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集團化辦學在提升管理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品牌影響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以及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第一幼教集團構建了一園五址的集團化辦園模式,為區域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隨著集團化辦園進程的深入,一系列挑戰也隨之出現,比如目標意識不明確、園際間工作重疊、團隊協作意識弱、集團共生意識缺乏,這都是制約集團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為突破發展困境,實現集團內部的深度融合與高效運轉,我園引入項目化管理模式,力求通過系統化、精細化的管理策略,為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項目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將集團的戰略目標細化為具體項目,通過明確的目標設定、科學的計劃安排、有效的資源調配和嚴格的監控評估,確保每一項工作都能得到精準執行和高效推進。我園施行“三七二三”項目化管理,指的是“三重維度”“七大要素”“雙線并行”和“三項機制”,通過扁平化的組織體系,系統調配服務資源,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和目標達成。
“三重維度”錨定項目目標
項目化管理需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我園立足三個維度進行思考。
一是成人,涵蓋幼兒、教師和領導組的全面發展。我們致力于培養主動參與、專注合作、創新樂觀的現代娃,讓他們在“漁文化”的熏陶下全方位成長。同時,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通過系統培訓、交流和研討,打造進取開放、兼容并蓄的教師團隊。領導層面,我們強調系統思維和戰略眼光,通過領導力培訓、園際交流和項目合作,提升管理能力,推動集團高質量發展。
二是成事,涵蓋影響集團發展的各個層面,比如更為科學和符合幼兒個性需求的一日生活流程,有效促進幼兒深度學習能力提升的游戲材料投放策略等。此外,集團管理體系的優化也是一個重要的成事標準,它使得幼兒園的日常運營更加順暢,資源分配更加合理。
三是成作品,即產生具有實體形態或可展示的成果,為其他幼兒園或教育者提供借鑒和參考的實質化經驗。比如教學類成果,形成具有漁文化特色的教學案例、項目活動成品等;創新性成果,利用集團化辦園的優勢,各園所可以共同研發新的教師研訓模式。
“七大要素”研制項目方案
研制方案主要通過自主申報和行政分工相結合的方式制定,對項目擇優進行整合協調,避免出現工作交疊的現象。
在項目選擇方面,基于“成人、成事、成作品”的目標導向,幼兒園的三年發展規劃分為五大發展項目,包括“紅色領航·漁智卓越”發展項目、“研訓同行·漁悅團隊”成長項目、“創評融合·漁趣課程”建設項目、“和諧共生·漁育家園”共建項目、“優質共享·輻射示范”探索項目。落實到本學年,則細分為了六個子項目,致力于實現集團發展目標。
在人員確定方面,每學期初,總園長向全體行政人員傳達教育局以及集團園的重點工作,并對各項工作提出指導性建議。各行政人員根據自己部門的職責和優勢,申報本部門準備完成的重點工作。此外,具有專業特長的教師可以找尋有共同研究興趣的人員自主申報項目。申報之后,領導組整合協調項目、提出初步意向,然后交項目組負責人做最后確認。這種申報方式有助于克服組織管理重復、積極性不高等傳統管理模式的缺點。
在項目擬定方面,我們對項目的研制提供了表單的支架,也提出了一些制定時需要關注的要點,并在學期初對項目負責人進行培訓。比如,現狀分析是引導項目組成員客觀分析完成此項目的優勢和劣勢,便于集團園提供精準的服務和幫助;目標要與集團園整體發展目標一致,目標表述要具體可量化,且指向幼兒的全面發展;實施計劃要翔實,確保每一個項目都按照既定的目標和時間點推進,集團園要根據項目實施情況及時給予指導。
“雙線并行”推進項目實施
項目化管理主要的特征是打破層級以及園際邊界,注重各園區、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工作、增強共生意識。
第一,自上而下的運行線。注重領導層或者項目負責人戰略引領和資源支持。項目負責人根據支撐集團發展的三維目標體系,制定項目目標和期望成果,并將這些目標分解為具體的任務指標,分配給項目組成員。同時,根據項目的重要性和優先級,合理分配資源,比如資金、人力、物資等,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通過定期的項目進展報告、現場檢查等方式,上級管理層監控項目的實施情況,并對項目的成果進行評估。當項目遇到問題時,項目負責人會積極尋求協作,尋找解決方案,確保問題得到及時解決。這種自上而下的模式使項目始終與集團發展總目標保持一致,同時也能為項目成員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二,自下而上的運行線。強調一線教師的參與和反饋。項目從一線教師的實際需求和觀察中發起,項目實操者收集一手數據和反饋,提出對于方案的修訂和調整。這些方案隨后在協作中得以完善,并提交給負責人審核。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成員定期向上級匯報進度和遇到的問題,并根據上級的反饋做必要的調整和改進。這種自下而上的模式使項目始終基于實際需求進行,同時能夠加強教師團隊的參與感和責任感。
“三項機制”保障項目成效
集團領導組建立三項保障性機制,以確保各項目研究順利開展。
第一,資源保障機制。一是人力資源,根據項目組實際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及時補充必要的參與教師。同時,提供專業培訓和指導,提升團隊整體研究能力、執行能力。二是物資設備,根據項目需求,采購先進的設備和工具,比如教研需要的一體機,提高項目實施效率。三是財務資金,設立項目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項目研究,制定詳細的財務計劃和審批制度,確保資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第二,溝通交流機制。一是定期會議,每月召開定期的項目組溝通會議,讓項目組成員及時了解項目進展情況,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二是橫向交流,鼓勵不同項目組之間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經驗,共同提高研究水平。三是信息共享,通過釘釘云盤、騰訊會議室等即時工具,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和資源共享。
第三,監督考核機制。一是定期檢查,對項目研究的各個階段進行定期檢查,確保研究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二是綜合評價,通過綜合評估項目研究的進度、質量、成果等,全面客觀地評價項目的整體表現。三是激勵與約束,將項目評價與教師的常規工作評價、學年量化評優掛鉤,以此激勵團隊成員努力投入研究工作中。
通過項目化管理,我園打破了集團原有的“管理園區、管理科室”的傳統模式,實現了集團五園從孤立工作到項目聯動的轉變,也展現出了一些新氣象、新面貌。
一方面,管理工作由煩瑣低效向簡捷高效轉變。學期初的統籌安排使得各項工作有序開展,避免了過去因面面俱到、事無巨細而導致的效率低下。項目化管理使園長管理更加清晰、簡單,責任明確,每個項目組都專注于自身任務,從而更容易達成目標。
另一方面,教師工作由消極被動向主動創新轉變。項目化管理有效減少了教師工作中的推諉扯皮現象,激發了教師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促進了教師個人價值的實現和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