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符號學為視角,引入符號學的橫組合與縱聚合關系理論,探索蒙古包文化與室內設計的關系。以蒙古包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目的,根據蒙古包的文化特點分為表現符號和實義符號兩大類進行歸納總結,解析其特征和背后的象征意義,并探索蒙古包文化如何融入當代室內設計中。
[關 鍵 詞]符號學;蒙古包文化;室內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28-0040-03
文獻著錄格式:尚雅凡.符號學視域下蒙古包文化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天工,2024(28):40-42.
符號學作為人文學科中的顯學及跨學科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對人文學科研究影響深遠。符號學中的橫組合與縱聚合關系在探索當代設計與民族文化的結合創新中具有重要意義。蒙古包作為蒙古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美學特征、研究價值和豐富的象征意義。在符號學的視域下研究蒙古包文化,提取蒙古包所蘊含的文化符號,并通過融合創新應用到當代室內設計中,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傳承與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蒙古包的文化背景
(一)歷史文化綜述
蒙古包是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的經典居所,它設計巧妙、造型精練,是依據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習慣而設計的。然而這一結構設計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經過漫長的時間不斷積累完善的。早在石器時代,阿拉善的巖畫中就繪有“以樹為枝、獸皮覆蓋的窩棚”,展現了原始游獵先民的居住方式。隨著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從狩獵轉向游牧,蒙古包的結構也發生了轉變。西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父子乃桶穹廬而臥”,這里的“穹廬”就是指北方游牧民族的氈房;西漢《鹽鐵論·論功》中還記載“枝柳為室,氈席而蓋”。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古包日漸完善。到了清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條件逐漸消失,廟會盛行,藩王興起,使蒙古包朝著更大、更華麗的方向發展。通過梳理蒙古先民的生活方式與蒙古包的演變過程發現,蒙古包從原本可以移動的“家”逐漸固定下來,后轉變為地域文化代表符號,成為喚起人們文化記憶的載體。
(二)當代蒙古包的分類
當代的蒙古包可劃分為我國新疆地區的哈薩克族蒙古包、內蒙古地區的蒙古包以及蒙古國蒙古包三種類型。本文選取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的內蒙古地區的蒙古包為研究對象。
二、蒙古包中的符號分類與提取
(一)蒙古包文化的表現符號
1.造型符號
蒙古包的結構主要有龍骨、毛氈、附件三部分,其中決定蒙古包造型的是龍骨,龍骨又包括套腦、烏尼、哈納三部分。套腦是指蒙古包的天窗,位于廬頂,普遍呈半球體,是蒙古包的關鍵部位,和毛氈配合可以開合。光從天窗照入,人們可以通過光照計時。烏尼是蒙古包的頂桿,指蒙古包頂部放射狀的細桿,斜插于套腦和哈納之間,將頂部的受力分解到哈納,在整個結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哈納是蒙古包下層的圍壁,由柳木編制而成,呈菱形網格狀,首尾相連,構成蒙古包的圓柱形墻體,可以伸縮,便于折疊攜帶,這種結構方式可以將烏尼帶來的力向下分解傳導。
2.色彩符號
蒙古族對色彩的偏好,一方面源于蒙古族所生活的自然環境,另一方面源于文化信仰。蒙古族將對色彩的理解和信仰建立聯系,運用于日常生活中,傳遞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自然之色和人文色彩兩個方面分析蒙古族色彩偏好的由來(見表1)。

3.紋樣符號
蒙古包的裝飾對稱、穩定、均衡、緊湊,套腦、烏尼、哈納以及桌柜上都有裝飾紋樣。蒙古包的裝飾紋樣源于長久以來人們對自然中的動物、植物以及非生物形象的模擬,體現了蒙古族先民尊重自然的精神。蒙古包的紋樣分為自然紋樣、動物紋樣和規律紋樣三種(見表2)。
(二)蒙古包文化所蘊含的實義符號
1.蒙古包結構反映了社會文化
蒙古包的內部布局與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傳統蒙古包的平面布局為同心圓,從精神層面表達了蒙古族先民的意愿。“圓”有圓滿齊全之意,宇宙也可以看作是廣大無邊的圓。蒙古包中心擺設火撐,有祈愿家族興盛、子嗣繁茂之意。西北是蒙古包象征尊貴的位置,蒙語為“懷穆日”。由此,門戶、火撐、懷穆日連成蒙古包的主線。蒙古包內主線以西稱為“蒼天”,代表著男性,通常放置男性的物品,蒙古族在狩獵、戰爭之前都要向西邊祭拜“蒼天”,因此男主人的馬具、兵器都放在西邊,吃飯的座位也在西側;主線以東稱作“福天”,代表著女性,因為太陽從東方升起,女性又有著孕育后代的重要使命,也因此炊具和女主人的生活用品都被放在東側(見圖1)。
2.蒙古包結構受自然環境的影響
蒙古包的結構受內蒙古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首先,內蒙古地區風力大,蒙古包的圓柱形可以分解風力,風從蒙古包的兩側通過,從而減少受力。其次,從室內到室外都是以圓圈分層,室內以火撐為核心圈擴散,中間圈層是牧民起居休息的地毯,最外圈是陳設的雜物和家具;室外由于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內蒙古地區以畜牧業為主,飲食習慣偏向奶制品和肉食,牧民以圈養牛、羊、馬為生(由內而外分別是生活圈、牧牛圈、牧羊圈和馬群圈)。這也體現了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以蒙古包為中心,生活圈層層遞進的特點(見圖2)。
三、符號學視角下室內設計更新的方法

