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家長的教育素養和水平直接影響著未成年子女的成長。家長教育素養提升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迫切需要社會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支持和幫助。目前,社會在為家長教育素養提升提供有效支持方面還存在不足,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建立更加健全的家庭教育支持網絡。北京市朝陽區以體系建設為支撐,以機制建設為保障,采用理論與實踐、指導與服務、個體與團體、線上與線下、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相結合的模式,構建了“345”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在推動專業隊伍建設、豐富家長學習資源、深化家長家庭教育實踐等方面有所成效,為全面持續提升家長教育素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家長教育素養 社會支持系統 家庭教育
作者簡介:張 勇/北京市朝陽區職工大學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主任(北京 100013)
李育倩/中國兒童中心家庭教育部研究實習員(北京 100035)
一、問題提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知識、教育能力,以及家長自身的價值觀、人生觀、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諸多因素都對子女有重要的教育影響。家長在教育子女過程中的相關認識與能力的總和稱為“家長教育素養”。[1]家長教育素養是家庭教育的關鍵,決定著家庭教育的質量,關系NXmGRAm+roMhcu9LqpOOZDfmSQq2JAEiA9oZ/KmgqfY=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早在1996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中國獨生子女人格發展狀況及教育”調查報告中就指出,“在影響獨生子女人格發展的諸家庭因素中,家長的教育素質是最為重要的因素”。[2]隨著家庭教育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政策文件中對提升家長教育素養也有了更多明確的支持和要求。《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提出“家長素質是影響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3]?!吨袊鴥和l展綱要(2021—2030年)》指出“加強宣傳教育培訓,幫助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樹立科學育兒理念和正確成才觀,掌握科學育兒方法”[4]?!吨腥A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不僅從法律層面明確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以及家長應具備的家庭教育專業素養[5],也從家庭教育支持系統構建、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社會供給網絡建立等方面為提升家長教育素養、賦能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提供制度支持和法治保障[6]。
然而,從現實層面及基礎保障來看,家長教育素養提升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和各相關部門密切協同,提供資源保障與服務支持。
(一)家庭教育知行脫節,家長教育素養有待提高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家庭結構的調整,家庭教育問題存在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家長的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之間存在著許多不同步、不一致的現象,家長僅憑經驗很難勝任教育子女的職責。根據2022年一項關于中國家長教育素養狀況的調查研究顯示,盡管家長普遍具有較強的兒童權利和兒童全面發展的意識,但在實踐過程中,受傳統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仍存在重智輕德、重分輕能、重養輕育、重物質輕精神的偏差。[7]家長對科學有效的引導方式掌握不足,家長勝任力普遍不高,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產生的問題,涉及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衛生學、社會學、倫理學甚至法學、美學等專業知識,雖然當代家長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但沒有相應的知識儲備,無法找到孩子問題的根源,加之不懂得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在遇到孩子成長過程中錯綜復雜的問題時,往往感到力不從心,束手無策。與此同時,家長的自我行為約束力仍顯不足,僅有不足五成的家長回家后能放下手機陪伴孩子;在家風營造方面,僅有11.2%的家長表示家中有明確的家風家訓并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加以應用。
(二)家長教育素養提升缺乏有效的服務支持與資源保障
