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剪紙藝術作為西府地區一種重要的民間藝術,在當地人心中有著其他藝術無法替代的地位,從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到娶妻生子的生命儀式,再到入住新宅的祝福,都離不開剪紙藝術。剪紙已經和當地人的生命、情感相連接,寄托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關 鍵 詞]剪紙;情感;形式化語言;傳承
[中圖分類號]J52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28-0022-03
文獻著錄格式:張韜.西府剪紙藝術形式化語言的探究[J].天工,2024(28):22-24.
一、西府剪紙概述
西府是陜西關中平原西部的泛稱,對應現在的寶雞及周邊地區,過去以鳳翔為中心,設有“鳳翔府”,衍射到周邊的各縣區,形成了關中地區的一個文化中心,也是秦腔的發源地。這里民風淳樸,文化繁榮,從西府社火、泥塑、剪紙、皮影、刺繡,再到西府美食岐山臊子面、搟面皮、鳳翔豆花泡饃、肉夾饃等,形成了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一批批學者被這里的文化折服,追尋其歷史,研究其內蘊。
西府剪紙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當地人心中,剪紙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融入他們的血液中,并且世代傳承了下來。西府剪紙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化語言更是值得深入探討。這種藝術形式化語言體現在剪紙的圖案設計、色彩運用、構圖布局以及象征寓意等多個方面。它融合了地域文化的精髓,通過簡潔明快的線條和豐富多彩的圖案,傳達出深邃的文化內涵和人民對生活的美好愿景。西府剪紙的圖案往往取材于自然界與日常生活,如花鳥魚蟲、人物故事等,這些元素經過藝術家的巧妙構思與精心剪裁,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審美意趣。同時,色彩的運用也是西府剪紙藝術的一大特色,紅色、金色等色彩不僅增添了作品的喜慶氛圍,也寓意著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此外,西府剪紙的構圖布局講究對稱與均衡,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雕琢,使得整個作品既和諧統一又富有變化,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的精髓。
二、西府剪紙的不同用途
(一)慶祝春節
在寶雞當地有句民謠:“二十四掃房屋,二十七八貼花花。”剪紙已經成為當地人辭舊迎新的一種方式,這些剪紙貼在大門的橫梁上,被稱為“門楣畫”,亦稱“門旗”“福箋”“鐵锨頭”,這些“門楣畫”一般由圖案和文字構成,抽象對稱的圖案是為了裝飾、襯托文字,文字內容一般為“國泰民安”“家和萬事興”“耕讀傳家”“向陽人家”“新春大吉”“出門大吉”等美好寄語,一字一色,色彩端莊、喜慶,且和門板兩面的門神形成一種照應,顯得精神抖擻、安詳和諧。屋內的窗戶上和大的家具上都貼滿了不同大小的大紅剪紙,這些剪紙的內容有“紅梅報春”“春回大地”“年年有余”“歲歲平安”“合家歡樂”等,很少看到文字,都是以繪畫圖案的形式出現。植物和動物的形象都有,配合著少量的人物,這些剪紙上的形象生動活潑,充滿生機。
(二)慶祝結婚生子
結婚生子關系著家族的繁衍和興衰,剪紙成為其儀式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儀式感體現在方方面面。結婚那天婚車上必須要有個大大的“囍”字,從婚房到迎親車輛,再到待客的宴席廳,都有大大的“囍”字,營造了喜慶的氛圍。各種各樣喜慶的圖案出現在婚房里,有歌頌愛情的民間故事,有百年好合的美好祝福,有早生貴子的無限期待。女方的陪嫁品上也有這些剪紙。等孩子滿月后,又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家里又貼滿了剪紙,表達對孩子的祝福,有寓意美好生活、快樂成長的,還有各種具有辟邪除災寓意的圖案,表達了一個家庭對生活安穩、家族安康的追求以及一種樸素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西府剪紙的題材
