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充分發揮大單元主題教學的優勢,高中歷史教師應重視對單元教學內容的整合。文章簡述了在開展高中歷史大單元主題教學時整合教學內容的必要性,并結合具體教學案例討論如何通過確定大單元教學主題、制訂教學目標、設計問題鏈等策略保障教學內容整合質量。
【關鍵詞】高中歷史;大單元主題教學;內容整合
作者簡介:楊景秀(1988—),女,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第一中學。
統編版高中歷史教材的知識覆蓋范圍廣、時空跨度大,但是部分高中針對高一高二學生安排的歷史課時相對較少,導致教師在組織教學時面臨巨大挑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教學與評價建議”提醒教師“深入分析課程結構,合理整合教學內容”。為了逐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嘗試組織大單元主題教學活動,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圍繞特定的主題精心整合內容、創設情境、實施教學。
一、高中歷史大單元主題教學內容整合的必要性
在當下,高中歷史課程需要培養的是擁有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家國情懷和較強思辨能力的人才,高中歷史教師應該適時改變評價學生學習成效的體系,不再以知識儲備量和記憶史實的準確度作為評價標準。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也應從重點關注單一歷史事物、歷史現象向關注大概念、大單元、大問題轉變。統編版教材“通史+主題”的單元結構也適合教師實施大單元教學。以單元主題為引領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也有助于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和提高綜合能力。
二、大單元主題教學內容整合策略
(一)根據教材確定主題、整合內容
教材是教與學的工具。為了高效利用教材組織教學活動,教師應在教學前分析教材具體內容和編寫邏輯,確定大單元教學主題,再圍繞大單元教學主題整合教學內容。在主題的引領下,教師可以更有效地篩選教學素材,更順利地設計教學活動[1]。
1.依據課程標準提煉主題
課程標準將高中歷史必修課程劃分為多個專題,并分析了這些專題的教學主題、內容。教師在開展大單元主題教學時,應在整合單元內容前深入研讀課程標準的相應片段,提煉出大單元教學主題,為整合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找準切入點。同時,教師可以圍繞大單元教學主題適當引入課外資源,如相關歷史文獻、影視資料等,以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還可以圍繞大單元教學主題整合其他學科知識,打造跨學科歷史課堂。
下面,筆者以部編版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的教學為例進行說明。首先,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標準的分析整合該單元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和第7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和過程為教學重難點,教師需要適當收集有關的課外資料,輔助學生理解上述內容。其次,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中的內容。“全球航路的開辟”一課介紹了新航路開辟的動因、條件和過程,并簡要介紹了其他航路的開辟;“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一課具體分析了新航路的開辟如何使人類從分散走向整體,涉及人口遷移、動植物交換、疾病傳播、商品的世界性流動等內容。最后,教師可以根據上述內容提煉大單元教學主題——“全球聯系的建立與時代的變革”,并圍繞單元主題將教學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大航海時代的全球聯系和時代變革下的世界格局。為了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深度,教師可以適當補充一些介紹航海家事跡的文學作品片段和影視資料;也可以適當補充介紹航海路線選擇與地理環境、物種大交換之間關系的文章,讓學生了解相關地理、生物知識。
2.聚焦核心素養
在大單元主題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整合教學內容時,還應聚焦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確保教學活動可以有效推動學生發展。而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從核心素養的不同方面出發分析教學內容,找出適合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切入點。部分教師的教學困惑是,不確定自己是否需要在每次開展大單元教學時都兼顧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五方面培養目標。筆者以為,在每次開展大單元教學時都兼顧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五方面培養目標這一想法并不現實,可能導致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束手束腳,想不出如何設計高效的歷史課堂。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確保教學內容具有邏輯性、層次性、趣味性,教師可以聚焦核心素養的一個或兩個方面設計教學活動,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以及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其他方面核心素養[2]。
以部編版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十單元“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圍繞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的目標整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師在教授這一單元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在改革開放后在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國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教師可以據此提煉“偉大轉折顯特色,巨大成就奔富強”的大單元教學主題。此后,教師可以結合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的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并給教學內容劃分層次,確保教學內容具有層次性和邏輯性。根據上述目標,教師可以將該單元第27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的教學主題定為“偉大轉折 特色出現—偉大的中國富起來”;第28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的教學主題定為“深化改革 砥礪前行—中華民族強起來”,然后從這些內容出發精心篩選教學素材、設計教學活動。
(二)立足課程標準與學生學情制訂教學目標
