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具有積極作用。文章從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發展學生語言能力兩個角度分析了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價值,并提出了由課文延伸出閱讀內容和注重閱讀方法指導這兩個教學要點。在此基礎上,文章具體分析了細讀經典作品、布置讀寫任務、組織討論活動、品味書中細節等開展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淄博市張店區教育科學規劃集體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ZD202405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侯田芹(1992—),女,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凱瑞小學。
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根據學生的基本學情科學選擇閱讀素材,并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組織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以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深入研究。此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整本書的理解,還能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文化自信、思維能力等核心素養,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價值
(一)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與閱讀單篇文章相比,閱讀整本書時,學生的閱讀視野更加開闊,而且學生可以對單一內容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教師還會引導學生踴躍參與課堂活動,和同學、教師分享自己獨特的閱讀見解,讓學生在交流與討論中加深對整本書的理解。在這樣的閱讀活動中,學生會有更足的閱讀興趣,也更愿意深入分析文本,從而更充分地體會到閱讀的魅力。
(二)發展學生語言能力
語文知識具有較強的工具性。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根據書籍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組織聽、說、讀、寫等多種類型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整本書后,根據自身生活經驗、知識儲備分析作者運用的表達手法、傳達的思想感情等內容,并使用簡潔的文字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說出來。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鍛煉[1]。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要點
(一)由課文延伸出閱讀內容
整本書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延伸,教師應在完成教材講解任務的基礎上,選擇與教材內容具有內在關聯的書籍作為整本書閱讀素材,用于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就是說,為了保證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提高對教材的重視程度,鼓勵學生由課文出發進行整本書閱讀,遷移運用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技巧,深入思考書籍主要內容、中心思想與課文主要內容、中心思想的關聯,從而對書籍和課文產生更深入的理解。
(二)注重閱讀方法指導
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介紹書籍的作者、創作背景以及序文等內容,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傳授有用的閱讀方法與技巧,以保障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效果。一般而言,一本優秀書籍的序文會闡明作者的寫作目的和寫作特點,認真閱讀序文后,學生會初步掌握該書的主要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仔細閱讀序文,對全書形成整體感知后,再進行具體閱讀。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采用批注式閱讀法標記生字詞、重點段落,或是將優美語句摘抄到筆記本中,讓學生通過整本書閱讀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逐步提升讀寫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一)科學選書,引導學生開始整本書閱讀
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圍繞整本書的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因此,要提高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質量,教師應當重視書籍的選擇,盡量給學生提供高質量、個性化的閱讀資源,并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引導。這意味著教師需要在選擇書籍前,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并基于學生情況和教材內容選擇相應的課外書籍。面對班里語文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要充分考慮他們的實際情況,給他們布置分層學習任務,同時密切關注他們的閱讀進度,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難題,順利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2]。
人教版五·四學制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包含《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鹿角和鹿腿》等多則寓言故事。在學生閱讀這一單元課文后,教師先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寓言故事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的異同點,讓學生由此總結讀寓言故事的方法。此后教師結合這一單元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學情,推薦學生閱讀《伊索寓言》。本單元的《鹿角和鹿腿》正是選自《伊索寓言》的寓言故事。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學生開始閱讀前提出開放性問題:“在你讀過、聽過的故事中,你最喜歡或者最討厭的角色是哪一個?為什么?”在回答開放性問題時,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分享自己的想法,討論寓言故事的有趣之處。在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后,教師可以分享《伊索寓言》的封面、序文和目錄,并和學生一起認真研讀《伊索寓言》的目錄,然后提出問題:“看了目錄之后,你對哪個故事最感興趣?請根據題目猜測這個故事的情節。”參與這樣的課堂討論后,學生自然會對閱讀整本書產生興趣,從而更有動力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
(二)有效指導,提高整本書閱讀效果
1.細讀經典作品,培養文化自信
中國的經典文學作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延伸出閱讀我國經典文學作品的整本書閱讀任務。在學生開始閱讀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仔細品讀書籍的重點章節,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從不同維度分析閱讀內容、分享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文本細讀活動中,學生可以掌握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學會靈活利用所學知識分析作者的寫作目的以及想要傳遞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同時,學生也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充分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逐步增強文化自信[3]。
