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為了明確適宜山區農村現狀的烤煙家庭農場生產組織模式,以農場對社會化服務的依賴程度和農場主職能差異為標準,將山地煙區烤煙家庭農場分為4類,分別為模式1(投資管理務工型家庭農場)、模式2(投資管理帶工型家庭農場)、模式3(投資管理型家庭農場)、模式4(投資型家庭農場);采用隨機調查法進行布點追蹤調研,運用DEA(數據包絡分析)、描述統計、方差分析等方法對4種模式的經營效益、投入結構、生產效率等進行綜合比較。結果表明:山地家庭農場對社會化服務的依賴程度越高,經營純利潤率和生產效率越低。從模式1到模式4,經營純利潤率依次為26.14%、21.29%、14.75%、9.51%,綜合技術效率依次為0.78、0.53、0.36、0.21,單位面積經營純收益依次為18 082.82、13 570.52、10 084.05、4 740.42元。利用前沿分析測算出各模式的投入冗余與產出不足,為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了路徑:模式2是山地煙區當前最佳生產組織模式,模式3為未來發展方向;提高山地烤煙農場生產效率的重要措施是與農場職業經理、帶工組長建立利益鏈接機制,與物資供應商簽訂穩定的供銷協議,對普通工人實施分類差異化管理。
關鍵詞 山地;家庭農場;組織模式;DEA;烤煙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21-0192-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1.040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udy on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Mountain Flue-cured Tobacco Family Farm Based on DEA
ZHAO Peng1,LI Xiao-fang2,KE Mei-fu1 et al
(1.Ankang Tobacco Company of Shaanxi,Ankang,Shaanxi 725000;2.Ank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Shaanxi Province,Ankang,Shaanxi 725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production and organization mode of family farm of flue-cured tobacco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ountainous rural areas,based on the dependence of farms on social servic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functions of farmers,the family farms of flue-cured tobacco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Ankang wer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They were pattern 1(investment management family farm) ,pattern 2(investment management family farm) ,pattern 3(investment management family farm) ,and pattern 4(investment family farm).The typical investig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conduct the distribution tracing investigation,DEA,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 were used to compare management efficiency,input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four mode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higher the dependence on social services,the lower the operating net profit margin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From mode 1 to mode 4,the operating net profit