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個門禁系統,再也不怕進門難了!”近日,襄陽市襄城區龐公街道閘口社區部分小區門口新安裝的智慧門禁系統,讓外賣小哥稱贊不已。這個門禁系統能通過后臺數據分析,自動記錄并篩選出常客信息,將外賣小哥設為“常見人員”,進一步簡化進門流程,實現真正的刷臉即入。
據悉,襄城區聚集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共2000余人,職業類型涵蓋外賣配送員、快遞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近年來,為了服務好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襄城區通過聚“新”、暖“新”、同“新”三條主線,打造“友好場所”,暢通參與激勵機制,助力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更好融入基層治理。
建“新”陣地,暖“新”服務
臨近中午,幾位外賣小哥送完餐后來到襄城區北街商圈“紅色驛站”暨“2tk/UMwfqubWWbhJ0kO9hPju5WgGU0CsvDJHbjgzJes=小哥加油站”,將自帶的午餐放入微波爐加熱,然后圍坐在桌前,邊吃飯邊聊天。
這座驛站面積達300平方米,共上下三層,站內空調開放,飲用水充足,電視、飲水機、微波爐、應急藥箱、體溫測量儀、充電插排、充氣工具等愛心設施一應俱全。
北街位于襄陽古城正中心,是全市最熱鬧的商業街區之一,外賣小哥往往也更集中。北街商圈綜合黨委聯系區直相關職能部門,推進資源服務平臺下沉,將證照辦理、就業培訓、調解咨詢等高頻服務事項下沉驛站,做到“進一扇門、解萬家事”。
像這樣的驛站,襄城區共有20家。該區充分發揮“區級統籌、街道(鄉鎮)參與、社區主管”的三級聯建共管優勢,依托社區黨委兼職委員制度,升級改造暖“新”驛站,統一懸掛標識牌,配備常用設施和便民服務,實行“365天+12小時”免費開放,確保每家愛心驛站標識清晰、位置精準、服務便捷。同時,襄城區堅持以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需求為導向,定期開展普法宣傳、就業指導等有針對性的服務活動,持續更新和升級服務事項,打造暖“新”生活圈。
“外賣小哥不怕單多、活多,就怕電動車電池不夠用。”近日,閘口社區“一哥金點子信箱”收到了外賣小哥小屈的一則信息,他希望社區能幫助解決電動車換電問題。社區多方打聽,最終聯系到鐵塔公司,在酒精廠舊院紅色驛站一側安裝鋰電池換電樁,供使用換電模式電動車的外賣小哥使用,外賣小哥再也不怕“充電難”。
亮“新”身份,同“s16cXX846KC6T7CoWh5Ag7qjfN30nxnt/VSBRM4ZRlE=新”共治
今年5月,順豐快遞員徐立通過“共襄共治”微信小程序上報事件處置信息:“閘口社區紅色驛站上方有一大樹枝懸空在電線之上,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收到信息后,社區工作人員迅速前往查看,從收到“隨手拍”到隱患排除,還不到半個小時。
今年以來,襄城區新就業群體通過“共襄共治”微信小程序上報下井蓋松動、樓梯間易燃易爆、路燈不亮等問題70余件,成為基層治理不可或缺的“新”力量。
為充分發揮新就業群體走街串巷、進樓入戶、熟悉地情的行業優勢,襄城區聘請部分快遞配送員和外賣配送員成為移動網格員,引導新就業群體開展社區巡邏“隨手拍”、安全隱患“隨手報”、文明風尚“隨手宣”和樓道衛生“隨手清”等志愿服務活動,變服務對象為治理力量。
同時,針對新就業群體行業跨度大、流動性強的特點,襄城區分別在美聯商圈、北街商圈和武商樓宇成立了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流動黨支部,常態化開展“亮身份、找組織”行動,引導黨員向組織報到。今年以來,先后有30余名黨員“小哥”主動向組織報到,影響和帶動“小哥”參與基層治理200余人次。
“我們將持續開展暖‘新’系列活動,用心用情做好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思想引導和凝聚服務工作,把黨組織的溫暖實實在在傳遞到他們身邊,讓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和基層治理常態化‘雙向奔赴’。”襄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靈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