為提升家長教育素養,發揮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政府各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例如,2015年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以及2021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全國婦聯等七部委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實施意見》。隨之學校、社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健全家校協同組織“家長委員會”、建立各類“家長學?!?、暢通家校溝通渠道、推動中小學家訪等,但當前家長的教育素養不僅無法滿足國家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需求,也難以全面回應子女對科學家庭教育的多元化需求,顯現出明顯的供需不平衡。究其原因,家長缺乏系統、有效的家庭教育服務支持與資源保障是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學校幼兒園的家庭教育工作缺乏必要的資源保障,一般都是針對具體問題組織,內容專業性、系統性不夠,且培訓次數有限;另一方面,社會上家庭教育服務機構、家庭教育圖書魚龍混雜,觀點不一,方法各異,各說各話,家長們難以辨別、取舍。要普遍提升家長教育素養,就需要國家、社會提供科學、系統、有效的家庭教育資源保障與服務支持。
盡管學校通過家長會等方式提供簡單的家長培訓,但這些培訓在內容和方式上缺乏系統性、專業性,難以滿足家長們多樣化的需求。同時,家庭教育服務社會氛圍尚未形成,家庭教育服務體系不完善,教育資源有限,缺乏專業的家長教育機構和人員,使得家長教育素養的提升缺乏系統化的支持和幫助。為支持家長教育素養提升,完善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推動區域家庭教育工作創新發展,北京市朝陽區(以下簡稱朝陽區)在實踐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嘗試,為本市乃至全國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區域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建設的實踐探索路徑
朝陽區是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區,是北京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主城區。目前共有各級各類中小學、幼兒園567所,在校(在園)學生34.2萬余人,基礎教育體量約占全市的六分之一。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的迅猛增長和農村城市化的快速推進,社會環境和生活水平發生了顯著變化。在這一背景下,居民對于子女教育的期望日益增長,迫切期待政府能夠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服務。同時,提高居民的綜合素質和文明水平,已成為政府在推動區域文化繁榮和經濟持續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任務。
(一)“345”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架構
2011年,朝陽區教委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正式納入社區教育序列,并在朝陽社區學院成立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負責全區家庭教育工作的統籌與實施,并對全區家庭教育工作的現狀和需求進行調研,制定了《朝陽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工作方案》。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朝陽區家庭教育指導內容不斷豐富,逐步形成了一套充滿活力、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345”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該系統由三個支撐體系、四個保障機制、五個工作模式構成(詳見圖1)。

(二)區域家庭教育三個支撐體系的構建
1.統籌工作組織,構建多部門協同的區域家庭教育工作組織管理體系
朝陽區政府為統籌推進各部門社區教育工作,成立了“朝陽區社區教育領導小組”,并在區教委設立了“社區教育工作辦公室”。該小組負責統籌全區的家庭教育相關工作,確保各部門協同合作。為具體落實,朝陽區教委在朝陽社區學院成立了“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以下簡稱區家教中心),負責家庭教育的實際操作和推進工作。同時,出臺了《朝陽區教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見》,并在全區學校幼兒園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
區婦聯在全區街鄉建立了543個“社區家庭教育指導站”。[8]區衛健委在社區設立70個“早教基地”,形成區、學校幼兒園、街鄉社區的三級家庭教育工作網絡。區家教中心在開展普適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同時,舉辦系列不同類型家庭教育骨干專題培訓:面向全區中小學德育干部舉辦“當代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家長委員會(家長教師協會)組建與工作開展”等專題培訓;面向社區教育工作者舉辦“和諧家庭指導員師資培訓”等專題培訓。隨著工作的推進,為進一步提升家庭教育指導隊伍的專業化水平,舉辦五期“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培訓班”,逐步建立了涵蓋全區學校幼兒園、街鄉社區的家庭教育骨干工作者隊伍。
經過多年實踐,朝陽區構建多部門協同的區域家庭教育工作組織管理體系(詳見圖2),形成“教委牽頭、指導,文明辦、婦聯、衛計委等部門密切協同,職工大學具體組織實施,學校幼兒園、街鄉社區相互配合,家長積極參與”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保障了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順利推進和全面開展。[9]

