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速遞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離婁上》
霜髭擁頷對窮秋,著白貂裘獨上樓。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 ——唐·張為《漁陽將軍》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近代·秋瑾《對酒》
中國古代詩書的浩瀚長卷,記載著家國一體,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上述材料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怎樣的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以“也談‘家國情懷’”為主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初稿呈現
也談“家國情懷”
一考生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為什么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中華文化未曾中斷,正是因為家國情懷根植在我們心中。而今,青年追夢更應承續家國情懷,照亮理想之路。
家國情懷是一盞照亮前行方向的明燈。“大山的女兒”廣西百色百坭村的書記黃文秀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她曾告訴父親留在北京可以獲得高薪,卻在畢業后毅然回到家鄉參與建設。她僅在十平方米的辦公室里,兩本駐村日記標記出村里的每一條路,每一戶貧困戶的貧困原因。她總認為自己還不夠勇敢,卻用生命在脫貧戰場上開出醒目的黃花。同樣,“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在北大的畢業調劑時決定前往敦煌。從未名湖畔到敦煌,意味著與安逸的日子告別。她舍半生獻給茫茫大漠,只為點亮她內心的明燈。我們的一生總會面臨許多選擇,而家國情懷于心中,像吹散浮云的那陣清風,讓我們認清內心,舍下浮華,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家國情懷是吹響的沖鋒號角,激勵著我們努力拼搏,從不放棄。王亞平在三十多歲的年紀選擇從飛行員到宇航員的身份轉變,這背后是無數次艱苦的訓練。她承諾女兒,成為“摘星星的媽媽”便是家國情懷的真切證明。留守兒童陳祥榕在十八歲那年成為一名軍人,全家為他驕傲。從那刻起,他不僅是要守護自己的小家,更要擔起守護大家的責任。他寫下“清澈的愛,只為中國”,卻在第二年犧牲在祖國邊防。而那句話,帶著青年家國情懷的熱切,回響在每個人的心中。
家國情懷是人們在困難中堅守的精神支柱。向沙漠宣戰的王有德,一生只干一件事情——治沙,他的堅持不懈讓毛烏素沙漠后退。重慶巫山縣的毛相林,開鑿出“絕壁天路”。林鳴在港珠澳大橋建造過程中,堅持嘗試被國外專家所質疑的半鋼性結構,在生病做完手術后七天便披著毛毯來到工地。最終,港珠澳大橋建成并順利通車。
在這個時刻播種、時刻開花、時刻結果的時代,家國情懷成為我們堅定的信念、明確的方向和不竭的動力。正因如此,青年一代更應該踏實肯干、勤勞奮進、勇于創新,在寬闊的時代道路上,堅定承續家國情懷,不懼未來挑戰,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望聞問切】
全文觀點鮮明,層次清晰,但還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開篇對于“家國情懷”的內涵闡釋不足,未和主體部分形成呼應。其次,主體部分結構失調,前重后輕。再次,主體部分有敘無議,說理不足。最后,語言單薄,缺乏文采。
升格展示
也談“家國情懷”
一考生
回望歷史的天空,家國情懷熠熠生輝;跨越時間的長河,家國情懷綿綿不斷。身處時代洪流,今日之家國情懷,不僅有千百年來對有識之士救世濟民擔當之心的繼承,更飽含青年一代深愛吾國、使命在肩的生命自覺。它當似明燈,如號角,為支柱,引領著無數青年在追夢路上,永葆初心,勇毅前行。①
家國情懷好似一盞明燈,照亮追逐理想的路。將個人的追求與國家的需要相融合,追逐理想的路便不覺得苦。“大山的女兒”黃文秀舍小家為大家,離開繁華都市,回到家鄉參與建設。她用生命在脫貧戰場上開出醒目的黃花。“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告別詩意的未名湖畔,來到文明的圣地敦煌。她舍半生給茫茫大漠,只為守住那文化的碎片。我們的一生總會面臨許多選擇,家國情懷于心中,好似那盞引領人前行的明燈,讓我們認清內心,舍下浮華,做出最正確的決定。②
家國情懷宛如一支號角,吹響奮然前行的歌。以身許國,是軍人的使命;不懼犧牲,是青年的擔當。“你退后,讓我來!”排雷英雄杜富國用自己的身軀筑起了保護戰友的一道墻。“清澈的愛,只為中國!”年輕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陳祥褣用生命護衛祖國的邊防!不畏困難,不懼犧牲;心系家國,舍生取義。這是新一代中國青年的赤子之心——無論經受何種考驗,都能永葆初心;無論做出何種犧牲,都能無怨無悔。年輕人的成長總會面臨很多誘惑,家國情懷于心中,好似那支高亢激越的號角,讓我們直面艱難,堅韌勇敢,奔赴最危險的戰場。③
家國情懷當為精神支柱,撐起民族復興的帆。至真至深的家國情懷,沉淀于艱辛的付出。向沙漠宣戰的王有德,一生只干一件事情——治沙,他的堅持不懈讓毛烏素沙漠后退。重慶巫山縣的毛相林,開鑿出“絕壁天路”,帶領村民走向致富路。超級工程的跨越者——林鳴,在港珠澳大橋建造過程中,堅持嘗試被國外專家所質疑的半鋼性結構,最終取得成功。收獲總是與耕耘相伴,勝利總是與拼搏同行。為了強國夢想,有科學家嘔心瀝血,有大國工匠篳路藍縷,有農民兄弟揮汗如雨。中華巨輪在迎風遠航中,風雨從來不曾缺席。家國情懷于心中,好似那穩如磐石的精神支柱,讓無數你我攜手并肩,持續奮斗,撐起民族復興的帆。④
魯迅先生有言:“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身處這風云變幻的時代,家國情懷當成為我們堅定的信念、明確的方向和不竭的動力。也正因如此,青年一代更應該踏實肯干、勤勞奮進、勇于創新,在寬闊的時代道路上,堅定承續家國情懷,不懼未來挑戰,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⑤
①以排比句式啟篇,闡述“家國情懷”的歷史性。隨后,借用比喻點出核心概念的豐富內涵。提出中心論點,形象直接。
②本段先敘后議,事例典型,緊扣觀點;議論照應前文,結構嚴謹。
③以號角作比,形象地說明了家國情懷的重大意義。事例動人,語言富有感染力。
④論據翔實,既有點的精當論述,又有面的概括簡敘;內容上與前兩段構成遞進關系,立意再高一層。
⑤引用名言,承上啟下,照應標題,收尾有力。
【升格評析】
升格后的作品立意精準,語言簡潔,結構嚴謹。主體部分論證更緊扣論點,事例豐富,嚴密有力,語言表達流暢而生動,富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