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消費者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對新鮮食品的需求越來越高。生鮮電商作為極具代表性的電商企業迅速發展,其高昂的物流成本必然會影響甚至阻礙電商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以提升其市場競爭力,成為企業的首要任務。文章以A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供應鏈條構成和成本管理,對其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就基于供應鏈的物流成本管理給出了優化對策,以期為A企業減少運營開支、提高運營效率提供借鑒,為新零售生鮮產業在網絡時代的成本管理提供指導,為我國新零售生鮮企業的長期發展做出有益探索。
關鍵詞:電商企業;供應鏈;物流模式;物流成本管理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20.03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economy, the living standard of consumers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their demands for fresh food are increasing. As a very representative e-commerce enterprise, fresh e-commerce is developing rapidly. However, the excessively high logistics cost is bound to hinder the long-term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enterprises.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costs and enhanc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has become a key concern of e-commerc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takes Company 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study of its supply chain composition and cost management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its management, and propos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mpany A to reduce operating costs and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st management of the new retail fresh industry in the network era, and to make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retail fresh enterprises.
Key words: e-commerce enterprises; supply chain; logistics mode;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0 引 言
隨著大數據技術和物流技術的發展,生鮮企業為更好地滿足消費者低價、方便、快捷的生鮮產品服務需求,已通過大數據技術,突破了傳統線上線下束縛,形成了“線下實體門店+線上經濟”的新模式。A企業作為極有代表性的電商生鮮企業,以先進的理念為指導,運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自動化等核心科技和先進設備,致力于實現生鮮零售“人(銷售人員、顧客)—貨(產品)—場(門店)”三要素優化分配,從倉儲到配送的整條供應鏈實現線上線下相互引流,將餐飲體驗、超市零售、電商配送等有機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一種新型的復合業態。然而,這一模式的前期需要投入巨額成本,據媒體采訪和有關報告,每家采用這一模式的店鋪前期運營費用至少上億元。此外,由于生鮮產品具有季節性強、保質期較短、易腐爛、損耗大等特點,在采購、倉儲、配送等環節要求極高,在生鮮產品的保鮮保質、加工配送等環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可見,對A企業的物流模式、物流成本構成和控制分析具有的一定研究意義。
