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小學生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英語語篇。通過語篇學習,他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掌握英語知識和語言技能。英語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肩負著培養小學生掌握第二語言能力的使命。小學英語教育旨在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插圖作為小學英語教材中的一種視覺元素,能夠為小學生提供更為直觀、生動且有趣的學習材料。將插圖融入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能夠顯著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文章探討了插圖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應用,以供參考。
一、插圖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是小學階段的必修課程之一。為了提高小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引入生動有趣的插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相較于抽象的語言符號,插圖能夠以其形象生動的特點,更有效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幫助小學生理解語篇內容
小學生年齡尚小,認知能力較弱,理解英語語言存在一定的挑戰性。英語語篇內容通常由短句和長句組成,這種語言結構對初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可以幫助小學生初步理解語篇內容,通過視覺輔助手段識別語言信息,為語篇學習提供線索,從而加深小學生對英語語篇內容的理解,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三)增強小學生的想象力
插圖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能夠借助豐富的想象力,結合個人生活經驗,將自己融入插圖所描繪的情境。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能夠利用插圖來推斷和預測文本中故事情節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增強想象力,加深對語篇內容的理解。
二、插圖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雖然插圖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對其潛在功能的挖掘力度尚顯不足。目前,部分教師對插圖的應用主要局限于圖片描述和詞匯教學等方面,忽略了插圖在語篇結構、文化背景、情感表達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價值。插圖不僅是對語篇內容的直觀展現,還蘊含著豐富的語篇信息和文化內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這些潛在的插圖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部分教師對插圖的解讀往往停留在表面,未能引導小學生深入分析插圖與語篇之間的聯系,未能挖掘插圖所傳遞的隱性信息。同時,部分教師僅在教學導入環節簡單展示插圖,在語篇教學的其他環節較少利用插圖,未能引導小學生利用插圖來理解和記憶語篇內容。這導致插圖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進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插圖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對象為小學生,這一群體正處于身心迅速成長的時期,他們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及專注力的持續時間與成人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在進行語篇教學時,教師所選用的插圖必須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如果插圖內容過于復雜,可能會導致小學生難以理解。此外,插圖的樣式和風格應貼合小學生的審美偏好,具有色彩鮮明、圖案簡潔、形象生動有趣的特點,以吸引小學生的專注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呈現語篇內容時,教師應巧妙地融入與之相匹配的插圖,以達到圖文互補的效果,幫助小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理解語篇內容,從而加深對語篇的記憶。
(二)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將其應用于現實生活,并基于生活經驗提高小學生學習語篇內容的效率。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他們對許多抽象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入。如果插圖內容與小學生未見過、未聽聞、未體驗的事物相關聯,就會加大他們理解語篇內容的難度。反之,如果插圖內容涉及小學生日常生活中頻繁接觸、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就能拉近語篇內容與小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與語篇內容緊密結合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插圖的選擇與應用必須與語篇內容緊密相連。插圖并非僅作為語篇之外的裝飾,而是服務于語篇教學目標。教師應根據語篇的主題、情節、人物、場景等要素,挑選與之相匹配的插圖,以實現語篇內容的視覺化呈現。這樣,插圖能夠幫助小學生更直觀、全面地理解語篇所傳達的意義,從而增強語篇教學的效果。
四、插圖在小學語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靈活應用插圖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插圖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工具,能夠減小學習難度,同時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然而,應用插圖并非一種普遍適用的策略,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情及教學目標,靈活選擇,做到適度、適時、適量。
在挑選插圖時,教師應以語篇內容為核心,挑選與語篇主題、情節、人物等緊密相連的插圖,確保插圖能幫助小學生理解語篇內容。同時,教師應控制插圖的數量和展示方式,避免過多、過于復雜或與語篇內容關聯性較低的插圖分散小學生的專注力,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語言水平,挑選難度適宜、形式多樣的插圖。例如,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選用色彩鮮明、圖案簡潔的插圖,以直觀的方式幫助他們理解語篇內容;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選擇信息量較大、內容較為抽象的插圖,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總之,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地選擇插圖的內容、形式和數量,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利用插圖學習語篇,以增強插圖輔助教學的效果,提高語篇教學的質量。
(二)利用插圖呈現語境
視覺類圖片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并且能夠恰當地展示英語語篇內容,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利用插圖,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小學生學習語篇知識。
以人教版(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What time is it?”中的Let’s talk板塊(圖1)為例。第一幅插圖展示了課桌、籃球及兩個小男孩,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進行推測:放學后,John正邀請Wu Binbin一同打籃球。Wu Binbin的肯定回答“OK”進一步證實了這一推測。在第二幅插圖中,John和Wu Binbin正投入地打籃球。John向Wu Binbin提出問題,Wu Binbin的回答中出現數字“5”,結合放學時間,可以推斷他們正在討論當前的時間。在第三幅插圖中,兩個小男孩已經停止打籃球,John抱著籃球,Wu Binbin指向房屋的方向,而房屋前站著一位揮手的教師。從這幅插圖中可以猜測:時間已晚,教師在召喚小學生回家。從兩個小男孩約定打籃球,到籃球活動持續一段時間,再到最后回家,這三幅插圖圍繞時間這一主題,創設了一個完整的語篇情境。
(三)幫助小學生理解語篇重點與難點知識
在學習過程中,小學生遇到的挑戰往往源于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因此,教師如何有效地講解這些重點與難點知識,幫助小學生加深理解與記憶,是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相較于單純的語言學習,插圖能夠更直觀地傳達語篇內容。小學生無需進行深入思考,也無需對內容進行篩選,通過插圖,他們能夠更加輕松地理解語篇內容。教師可以利用插圖幫助小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和記憶新詞,進而理解語篇內容,逐步克服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達成教學目標。
以人教版(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At the farm”中的Let’s talk板塊(圖2)為例。插圖中,兩個小學生和農民伯伯蹲在土地上,土地中種植著胡蘿卜。在第一幅插圖中,Sarah提出了問題:“Are these carrots?”小學生對“carrots”一詞尚不熟悉,但是通過插圖,他們能夠直觀地理解插圖內容,并學習、掌握胡蘿卜的英文表達。同樣,在第二幅插圖中,小學生可以學習西紅柿的英文單詞“tomatoes”。由此可見,教師應用插圖能夠幫助小學生認識、學習重點和難點知識,從而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
(四)利用插圖復述語篇內容
復述語篇內容是檢驗小學生對語篇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復述并非簡單地背誦語篇,而是要求小學生在理解語篇的基礎上,整合所學知識,有序且有重點地進行復述。對大多數小學生來說,這是一項挑戰。教師利用插圖輔助教學,可以幫助小學生回憶語篇內容來進行復述。這種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以人教版(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At the zoo”中的Let’s talk板塊(圖3)為例。插圖呈現了一群孩子在動物園觀賞長頸鹿、大熊等動物的生動場景。在第一幅圖中,一只高大的長頸鹿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一名男孩驚嘆“Look at that giraffe.”,表達了他對長頸鹿的驚奇和興奮;旁邊的女孩則贊嘆:“Wow! It’s so tall!”孩子們對長頸鹿的高大身軀相當震撼。隨后,孩子們來到一只憨態可掬的大熊面前。一名男孩觀察后說:“It’s short and fat!”。可愛的大熊友好地注視著孩子們。這組插圖生動地展現了語篇中參觀動物園這一情節。小學生可以借助插圖回憶動物的外形特征,并用學過的詞匯及簡單的句型“It’s...”來描述動物,練習課文中的重點表達。此外,插圖為小學生提供了討論和想象的空間,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作者單位: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第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