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瓜是一種常見的蔬菜,味道清脆爽口,也可以作為水果直接食用。黃瓜具有高含量的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口感獨特且營養價值豐富,深受人們歡迎。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溫室大棚為黃瓜的種植提供了更為優越的生長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黃瓜種植產量和品質。溫室大棚種植黃瓜能夠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黃瓜的穩定生長,從而有效緩解生產淡季的供應不足問題。同時,溫室大棚的種植模式,有效提升了黃瓜的產量和品質。設施栽培模式下,由于環境相對封閉,很容易滋生細菌,對黃瓜生長構成了較為嚴重威脅。因此,為了保障溫室大棚黃瓜的產量及品質,應加大設施病蟲害的防控力度,確保黃瓜能夠健康、安全地生長。本文就從黃瓜種植的各個環節進行探究與分析,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提升黃瓜的產量及品質。
關鍵詞:黃瓜溫室大棚;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黃瓜溫室大棚作為現代農業較為優質的模式,是一種創新的設施蔬菜種植方式。此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抵御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因素,如極端天氣和溫度波動,還能突破傳統蔬菜生產的季節性的限制,確保黃瓜在全年都能穩定供應。此種種植方式,不僅滿足了消費者需求,也提升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然而,黃瓜溫室大棚種植也存在一定問題,尤其是在病蟲害防治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黃瓜生長和品質受病蟲害影響較大。為了有效解決此類問題,應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利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生物防治方法,做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控工作,保障黃瓜的品質。
1 黃瓜溫室大棚種植特點
植物的生長具有一定的自然規律,然而溫室種植技術為農戶在非季節性條件下創造了適合黃瓜生長的環境。但是,溫室種植并非易事,對種植技術的要求遠高于常規蔬菜種植。溫室大棚的頂部及周邊,通常采用的是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雖然可以提供光照,但是會對室內的自然光造成一定的遮擋和折射,從而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使其光合能力相對下降,影響植株的生長。此外,溫室具有優良的保溫性能,日光照射時,室內溫度顯著高于室外。雖然可以為植物提供溫暖的環境,但太陽的光照和保溫效果,也使得溫室內的晝夜溫差較大。此種溫差的變化,會對植株的生長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溫室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環境,通風條件與自然環境相比相對較差,對植物生長會產生一定的制約作用。因此,在溫室種植中,需要更加精細地管理,確保植物能夠健康生長[1]。
2 黃瓜溫室大棚種植技術
2.1 幼苗嫁接與培育
在黃瓜的種植過程中,種子選擇是關鍵,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品種后,需要經過高溫處理以促進發芽。將種子放入富含養分的土壤中,還可以加入浸泡后的木屑,然后放入適當的容器中。當大棚建設完畢后,進行嫁接作業。用草席或幕布進行遮陰。隨后,進入幼苗的管理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在嫁接苗階段,可以使用乙烯利來增加雌花數量,從而提高黃瓜的產量。當嫁接苗長至3葉1心時,是移栽的最佳時機。在此階段,大棚內的溫度調控至關重要,白天溫度略低于30℃,而夜間溫度則必須保持在18℃以下。在定植前的一周,大棚內的溫度維持在7~8℃,適宜的溫度條件有利于黃瓜的生長。
在黃瓜培育過程中,土壤的肥沃程度非常重要。因此,配制營養土非常關鍵。一般情況下,會選擇近
5年內未種植過水果、蔬菜的田塊土壤作為主要成分,約占70%~80%,再混合20%腐熟的有機肥和10%腐熟的馬糞,還需加入適量的磷酸鈣和磷酸二銨。在調配之前,確保土壤和有機肥都沒有殺蟲劑殘留,并按照大約3∶1的比例混合[2]。此外,使用60~90 g/m3的接種劑對營養土進行滅菌處理,并均勻混合。將處理后的營養土放置在溫暖環境內1-2周,可以有效預防多種病蟲害,為黃瓜的健康生長提供堅實的土壤基礎。
2.2 栽種定植
在黃瓜的種植過程中,大棚種植是常見且高效的模式。為了確保黃瓜在生長過程中獲得所需的養分,種植戶需提前的1個月進行土壤準備工作。首先,施肥和松土對改善土壤結構至關重要。通過施加磷肥等有機肥,可以有效地提升土壤的肥力,為黃瓜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準備工作的實施,能夠確保土壤中的養分含量,達到黃瓜生長所需的最佳水平。此外,在進行土壤改良時,控制15 cm以下的土層溫度非常重要。保持15 cm以下深度的土層溫度在12℃以下,有助于黃瓜根系的健康發育。同時,確保土壤保持一定的松軟度,有利于黃瓜根系的伸展和呼吸,促進黃瓜植株的生長。