(一)西府剪紙中的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西府剪紙的一個重要題材,人們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每年的生肖成為必備的題材。鼠年的鼠肥碩而可愛,夸張手法的應用強化了老鼠的耳朵、身子和長長的尾巴,整個作品空間布局疏密有致、形象生動。牛年的牛憨厚樸實,牛的犄角充滿了力量,強壯的身子和四肢讓牛看上去極其穩重,又蘊含著一種奮斗的精神。虎必須充滿王者之氣,而當地人講究的“上山虎”讓虎有一種威風凜凜的霸氣。人們相信這些生肖剪紙會帶來平安和幸福,帶給他們一年的好運。這些十二生肖的剪法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種動物,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剪法。不同的創作者有著不同的側重點,而采取不同的手法和方式,使作品產生了多種樣式。比如龍的剪法,有的創作者在龍頭上下足了功夫,強化了龍頭的造型,飽滿有力,看起來精神抖擻。有的創作者更加注重龍整個身子所展現出來的綿長變化的氣勢,剪裁出來的龍氣勢宏大。
(二)西府場景性剪紙
剪紙藝人在生活中把自己在某個地方看到的美景或某個讓自己難忘的生活場景,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創作成一幅幅剪紙作品,這些作品的不確定性讓作品充滿了生機和情趣。這類作品在剪法上形式多樣,沒有固定的套路,結構嚴謹,又加入了創作者的表現手法,在對景致的選擇上往往有取舍和很強的針對性,整個作品的氣息自然而生動。在對生活場景的描繪上注重典型畫面的再現,具有很強的敘述性,讓作品充滿了故事性,形象的選取上生動而富有變化,讓作品看上去具有演出話劇般的效果。
四、西府剪紙的藝術表現形式
(一)對稱性語言的大量使用
在傳統審美觀念中,對稱美是一種高級的美,象征著圓滿和合,讓作品看上去莊重,具有一種穩定感、肅穆感、儀式感。如“囍”字就具有對稱美,預示著成雙成對,雙喜臨門。這些作品注重結構的和諧穩定,同時很注重線條的變化和粗細的搭配,在穩定的基礎上,確保形象的生動性。根據不同的題材,有左右對稱和上下對稱兩種形式,這些作品大多以成雙成對的形象出現,如“雙牛圖”兩個牛呈對角之勢,犄角相對,呈戰斗之態,作品以牛角為中軸線通過對折產生了兩個對稱的牛的形象和周圍裝飾的圖案。也有一些作品用對稱圖案產生一個形象,最常見的是石榴作品,將紙張從中間對折,從石榴的中間剪裁,最后呈現的是左右對稱的一個石榴,兩邊的葉子和枝條也具有對稱性,整個作品看上去具有趣味性,生動自然。還有一些全對稱的作品,這些作品往往由一些具有抽象化的符號性語言組成,整個圖形看上去既充滿了一些節奏性的語言,又極富有變化。
(二)文學性語言的融入
西府剪紙在作品題材的選擇上很注重文學性語言的融合,許多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事件成為剪紙的重要內容,如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精衛填海、八戒吃瓜等。這些剪紙的人物造型準確,同時又注重人物氣質的刻畫,在表現形式上強化了臉部特征和服飾的描繪,讓人物形象鮮活而具有標志性的特征。在動作形態上注重整體的氣息,在背景的描繪上也很考究,往往和人物氣質相配,自然天成。
(三)表現手法上剪與刻的自如切換
西府剪紙在表現上除了以剪為主外,為了強化細節,增強作品的可觀性,還使用刻的技法,這些手法的運用使作品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強化了藝術語言,在構成上形成空與實的合理分布,使整個作品的構成更加復雜多變,增強了可讀性。如在人物的刻畫上,大量使用了剪和刻相結合的手法,比如昭君出塞、黛玉葬花等,使人物更加生動,同時這些作品在表現上又注重一種整體格調的傳達,在“勢”的營造上下了一些功夫,整個作品構思巧妙而充滿了情趣。
(四)虛與實的語言應用
虛與實作為剪紙藝術的一種基本的構成語言,用虛去體現實,用實去表現虛,沒有虛就沒有實,沒有實就體現不出虛,虛離不開實,實依賴虛,這種哲學性理念的應用,構成了剪紙獨特的藝術風格。西府剪紙在構成上更加注重作品虛與實營造出來的一種美,在虛與實中強調作品的穩定性。為了讓整個作品氣息暢達、形象生動,很少看到大面積的虛和實,而是注重虛與實所營造出的空間感,注重線的勻稱變化,讓整個作品充滿生機,自然而暢達。
1.以實的語言表現為主的作品
這些作品在表現上以大的面為主,注重整體造型的描繪,并用小的剪裁去強化物象的基本特征,或用裝飾性的圖案打破單一的實,讓作品看上去生動協調,比如常見的“富貴豬”的表現,用紅色的紙剪裁出豬的形態,在肚子上刻出小小的花紋,或者“福”字,一下子打破了整個作品表現上的單一和感受上的沉悶,讓作品生動活潑起來了。
