僅能加深對線段、直線、射線等概念的理解,還能更清晰地識別它們之間的區別與內在聯系,從而鞏固基礎。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和交流討論,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我們今天學習了哪些圖形?它們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通過此類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和交流,從而進一步探索知識、理解知識。這樣的交流與討論不僅能拓寬學生的思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其團隊精神。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轉變思路,創新教學方法,始終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應為學生設計貼近實際的問題和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促進學生消化和吸收知識,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推動數學教學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清水縣遠門鎮學區安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