1 生鮮電商企業的物流模式及其特征
1.1 自營物流模式
自營物流模式是生鮮電商企業通過前期投資巨額資金,建立起一套屬于自己的物流體系,擁有獨立運營的物流設備、管理機構、相關設施等物流資源。該模式不借助外力,本企業對物流作業環節具有極強的掌控力,能夠直接、準確地掌控物流信息,直接監管物流各個業務環節,較為高效地發現物流作業環節的問題并做出響應,合理控制物流成本。但自營物流模式也存在不容忽視的成本問題,由于自建物流體系投入成本高、時間長,必須通過規模效應降低其邊際成本,對于經濟實力一般的企業反而會削弱企業的盈利能力。因此,電商企業一般難以做到自營物流體系的全覆蓋。A企業采用的就是這種物流模式。
1.2 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又被稱為3PL冷鏈物流,是以合同為約束,以聯盟為基礎,當生鮮企業接受客戶委托后,通過第三方物流來提供物流服務[1]。第三方物流一般具有相對完備的物流體系與成熟的物流配送經驗,能夠高效地提供冷鏈運輸和配送服務,并能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物流問題診斷與咨詢,冷鏈運輸方案更加專業、全面,物流專業服務水平較高,極大節省企業在倉儲、配送、人員管理、固定資產等方面的成本支出。但這種模式也存在不足,即企業無法完全控制整個物流活動,會受到第三方的決策影響,若出現問題,企業雙方可能會互相推諉,從而導致服務效率下降。
1.3 物流聯盟模式
物流聯盟模式是多家企業為實現特定物流目標,通過簽訂協議的方式聯合創建共同的運輸網絡,以促成長期的協作關系。企業之間為合作關系,可以共享物流資源,實現技術的優勢互補,拓寬市場和物流的配送范圍。這種模式在減少企業之間交易成本的同時,能夠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一般而言,要想建立物流聯盟,企業之間要有十分緊密的關系,彼此目標保持一致,優勢互補,分工明確,不易引發利益上的沖突。但在現實生活中,不確定性因素很多,企業之間會存在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上的沖突,甚至會受各自利益、利益分配的影響而導致分崩離析,不能充分發揮聯盟優勢。
1.4 社區物流模式
社區物流模式是以社區為單元,以家庭為結點,以生活用品為核心,在可控區域內進行的集中定點配送。該模式需要平臺進行訂單整合,并在一定范圍內設立多個自提點,把同一范圍內的訂單進行定時定點的集中配送,使產品配送到自提點后由顧客自行提貨。該模式直接面向城市社區商業和社區居民,是將商品從供應商運送到社區店鋪或居民的末端物流形式,不僅節省了人力和時間,還集中了分散的物流網絡,有效提高了物流效率,但這種物流模式只適用于同區同城這種短途短時配送,配送半徑受限。
2 A企業供應鏈及物流成本管理概況
2.1 A企業簡介
A企業是互聯網時代對傳統零售店經營方式進行的一次革新,是以數據和技術為驅動形成的全新業態模式。2015年3月,A企業誕生,并于2016年,1月啟動營業。此后幾年,A企業處于開店熱潮,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集中于商業購物中心、住宅區。2023年1月,A企業CEO發布全員內部信,表明A企業在2022年進入新零售模式的成熟階段。
A企業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先進科技,將線上購物與線下購物結合起來,為顧客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線下方面,A企業采用超市自采和生鮮加工餐飲服務相結合,同時還提供餐吧、茶飲區,并推出F2便利店、機器人主題餐廳等多種業態模式;線上方面,A企業通過線上App,不但可以將顧客分散開來,還可以為顧客提供精準配送,同時也可以根據顧客喜好來進行詳細分類。
2.2 A企業基于供應鏈的系統構成
2.2.1 采購和供應系統