2.以虛實結合表現語言為主的作品
這類作品在表現上注重語言的多樣性,大多采用剪和刻的手法,注重畫面的構成,在空與實中尋找一個平衡,采用空—實—空—實的自然過渡,這種過渡往往通過線、面來完成。這些作品用線表現出豐富的形體,內容豐富而生動形象。像“喜鵲報春”,整個作品以枝頭的喜鵲為畫面的中心,在喜鵲的表現上先剪出喜鵲在枝頭鳴叫的輪廓,再刻出眼睛和羽毛,這些內容的表現采用以虛帶實和挖空的手法。在枝頭的表現上以一個細長的枝干為主,其他部分挖空來體現這種空間感。在枝頭上有著漂亮的、盛開的花朵和花蕊,花朵由圓形的花瓣組成,花瓣中間鏤空,外延用圓形的線條來體現,花蕊則用實的形體來表現,整個作品呈現出S形,虛實結合,生動而富有情趣,展現出一種陽光喜慶的美。
(五)裝飾性語言的應用
在西府剪紙中可以看到無所不在的裝飾性語言的應用。從文字上的裝飾性圖案,到形體特征描繪的裝飾性,這些裝飾性符號以各種各樣的形態出現,豐富而自然,構成了西府剪紙的基本元素。有以點的形式出現的,大小不同的點,或圓或扁,或規則或不規則,或以單個形態出現,或以各種組合的形式出現。還有以線的形式出現的,或直或曲,或長或短,或粗或細,有魚紋、祥云紋、環帶紋、象紋等多種多樣的線條紋飾。剪紙吸引人的一個地方在于它變化無窮的魅力,即使是同一個創作者,也很難剪出相同的剪紙,不同的心境和不同的手法,往往使作品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即使是相同的手法也很難做出相同的作品。無論采用何種裝飾語言,都遵循著畫面的平衡性、趣味性、變化性原則,附著在形體之上,體現出一種神完氣足的統一性。
西府剪紙注重刀法的應用,剪出來的作品有一種凌厲感,與南方剪紙那種秀潤之美不同,很注重情感的自由宣泄,在形象的塑造上也符合當地樸素直白的審美要求。在紋飾的修飾上有王者之氣,沒有嘩眾取寵的感覺。
五、西府剪紙的傳承與發展
20世紀90年代,隨著市場化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而經濟效益不高的剪紙慢慢被邊緣化。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西府剪紙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如何讓西府剪紙適應現代生活,和現代的家居環境融為一體,讓西府剪紙既能美化環境,又能提升居室的文化內涵,彰顯居住者的品位,這是西府剪紙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不僅要在形式上創新,在內容上還需要拓展,不能局限于原有的題材和表現手法。同時西府剪紙還面臨著從傳統的手藝向現代工藝靠攏的問題。傳統的剪紙要求創作者長期學習和實踐,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嚴重影響了西府剪紙在市場上的推廣。如何利用現代科技,成批量地對一些經典的作品在市場上進行推廣,如何在推廣的過程既能保證產量,又能保持手工作品的親和力和自然感,同樣值得思考。另外,剪紙藝術不應只在紙上體現,如何把這一藝術形式應用在其他材質上,也值得創作者思考。可喜的是,西府剪紙藝術已經在現代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很多產品的設計、企業的品牌設計中都運用了西府剪紙的元素。相信隨著不同藝術形式的進一步融合,西府剪紙會更多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六、結束語
西府剪紙藝術作為一種本土藝術,在新的時代面臨著許多挑戰,如何讓這門藝術在新的時代下發光發熱,需要我們不斷給予關注和保護,在學習和繼承優秀的傳統技藝的基礎上,結合時代需求不斷創新和發展,走出屬于自己的一條道路。
參考文獻:
[1]陳計萍.從符號學的角度解析陜西剪紙藝術[D].西安:西安工程大學,2017.
[2]朱珂.陜西傳統民間剪紙藝術造型的探索與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9.
[3]王蓓.陜西民間剪紙的創新與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7.
[4]馮靜涵.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3.
(編輯: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