2. 研發系列手冊,構建全程全面的區域家庭教育指導知識內容體系
針對家庭教育學習資源匱乏、碎片化學習等現狀,為滿足各年齡段兒童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需求,區家教中心組織家庭教育各相關領域專家和一線教育工作者,依據《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堅持兒童為本、家長主體、多向互動的原則,系統研發家庭教育學習資源。從縱向來看,以兒童成長各階段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為主線,根據各年齡段兒童實際,圍繞家長教育素養提升,從“各年齡段兒童是什么樣的”“家長應該做什么”兩個層面編寫,將兒童生理、心理發展規律,營養健康、心理健康、體能發展、家庭環境創設、常見問題解答、意外傷害的預防與處理等方面知識有機整合,編寫了孕期至18歲系列《兒童家長手冊》。從橫向來看,以兒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導向,采用螺旋式提升策略,圍繞現實家庭生活場景,以系列家庭教育故事和“故事點評”為主要形式,從親子溝通、習慣養成、品德塑造、能力訓練、責任擔當、人格培養等方面,編寫了7冊《兒童家長手冊(實踐篇)》,指導家長“應該怎么做”。
結合縱向發展與橫向拓展,朝陽區構建涵蓋孕期至18歲兒童成長全周期的區域家庭教育指導知識內容體系(詳見圖3),這一體系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出發,為家長提供全程全面的學習資源,滿足他們提升家庭教育素養的需求。

3. 拓展服務途徑,構建多渠道的區域家庭教育指導支持服務體系
當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家長工作、生活壓力大,盡管高度重視子女教育,有學習育子知識的愿望,但系統學習難以保證,這就對學習資源和學習路徑的提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滿足更多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需求,區家教中心積極開發指導服務資源,拓展服務途徑,力求最大限度地滿足家長的育子需求。
(1)實施文本支持服務:圖書是傳播知識最簡便的途徑。依托陸續編寫完成的系列《兒童家長手冊》,實施“讓家長和孩子同步入(升)學”項目,每年為全區各學段(學前、小學、初中、高中)起始年級家長配發本學段《兒童家長手冊》。2014年起,實現了全區各學段(學前、小學、初中、高中)起始年級《兒童家長手冊》全覆蓋。至今,全區各學段已累計發放《兒童家長手冊》55萬余冊,為家長提供了系統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資源保障。
(2)開展面授支持服務:講座是普及知識的常用方式。為保證講座針對性和有效性,先后開展了中學、小學、幼兒園、職高、社區“兒童家庭教育需求專題調研”,依據調研數據,設計涵蓋0~18歲兒童的“家庭教育指導講座系列專題”,建立“選題申報、選聘專家、溝通備課、講授答疑、課后反饋”的家庭教育面授指導服務工作流程,實施“百場家庭教育專題講座進社區、進校園活動”項目,專題講座活動使家長與專家面對面溝通,有效解決了家長常見共性問題,至今已累計為全區各級學校和社區提供家庭教育專題講座1 700余場,50余萬人次家長受益。[10]
(3)探索“點對點”支持服務: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工具,具有信息傳送方便快捷、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為此,2012年9月起,利用手機信息功能,探索“點對點”同步指導,在全國率先試點“北京市0~6歲兒童社區早期教育指導與服務項目”——“伴隨成長 每周一信”項目,項目將0~6歲兒童成長的5 000余個關鍵知識點與兒童成長的周齡相對應,編輯成312期指導信息,每周以彩信(網信)方式,給家長發送一期與子女成長同步的指導信息,累計為全區22萬個家庭提供服務(該項目已由全國婦聯等單位在全國多省市推廣)。在此基礎上,又設立“新婚、孕期準父母同步信息指導服務——伴隨成長 優孕??表椖浚言衅谙嚓P知識點按“每周美孕、護理保健、營養體能、胎兒胎教、優孕百科”等欄目,以周為單位編寫,共52期。2014年11月起,每周為全區新婚、孕期家庭發送一期與使用者同步的指導信息,累計為14萬個家庭提供服務?!包c對點”精準、同步指導信息,滿足了家長即時學習的需求。
(4)提供線上平臺支持服務: 2015年1月,開通“家教e社區”微信公眾號,提供家庭教育資訊和在線學習服務。該平臺設有四大功能板塊和十八個模塊,涵蓋家庭教育的各個方面。目前已有8萬余用戶關注,并定期更新內容,有效拓展了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覆蓋面。
(5)開辦電視專欄指導:電視節目以其生動、形象的特點,易引發觀眾共鳴。為利用這一優勢,2015年4月起,針對家長普遍關注的子女家庭教育的熱點、難點問題,探索錄制電視節目,開辦“對話成長”家庭教育電視欄目。節目通過專家和家長、學生現場互動交流、對話的形式,剖析教育問題,傳播正確的教育理念,引導家長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每期30分鐘,共錄制了135期,每周播出3次,每年播出52期。生動、輕松的電視節目進一步豐富了家庭教育指導方式。
(6)啟動公益咨詢服務:咨詢是解決個性化問題的有效方法。面對日益增多的家長個性化指導需求,2021年,建立“朝陽區家庭教育咨詢服務中心”暨“家校社共育咨詢室”,采用熱線電話、在線問答、預約線下專家指導等多種方式,面向全區家長開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咨詢服務,累計接聽電話527個,線上解答家庭教育問題232個,開展個體咨詢105場、團體咨詢51場,共服務3 093個家庭。家庭教育咨詢服務幫助學校解決了問題兒童家校協同教育難題,幫助家長解決了子女教育的棘手問題。
多元、精準的區域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的建立(見圖4),搭建起多渠道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立交橋”,拓寬了指導服務覆蓋面,形成既有普適推廣、又有點對點指導、還有個性化咨詢服務的格局, 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家長多層次、多形式學習需求,提高了指導服務實效。