A企業有三大采購模式,分別是全球直采模式、本地直采模式、自有品牌模式,三類模式針對的場景不同。全球直采模式的目標是門店中的高端海鮮產品。A企業與國外供應商積極合作,建立了一個全球化的供應鏈系統,使新鮮食材在48小時內進入倉庫。本地直采模式以時令蔬菜、時令水果、肉類、禽蛋等日常必需品采購為主。對此,A企業與阿克蘇、庫爾勒等地簽署了一項戰略協作,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實現了精準扶貧,保障了蔬果品的供應。自有品牌模式主要針對A企業已買斷某些單品自主供應、打造“你無我有,且質優價平”的品牌建設。例如,360毫升崇明鮮碾瓶裝米,一瓶米下鍋,再用空瓶裝一瓶水來煮,口感適中,剛好夠一家人一頓飯食用。這也體現了只有從顧客的視角出發,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和自身特色。
2.2.2 倉儲和物流配送系統
傳統倉儲物流體系,不能有效進行資源整合和協同。另外,由于倉儲物流系統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物流網絡,使得物流配送中心分布較分散,在一些偏遠地區,物流費用比較昂貴,且經過長時間的運輸,消耗浪費也極多。
A企業通過無縫化的“倉庫+物流”方式,以倉、店合一的方式將倉庫和配送結合起來。同時,設立了標準化的倉儲管理程序,使倉庫都按照特定的標準執行。同時,A企業還使用了電子版的價格標簽,可以隨時跟蹤存貨狀況,并能及時調整商品售價,保證線0426667a898efe333642f25b76e9d49e上和線下商品的售價一致。
此外,A企業還設立了一個統一的線上、線下訂單管理體系。當接收到線上訂單后,揀貨員可通過電子設備接受訂單信息,并由揀貨員利用移動手持終端的大數據功能將訂單打散,由 RF掃描儀實現不同揀貨員就近揀貨,對貨物的電子條形碼進行核單。A企業獨特的揀貨、送貨操作精準、有效,可將揀出的商品經市場上方的傳送帶迅速送往后倉庫進行包裝,使得發貨準確、高效運行。A企業特有的揀貨、流轉、打包、配送流程,兼顧效率的同時還增加了效益。
A企業強大的配送隊伍在30分鐘內,提供3千米以內的配送服務。這是通過算法計算出的最優路線,可在實現成本最小化的同時保證同一區域訂單統一配送,并根據不同生鮮產品的溫度要求選擇常溫物流或冷鏈物流,不僅節約了配送成本,還降低了空駛率,提高了配送效率。在未來,機器人、無人機配送的方式也可能會投入配送系統中。
2.2.3 零售服務系統
A企業除了提供送貨到家的服務外,還提供門店現場制作加工的餐飲服務。目前,A企業推出了機器人餐廳,并在機器人餐廳中提供機器人送餐服務——顧客將購買的材料通過傳送機送入中央控制中心,送至后廚進行烹調,再通過預定的路徑將食物送到顧客手中,滿足了顧客的新奇體驗需求。
3 基于供應鏈的物流成本的核心問題
3.1 采購環節
A企業的采購模式以直采為主,包括本地直接購買和直接銷售,這就需要A企業與供貨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以確保穩定的供貨來源。A企業的商品品種很多,但由于每個商品的進貨量較小,在與單個的供應商議價時,沒有足夠的談判空間,議價能力欠缺。因此,商品購買的費用比較高。此外,交易成本的標準不明確,采購人員對成本管理不夠重視,也可能導致采購成本難以量化控制。A企業交易成本的確認是基于采購人員的報銷,倘若采購人員與供應商私下串通,企業的采購成本也會隨之增加。
3.2 倉儲環節
A企業倉儲一體化模式使實體門店占據了較大空間。一般門店的面積約在3 000~5 000平方米,由于顧客定位是中、高端顧客,使得門店選址比較苛刻,主要集中在繁華的商圈。此外,A企業線下門店還采取布置全套滾動條作為物流傳送帶,以保證配送效率,這使得門店的物業費、裝修費和維修費成為不可忽視的開支。有關報道顯示,開一家A企業的門店成本高達三千萬元。因此,A企業的門店房租和前期投入都較大。
根據相關報告,A企業在國內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冷鏈物流體系,包括3個原產地冷鏈倉、6個銷地鮮活暫養倉、41個銷地常溫和冷鏈倉、16個銷地加工中心,全國有550多個直供直銷基地[2]。而在這些物流系統中,建造、運行和維持費用巨大。曾經有媒體曝光了A企業的虧空事件,有業界評論家指出,A企業之前對外宣稱是單門店的利潤,但在初期的投資上,始終無法做到收支相抵。
3.3 配送環節
A企業承諾在3公里內保證30分鐘快速配送,這樣會使部分居住較為偏遠的消費者流失。網消費者在分銷區域中訂購的時間是不確定的,如果訂購的數量較小,將導致配送員的空閑和人力資源的消耗;而在訂單集中的時間段內,大數據計算出的消費者反饋參數相對滯后,當后臺系統進行訂單分配時是實行搶單式分配,搶單成功后,有的配送員未按規劃路線配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配送效率,導致商品難以按時準點送到消費者手中。
