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氣候分布上來看,國內許多北方地區在冬季需要面臨相對寒冷干燥、強降雪天氣與降溫天氣相對常見等氣候問題,降低蔬菜大棚種植與養護效果的同時,也帶來了較多的管理難題。若想要提高北方蔬菜種植與供應的成效,則需要對大棚種植工作當中所涉及的各項內容進行管控與調整,明確目前北方冬季蔬菜大棚種植養護當中存在的各項問題,以此來多方位提升蔬菜大棚的種植與生產能力。
關鍵詞:蔬菜種植;大棚管理;種植養護;技術分析
近年來,群眾越發重視蔬菜供給質量,帶動蔬菜品類越發繁多的同時也對北方冬季種植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北方進入冬季后氣候相對寒冷干燥,多數蔬菜品種無法在冬季實現大規模生產。而蔬菜大棚則可以有效突破這一問題,為各類蔬菜提供相對適宜的生長環境并實現蔬菜品類的全年供應。但是蔬菜大棚本身會受到冬季氣候變化以及天氣條件等方面的綜合影響而出現各類問題。由此,需要相關工作者對蔬菜大棚種植與相關養護的關鍵技術展開研究與分析,在完善大棚種植工作流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蔬菜種植產量與質量。
1 推進冬季蔬菜大棚種植工作的意義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作物整體種植生產成效與民生之間有著直接關聯,并且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全方位提高,人們越發重視起蔬菜種植與生產工作的實際推進效果,蔬菜生產需求總量全方位提升,也對蔬菜種植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北方地區進入冬季后氣溫低、光照時間短且天氣條件相對惡劣,傳統的露天蔬菜種植無法正常推進,而將大棚種植技術應用到其中,農業生產者可以創造一個溫暖、濕潤且適宜植物生長的環境,從而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實現蔬菜的穩定生產。農業大棚內會配備對應的溫控系統、灌溉系統以及光照補充設備等技術管理方案,實現棚內靈活調節溫度、濕度和光照條件的同時幫助蔬菜保持正常生長狀態。這種技術手段不僅提升了冬季蔬菜的產量和質量,也能夠最大限度降低因氣候變化所帶來的蔬菜種植生產風險,從根源上提升全年蔬菜供應工作的穩定性[1]。
在另一方面,冬季是傳統蔬菜種植生產的淡季,大棚種植工作能夠填補市場空缺,增加蔬菜供應總量,為群眾提供更多可選擇蔬菜類別。并且受到物價變動以及商品供應規律等方面的綜合影響,北方冬季蔬菜大棚內所生產的蔬菜往往會因為生產時間的特殊性以及市場供需的不平衡而具有較高的市場售價,農業生產者可以通過冬季大棚種植獲得比其他季節更高的經濟回報,實現總收入增加的同時為區域間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優質活力。除此之外,冬季大棚種植還可以帶動大棚建設、溫控設備制造和管理技術服務等農業相關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拓展農村經濟增長點,為更多群眾提供就業機會。
大棚種植不僅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重要一步,也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實踐平臺。通過將各類先進的室內溫控、灌溉、施肥等技術引入其中,種植戶可在大棚蔬菜生產當中實現高效、精準的農業生產管理,帶動農業生產工作向著科學化、智能化以及精細化的方向進步。這些技術創新不僅從根源上提升了農作物的整體生產效率與農業資源利用效率,也為未來農業科技的研發與推廣應用積累了相應的經驗,助力農業現代化目標的實現。
北方地區在冬季所進行的蔬菜種植工作本質上屬于反季節種植,打破蔬菜生長自然規律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各類自然條件對蔬菜生長所帶來的各類不利因素,確保蔬菜正常生長、開花以及成熟,滿足蔬菜市場發展和人們對新鮮、多樣蔬菜的需求。并且冬季進行大棚種植工作可以通過建立人工控制的生產環境,配合滴灌技術減少水資源的浪費,通過合理的施肥和病蟲害管理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這些措施不僅降低了農業生產對環境的負擔,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有助于保護土壤和水資源,減少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2]。
2 北方冬季蔬菜大棚種植技術
2.1 嚴格管控蔬菜大棚的選址
