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體驗學習圈理論,引導學生參與多樣化的體驗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進而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具體而言,該教學策略包括以下三個關鍵步驟:首先,教師應讓學生直接參與課堂活動,獲取實際經驗;其次,教師應指導學生反思體驗過程,通過反思提煉相關概念與真知;最后,教師應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技能靈活運用于新的情境中,通過實踐來檢驗并鞏固所學。體驗學習圈理論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穎且有效的教學模式,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在反思中深化理解并提升學科素養。
一、設計多元化的學習活動
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顯得較為單一,學生往往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其語文素養,教師應當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在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深刻領悟語言的獨特魅力。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緊密圍繞教材內容,同時兼顧學生的實際需求。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從多個角度復述經典故事,以增強學習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將相和》為例。在課堂上,筆者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課文中“完璧歸趙”和“負荊請罪”兩個小故事,鼓勵學生在講述過程中配合相應的肢體動作來表達人物的情感,讓學生沉浸在故事中。然后,筆者播放了一段關于《將相和》的視頻,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發生的場景、當時的社會風貌。視頻播放完后,筆者設計了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為不同的人物進行配音。在學生參與這一角色扮演活動時,筆者指導學生運用學過的句式、適合的語音語調來表達人物的情感。以下是學生在活動中的部分對話(A學生扮演秦王,B學生扮演藺相如)。
A學生:“藺相如,你帶來了趙國的至寶,此璧猶如滿天星光,世間罕見,果真是名不虛傳的鎮國之寶。你看,這些城池的地圖都已準備好了,皆是我秦國富饒之地,我秦國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換這舉世無雙的瑰寶。”
B學生:“今大王提出以城換璧,趙王深感秦王誠意,亦愿滿足大王之愿。我代表趙國,與大王共商此事。”
A學生:“感謝趙王對我秦國的信任,我也相信你能促成此事。你將和氏璧交給我,我一聲令下,那些城池便是趙國的了。”
B學生:“大王,城池之事尚未落定,何不先讓趙國將領接收這些城池,我再將和氏璧奉上?”
A學生:“藺相如,你就是一個小人,你竟敢質疑本王的誠意!我秦王一言九鼎,豈會欺騙你小小趙國的一個小小使臣嗎?”
筆者在指導學生進行配音練習時,要求學生做到聲情并茂。例如,在處理秦王說的第一句話時,筆者引導學生以自信且略帶傲慢的語氣演繹,以展現其作為強國君主的威嚴與其內心對和氏璧的渴望。同時,筆者指導學生通過面部表情,準確表現秦王對和氏璧的渴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特別注重對語言運用的技巧的訓練,引導學生嘗試使用文言句式來表達秦王的內心獨白。經過反復練習,學生逐漸掌握了運用文言文描繪復雜情感和心理活動的方法。在此基礎上,筆者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表演,讓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分別扮演秦王、使者及旁觀群臣等角色。在模擬的情境中,學生通過肢體語言和臺詞的配合,生動地再現了秦王對和氏璧的渴望及權謀的較量。課堂氣氛因此變得活躍,學生在表演過程中不斷嘗試與改進,筆者則在一旁提供指導并進行點評。這種互動式學習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還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該課教學結束前,筆者組織了一場小型的歷史劇表演,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此次學習,學生不僅收獲了知識,還深刻領略了歷史的魅力。
由此可見,教師將體驗學習圈理論融入語文教學,為學生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學生能夠通過多元感官的配合,將抽象的語文知識具體化、直觀化地展現出來,從而提高理解能力和創造力。
二、引導學生反思與觀察
在體驗學習圈理論指導下,學生不僅要參與多樣化的體驗活動,還要基于這些體驗進行深入的反思與觀察,以客觀評估自身狀況并尋求改進策略。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祖父的園子》為例。教師可以精心策劃一場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學校的種植園分別扮演“我”與“祖父”的角色,通過模仿人物的神態、動作等,深刻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將文本中的字詞句按個人理解生動地呈現出來。學生完成角色扮演后,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反思。
首先,是情感體驗的反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在扮演角色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詢問扮演“祖父”的學生在園中感到最快樂的瞬間是什么,詢問扮演“我”的學生在哪些場景中感到愉悅。其次,是角色行為的反思。教師可以通過記錄學生的扮演片段,并組織學生回看這些片段,讓學生分析自己扮演的“祖父”是否準確體現了該角色的特征。再次,是收獲與啟示的反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并分享此次體驗活動中獲得的啟示與收獲。這種反思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使其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調動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知識層面,學生能夠了解不常見的植物及其種植方法,掌握描述植物的技巧;在能力層面,學生能夠學會模仿不同角色的語言,將文本轉化為生動的臺詞,并在對話中有效回應對方;在交往層面,學生能夠獲得更豐富的交流體驗,實現心靈的溝通;在勞動技能層面,學生能夠掌握使用勞動工具和植物翻土的方法;在人物理解層面,學生能夠對文本中的表達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要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樣的句子。最后,是拓展延伸的反思,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體驗和觀察撰寫一段文字,詳細描述在園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教師可以將此活動布置為親子作業,鼓勵學生與家長分享活動中的體驗,包括成功的體驗、對失敗的看法和成長的感悟。同時,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參與討論,共同反思在類似活動中家庭教育的成效與不足。
