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大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作出部署。近期,湖北省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堅持目標導向、改革導向、任務導向3個導向,為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湖北樣板繪制了“路線圖”。
目標導向,錨定建成科技強國重要戰略支點
《意見》明確提出了系統性、整體性的目標:到2029年,全面構建“政策互通、資源互通、體系互通”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工作格局,完成全省教育綜合改革、科技體制改革、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各項任務,成為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新興產業創新中心、高端人才集聚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成科技強國重要戰略支點。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北發展殷殷重托的重大舉措,是基于省情審慎考量的重大決策。湖北科技創新資源不斷集聚,在全國有影響、有地位,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打造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支點,成為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一極。我們要深刻把握教育是基礎、科技是引領、人才是支撐的內在邏輯,系統性發揮科教大省、人才大省資源稟賦優勢,實現“四個中心”向“三個強省”和科技強國重要戰略支點的蝶變,為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提供堅實支撐。
改革導向,構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創新機制
教育、科技、人才內在一致、相互支撐。《意見》圍繞完善支持全面創新的機制,著力破解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供需不匹配、科技創新牽引教育改革成效不顯著、教育科技人才一體貫通不順暢等結構性矛盾問題,創新性提出健全“四大機制”,促進教育培養人才、人才支撐科技、科技引領教育的良性循環。建立宏觀統籌協調機制,推動形成需求一體牽引、資源一體打通、機制一體塑造、項目一體部署、平臺一體打造的工作格局。完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構建與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實施資本市場建設“楚天行動”,引導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健全人才工作聯動機制,深化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深入推進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推廣實施“科技副總”“產業教授”項目,精準引進急需緊缺人才。深化正向激勵賦能機制,提高廣大教師潛心教書育人的內生動力。
任務導向,打造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實踐樣板
《意見》突出教育的先導性功能、科技的戰略性地位、人才的根本性作用,提出教育基礎支撐、科技創新引領、人才分類培養、暢通良性循環、營造良好生態等“五大舉措”,細化為二十項具體任務,全力打造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湖北“樣板間”。以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牽引,打響湖北實驗室品牌,在若干領域實現“國際領跑”,建設世界一流大科學裝置集群,強化重大創新平臺和重大攻關任務布局,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以打造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為牽引,瞄準“塔尖”,實施“尖刀”技術和“61020”全鏈條攻關,厚植人才根基,強化人才分類分級培養,激勵推動各層級科技人才躍級提升,以人才支撐教育發展、創新突破。以打造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為牽引,先行先試推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改革,激發育人新活力,催生育人新成效,以教育之強成就人才之強、賦能科技之強。
(作者系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