在設計中,利用橫組合關系與縱聚合關系,是探索與民族文化相結合的創新之道。橫組合關系也叫“句段關系”,是基于語構學規則,形成一種結構化的聯結,其中各個符號按照特定的組合方式相互關聯,構成等值性的語義表達。符號的橫組合指將符號在同一水平線上進行組合,它們之間沒有明確的順序或層次,強調符號間的平等,以并列、交錯、相鄰等形式存在。而縱聚合關系是將不同符號按照一定的順序或層次進行組合,形成一種自上而下的秩序。縱聚合強調符號之間的層級關系,每個符號都處于特定的位置,有特定的作用。它們按照一定的邏輯或層級關系進行組織,形成一個整體結構。
(一)融入蒙古包的造型
在室內設計中,可以利用橫組合關系,將蒙古包的造型符號與室內設計中的關鍵元素進行結合,如將天窗(套腦)、頂桿(烏尼)、圍壁等結構與室內設計的門框、窗戶、吊頂等相結合,使空間中呈現出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這種室內設計既有當代設計的特點,又能通過外形讓人即刻領悟到“創作源泉來自蒙古包”,這種聯想也與縱聚合的特點一致。這類設計不再是表面的粉飾,體現了設計師對文化的深層次的理解。由此可見,橫向和縱向的組合方法能使設計在保留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時,引入創新和個性化元素,實現設計作品文化深度與現代美學的完美結合。
(二)融合內涵豐富的紋樣
蒙古包的裝飾紋樣具有豐富的寓意。在設計實踐中,利用符號學橫向組合和縱向聚合的理論,運用蒙古包的文化符號,創造出既有層次又有視覺吸引力的設計作品。橫向組合可以將各種傳統紋樣符號以水平放置或交錯放置的方式排列,每個符號作為子系統獨立存在,并通過獨特的材質、色彩等展現其獨特的品格。縱向聚合則要求在設計中對紋樣符號的應用不能一味堆砌,構建紋樣符號的系統的垂直排列結構,按照特定的邏輯或情節運用符號,在進行空間設計時環環遞進,達到空間敘事的目的。如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入口處就可以借助蒙古族的傳統符號引發人的聯想,進入單獨空間后進一步運用了蒙古包的文化符號與之呼應,突出連貫一致的空間主題。
(三)融入典雅的色彩

色彩是設計中的重要元素,對人們的情感、心理和行為產生深遠影響。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含義,傳達不同的信息,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在漫長的時間里,蒙古族在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宗教信仰中形成了特殊的色彩文化。如紅色代表火焰,有溫暖辟邪的寓意;乳汁、羊群、奶制品養育著蒙古人,所以白色意味著圣潔;黃色是尊貴的顏色,代表著土地,也象征人丁興旺;藍色代表著天空;綠色代表著草原等。他們把對天地的崇拜與感恩融入自己的色彩觀中。蒙古包文化所使用的色彩蘊含豐富的象征意義,巧妙運用色彩,將使基于蒙古包文化的室內空間設計讓人眼前一亮。
四、結束語
總之,設計的內涵在于文化,而符號是文化最直觀的表現方式之一。蒙古包文化因其鮮明的地域性、獨特的審美性、包容性等特征,具有獨特的魅力。以符號學為基礎,解析蒙古包所蘊含的文化符號,并結合符號學理論中的橫組合與縱聚合,建立蒙古包文化與現代設計的橋梁,為少數民族文化在當代環境中的傳承與發展提供可能。那些文化符號不僅是視覺上的裝飾,更是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載體。本文以對蒙古包文化的探討為基點,探討了傳統文化如何融入當代室內設計、如何融入當代人生活的問題,希望能為設計師提供一種創造性解決方案,將現代生活方式與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創造出既實用又有文化深度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3743.
[2]林幹.匈奴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4.
[3]李幼蒸.理論符號學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104.
[4]莫靜.藏族裝飾符號在室內設計中的橫組合與縱聚合關系[J].居舍,2024(12):16-18.
[5]郭瑋.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江西建材,2018(2):45,48.
[6]劉暢,雷青.文化場域視角下蒙古包文化基因圖譜構建與設計轉譯[J].包裝工程,2023,44(6):286-301,310.
[7]伊日貴.蒙古族傳統圖式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20.
(編輯: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