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反思中審視目標達成的程度,評估自身的參與程度、合作態度和問題解決能力等,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鼓勵學生歸納與總結
在活動結束后,教師要重視學生對活動的歸納與總結,以促進學生形成個性化理解,并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挖掘活動的價值,并引導學生轉換思維模式。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少年閏土》為例。在學生體驗了模擬海洋環境進行的海邊拾貝活動以及模擬農村環境進行的捕鳥、觀察瓜田刺猹、聽故事、放風箏、捉魚等活動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以優化后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反思結束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活動進行歸納與總結,具體如下。
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總結如何安全地接近猹并觀察其反應的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分享各自在活動中的獨特的體驗和收獲,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捕魚工具的技巧、團隊合作的經驗、培養耐心的方法、觀察與思考的方法以及親近自然、體驗大自然奧秘的方法。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總結活動中涉及的語文知識,如詞匯、句型、修辭手法等。學生可以積累文本中描寫不同場景的詞匯,如“海浪”“貝殼”“瓜田”“風箏”等。同時,歸納課文中的句型運用,如描述性句型、敘事性句型、疑問類句型等,以及修辭手法的運用,如比喻、擬人、夸張等。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總結寫作技巧,如通過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方法,生動地刻畫人物形象和描繪場景。
體驗后的反思與反思后的歸納總結,是落實體驗學習圈理念的有效途徑。通過體驗,學生能夠獲得直觀的、切身的感知,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和主題。通過反思、歸納與總結,學生能夠從個性化體驗中提煉對文本內容的抽象認知,包括主題意義、寫作風格等。在體驗學習圈理論中,體驗、反思、歸納、總結是一個循環往復、相互促進的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運用觀察、分析、綜合等思維方式,不斷推動體驗學習圈理論的深入發展。因此,教師應多引導學生進行歸納與總結,以促進其個性化學習,進而實現全面發展。
四、促進學生應用與實踐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新的實踐來驗證已掌握的學習成果,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顯然,此類運用與實踐是體驗學習圈理論中極為關鍵的部分,它幫助學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驗閉環。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狼牙山五壯士》為例。在學生完成初步體驗、反思、歸納與總結的過程之后,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學生要以原始文本中的故事為基本框架,編寫不同的對話內容,設想在特定情境下五壯士可能進行的交流。此舉旨在讓學生通過語言表達對五壯士精神的理性理解與深刻感悟,從而實現對初步體驗的提煉與升華。以下是筆者所在班級的一名學生編寫的在將敵人引入狼牙山之前,班長馬寶玉與其他小戰士的對話。
班長:“這次我們要完成一項艱苦而偉大的任務,就是確保這片土地的老百姓安全撤離,同時,我們要將即將到來的敵人巧妙地引到狼牙山的最高峰。”
戰士1:“那我們得跟敵人斗智斗勇,小心謹慎地將他們引入絕路。”
戰士2:“沒錯,我們要多帶些武器,用火力吸引他們的注意,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步入陷阱。”
戰士3:“班長,讓我走在最前面吧。這兒的地形我最熟悉,里面有一條隱蔽的羊腸小道,只能容一人通過,一旦敵人進入就難以逃脫。”
戰士4:“我們的彈藥有限,只能集中火力,以引誘為主。”
通過此類寫作活動,學生能夠以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對人物性格和故事情境的理解,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及其主題思想的理解。此外,教師可以組織群文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閱讀《小英雄雨來》《閃閃的紅星》《雞毛信》等紅色經典作品,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那個年代為國家和民族無私奉獻的英雄形象。在群文閱讀中,學生可以對比所讀作品與《狼牙山五壯士》中的情節及人物形象,從而更全面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意圖和所蘊含的情感。
寫作、閱讀等實踐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語文知識的理解,提高知識運用能力,還促進了“體驗—理解—應用”學習閉環的形成。這些實踐活動能使學生學會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情境,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實踐活動,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革新教學模式,注重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體驗機會,讓學生在體驗中展示自我、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在體驗學習圈理論的指導下,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取知識、運用知識,進而提升其語文學科綜合素養,為其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揚州高新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