margin is 26.14% ,21.29% ,14.75% ,9.51% ,and th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0.78,0.53,0.36,0.21,respectively,the net income of unit area is 18 082.82,13 570.52,10 084.05,4 740.42 yuan in turn.The input redundancy and output deficiency of each mode are calculated by Frontier Analysis,which provides a path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Mode 2 was the best mode of production organization.Mode 3 wa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flue-cured tobacco farms in mountainous areas were to establish the benefit link mechanism with the professional managers and leaders of the farms,and to sign the stable supply and marketing agreement with the suppliers, carry out classified differentiation management for ordinary workers.
Key words The mountains;Family farms;Organization mode;DEA;Flue-cured tobacco
基金項目 陜西省煙草公司安康市公司科技項目(ZY-2021-05,ZY-2023-03)。
作者簡介 趙鵬(1981—),男,山西臨猗人,高級農藝師,碩士,從事烤煙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研究。*通信作者,高級工程師,從事農業氣候資源利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2-14;修回日期 2024-01-09
隨著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經濟轉型,山地烤煙家庭農場在農業適度規模化種植的發展方向中嶄露頭角,規模化種植帶動了山地農業生產的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服務,通過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推動著農村經濟的發展[1-4]。然而,在山區農村,面臨勞動力老齡化和土地產出率下降等問題的同時,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農田集中流轉制度的確立等帶給了規模化種植發展的機遇。烤煙作為山地農業的重要產業之一,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為了實現烤煙種植規模化,使其從傳統的小規模種植向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的大規模種植轉變,必須改善土地、交通、工具和資金等客觀條件。這樣一來,傳統的種植小戶便可以擴大種植規模,提高農業收益。數據包絡分析(DEA)能夠比較煙區不同規模種植主體的生產效率差異,確定最適種植規模[5-10]。馬云飛等[5]研究認為2019年貴州某縣1.33~4.00 hm2 區間的煙農綜合效率最佳,是最宜煙葉種植規模,4 hm2 以上的煙農無效投入較多,產出不足;陳彥春等[6]研究認為2014年河南省山區煙葉家庭農場綜合技術效率和純技術效率處于較低水平,其烤煙適度種植規模為 1.87 ~4.6 hm2 ;楊照等[7]研究認為2013年陜西咸陽地區,2.0~3.0 hm2 規模區間的煙農綜合效率、技術效率最高,規模增加呈緩慢降低趨勢。家庭農場的生產組織化程度與農場主的職能和專業化組織的應用關系密切。不同家庭農場生產組織模式間的生產效率差異也能用DEA模型來比較,但相關研究較少。
