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來,江蘇省蘇州中學在確保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的前提下,以書院分齋的方式,提供給學生更多可供選擇的自主選修課、大學先修課、綜合實踐課、登峰競賽課等書院課程,多元融合、貫通育人,積極呼應國家教育強國戰略,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整合書院,分齋育人。依托蘇州府學和紫陽書院的文化積淀與精神傳承,我校利用“左廟右學”的“千年庭院”辦學格局,整合富有書院精神與文化內涵的校園建筑與人文景觀,打造具有江南特色的書院文化生活空間,并完善現代書院育人模式,注重學理研究與學術探討,形成人才培育合力,實施“分齋育人”。積極探索基于新書院制的人才培養“蘇中方案”,更加關注每一個學生個體的學習與成長需求,“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好的發展,以科學的方法求和諧的發展”,探索以書院精神為特征的育人方式,著力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融合基地,課程育人。以國家課程為內核,以書院課程為拓展,以基地課程為特色,以云上課程為補充,依托書院和課程基地,我校將傳統教室、實驗工坊、交流長廊、休閑書吧和實踐基地等融合為一,以融合課程的形式,整合構建立體化、綜合性的學習生活社區,為師生打造具有現代書院文化特色的“南園小鎮”,形成以“面向全體、自主選擇、高級研修”為特征、以“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為宗旨的課程基地平臺,開設綜合實踐課、校本選修課、登峰競賽課等,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可能的路徑。
智能互聯,數智育人。為了積極引領未來教育新樣態,我校主動發揚“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精神,主動作為、深度拓展現代高中建設的高品質內涵,積極推進智能化校園書院課程建設,以“精準、個性、優化、協同、思維、創造”為原則,借助大數據云平臺,通過構建技術融合的生態化學習環境和培植人機協同的數據智慧、教學智慧和文化智慧,由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協助完成數據分析和應用,精準輔助學校課程的智能化管理,讓教師能夠實施高成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得更精準的學習服務和體驗。
聯通國際,對話育人。融合現代與傳統文化,融匯東西方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穩步推動學校辦學的國際化進程,構建以“中國靈魂,世界眼光,國際理解,深度融通”為特征的“地球學習村”。優化國際書院外部格局,拓展“外來”聯結,精心打造卓越課程實驗項目,構建人才培養立交橋,通過體育比賽、藝術交流、論壇研討、模聯活動、國際競賽等多種方式,努力在交流對話、國際合作中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以及對話世界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
隨著時代進步與社會發展,教育不斷面臨新的命題、新的挑戰,要敢于拓寬視野、創新方式。總結過去,面向未來,蘇州中學將踔厲奮發、勇于創新,以府學書院文化涵育拔尖創新人才,為學生的個性學習和全面發展提供更多選擇和可能,穩步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為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