在進行播種時,種植戶需要仔細控制栽植密度。一般來說,平均種植3 500~4 000株/667 m2是比較合適的。適宜的密度,可以確保黃瓜植株之間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生長,避免相互競爭養分和陽光,影響植株的生長[3]。
在播種完成后,大棚的管理對保證黃瓜生長也非常關鍵。通常會在大棚四周覆蓋一層塑料膜,有效地保持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為黃瓜的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在塑料膜上再蓋上一層草墊,可以進一步遮擋陽光,減少大棚內的溫差變化,為黃瓜的生長提供更加穩定的環境條件。規范化的管理,能夠確保黃瓜在生長過程中,獲得最佳的生長條件,從而實現高產和優質的種植目標。
2.3 做好溫度與水肥控制
在黃瓜生長周期中,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會面臨溫度的變化。即使是在大棚種植的環境下,對溫度進行精確控制也具有一定難度。為了促進黃瓜的健康生長,白天大棚內的溫度應當維持在25~30℃,以提供足夠的熱能,支持植株進行光合作用;而夜間,溫度則應當逐漸降低至13~18℃,有助于黃瓜植株進行休息和能量儲存。除了溫度控制,對大棚內的溫度進行有效調控,也能對黃瓜植株的生長發育產生積極影響。適宜的溫度不僅有助于植株的健壯生長,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過早開花結實,從而保證黃瓜的品質和產量。此外,播種完成后,瓜田中的營養管理,對黃瓜的生長具有較為直接的影響,及時補充氮、磷等營養元素,確保適量的水分,能夠顯著提高黃瓜的成活率,并為后續的生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在黃瓜的生長過程中,合理的灌溉能夠確保黃瓜獲得足夠的水分,而有效的排水,則能防止水澇對植株造成損害。采取有針對性的改善措施,對于提高黃瓜的產量和品質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從而有效提升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2.4 優選品種
黃瓜的品種選擇對于產量和品質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為了確保黃瓜的美味和優質,必須根據各地區的氣候、土壤等具體條件,選擇適合的栽培品種。例如‘津盛103’‘蔬研白淺22’等,綜合性能強、存活率高,以及較強的低溫和耐熱能力,特別適用于設施栽培。當地優良的黃瓜品種,在產量、品質、抗病性等方面均表現出色,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結構,選擇植株生長勢旺、根系發達、抗病性較強、適合大棚環境種植的品種,能夠最大化地發揮其潛力。選定品種后,種子的處理是確保種子成活率和生產品質的關鍵步驟。
將黃瓜種子放入溫水中,經過浸種處理,可以提升種子的出芽率,精準控制的溫度和時間,最佳的浸水溫度應在50~60℃,浸泡時間約5 h。對種子進行滅菌,可以消除種子中的各類病菌,使用稀釋的消毒水對種子進行消毒。完成浸泡和消毒后,種子需要進行烘干處理,以迅速揮發多余的水分,降低種子損壞的風險,從而進一步提高發芽率和成活率。通過規范化的選種,并進行科學處理,提升種子的出芽率,為黃瓜增產增收奠定基礎[4]。
2.5 田間管理
在黃瓜的生長周期內,強化田間管理是防止病蟲害發生的重要舉措。對于早春種植的黃瓜而言,應合理調節大棚溫度。在夜間氣溫下降時,要及時加蓋棚膜以保持溫暖。當陽光充足時,可以適度開啟棚膜,增強通風,降低大棚內的濕度,使棚內氣溫維持在24~29℃。隨著季節的轉換,4月上旬時,若大棚內溫度相對較為穩定,可以將小拱棚拆除或吊起,但是要密切關注棚內溫度變化。當棚內溫度穩定在25℃左右時,可適當移除大棚邊緣的薄膜,從而增加空氣流通,降低病害風險。
在黃瓜生長的初期階段,由于低溫環境可能導致雌花化瓜現象,此時可以噴灑100倍液的果防腐劑,來提高坐果率。進入果實期后,溫度管理需要更加精細,白天控制在24~28℃,夜間保持在13~17℃。此外,對通風時間的把控也要非常重視,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在黃瓜的生長過程中,水肥管理是保證黃瓜生長的關鍵環節。一般情況下,每周澆水一次,并確保排水暢通,避免出現積水。同時,及時清除雜草,平整土地,為黃瓜的生長創造良好環境。在采收2~4次后,建議追施氮、磷、鉀型復合肥料,用量在10~15 kg/m2,從而滿足黃瓜生長的營養需求,確保黃瓜高產優質。
3 黃瓜溫室大棚種植病蟲害防治措施
3.1 黑腐病
在黃瓜溫室大棚種植中,黑腐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害,對黃瓜的產量和品質有較為嚴重影響。為了有效防治黑腐病,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