北方冬季氣候寒冷且夜間溫度低,大棚內部只有保持相對穩定的溫度和濕度,才能夠為蔬菜提供更為適宜的生長環境。因此在前期選址當中應避免低洼地區或容易積水的地方,提高溫度、濕度管控效果。選擇日照充足、通風良好的高地或略微坡度的地形,有利于大棚內部溫濕度控制工作,進一步提高蔬菜生長環境的穩定性和可控性。優質的土壤能夠提供蔬菜生長所需的各類養分,進而直接影響到蔬菜的實際產量與質量,相關工作者在選址時應優先選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無污染的地塊,避免污染物質降低蔬菜生長能力,甚至隨蔬菜生長進行沉積,最終影響蔬菜產品質量。若當前土壤條件不理想,種植戶可對大棚內土壤進行改良,配合施加氮磷鉀肥料、埋入秸稈等方式增加土壤內營養物質總量。部分地區會受到傳統灌溉模式的影響而出現土地鹽堿化的問題,因此在大棚選址時可以選在甜菜等耐鹽堿作物的種植區當中,將甜菜收獲后的植被殘留物埋入土壤當中改良土質。
各類蔬菜作物在生長當中會受到有害氣體排放、農藥殘留或其他污染源的影響而出現生長能力下降或有害物質殘留量超標等問題,降低蔬菜經濟效益的同時不利于區域間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由此在蔬菜大棚建設選址方面,要遠離工業生產區以及居民區,盡可能保持相對優質的蔬菜種植環境。此外,便利的水源、電源和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配套也是選址考慮的重要因素,這些設施的便利程度直接關系到大棚后期管理的整體工作效率與運營成本管控效果,選擇適宜的位置能夠進一步降低蔬菜大棚的運營成本以及管理管控風險[3]。
2.2 大棚內蔬菜品種篩選
北方地區會受到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影響,無法在冬季開展大規模露天種植工作,將大棚種植技術應用到其中,可以在實現反季節種植栽培的同時補充市場消費缺口。而反季節種植本身會對蔬菜的生長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在品種的前期篩選當中需要優先選擇具備良好生長能力且抗寒性與抗病性達標的品種,以此來提高蔬菜大棚的整體種植生產效率。北方冬季氣溫低,大棚內雖然有溫控設備,依然會存在溫度偏低的問題,因此要優先選擇白菜、菠菜、小白菜等耐低溫蔬菜品種。這些蔬菜品種能夠在較低的溫度條件下生長,不易因低溫而出現生長停滯或受到凍害等問題,從根源上提升冬季蔬菜的生產穩定性與綜合產量。
由于冬季光照時間短暫,大棚內的蔬菜品種應具備較短的生長周期,以在有限的光照條件下完成生長和成熟。例如,菠菜、嫩菜心等具備快速生長特性的葉菜類蔬菜,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全部生長周期,符合冬季大棚種植的各項管控要求。在另一方面,冬季蔬菜大棚內會因溫差等方面的影響而出現棚內空氣濕度相對較大的情況,而溫暖且濕潤的環境極易滋生病蟲害問題,在相對封閉的大棚環境內病蟲害傳播的風險較高。由此在品種篩選方面要優先選擇具備優質抗病能力的蔬菜品種,降低農藥使用量的同時減少病蟲害問題對蔬菜生長所造成的各類負面影響,全方位落實綠色環保種植理念。冬季蔬菜大棚種植不僅需要考慮蔬菜的各項生長條件,還要根據市場對蔬菜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品種。進入冬季后人們對菠菜以及小白菜等蔬菜的市場需求總量較高,并且這類蔬菜市場總供應量相對較少,價格較高,將其引入到大棚種植當中有利于提升種植工作的實際經濟效益。
2.3 篩選出符合蔬菜冬季生長需求的栽培技術
首先要對棚內土壤進行全方面翻耕處理,將翻耕深度管控在50 cm左右,全面提高土壤透氣性的基礎上提高土壤本身的透氣性,之后利用煙霧熏蒸等方式來對棚內進行統一的消毒處理。冬季光照時間短,若想要給蔬菜提供充足的光照能量,大棚內需要配備如LED光源或鈉燈等補光設備,通過合理增設光源能夠有效地延長蔬菜光合作用所需時間,提升蔬菜光合作用效率,提高蔬菜生長速度與綜合產量。這方面工作在推進當中還需要對棚內補光時間與光照強度進行對應的管控調節,避免過度照射對蔬菜生長造成不良影響[4]。
水肥管理技術本身屬于冬季蔬菜大棚種植栽培當中的一項關鍵節點,目前各類新型節水灌溉技術與水肥一體化系統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當中,種植戶可將滴灌系統或微噴灌等現代化灌溉設施應用到大棚內,在實現蔬菜生長精準供水的基礎上配合各項施肥工作,避免水資源浪費的同時滿足蔬菜對于營養物質的各項需求。要根據大棚內施肥管控方案與蔬菜生長需求來制定合理的施肥策略,確保有機肥、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平衡供給,確保蔬菜在冬季也能夠獲得充足的養分,以此來提升蔬菜的抗病能力和產量穩定性。精準的水肥管理不僅能夠降低蔬菜種植所需生產成本,還有助于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總量,符合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4 營養缽的利用
