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試驗作為一項基礎性的社會公益工作,是制定作物灌溉定額與灌溉制度、開展農田灌排工程規劃設計、促進灌溉工程科學管理與運行、提高農業用水效率、落實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推動水權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據,也是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提高水肥資源高效利用、降低農業災害風險、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推進生態灌區建設的重要保證。水利部于2015年編制完成了《全國灌溉試驗站網規劃》,明確了灌溉試驗站網建設的目標與任務。各省相關部門及專家學者在國內外灌溉試驗站網建設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就灌溉試驗站網建設與運行管理開展了探索研究,提出了針對各地流域特點的意見建議,對灌溉試驗站網建設決策及運行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農業灌溉方式、節水灌溉技術、作物品種和種植結構的變化,以往大多數灌溉試驗結果難以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亟需通過開展變化條件下相關灌溉試驗來重新確定不同作物的灌溉制度。因此,需要完善灌溉試驗站網體系,獲取系統、精準的基礎灌溉試驗資料。
一、甘肅省灌溉試驗站網建設歷程
甘肅省灌溉試驗工作起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全省陸續建成灌溉試驗站點35個,分布于酒泉、張掖、武威、蘭州、白銀、臨夏、天水、平涼、慶陽、隴南10個市州。多年來,各地試驗站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水源、作物種類,相繼進行了灌區主要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及地面灌水技術、地膜覆蓋、日光溫室滴灌需水量及灌溉制度試驗等,為灌區農業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灌溉試驗成果。20世紀90年代,隨著水資源的短缺和節水灌溉的新要求,省上集中科研經費,重點扶持了有條件并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市)中心站,并成立了省級中心站、重點進行了高效節水灌溉新技術的研究、引進、示范和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節水增產效果,推動了全省節水灌溉工作的進程。2015年水利部編制的《全國灌溉試驗站網建設規劃》中,甘肅省有6個站列入。目前全省在冊灌溉試驗站有16處,其中灌溉試驗中心站1處,重點站5處,一般站9處,其他站1處。因機構改革、編制撤銷、經費短缺等原因,現在正常運行的站點只剩10處。
二、甘肅省灌溉試驗站網建設運行的困境
(一)灌溉試驗站點數量和覆蓋面不全
甘肅省灌溉試驗站點數量偏少,觀測數據代表性不全面。近年來,因機構改革及經費限制等因素,部分試驗站已撤銷編制或停止試驗,正常運行的10處站點主要分布在河西片區、中部片區、隴東片區、臨夏片區,天水片區、隴南片區、甘南片區的覆蓋面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基礎設施及儀器設備落后
甘肅省大部分灌溉試驗站點作物需水測坑、蒸滲儀等試驗設施大部分沒有配置或配置標準較低,維修保養與更新不及時甚至沒有開展,設備老化,技術過時,試驗功能逐步喪失;實驗儀器的類型和數量參差不齊,配置水平低,測試精度低,測試方法落后,測試結果質量不盡如人意。甘肅省灌溉試驗站多為20世紀70-80年代建設,后續投入更新較少,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進展緩慢,不能適應新時代灌溉試驗發展及數據觀測精度的要求。
(三)灌溉試驗站網運行管理工作有待提升
目前,甘肅省水利主管部門對站網運行管理職責沒有明確,全省分片區灌溉試驗規劃落后。各級灌溉試驗站工作基本服務于所屬單位相關科研項目。省中心站和重點站及一般站之間隸屬關系不明,管理體系運轉不良,工作職責落實有待提高,灌溉試驗站網在全省灌溉指導與培訓中的作用有待提升。
(四)試驗站系統性的試驗研究尚未開展
受各種因素影響,各級灌溉試驗站對農田灌溉基礎數據的觀測采集工作不夠重視,對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溉水利用系數等基礎數據的觀測、采集、整理分析缺乏統一安排部署。部分試驗站受經費、設備和人力的影響均未開展長系列、規律性的農業灌溉基礎數據采集、整理分析工作。另外,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及科技主管部門對灌溉制度、作物需水、灌溉水利用系數等相關試驗類課題不重視,在資金、技術人員安排上未給予支持。
(五)試驗站技術人員不足
全省現有的灌溉試驗站網工作人員編制大部分掛靠于其他單位,部分人員是臨時聘用崗位,其工作職責主要由所屬單位安排,包括研究課題或技術服務,缺乏專門從事灌溉試驗工作的技術人員。同時,所有灌溉試驗站均位于偏僻的郊區或農村,工作環境艱苦且內容單一,晉升空間有限,導致人才隊伍的更新與補充受到阻礙。現有灌溉試驗從業人員學歷偏低,人數不足,外語水平不高,對于新型儀器設備的操作及數據處理方法的掌握也不夠,難以滿足應用現代技術及高精尖設備開展灌溉試驗研究工作的需要。
(六)灌溉試驗站試驗及示范用地不足
全省部分灌溉試驗站成立至今,一直租用農戶的耕地進行灌溉試驗工作,沒有固定試驗場地,無法在租用土地上修建相關觀測設施,布置試驗設備,試驗的連續性無法保證。另外部分試驗站占地面積較小或原有試驗用地被地方政府征用,不能滿足灌溉試驗站最低試驗用地1.0公頃的建設要求。