(三)區域家庭教育四個保障機制的探索
1.多點支撐,建立區域家庭教育隊伍建設機制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離不開一支專業、穩定的工作者隊伍。首先,依托首都人才資源優勢,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學術團體、醫學院所、教育服務機構等家庭教育工作相關的單位和專家建立聯系,了解研究方向與專長,逐步建立了300余人的優質專家團隊。其次,針對區域內家庭教育工作相關人員專業知識、能力不足問題和工作需求,依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原“家庭教育指導師職業標準”,面向學校幼兒園和街鄉社區家庭教育工作者,分層次設計培訓課程,舉辦“區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培訓班”,形成專家助力、分類打造、分層培訓、多點支撐的隊伍建設機制,累計已培養學校教師、社區工作者、社會志愿者千余人,建立起區域家庭教育骨干隊伍,夯實了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師資隊伍保障。[11]
2.評價導向,建立區域家庭教育督導評估機制
為促進區域內學校、幼兒園家庭教育工作規范化、常態化開展,制訂《朝陽區學校家庭教育工作評價方案》《朝陽區學校家庭教育工作評價指標》等,把家庭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幼兒園年度工作績效考核,占年度綜合評價的5%,每年與相關科室的年度工作考核一并實施,形成以評價促改進、以評價促發展的督導評估機制,奠定了推動家庭教育工作常態化的工作基礎。[12]
3.典型引領,建立區域家庭教育評選表彰機制
為引導家長主動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反思自身教育行為,改進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積極開展家庭教育實踐,制定“朝陽區好家長”評選標準和《朝陽區“好家長”和“我的家庭教育故事”征文評選表彰工作方案》,建立每年一屆的朝陽區“好家長”“家庭教育故事”征文評選表彰機制,活動的開展有效促進了家長家庭教育素養的提升,自2013年起,累計表彰“好家長”39 790名,優秀“家庭教育故事”征文57 507篇,形成了推動家庭教育深入開展的群眾基礎。[13]
4.密切協同,建立區域家庭教育相關部門協同聯動機制
針對特殊家庭,為加強政府各部門的協作,形成社會合力,2022年,區婦聯、區教委、區法院聯合設立“涉訴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室”,建立“法院接案判令—涉訴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室指導—婦聯回訪反饋”協同聯動機制,幫助涉訴監護人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督促監護人切實正確履行監護職責,促進了涉訴家庭成員對兒童態度和教育方式的轉變。
(四)區域家庭教育五個工作模式的形成
隨著家庭教育工作的持續深入,朝陽區逐步構建了一個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的體系與機制。在此基礎上,我們采取多元化策略,確保指導工作全面、立體地推進,逐步塑造了一個融合理論與實踐、指導與服務、個體指導與團體指導、線上與線下、家庭教育指導與社區治理緊密結合于一體的“五結合”工作模式。
第一,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家長提供深入淺出的家庭教育指導。通過“百場家庭教育講座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傳授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鼓勵家長將這些理論融入日常育兒實踐,以實際效果驗證理論的實效性。定期舉辦“好家長”宣講活動,促進家長間的經驗交流,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
第二,堅持指導與服務相結合,為家長提供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支持。除了提供咨詢服務,我們還通過“家教e社區”平臺為家長提供資源對接、信息共享和課程推送等服務。通過定制化的家庭教育方案和個人輔導,幫助家長解決具體育兒難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第三,堅持個體指導與團體指導相結合,滿足家長的多樣化需求。通過家長沙龍等團體活動,為家長創造集體學習的環境,增強互動與合作。同時,針對家長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指導服務,確保每位家長都能獲得有效支持。
第四,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為家長提供靈活多樣的家庭教育指導。在線上,通過直播課程、在線論壇等手段,家長可以隨時獲取家庭教育知識。在線下,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親子活動等多形式的主題活動,增強家長的實際操作能力,確保家庭教育指導的深度與廣度。
第五,堅持家庭教育指導與社區治理相結合,推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關鍵一環。通過“好家長”評選和“我的家庭教育故事”征文等活動,引導家長建立正確的家教觀念,培育優良家風。與社區攜手,將家庭教育成果轉化為社區文化,助力社區和諧進步。
三、實踐效果及反思建議
(一)實踐效果
1.推動了專業隊伍建設
