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可見言語中與人為善的道德觀念,“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盡顯言語中坦誠相待的處世之道,“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可知言語中謹言慎行的交往智慧。言語是每個人的權利和自由,但要言之有道,方能助我們行穩致遠。
言之有道,需要懂得善言的藝術,以婉轉之辭春風化雨,溫暖人心。
君可見,張桂梅在山區創辦免費女高,為了招生,挨家挨戶做家長的思想工作,走到哪,她就把溫暖熾熱的話帶到哪,在此期間,她吃了不少次“閉門羹”,最終憑著暖言善語和赤誠之心,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實現了將無數女孩送出大山的理想。所謂善言,絕不只是說好聽的話,而是以一種柔和真誠的方式與人溝通。千萬不要小瞧它的力量,每一句善言都可以灌注到人的心田里,并傳播到地球上各個角落,在善言的傳遞中,每個人都將在改善自我的同時改善世界。
言之有道,需要敢于直言的坦誠,以直言正論一語道破關鍵之所在。
君可見,魏征在歷史上以敢于直言為人稱道。他敢于在別人不敢言之際,一語點明朝政之弊病。在中國歷史上像魏征這樣有實見灼知、敢于直言相爭的直臣不在少數,他們對于匡正時政和風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魯迅先生亦曾言:“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在風雨如晦的舊中國,他的《吶喊》之聲響破天際,具有開天辟地之力,推動了中國民眾思想的解放。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也要學會敢于發聲,說真話、說實話,寧做瀝血歌唱的鳥,不做沉默無聲的魚。
言之有道,需要言不妄出的謹慎,以謹言慎言保養自己的品德修為。
君可見,“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言辭乃心之映象,倉促言辭是心思浮動、定力薄弱的表現,而智者知曉自己的狹隘,于是不輕易出言,一旦出言一定在審慎的體察與思考之后。所以《禮記》中有這樣的表述:“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作為新時代青年,在敢于發聲的同時,也要注意知禮守節,在發言時認請時間與場合,保持理性與謹慎。要知道,一個錯誤的言論或許無足輕重,但“一犬吠影,百犬吠聲”,匯聚在一起就是積羽沉舟、積毀銷骨,對他人和社會都會造成無法磨滅的傷害。
《周易》中有金玉良言:“君子藏器于身,適時而動。”言之有道又何嘗不是我們行走于世的傍身利器呢?善言彰顯著溫暖通達之智慧,直言表現出敢為人先的膽識,慎言透露出知禮守節的修養,三者并非相互對立,而是相互交融、你中有我。只有調和好三者,才算言之有道,助我們行穩致遠、一葦遠航。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腳步永不停歇。千百年前,先賢總結出的語言智慧在后世仍然熠熠生輝。如今,在河清海晏的華夏大地上,百年宏圖徐徐展開,愿我輩將言之有道銘記于心,不負盛世,為人生增光添彩。
【評析】
文章結構分明,從懂得善言、敢于直言、謹言慎言這三個方面論述“言之有道”,思路清晰。舉例典型,如論述第一個分論點時所舉張桂梅的事例,在具體敘述事件后進行議論分析,很好地闡明了觀點。說理透徹,引用名言恰切而充分,增強了論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