三、甘肅省灌溉試驗站網建設與運行管理對策
(一)加快灌溉試驗站網建設步伐
2015年編制的全省灌溉試驗站網規劃,既是當前時期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甘肅省灌溉試驗站網建設的重要指導,主管部門應按照建設規劃的內容和要求,明確各自責任,落實建設資金,推動規劃中所列灌溉試驗站的更新改造及新建任務;明確灌溉試驗站網的公益性職能,落實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建立灌溉試驗持續穩定運行長效機制,為保障后續開展系統的灌溉試驗需求。各級灌溉試驗站應依據全省灌溉試驗站網建設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主要建設內容,編制相應的建設方案。甘肅省水利廳協調落實灌溉試驗中心站與地方灌溉試驗站點的信息互聯互通,構建優勢互補且各具地方特色的灌溉試驗網絡。
(二)明確并保障灌溉試驗資金來源
灌溉試驗是純公益性事業,服務于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應建立多級投入機制,形成相對穩定持續的投入機制,做到供給渠道明確,數量充足。以課題研究和基礎建設等方式研究制定經費保障措施,保證灌溉試驗站儀器設備更新、灌溉試驗及科研任務正常開展所需的經費。
(三)推進灌溉相關省級立法工作
水利部印發的《關于加強灌溉試驗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有力推動了全國灌溉站網的快速發展,但灌溉試驗站網行業管理始終沒能有效落實。需要通過省級立法落實,使灌溉試驗站網管理得到有效實施,站網基礎設施及儀器設備得到及時更新與升級,試驗用地得到保障,灌溉資料的積累和可持續得到落實。應結合甘肅省特點,在征求各相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通過立法出臺灌溉辦法或條例,從根本上穩固灌溉試驗站網體系工作。
(四)明確職責實現可持續運行管理
充分發揮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統籌協調作用,全面梳理中心站和重點站之間的職責,建立層級管理體系,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職責,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監督體系。建立交流與溝通機制,明確目標,利用合適的溝通渠道,建立規則,促進灌溉試驗協作與互補研究,努力實現全省灌溉試驗站網建設規劃確定的目標。建議各級灌溉試驗站均單獨設置,要有獨立法人資格、落實試驗用地,按《灌溉試驗規范》(SL13-2015)要求配置人員編制,所需的基本事業費根據站點級別由各級財政統籌解決。
(五)做好灌溉試驗成果的轉化與推廣應用
灌溉試驗站要按所在區域灌溉及作物栽培特點,為區域作物在不同變化條件下的需水規律進行分析,制定相應的灌溉制度、用水定額、節水型灌區規劃與建設、區域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灌溉效益評估、種植結構的調整、土壤墑情監測預報以及節水灌溉技術與設備的研發等工作奠定基礎性試驗資料。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推進節水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及設備應用推廣,為農業生產提供有效的技術指導、培訓和服務。
(六)搭建全省灌溉試驗交流協作平臺
目前全省部分灌溉試驗站資源優勢明顯,已與全國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深入合作,但各試驗站在指導全省灌溉工作中缺乏統一規劃或整體安排。因此,建議從全省農村水利工作與農業集約高效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明確各片區灌溉試驗協作互補研究任務,組織全省灌溉試驗站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和地方代表性的灌溉試驗研究,以促進對實踐的指導。這將切實推動甘肅省灌溉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七)穩固人才隊伍提高業務水平
落實人員編制及待遇,穩定灌溉試驗科技隊伍。堅持自主培養與引進人才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與省內外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開展課題合作的機會,積極鍛煉和培養現有的技術人員。同時,加強業務交流與學習,參與相關的業務知識培訓,逐步提升整體業務能力。要從野外津貼與補助、優先晉級、優先評定職稱、優先課題與經費支持等方面解決引進人才的后顧之憂,在留住現有人才的基礎上適當引進人才,從根本上解決技術人才不足的問題。
四、結語
灌溉試驗是農業節水工作的基礎,對普及噴灌、滴灌、管道輸水灌溉等節水灌溉技術,實現適時、適量、精準、科學灌溉意義重大。在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的治水方針中仍需灌溉試驗提供基礎支撐。與全國灌溉試驗工作較為先進的省市相比,甘肅省在灌溉試驗站網的建設及灌溉試驗的開展方面明顯處于滯后狀態。在未來發展中,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門加大灌溉試驗工作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灌溉試驗技術人員也應進一步提升自身能力,掌握新方法、新技術,積極推動灌溉試驗站網建設,促進甘肅省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