利用首都的豐富資源,構建了一個由300多位擁有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背景的專家組成的智庫。同時,針對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德育干部,定期舉辦“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培訓”,成功培養并建立了一支由567名學校、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者組成的隊伍,實現了全區中小學每校至少配備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的目標。針對街道、鄉鎮及社區婦聯干部,舉辦“社區家庭教育工作者培訓”,建立了由645名成員組成的社區家庭教育工作者團隊,實現了全區街鄉社區的全覆蓋。此外,針對熱心家庭教育事業的家長和公益人士,定期開展“家庭教育志愿者培訓”,培養了一支由400余名志愿者組成的家庭教育服務團隊。四支隊伍建設,形成了有力的專業支撐。
2.豐富了家長學習資源
先后編輯開發了《孕期(準父母)指導手冊》《入園兒童家長指導手冊》《0~3歲兒童家長手冊》《6~12歲兒童家長手冊》《12~15歲兒童家長手冊》《15~18歲兒童家長手冊》以及《兒童家長手冊(實踐篇)——我的家庭教育故事》等一系列家庭教育手冊。另外,建立了融合文本、音頻、視頻等內容,集傳播與互動于一體的“家教e社區”微信家庭教育平臺,推送課程、資訊等內容平臺資源2 000余條,極大地豐富了家長的學習資源,為提升家長教育素養創造了必要條件。
3.深化了家長的家庭教育實踐
圍繞促進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知識的積累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實施開展了一系列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共服務家長超過300萬人次,有效深化了家長的家庭教育實踐。包括舉辦“百場講座進校園進社區”活動超過2 000余場,連續12屆開展朝陽區“好家長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評選征文活動,以及提供200場個體“家庭教育咨詢”。這些實踐活動使家長能夠將理論知識有效應用于日常家庭教育中,顯著提升了實踐效果,進一步促進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4.促進了家長教育素養全面提升
朝陽區通過構建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成功營造了“爭做合格家長,親子共同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了家庭教育的健康發展。如在“好家長”“我的家庭教育故事”評選征文活動中,“好家長”推選數量增長了44%,眾多好家長的典范發揮了示范帶頭作用?!拔业募彝ソ逃适隆闭魑臄盗吭鲩L了78%、獲獎征文數量增長了136%,形成了系列典型家庭教育案例集。2022年,北京市婦聯、北京市教委、北京市關工委首次聯合開展的“送法進萬家 家教伴成長”主題“我家的育兒故事”征集展示活動中,朝陽區推選的58份作品中,共有8份作品入選,占北京市獲獎總數的35%。
家長們的積極參與度和教育質量顯著提高,為朝陽區的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先后獲得“全國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區”“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區”“全國家庭教育示范區”“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等多項榮譽稱號。
(二)經驗啟示
“345”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的成功有賴于多個方面。(1)構建政府主導、多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家庭教育工作。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納入社區成人教育序列,明確教委、婦聯、衛計委等部門職責分工,形成全方位、多維度的管理體系。區文明辦、婦聯、衛計委等部門協同,學校幼兒園、街鄉社區相互配合落實,建立了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工作格局。(2)構建全周期家庭教育內容支持體系。朝陽區通過研發系列家庭教育手冊和數字化學習資源,覆蓋從優孕、優生到優育的全過程。內容涵蓋家庭環境創設、親子溝通、品德培養等方面,確保資源的系統化、專業化和多樣化。從養育到教育、從理論到實踐,涵蓋兒童成長的各方面,構建了全程、全面、專業、可操作的區域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內容。(3)構建多渠道家庭教育服務體系。朝陽區通過文本資料、面授課程、手機同步信息、微信公眾號、電視節目和咨詢服務,構建覆蓋線上線下、點對點的家庭教育服務體系,確保家長能夠隨時隨地獲得個性化教育支持。(4)四大長效機制確保家庭教育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朝陽區通過隊伍建設、工作評估、評選表彰、部門聯動四大機制,確保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有章可循、持續推進。特別是通過年度績效考核和家庭教育工作評估,推動工作常態化開展。
(三)反思建議
在探索區域社會支持系統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與挑戰。(1)資源分配的均衡性挑戰。某些服務渠道未能實現對所有家長群體的全面覆蓋,導致部分家長無法享受到等質的服務。同時,部分服務方式的效果并未完全達到我們的預期目標。(2)學習資源的多元與創新需求。當前為家長提供的學習資源在多樣性和創新性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為了更好地滿足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家長,我們需要進一步豐富和更新學習資源。(3)實踐活動的影響力和參與度不足。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的參與度和影響力尚未達到最佳狀態?,F有活動在形式和內容上需要進一步創新和豐富,以激發更多家長的參與熱情。
