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
近日,一句臺詞“人生,易如反掌”在短視頻平臺火了,并在網(wǎng)絡上引發(fā)了廣泛的討論和熱議。這句臺詞源自外文電視劇《四重奏》。據(jù)悉,這句臺詞的原臺詞直譯的意思是“人生超簡單的”,而中文字幕組配的卻是“人生,易如反掌”,這樣的翻譯著實令人拍案叫絕。
[多維][解讀]
一 學會變通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句名言告訴人們要學會變通。尤其是在“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時,變通往往可以帶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外文電視劇《四重奏》中臺詞的變通翻譯,就讓人們感受到了這一點。
二 文化底蘊
漢語具有深厚的底蘊,這種底蘊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沉淀。從遠古的甲骨文到筆走龍蛇的書法藝術(shù),從宏遠精妙的文言文到優(yōu)美華麗的詩詞歌賦,前人留下的成語典故浩如煙海,隨時隨地信手拈來,短短幾個字便可以表達出無窮的意味。外文電視劇《四重奏》中的這句巧妙翻譯的臺詞“人生,易如反掌”不正如此嗎?
三 拿來主義
魯迅先生早年寫過一篇《拿來主義》的文章,文中說:“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比缃?,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拿來,并且成為拿來之物的新主人,拿來之物,也變成了面目一新的為我們所喜聞樂見的事物。外文電視劇《四重奏》就是我們拿來之物,劇中臺詞“人生,易如反掌”,則顯示了我們拿來之后的創(chuàng)新意識。
時評優(yōu)選
漢語的魅力從何而來
尹雙紅
近段時間,“人生,易如反掌”這句臺詞在網(wǎng)絡上熱度頗高。這耳熟能詳?shù)脑?,為何能撥動網(wǎng)友心弦?原來,這句外文電視劇的臺詞,本可直譯為“人生超簡單的”,翻譯卻用心地配合劇中角色攤開手掌的動作,將其意譯為“人生,易如反掌”,使表達更加貼切生動。
兩句臺詞,含義相同,韻味卻不同。像這樣的點睛之筆,在翻譯中并不少見。有一首英文詩直譯是“我喜歡這個世界上的三樣東西,太陽、月亮和你。太陽代表早晨,月亮代表晚上,你代表永恒”。在譯者的“妙筆生花”下,被意譯為“浮世三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不僅表達更簡練,而且內(nèi)涵更豐富,意味深長。日用而不覺的漢語韻味,讓人深深折服。
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zhuǎn)換,更是文化的交流。翻譯追求信、達、雅,簡單來說,就是準確、通順、優(yōu)美。比如,電影《魂斷藍橋》的原名,直譯過來是《滑鐵盧橋》。譯為《魂斷藍橋》,不僅凸顯了電影主題,烘托了哀傷氛圍,更為其增添了文化底蘊。因為“藍橋”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常常象征愛情。在唐代小說《傳奇·裴航》里,男女主人公正是在藍橋邂逅,蘇軾詞句“藍橋何處覓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又為“藍橋”賦予了求而不得之感。而這些元素,構(gòu)成我們理解“藍橋”的背景知識,成就了這一經(jīng)典譯名。從這個角度也能理解,為何說漢語文化是“高語境”文化。
漢語博大精深,不僅是語言交流的工具,更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說到江南,浮現(xiàn)在眼前的,大概率不是地理位置上的長江以南,而是煙雨朦朧、小橋流水;說到塞北,很難不想到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望月是思鄉(xiāng)、折柳是送別、紅豆即相思……薪火相傳、綿延不絕的5000多年中華文明,為漢語注入了豐富內(nèi)涵。有人說,漢字“橫平豎直皆風骨,撇捺飛揚是血脈”。的確,提筆揮墨,一筆一畫之間,寫就的不僅是文字,更是深厚的文化積淀。
在發(fā)展流變中,漢語的表達效率不斷提升。比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三個短句,省去了一切連接、修飾,全由名詞并列而成。高度凝練的表達下,九種景物看似獨立存在,實則互相照應、有機相融,構(gòu)建出一幅蕭瑟秋景,游子離家、悲秋之情溢于言表。光是簡練還遠遠不夠,古往今來,文人墨客還追求平仄、對仗和押韻的音律之美,善用比喻、比擬、用典等修辭手法,讓有限的文字言短而意長、辭約而旨豐。將豐富的意涵濃縮于只言片語之中,讓漢語整體呈現(xiàn)出詩性之美,有人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適合寫詩的語言之一,可謂得之。
語言的使用場景、人們的表達習慣總是因時而異、因勢而新。當前,網(wǎng)絡用語層出不窮,漢語詞匯不斷迭代更新。比如,“點贊”“二維碼”等詞語由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衍生而來,已被收錄進《新華詞典》;一些傳播范圍較廣的日常用語,如“網(wǎng)紅”“腦洞”等也被增補到新版《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不乏有人擔憂漢語的生態(tài)受到影響,然而,語言的新陳代謝是客觀規(guī)律。正是在這樣的與時俱進中,漢語的實用性得到強化,適用的場景更加廣泛,古老的漢語得以始終保持年輕態(tài)。
古今幾千年,縱橫數(shù)萬里。綿延不息的漢語,讓今天的我們可以跨越時間,與千百年前的古人實現(xiàn)情感共鳴;讓華夏兒女即便隔著千山萬水,也能彼此感同身受。當更多人由衷地感嘆漢語的魅力,漢語延續(xù)發(fā)展就有了更深厚的土壤,文化認同也就有了更牢固的紐帶。
(摘編自《人民日報》)
寫作借鑒
本文彰顯了作者豐厚的人文積淀。正是豐厚的文化積淀,才能使作者在評論“人生,易如反掌”這一火爆的臺詞時引經(jīng)據(jù)典,侃侃而談,“古今幾千年,縱橫數(shù)萬里”,仿佛是在給讀者上一堂精彩的文化通識課。人們有理由相信,讀者閱讀這樣的文章,能夠在充分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愉悅感、贊嘆作者的學識的同時,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實戰(zhàn)考場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好的臺詞中蘊藏著深厚的韻味和哲理。如電視劇《嘿!老頭》中有一段臺詞:“人第一次長大是在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長大是發(fā)現(xiàn)即使再怎么努力,有些事終究還是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長大是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
以上材料給了你什么啟發(fā)?請根據(jù)材料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800字。
參考立意
1. 成長的內(nèi)涵;
2. 成長的真諦;
3. 人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