此外,A企業還上線了夜間配送服務,雖然夜間配送會收取消費者一定的配送費,但由于夜間訂單較少、采購量較小,每AJ1S1pPnnUagNzqmNnNCww==單6~12元的配送費難以彌補夜間配送員每單的配送工資、揀貨員的揀貨成本和包裝費用。據公開招聘網站的信息顯示,配送員行業工資平均水平為5 000~10 000元,而A企業配送員8 000~15 000元的薪資遠遠高于行業水平,這無形之中增加了附加在消費者身上的消費成本。由此可見,A企業運輸費用占據總成本的比例遠遠超過同行業的平均值。
3.4 銷售環節
A企業銷售環節中的人員管理成本較高,主要體現在物流管理人才不足、缺乏成本控制意識和按時保證需求的意識。一方面,A企業的工作人員在入職前未經過專門訓練,缺少與消費者交流的技能技巧,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另一方面,節假日期間線上訂單量較大,這要求提高貨源的補給效率,但線上常出現缺貨狀態,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使目標消費者流失。
A企業還因支付方式損失了部分客源。A企業自助結賬時必須使用A企業的App才能付款,而人工通道也必須將A企業的App與支付寶綁定才能使用。這使得消費者喪失了選擇的權利,在一定程度上損失了習慣使用其他電子支付方式的消費者,且對于不會使用電子支付方式的消費者也不太友好。
A企業的生鮮銷售有賴于生鮮現場烹飪。但是對于門店烹飪,不少消費者反應A企業烹飪加工僅勝在鮮度,口味并不出色且烹飪選擇較為單一,加工費卻較高,甚至還出現生鮮未熟透或熟過頭、要么調料味過重、要么不入味等問題,引發消費者的不滿。
銷售環節的售后成本也較高。A企業為了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出了無條件退貨政策,始終強調生鮮品質和配送效率,但A企業的線上線下資源整合有所不足,存在一些漏洞。近幾年,A企業因“標簽門”“榴蓮品種造假”“帝王蟹上爬有活蟲”“椰漿過期”“售賣腐爛車厘子”“大腸菌群超標豬肉”等負面新聞登上熱搜。這些生鮮產品的退換貨不僅會影響物流成本,還會影響商家的好評率和聲譽,進而影響生鮮產品的繼續銷售,使得庫存周轉率降低,產品庫存成本增加。A企業售后服務問題也不斷凸顯,線下投訴從未停止。據黑貓投訴平臺統計,截至2024年2月,A企業累計收到10 061條投訴,且大多投訴都是圍繞產品變質售后不予處理,這些負面消息極大影響了消費者對A企業的信任和購買欲望。
4 基于供應鏈的物流成本管理的優化對策
4.1 采購環節
采購環節的重要一環是對整個采購環節加強監管,需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完善人員管理。一方面,要賦予財務部門實質性權力。根據所掌握的顧客需求和價格波動,詳細且合理地制定相應的采購計劃,明確采購成本開銷區間,并將采購產品的具體信息、公允價格明示,保證交易的公開透明,防止采購人員與供應商勾結共謀私利。另一方面,要采取定期輪換采購人員,防止發生“一人長期負責制”所導致采購環節滋生的腐敗行為,同時加強對采購人員的培訓,培養采購人員的溝通能力和談判議價能力,通過提高專業素質降低采購成本。
此外,要采取差異化策略,打破“千店同品”的困境。一方面,可以結合實際,通過了解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和習慣,對銷售數據深度分析并總結,對消費者需求進行適當調整,不斷完善經營策略,投其所好的同時注重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使得每家門店都獨具特色。另一方面,要重點尋找優質供應商,并與優質品牌方確立合作關系,保證供應鏈的穩定、從而打造爆品,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產品銷售模式。此外,還可以通過創新做出改良,使包裝更加人性化,形成相應優勢。
4.2 倉儲環節
A企業的倉店一體化模式造成了倉儲空間的成本投入巨大,而如何降低倉儲成本的關鍵在于完善倉儲系統[3]。首先,可以通過分析不同門店的消費需求來構建多渠道倉儲系統。在消費需求較大的門店,可以繼續保留門店倉儲一體化的模式;在消費需求較小的門店,可以改為中心倉庫供貨,通過商品的庫存從中心倉庫進貨銷貨,減少不必要的門店成本開支。中心倉庫的選址需要科學布局、合理規劃,首先,可以由幾個毗鄰且需求較小的門店具體位置,通過大數據計算出最佳選址,形成以中心倉庫為供貨中心,輻射周邊幾個門店的消費圈。其次,可以通過與連鎖便利店、綜合代購店、社區菜籃子合作,擴大服務范圍,在沒有增加門店成本的基礎上實現利潤增加。
