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正”“止”這三個字看似簡單,實則蘊含無限妙理。上進、正心、知止也是對青年人的行為要求。用上進去追求“稼穡蓬勃,夢想熠熠”;用守正去追求“萬變守其本,吾心持長青”;用知止去畫出方圓邊界,如此方能實現自我價值,立于時代潮頭。
以上進為楫,乘流擊汰。在“內卷”的社會中,青年人需要上進,否則即會被社會淘汰。江夢南用助聽器和手語成功考入名牌大學,是上進在助推她前行。蘇翊鳴從演員改行成為運動員,為國爭光,是上進心在跳動。有上進才會有拼搏,有拼搏才會有發展。夢想需要扎根上進的土壤,方能開出現實的繁花,時代需要上進的青年人。
以正心為槳,劈波斬浪。萬變所出,唯“正心”不從。青年人應懂得守正,不要在紛繁世界中迷失自我。廿二春秋,櫛風沐雨,開拓宇宙真知的是南仁東;卅六寒暑,篳路藍縷,換取危崖通滑流的是黃大發;五十星霜,深藏功與名,叫瀚海黃沙騰核云的是林ff6f5e9a49031074c2825b98df7dceb89e72fd28ccbf0acf27ad270077a291c8俊rha6J8ogKpX/RflEcqzpEQ6dDZdQ91/AsfiNYKtBNkk=德。我們應學習老一代偉人的守正之道。不問功名,不圖名利,默默躬耕一代偉業,用正心推動時代前進。時代需要有一顆正心的青年人,有一顆正心,方能守得云心自在清明。用自己不沉重亦不飄逸的靈魂,定一顆安耐毀譽、紋絲不動的正心。
“止”這個字似乎不符合青年的價值標準,但“止”絕非停止、躺平,而是“知止”。“高山仰止,且行且止”是一種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哲學境界;“止于至善”更是一種極高的價值標準。青年人在上進正心的同時,也應用“止”來平復過急的功利心,接受自己與他人身上的不完美。李清照曾不滿蘇東坡之詞偶不合音律,但無礙他“大江東去”的豪邁;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字字珠璣,流芳百世,而王羲之偶有的敗筆無礙他千古第一的美名。時時出彩,則無以顯其精彩。知止方得行。偶有一葉落,不失為人生的華章。莫將自己縛于吹毛求疵的囹圄,可用“止”來助推前行。
手執新筆,心繪前程。青年應用上進與正心把握時代脈搏,用知止解除無謂束縛。上進正心,知止得行,在奮斗與包容的心態中,闖一片錦繡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