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各項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涉及范圍之廣、力度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為推動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作為促進資源市場化配置、服務國資國企深化改革的排頭兵,產權市場大有可為、大有能為,也定將不負使命,大有作為。
一、服務資源優化配置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產權市場肩負著國有資產規范有序流轉的職責使命,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指導下,一是要促進市場公平,加快推動交易機構的集團化建設,發揮集團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的運營優勢,不斷推動交易機制更加公開透明、云平臺更加開放共享、交易信息更加廣泛披露、各方信息更加充分對稱、交易成本更加公平合理,持續培育規范高效、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二是要提升市場活力,產權市場要在持續深耕“國資三項”等傳統業務的同時,圍繞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拓展數據交易、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生態環境資源交易等新興要素,積極探索和發展更加多元化的交易品種,釋放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等重點要素效能,聚力成為國家資源配置的強磁場和新引擎。
二、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產權市場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產權交易機構要協同展業、融合發展。一方面,要強化平臺建設,加強數質化投入。《決定》要求推動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對產權市場信息化發展的要求和導向更加明晰。我們要錨定“高水平”的目標,在數字化應用方面加大財力、人力、物力投入,圍繞“統一規范”“自主創新”“數質發展”“公平公正透明”等方面,加強在市場服務、合規風控、信息保障等核心環節的聯通,強化研發投入,深入研究跨區域合作的交易機構一體化信息系統建設,形成獨特的發展優勢。另一方面,推動轄區內各類交易資源的整合融合。構建區域要素交易大市場,聯通全國大市場。爭取政府和監管部門支持,推動統籌整合各自省內的生態環境市場、能源市場、自然資源市場等,實現各省市區域一體化市場要素資源的全覆蓋。促進產權市場功能和業務板塊的集中集聚、資源共享、創新互補和規模化發展,更好地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三、服務國有資產監督管理
一是把握管理部門戰略協同機遇。《決定》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增強各有關管理部門戰略協同。隨著新的戰略引領和形勢變化,要求國資國企監管實現跨部門、跨區域的全局性、整體性規劃,在更大范圍統籌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產權市場可以以此為切入點,主動向國資委爭取,介入工作流程,對接其他管理部門提供服務,在服務國資監管整體效能?提升的同時,增強輸出與聯系,引導關注與認同,引流政策支持,發掘業務機會與發展增量。二是把握主責主業管理機遇。《決定》提出,進一步明晰不同類型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完善主責主業管理,明確國有資本重點投資領域和方向。國資監管部門將根據國家或區域發展戰略新使命新要求,確定監管企業的主責,強化對企業主業發展質量的動態監測、分析評價和結果運用。對于非主責主業的板塊將進5569bd6bfa72d757e1f770455f9965e2行各種形式的清理剝離。產權市場要及時跟進,提供政策咨詢建議,摸清出清需求,儲備股權轉讓、并購重組、資產盤活等項目庫。同時,提前籌劃批量項目的交易方案,在批量項目的實踐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交易能級。三是把握“三個集中”資源整合機遇。《決定》提出,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產權市場要關注包括戰略性重組、企業內部資源整合、股權和項目合作等在內的改革需要,提供中央企業、地方各級國有企業之間的股權合作、供應鏈合作和項目合作。
四、服務國企改革深化提升
一是繼續提供多元融資服務。《決定》提出,發展多元股權融資。產權市場要聚焦三中全會對央地國企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要求與考核激勵措施,服務央地國企內在發展需求。一方面,借鑒金融機構、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等資本形式,發揮資金融通和投融資中介作用,通過股權投資、類“優先股”投ec965e4c4b92341d4173d7b7eae8d3ea資、可轉債投資等多種靈活方式,支持央地國企滿足資金需求,做大增量。另一方面,提供現有資產盤活處置和低效資產退出,圍繞價值創造、價值營銷、價值優化,提供推動價值提升的一站式服務,力爭打造“投管退”全鏈條服務體系。二是把握國企民企共同發展機遇。《決定》提出,要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產權市場要加強民營資產處置平臺建設,強調民營資產管理處置平臺多樣化發展,在傳統交易、混改模式基礎上,圍繞塑鏈、固鏈、補鏈、強鏈、優鏈,開發更多服務模式。三是把握壟斷行業改革機遇。 《決定》提出,推進能源、鐵路、電信、水利、公用事業等行業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健全監管體制機制。這預示著未來國家對以往如能源、鐵路、電信、水利、公用事業等關系國計民生的壟斷性行業將逐漸放開。針對此類服務性業務,首先將在現有基礎上引入市場化機制,開展市場化經營;后續則會逐步放開社會化資本的進入限制。產權市場需要持續關注,展現產權市場作為制度性、市場化交易平臺所具備的優勢,提供更多的市場化服務。
五、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決定》將新質生產力放在高質量發展篇章的第一環節,要求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同時,對數字要素、技術要素發展進行安排部署。使用“數智”一詞,體現出數字化與智能化相融合的“數智化”已經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要求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產權市場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要圍繞央地國企發展新質生產力所產生的多種需求,統籌自身各業務板塊,聚攏儲備專業及政策指導、咨詢、交易、中介服務等全鏈條資源,形成服務合力,提供全鏈條的傳統服務、衍生服務和增值服務,并持續挖掘潛在需求;產權市場在發展數據要素方面,要在數據交易上下功夫,推進數據價值化,建設數據平臺,完善登記確權規則標準,深化數實融合應用,挖掘數據要素資產屬性,開展數據資產入表服務,加強數據要素權益保護,深入拓展數據要素應用場景,提升企業資產質量。《決定》提出,建設和運營國家數據基礎設施,促進數據共享。產權市場要把握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資產、資源需求,挖掘數據發展相關設備、房產、土地等資源以及特許經營權等權益的交易與采購業務機會;產權市場在發展科技要素方面,要發揮技術成果交易帶動作用,圍繞知識產權開展專利評星定級,推進專利評估、掛牌交易、盤活存量,助力新興技術和產業創新。要大力建設運營科技成果交易平臺,以“匯聯聚易融孵領”方式整合“政產學研金服用”各方資源,全面打通供需兩端,助力科技成果高質高效轉化。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號角已經吹響,內蒙古聯合交易控股集團(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將切實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重大政治任務,以學促干、以干踐行、以行增效,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展擔當,在聚力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中勇作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堅實的產權力量。
(張世宏,內蒙古聯合交易控股集團董事長兼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