安康煙區位于南北氣候過渡帶,北依秦嶺,南靠巴山,全市山地占92%,煙田以緩坡地為主,在全國烤煙種植區劃中屬于武陵秦巴“醇甜香”優質烤煙生態區[11-12],常年種植烤煙6 667 hm2。近年來,全市烤煙戶均種植規模逐年增加,已由2016年的1.08 hm2增加至2023的2.344 hm2,3.333 hm2以上的家庭農場已由2016年的97戶增加至2023年的566戶,2023年家庭農場的種植面積達到全市總種植面積的 50.88%。在安康山地煙區種植面積較小的農場主,既是農場的投資者、管理者,也是農場務工的主勞力。種植規模較大的農場主,有的農場主僅負責投資,其他一律委托專業化組織來做,例如聘請職業經理、外包勞務、雇傭帶工組長和普通工人等;有的農場主負責投資和管理,不進入大田從事體力勞動,主要從事物資采購、勞務聘請、補貼爭取、資金籌措等,雇傭帶工組長和普通工人進行大田專業化生產;有的農場主負責投資、管理和帶工作業,由于面積較大,依然需雇傭帶工組長和普通工人進行大田專業化生產。這4種山地烤煙家庭農場生產組織模式,在當前安康山地煙區并存,哪種農場生產組織模式更符合當前山區農村實際,哪種農場生產組織模式的生產效率最高、效益最佳,還有待研究。因此,該研究通過對安康山地煙區4種生產組織模式進行綜合比較和分析,梳理和評估各模式在投入產出比、經營純利潤率、規模效益和投入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并借助DEA生產效率分析和前沿分析深入剖析這些模式的資源配置能力和資源使用效率,以期為山地烤煙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1 數據來源與分析方法
1.1 數據來源
2022年陜西省安康山地煙區家庭農場共278戶,800 m以上海拔的種煙面積占比61.37%,800 m以下海拔的種植面積占比38.63%。該研究采用隨機抽樣調查法,一是重點選擇50戶典型家庭農場進行全流程跟蹤記錄,調查戶數約占全市家庭農場總數的18%;二是以800 m海拔為界線,按照6∶4比例確定調查戶;三是按照農場生產組織模式,重點根據家庭農場主在農場經營中的職能差異和對社會化服務的依賴程度進行分類調查;四是調研項目包括農場基礎信息、投入信息和產出信息,農場基礎信息主要包括農場面積、海拔、家庭參與農場勞務人數等,投入信息主要包括農場勞務支出、物資支出、地租支出、其他支出等,產出信息主要包括農場煙葉總產量、總售煙收入、總補貼收入。該研究使用的其他指標由調研指標計算所得,計算公式如下:
農場經營總純收益=總售煙收入-總成本
農場經營總純現金收益=農場經營純收益+家庭勞務折價
家庭勞務占比=家庭勞務折價/農場總勞務費用
農場總成本=農場勞務支出+物資支出+地租支出+其他支出
農場經營純利潤率=農場經營總純收益/總售煙收入
農場總投入產出比=總成本/總售煙收入
農場物資投入產出比=物資支出/總售煙收入
農場用工投入產出比=用工支出/總售煙收入
農場租地投入產出比=租地支出/總售煙收入
農場單位面積指標=農場總面積指標/農場面積
其中家庭勞務折價標準為,依據安康山地烤煙生產勞務市場價格,家庭主勞動力按照3 600元/月、8個月進行折算,家庭副勞動力按照2 800元/月、6個月進行折算。
家庭農場生產組織模式,按照農場主在農場經營中的職能差異和對社會化服務的依賴程度共分為4類,分別為投資管理務工型、投資管理帶工型、投資管理型和投資型,4類農場對社會化服務的依賴程度依次增加。
模式1,投資管理務工型家庭農場的特點是種植面積15 hm2左右,家庭勞務人員3人以上或家庭勞務占總勞務比例大于50%,農場主負責農場投資、管理、帶工、務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
模式2,投資管理帶工型家庭農場的特點是種植面積6.67 hm2左右,家庭勞務人員2人以下且家庭勞務占總勞務比例小于25%,農場主負責農場投資、管理、帶工,雇傭固定工、臨時工為主要勞動力或將生產外包給生產專業隊。
模式3,投資管理型家庭農場的特點是種植面積6.67 hm2左右,家庭勞務人員1人且家庭勞務占總勞務比例小于15%。農場主負責農場投資和管理,不參與體力勞作,
生產外包給生產專業隊或雇傭固定工、臨時工為主要勞動力。
模式4,投資型家庭農場的特點是種植面積6.67 hm2左右,家庭勞務占總勞務比例為0。農場主只負責農場投資,不參與農場經營管理,雇傭管理工(職業經理)進行全權管理。
2022年安康煙區投資管理帶工型家庭農場最為常見,其他3類也同時存在,由于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最終獲得有效調研數據44戶,各類家庭農場的基礎信息見表1。
1.2 分析方法 方差分析采用SAS 9.3統計分析軟件進行[13],基本數據統計采用Excel。數據包絡分析(DEA)采用DEA2.1 軟件進行,參數選擇上使用規模報酬可變(VRS)的BC2模型[5,14-15]和產出主導型模型,投入指標選擇面積、勞務成本、租地成本、物資成本,產出指標選擇經營純收益(不含補貼),因為政府補貼具有不確定性,不同縣、鄉鎮間差異大且沒有規律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生產組織模式的戶均效益分析
從表2可見,隨著農場主職能的減少和生產專業化組織利程度的增加,農場經營現金總純收益呈現明顯的降低趨勢,模式1最高,但模式1家庭投入的勞力也最多(3人);家庭農場經營總純收益表現為模式2最高;總補貼收入表現為模式3最高、模式1最低,補貼收入屬于農場的額外收益,一般為政府的產業返稅,不同縣、鄉鎮間政策差異大,主要起到調節煙農的種植積極性、引導新型生產組織模式實踐的作用。