首先,要選用抗病性強的黃瓜品種,預防黑腐病的發生。其次,在種植過程中,要注意合理施肥,增強黃瓜植株的抗病能力。合理灌溉,避免水分過多或過少,增加患病概率。若在大棚內發現黑腐病癥狀時,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可以使用化學藥劑進行噴灑防治,但要注意藥劑的選擇和使用方法,避免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危害。此外,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利用天敵昆蟲等,對黑腐病進行控制。要加強大棚管理,保持大棚內通風良好,避免濕度過高增加患病風險。通過落實規范化管理的方式,為黃瓜植株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
3.2 猝倒病
黃瓜溫室大棚種植過程中,猝倒病是常發生的苗期病害,對黃瓜幼苗的生長構成嚴重威脅。為了有效防治猝倒病,首先,選用抗病性強的黃瓜品種,提升黃瓜對病害的抵抗能力。其次,在育苗階段,要嚴格控制育苗環境的溫度和濕度,避免過高或過低,導致幼苗生長不良,增加猝倒病的發生概率。一旦發現幼苗出現猝倒病癥狀,應立即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可以選用合適的化學藥劑進行噴灑,但需注意藥劑的使用濃度和頻率,以免對幼苗造成傷害。同時,也可以采用物理或生物防治方法,如加強通風、增加光照等,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此外,定期清除大棚內的雜草和殘株,減少病害的傳播。
3.3 紅蜘蛛
黃瓜溫室大棚種植過程中,紅蜘蛛較為常見,且對黃瓜的植株影響較大。紅蜘蛛主要以黃瓜葉片為食,會嚴重影響黃瓜的生長和產量。為了有效防治紅蜘蛛,首先,要保持溫室大棚內的清潔程度。定期清除大棚內的落葉、雜草等廢棄物,破壞紅蜘蛛的棲息地,減少紅蜘蛛的數量。其次,對黃瓜植株進行定期檢查,一旦發現紅蜘蛛的蹤跡,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防治??梢允褂蒙镛r藥或化學農藥進行噴灑,目前常用的有1.3%的煙堿乳劑500~800倍稀釋液或10%吡蟲啉1 000倍液,合理控制噴灑濃度,避免造成藥物殘留。此外,通過合理施肥、灌溉和修剪,保持黃瓜植株的健康生長狀態,提高其對紅蜘蛛的抵抗力。結合紅蜘蛛發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降低紅蜘蛛對黃瓜種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5]。
3.4 蚜蟲
蚜蟲通過吸取黃瓜葉片的汁液為生,不僅影響黃瓜的正常生長,還可能傳播病毒。為了有效防治蚜蟲,首先,要定期巡查黃瓜植株,一旦發現蚜蟲蹤跡,應立即進行防治??梢允褂蒙镛r藥或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進行噴灑,但需注意藥劑的使用濃度和噴灑時間,避免對黃瓜植株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其次,加強溫室大棚的通風和光照,降低棚內濕度,破壞蚜蟲的生長環境。同時,合理施肥和灌溉,保持黃瓜植株的健康生長狀態,提高其抗蟲能力。此外,還可以利用天敵昆蟲進行生物防治,如引入瓢蟲、食蚜蠅等天敵昆蟲,以綠色環保的方式,控制蚜蟲的數量。通過采取多種手段,實現綜合防控,有效防治黃瓜溫室大棚中的蚜蟲,確保黃瓜的茁壯生長。
4 結語
近年來,黃瓜消費需求量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黃瓜產量的增長。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溫室大棚種植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為黃瓜等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然而,此種封閉且環境適宜的大棚內部,也為病菌和病蟲害的滋生提供了溫床。一旦病菌或害蟲大量繁殖,不僅會對黃瓜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影響,還可能對整個農業生產系統構成威脅。因此,為了保障黃瓜的穩定供應和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應加強對農業生產過程的控制,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黃瓜在生長過程中受病蟲害的為害,進而提升黃瓜種植的產量和品質。
參考文獻
[1] 董荷花.黃瓜溫室大棚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種子科技,2024,42(4):71-73.
[2] 侯曉峰.黃瓜溫室大棚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1):163-165.
[3] 馬國軍.黃瓜溫室大棚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湖北農機化,2021(8):70-71.
[4] 步玉良.淺析黃瓜溫室大棚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種子科技,2020,38(10):49+52.
[5] 張丹.溫室大棚黃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探究[J].現代園藝,2020(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