因此,未來工作中,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1)優化資源配置策略。對現有資源進行優化調整,確保家庭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和廣泛可及,特別是要關注弱勢群體和農村地區的資源供給。(2)推動學習資源的創新與豐富。開發多元化的學習資源,滿足時代特征和家長需求,包括引入數字化內容和互動式學習工具,以提升學習資源的吸引力和實用性。(3)提升活動的吸引力和實效性。策劃更具吸引力和參與度的家庭教育活動,以增強活動的實際效果和對社會的廣泛影響,從而促進家長的積極參與。(4)建立健全反饋與評估機制。建立完善的反饋與評估體系,定期搜集家長和社區的反饋信息,以便及時對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進行調整和優化,保障其長期穩定的高效運作。
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探索之路還很長,未來我們將以提升家長教育素養為目標,以“家校社協同育人共同體”建設為載體,逐步探索建立“家長學習制度”,推動構建更加高效、可持續的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新模式。
【參考文獻】
[1][5][7]霍雨佳,李一,李育倩,等.2022年中國家長教育素養狀況及提升策略[J].中華家教,2023(3):10-22.
[2]關穎.家長的教育素質及指導——獨生子女人格調查引發的思考[J].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5): 34-40.
VM4tCu6leL5pRj/ADc9MFw==[3][4]中國兒童中心.家庭教育工作法律政策匯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2:190,117.
[6]羅爽.《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機制的基本構造及其系統構建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24(1):48-55+63.
[8][9]邵建華,溫永春,王鵬.北京市朝陽區基于家校社協同的家庭教育特色模式探索與實踐[J].大學:社會科學, 2021(10):3.
[10][11][12][13]張勇.新時代區域家庭教育支持服務體系建設探究——以北京市朝陽區為例[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23(1):54-59.
Practical Research on Building A Regional Social Support System Through Enhancing Parental Education Literacy
ZHANG Yong LI Yuqian
Abstract: As the main actors in implementing family education,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and level directly impact the growth of their minor children. Enhancing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is a long-term and complex systemic project that urgently requires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support from society. Currently, there are shortcomings in the support provided by society for improving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and there is a need for joint efforts from all parties to establish a more robust family education support network. Chaoyang District in Beijing, backed by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ecured by mechanism development, has adopted a model that combines theory with practice, guidance with services, individuals with groups, online with offline resources, and integrates family, family education and family style, and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which has formed the "345" family education social support system, which has made progress in building professional teams, enriching learning resources for parents, and deepening family education practices. This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continuous and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parents' educational competence.
Keywords: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Social Support System; Family Education
(責任編輯:李 宇)
收稿日期:2023-10-30
* 本文系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科研課題(2021-2025年)“家校社共育視角下新時代全國家長教育素養現狀調查及實踐路徑研究”(23JXSZ002)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