冬季蔬菜大棚種植工作當中常常會涉及營養缽的實際應用成效,而營養缽能夠為蔬菜幼苗提供相對優質且安全的生長環境,實現保溫保水的基礎上提高蔬菜幼苗的綜合生長速度。受大棚內環境條件等方面的綜合影響,種植戶可通過營養缽來精確地調控水分與營養元素供應總量以及實際配比,從根源上規避土壤中存在的養分分布不均勻等問題。這種精準供應不僅可以滿足蔬菜生長的需求,還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養分利用效率,減少農業生產中的資源浪費總量,降低蔬菜種植成本,符合現代農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理念。隨著物聯網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的應用,營養缽系統可以實現對水質、養分濃度和環境參數的實時監測和精準調控。通過遠程監控和自動化控制,種植戶可根據各項數據的具體變動情況來調整大棚內種植管理方案,全面提高管理效率,為市場提供更為優質的蔬菜產品。
3 北方冬季蔬菜大棚的養護關鍵技術
3.1 對大棚內溫度進行管控
對北方蔬菜種植工作推進需求上來看,進入冬季后各類植物會因溫度問題而出現生長緩慢、營養物質積累速度較慢等方面的問題,而冬季蔬菜大棚種植工作與露天種植相比,最大的優勢便是棚內溫度的可調控性,而棚內溫度也是影響蔬菜生長的關鍵性因素。由此在具體的種植與管控當中,種植戶可根據當前蔬菜種類合理調控棚內環境溫度。溫室大棚內常見的加溫設備包括暖氣片、地熱管道以及其他溫室加熱系統等,這些設備能夠根據大棚內環境實際情況調整溫度,為蔬菜等作物提供更為適宜的生長環境。其中相對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溫室加熱系統,能夠通過太陽能集熱板等方式收集太陽能并加以利用,提高能源轉化效率的同時滿足大棚內部在蔬菜種植方面所產生的溫度需求。不同的加溫設備有其適用的場景和優缺點,農戶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加溫設備。大棚內部的溫度分布情況會對蔬菜生長能力與實際生長質量造成影響,因此要選擇適當的措施來調控具體的溫度分布情況。通過合理布設加溫設備,避免大棚內局部溫度過高或過低;通過通風設施保持空氣流通則可避免熱量局部積聚;利用隔熱材料加強大棚結構的保溫性能還可以減少溫度波動幅度[5]。
3.2 對棚內濕度進行嚴格管控
北方地區進入冬季后會出現空氣濕度較低的問題,而蔬菜大棚內則會因內外溫差以及蔬菜蒸騰作用等方面的綜合影響而出現空氣濕度較高的特性,若棚內長時間保持過高的濕度狀態,則會為各類有害病菌的滋生創造環境,降低蔬菜實際生長成效。若想要提升蔬菜種植效果,則要將棚內濕度管控工作落實到位。優質的通風工作本身屬于棚內濕度管控的一項推進重點,種植戶應在晴朗天氣時將棚內高濕空氣與外界低濕空氣進行交換,人為降低棚內濕度,抑制病菌的生長。在設備應用方面則可以將通風窗和風機應用到蔬菜大棚當中,這套設備能夠根據室內濕度的變化自動調節通風量,以控制棚內的濕度。除濕設備有濕簾和除濕機等,它們能夠通過降低空氣中的水分含量來實現濕度的控制工作。這些設備通常與溫控設備聯動,通過綜合調控確保大棚內始終保持適宜的濕度。最后則要從源頭控制棚內濕度,如補充土壤水分時,應采取滴灌相結合的方式,這類方式不僅可以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果,也可減少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和水分積聚總量,使得蔬菜大棚內濕度保持在正常范圍之內[6]。
3.3 大棚內病蟲害防治工作
溫室大棚內不僅適宜蔬菜生長,也是各類害蟲以及有害病菌的生長繁殖場所,病蟲害嚴重威脅大棚中蔬菜健康生長的。在防治方面則可利用輪作的方式規避因區域內長期種植單一作物所引發的土傳病害以及害蟲問題。多數害蟲幼蟲適應酸性環境,由此可在大棚土壤內拌入一定量的堿性物質,消除害蟲幼蟲的生長環境。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北方冬季蔬菜大棚種植與養護關鍵技術進行研究時,可以從大棚病蟲害防治工作、對棚內濕度進行嚴格管控以及對大棚內溫度進行管控等幾個方面去進行,提高冬季蔬菜總產量的基礎上,帶動區域間農業經濟獲得全方位提升。
參考文獻
[1] 白黎明.北方冬季蔬菜大棚種植與養護關鍵技術探討[J].新農業,2023(16):21-22.
[2] 姬生平.蔬菜大棚種植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措施[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5):10-11.
[3] 張艷.冬季大棚蔬菜的栽培及防護措施[J].新農業,2021(20):11.
[4] 李玉玲.北方冬季蔬菜大棚種植及養護方案論述[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4):230-231.
[5] 崔建輝.北方冬季蔬菜大棚種植與養護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20(6):24.
[6] 趙洪山.淺談大棚蔬菜栽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6(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