教師在確定大單元教學主題后,還應認真考慮教學目標。大單元教學的教學目標不僅要與教學主題有密切聯系,還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學情。為了保證教學內容具有連貫性,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探索自己可以如何有效制訂教學目標、精簡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系統化。
1.研讀課程標準,把握教學重難點
課程標準是編寫教材、設計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教師應深入研讀其中的具體要求,找準教學的著力點與突破點[3]。在實際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對比舊版本和新版本課程標準,把握課程標準的變化趨勢,重點解讀新增內容。
下面,筆者以部編版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八單元第23課“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的教學為例進行說明。首先,相較于舊版本,這一版課程標準圍繞“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包括引導學生“感悟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以及“認識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等。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教師要著重考慮以上內容。其次,教師應明確這一課在這一單元中的重要性,以及這部分內容既涉及中國史,也涉及世界史。最后,教師需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制訂教學目標,從國內、世界兩個視角出發整合知識。教師可以由此把本單元教學主題提煉為“浴火重生的中華民族”,把本課的教學主題提煉為“英勇不懈抗爭 帶來光明前景”。
2.給教學目標劃分層次
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教師還應確保教學目標具有層次性,能推動不同水平的學生發展[4]。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采取措施來細化教學目標:第一,分析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量與知識結構;第二,分析學生的課堂學習態度與學習表現,合理預估其學習能力;第三,分析學生可能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總結教學重難點。
下面,筆者以部編版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的教學為例進行說明。為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和知識結構,教師需要設計一些課前問題,如“隋朝滅亡與其他朝代滅亡的情況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隋唐時期社會高度繁榮”等。在明確學生的實際學情后,教師需要評估學生的課堂學習態度與學習表現,并深入分析教材內容,總結教學重難點。具體分析上述內容后,教師就可以逐步細化教學目標,讓教學目標更有層次。
(三)圍繞核心概念設計問題鏈,開展拓展教學
在組織大單元主題教學活動時,教師還應圍繞核心概念設計問題鏈,把歷史教學與現實問題聯系起來,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推動學生展開更深入的探索[5]。
下面,筆者以部編版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的教學為例進行說明。將大單元教學主題確定為“中國版圖奠定 盛世潛伏危機”后,教師可以圍繞“版圖奠定”這一核心概念設計問題鏈。
【主問題】明清時期中國版圖是如何確定的?
子問題1.明朝建立后,統治者采取了哪些關鍵措施來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
子問題2.清朝建立后,統治者如何在繼承明朝的疆域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疆域?
子問題3.在明清時代,我國哪些重要的地理邊界被確定下來了?
【主問題】版圖奠定對中國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
子問題1.版圖奠定對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有何作用?
子問題2.版圖奠定對后世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了哪些具體影響?
三、進行高中歷史大單元主題教學內容整合時的注意事項
在整合高中歷史大單元主題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關注以下兩方面內容,以確保教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系統性,能夠有效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一)確保大單元教學主題的統攝性
大單元教學主題應該是教師整合教學內容的核心,在制訂教學目標、篩選教學素材時,教師均應
以大單元教學主題為重要依據,避免教學內容過于碎片化。
(二)注重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
在整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后,教師還應注重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盡量通過一系列巧妙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6]。
結語
在進行高中歷史大單元主題教學內容整合時,教師不僅應該注意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和系統性,還應確保教學內容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此,教師需要深入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確定清晰的大單元教學主題,制訂有層次性的教學目標以及具有啟發性的問題鏈,并據此整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以切實推動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李芮.深度學習下高中歷史大單元主題教學探索:以“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為例[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23(12):7-9.
[2]徐藍,朱漢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谷宇.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歷史單元教學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2023(35):81-83.
[4]黃秋娟.深度學習視角下高中歷史單元教學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3(33):97-99.
[5]朱姍姍.立足學科素養引導深入學習:淺談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實施[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3(9):35-36.
[6]陳志剛,杜芳.基于主題教學的高中統編教材內容整合[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20(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