2.2 不同生產組織模式的地均效益分析 從表3可見,隨著農場主職能的減少和生產專業化組織利用程度的增加,單位面積經營純收益和單位面積經營純現金收益都呈現明顯降低趨勢;地均產值表現為模式1和模式3最大,模式4最小;單位面積總成本表現為模式3最大,其他差異不顯著;單位面積補貼收入表現為模式3、模式4顯著高于模式1、模式2。整體來看,模式1表現出低投入、高產出、高收益、低補貼的特點;模式2表現出低投入、中產出、高收益、中補貼的特點;模式3表現出高投入、高產出、中收益、高補貼的特點;模式4表現出低投入、低產出、低收益、高補貼的特點。
2.3 不同生產組織模式的地均投入及效率分析
從表4可見,隨著農場主職能的減少和生產專業化組織利用程度的增加,農場純利潤率呈明顯減少趨勢,總投入產出比呈明顯增加趨勢。模式4農場的物資、用工、租地投入產出比都最大,表明各方面投入效率都最低,而模式1各方面投入效率都最高。單位面積用工成本表現為模式1、模式3高于模式2、模式4;單位面積租地、單位面積物資成本都表現為模式3最大,其他差異不顯著。
2.4 不同生產組織模式的DEA效率分析
從表5可見,隨著農場主職能的減少和生產專業化組織利用程度的增加,農場的綜合技術效率和純技術效率都呈明顯的降低趨勢;規模效率整體較高,模式1和模式2達到0.98,模式3和模式4也達到0.9左右;綜合技術效率和純技術效率大于0.5的概率都呈明顯的降低趨勢,模式1效率等于1的概率達到33.33%,模式2為18.18%,模式3和模式4都為0。這表明隨著農場主依靠社會化分工、專業化服務的程度增加,家庭農場對生產資源的配置能力和使用效率都在逐步降低,農場種植技術和生產管理水平也在降低,農場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的現象也愈加嚴重。農場主親自作業或帶隊作業,技術落實效果要明顯好于聘用的專業隊,生產專業化組織的服務水平明顯不高;模式3和模式4的規模效率相對低,要注意控制種植規模。
2.5 不同生產組織模式的DEA非參數前沿分析
從表6可見,4種農場生產組織模式與生產面前沿存在差距,需要通過開源節流提高生產效率,松弛分析計算出各模式的最佳潛力收益,并測算出面積調整量和成本控制量,為提升各模式的生產效率提供了路徑。生產組織化程度較高的模式3,農場主負責農場管理不參與大田勞務,平均種植面積最大,提高農場經營效率的路徑是減少種植規模0.81 hm2,強化物資管控和勞務管理,降低用工、物資成本支出,依靠村集體經濟組織降低租地成本支出。農場主只負責投資的模式4,除減少種植規模0.63 hm2、減少勞務等投入成本3.74萬元外,最為重要的是要加大對生產專業化組織的考核約束力度,確保服務質量,提高農場產出量。
3 結論與討論
3.1 山地烤煙家庭農場依賴社會化服務程度越高經營純利潤率和生產效率越低的主要原因是山區農村生產專業化組織作業水平不高 該研究4種山地烤煙家庭農場生產組織模式,農場主職能依次減少伴隨著農場依賴社會化分工、專業化生產程度依次增加,但農場的經營純利潤率卻從26.14%、21.29%、14.75%、9.51%依次減少,農場的綜合生產效率卻從0.78、0.53、0.36、0.21依次降低。家庭農場是山地烤煙適度規模化經營的表現形式,社會化分工是規模化生產的必然選擇,模式1(投資管理務工型家庭農場)以家庭勞務為主,生產專業化程度低,雖然生產效率最高,但生產組織模式落后,種植面積提升有限,不符合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模式2(投資管理帶工型家庭農場)農場主作為帶工組長進入大田勞作,對農村生產專業化服務組織起到現場示范和督促監督的作用,雖然生產效率較模式1降低,但種植規模提升、生產專業化程度提高,是安康山地煙區當前最佳生產組織模式;模式3(投資管理型家庭農場)農場主不進入大田勞作,對生產專業化服務組織重點進行結果檢查驗收,不過多干預過程控制,當前農村生產專業化服務組織作業水平較低,造成模式3農場生產效率較模式2低,模式3是安康山地煙區生產組織模式的發展方向,隨著農村生產專業化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將逐步取代模式2;模式4(投資型家庭農場)農場主為甩手掌柜,農場管理經營完全依靠生產專業化組織,純利潤率僅9.51%,如果考慮自然災害等不可預測因素,農場極容易發生虧損。
3.2 山區農村生產專業化組織作業效率降低、作業質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勞動者要素整體質量變差 農村生產專業化組織以合作社專業隊形式為主,也有農村勞力自由組合、自發形成的技術操作型勞務輸出團體,專業化生產是以滿足農村規模化生產需求,以降低農事作業成本和提高農事作業質量為目標的,因而采用專業化生產服務應該能夠提高農場的生產力,但是該研究結果卻正好與普遍規律相反。一般情況下,決定山地農業生產力的關鍵要素包括土地、生產工具、勞動者和資金等。新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的健全和高標準農田的修建,為家庭農場獲得連片的優質農田提供了條件,農場土地要素得到極大改善。新農村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的持續改善,為小型農用山地機械進入煙田提供了條件,山地旋耕機、山地起壟機、山地除草機、山地打孔器、無人機、三輪車、面包車等機械工具得以普及推廣,許多人力、畜力作業得到替代。