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弘揚教育家精神的目標、途徑和措施,強調以教育家精神引領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教育家精神不僅僅是教育家獨有的精神特質,也應該融入每一位教師的專業和職業之中,是對新時代教師專業特征與內涵的詮釋。這也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言之,教師必須做好幾項“修煉”。
修煉師德,用愛心鑄造師魂。“愛心是根,育人為本”,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智慧的啟迪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響者和成長的引路人。某種意義上,教師就是在塑造國家的未來,塑造國家的氣質和內涵。當教師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聯系起來后,就會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從而更好地擔負起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這份使命,這樣的責任和擔當,構成了師德的“壓艙之石”。師德和師愛是教師發展的力量之源。教師的愛應該貫穿于教書育人的全過程。
修煉素養,用學習磨煉師藝。一個優秀的教師空有一腔熱情、一顆愛心遠遠不夠,還要德才兼備。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真諦在于磨煉。教師應追求專業成長的自覺,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育風格。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做一個教育的有心人。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堅持向書本學、向名師學、向同伴學,多讀書、多交流、多反思;要養成寫教育日記、教學反思的好習慣,不斷總結工作中的得與失;要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活動,在活動中不斷提升育人水平。這既需要虛懷若谷的心態,也需要永不懈怠的姿態,更需要永遠在路上的狀態。
修煉課堂,用創新引領改革。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組織者、引導者、推動者等多重角色。實現減負增效,關鍵在教師。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新型教學關系、新型課堂,讓每個孩子都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課堂是變化的,學生更是千差萬別,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把研究學生、研究課堂作為終身課題。教師的人生價值實現在課堂,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應通過課堂來實現。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師魂。”對教師而言,選擇教育就是選擇修煉:修煉師德,修煉素養,修煉課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教育家精神在教師中落地生根。lt;E:\初中生\教科研\教科研 10月\尾標.tifgt;
(作者系正高級教師、江蘇省教育家型校長創新培育計劃培養對象、江蘇省名校長工作室領銜人,現為宿遷學院附屬學校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