4.3 配送環節
優化配送模式,合理規劃配送路線。這就要求物流信息平臺的更新完善,對鏈路智能調度分析,保證訂單物流狀態實時更新,從而實時追蹤訂單狀態,篩選出與訂單匹配的配送員。同時,通過大數據排查交通擁堵路段,用提前編輯好的路線模型制定最佳路線,保證配送時效。這不僅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配送行駛時間,提高配送的周轉使用次數,還可以減少配送車輛的電量消耗,減少車輛磨損,延長車輛使用年限。此外,要加大技術開發,形成智能運輸體系,針對不同的生鮮產品,采用不同的保溫條件,合理安排貯存配送,以減少不合理和不必要的損耗[4]。
靈活處理配送問題。一方面,A企業可以采取與第三方合作配送的模式解決節假日期間爆單卻無人配送或配送超時的問題,實現配送資源合理配置,提升配送能力、擴大配送范圍,滿足3公里外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靈活調整App線上配送要求,可以采取調高夜間配送起送價、隔日達免配送費等方式降低夜間配送成本。
4.4 銷售環節
針對線下門店的鮮度管理,A企業要加強對銷售人員的培養,可以加強校企合作、引入銷售人才,提高銷售員工的專業素質,加強成本管理意識和在崗銷售人員的主人翁意識,以消費者滿意為工作標準,及時對貨架商品進行調整、補給貨架不足、處理臨期腐壞產品等。同時,要加強對線上線下資源的整合,實時跟進線上App的庫存情況,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感。
針對App存在的問題,A企業可以利用技術創新對App進行更新完善,一方面,拓寬并完善支付方式,增設現金收款方式,減少部分消費者流失。另一方面,開發潛在消費者的需求,如提供語音播報助手對產品信息進行播報,方便老年人或盲人使用軟件,挖掘潛在消費者以擴大消費者覆蓋范圍;增設“A企業廚房”“好物分享”等界面,調動消費者的購物欲望;根據消費者瀏覽、收藏、購買記錄等進行大數據分析,分析出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促銷信息精準推送,實現精準促銷;增設優惠活動推送功能和線上新消費者福利,不定期將優惠活動推送到用戶端,抓住消費者的心理,擴大消費者的覆蓋范圍,增強消yGNsUROdIX3ns0Rx+b/T1Ckb8ljtOYbAeXPiQEdkB4w=費者粘性。
針對商品的選品把控,A企業可以通過加強內外部控制和績效管理,加強對商品品質的安全把控;也可以增設智能品控系統,檢測生鮮產品的鮮活度,做到對實現產品鮮度的嚴格把關;還可以成立專門負責檢查食品安全的小組,定崗定責,通過檢查管理分區自糾。同時,當面臨產品退貨等售后問題時,保留無條件退貨政策,保持良好的售后服務態度,耐心解決消費者的問題,做好記錄,反思存在的問題并改正,以保持A企業的品牌形象,與消費者進一步增進感情,為下一步合作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新零售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有利地位,實現長遠發展,要注重供應鏈的成本管理,針對各個供應鏈環節的成本進行優化[5],實現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許菱,曹怡雯.生鮮電商冷鏈物流成本的控制優化研究[J].中國商論,2023(5):116-119.
[2] 陳立梅,李佳惠.生鮮電商物流成本分析與控制——以盒馬鮮生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1,43(10):140-143.
[3] 張金輝,蔣躍軍,鐘海東.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運輸成本影響因素研究[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22,35(2):21-26.
[4] 溫新雁.京東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3,45(8):154-156.
[5] 黃錫遠,陸瑩穎. “互聯網+”背景下企業戰略成本管理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1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