新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持續外流,留守勞動力整體老齡化嚴重、體質較弱、思想保守、自由散漫不服約束、團隊意識差,農場勞動者要素整體質量嚴重下降,該研究將農場經營業務細分為投資、管理、帶工、勞動4類,留守勞動力從事農場基本勞動時,常有出工不出力、磨洋工、濫竽充數、“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現象;留守勞動力從事帶工組長時,存在責任心不強、積極性不高、約束不住普通工人等現象;留守勞動力從事農場管理時,存在謀劃不夠細致、考核不夠嚴格有效等問題。新農村鄉村振興產業扶持資金為烤煙家庭農場經營提供了資金援助,農場資金要素得到改善。總體來看,鄉村振興時期,山地農業土地要素、生產工具要素、資金要素改善為農場適度規模經營提供了支撐,而勞動者要素質量變差成為制約農場整體生產力的主要原因。
3.3 提高山地烤煙家庭農場生產效率的關鍵是激發農場職業經理、帶工組長的工作積極性和提高農場普通工人的技能水平 農場產出量最終是由生產技術的落地質量來決定,農場投入成本主要在于勞務管理和物資管控。農場要做到開源節流,一是要提高職業經理和帶工組長的遴選標準,制定考核激勵辦法,注重建立利益鏈接機制,放開他們對普通工人的管理權限,通過管理和帶動提高普通工人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降低烤煙生產用工投入;二是要拓寬物資采購渠道,優選物美價廉產品,通過加入煙農合作社和物資供應商簽訂穩定的供銷協議,降低農場生產物資投入;三是要以先進技術落地形成核心生產力為目標,強化生產操作技術培訓和生產組織管理培訓,要充分發揮出帶工組長的一線管理職能,確保大田農事操作質量。
3.4 提高農村生產專業隊勞動效率的有效措施是實施勞務分類差異化管理 一是勞務項目要按照勞動強度、技術含量進行分類;二是農村勞動力要按照身體素質、性格、年齡、性別等進行分類,統籌安排勞務項目;三是要按照勞務項目制定差異化薪酬,與其他農村產業工人薪酬、外出打工薪酬掛鉤,動態調整;四是要按照鄉風民俗制定獎懲考核辦法。
參考文獻
[1]
袁苗.河南煙葉家庭農場發展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8.
[2] 李光雷,陳風雷,李家俊,等.關于新形勢下新型煙葉經營主體培育的思考[J].中國煙草學報,2019,25(4):118-123.
[3] 肖莉梅.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國際經驗與啟示[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6):47-54.
[4] 陳遠林.旬陽縣煙農發展家庭農場意愿及對策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5] 馬云飛,陳梅,熊承飛,等.基于DEA的煙葉生產效益分析:以貴州省某縣為例[J].中國煙草學報,2019,25(5):92-98.
[6] 陳彥春,趙遂生,侯鵬,等.基于DEA的煙葉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研究[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6,50(4):568-573.
[7] 楊照.基于DEA方法的煙葉種植研究:以陜西咸陽為例[J].農業與技術,2013,33(6):88-89.
[8] 張培蘭,史宏志,楊超,等.基于數據包絡分析(DEA)的重慶山地烤煙適宜種植規模研究[J].中國煙草學報,2012,18(3):87-92.
[9] 張曉強,程傳策,文錦濤,等.修文縣煙區煙葉家庭農場的適度規模分析[J].貴州農業科學,2019,47(6):159-163.
[10] 余佳斌,楊翠花,文錦濤,等.非理性決策的煙葉家庭農場畫像:基于效率最優規模的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0):223-226,229.
[11] 羅登山,王兵,喬學義.《全國烤煙煙葉香型風格區劃》解析[J].中國煙草學報,2019,25(4):1-9.
[12] 王彥亭,謝劍平,李志宏.中國煙草種植區劃[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75-81.
[13] 胡小平,王長發.SAS基礎及統計實例教程[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1:71.
[14] BANKER R D,CHARNES A,COOPER W W.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9):1078-1092.
[15] 鄭方賢,楊科威.基于非參數DEA前沿的參數生產函數估計模型[J].統計研究,2004,21(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