人教版五·四學制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文《盤古開天地》為一則古代神話,講述了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辟地的故事。學習本篇課文后,學生會初步了解神話這種文學體裁。此后教師由教材延伸出整本書閱讀任務—“在課后閱讀《中國古代神話》”。《中國古代神話》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的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語言通俗易懂,故事生動有趣。在學生閱讀這本書之前,教師先帶領學生分析這本書的序文,讓學生了解書籍的主要內容及敘事脈絡。接下來,教師則鼓勵學生在課后自行閱讀《中國古代神話》這本書。在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適時組織閱讀分享活動,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自己認為有趣的片段,并嘗試體會這些神話故事中展現的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等精神。在分享活動結束之前,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中國古代神話》這本書的特點,升華主題,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2.布置讀寫任務,提升表達能力
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強調將閱讀與寫作教學結合,教師應指導學生把在閱讀中收獲的知識與技能遷移到寫作中,實現讀寫能力同步提升。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比如要求學生在閱讀整本書之后將自己的閱讀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形成一篇語言流暢、思路清晰的讀后感;或是讓學生模仿書籍的重點章節、重點片段來描述某件事情,在仿寫練習中逐步增強思維的發散性和語言的邏輯性。這樣的學習任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整本書內容的認識,而且可以讓學生逐步掌握使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書籍看法的技巧,積累豐富的文學創作經驗。
在教授人教版五·四學制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課文《寶葫蘆的秘密(節選)》后,教師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寶葫蘆的秘密》整本書。在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五張圖片,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與圖片相關的故事情節,并說出書中這部分內容的特點。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可以得到初步鍛煉。接下來,教師可以布置寫作任務:“梳理、討論這些故事情節后,你有哪些收獲?懂得了什么道理?請寫下你的讀后感。”
3.組織討論活動,鍛煉思維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應通過教學活動使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能根據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言”[4]。這為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整本書后組織與書籍內容相關的討論活動,讓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從而對書籍內容形成更深入的理解。除此之外,整本書的閱讀周期較長,組織討論活動還可以調動學生繼續閱讀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應圍繞書籍中存在矛盾的地方提問,指導學生形成獨特的個人見解,并鼓勵學生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而在討論活動中,教師則應鼓勵每一名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各抒己見,產生思維碰撞,從中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在學生閱讀《中國古代神話》后,教師在課堂上組織討論活動,引導學生圍繞“老百姓為什么創造這些故事”這一問題展開討論。這個問題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在討論活動中,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觀點:“我認為是想象力豐富的老百姓創造了這些故事,他們對美好生活充滿向往,便用這些故事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這樣的討論活動可以確保全體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研究,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4.品味書中細節,涵養高雅情趣
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教師也需要重視鑒賞環節,帶領學生從語言、情感、手法等角度分析書籍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涵養高雅情趣,逐步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為此,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圍繞書中的細節進行鑒賞,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書籍的文字之美、思想之美[5]。
在教授人教版五·四學制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課文《草船借箭》后,教師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文白夾雜、雅而不澀,開始閱讀后,學生往往會手不釋卷。在學生順利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后,教師可以組織鑒賞活動,帶領學生討論書中主要人物的特點,分析書中的計謀,并由此思考書籍的語言特點。在鑒賞活動中,教師也可以適當介紹與《三國演義》相關的成語、歇后語,然后鼓勵學生利用現有的知識儲備自行創編成語、歇后語,嘗試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傳達某種情感或某個道理。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時,要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科學的閱讀素材,并給學生提供一定的閱讀輔助。在具體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時,教師則需要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要求他們認真閱讀書籍、深入分析書籍內容,助力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步發展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等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瑞玲.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導學,2023(36):51-54.
[2]李佳.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探討[J].小學生(上旬刊),2023
(11):91-93.
[3]劉鳳嬌.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語文新讀寫,2023(22):52-54.
[4]梁芳.核心素養視域下開展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10):63-65.
[5]陳錦艷.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1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