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近十年(2015—2023年)的28種圖情類學術刊物為研究對象,圍繞檢索論文發表時間、被引頻次、關鍵詞頻進行分析,利用Python軟件可視化軟件分析圖情類期刊的發文熱點和研究趨勢,為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提供建設策略。
[關鍵詞]圖書情報 論文轉化 學科服務 熱度研究
[分類號]G250
1 引言
當前,“雙一流”作為健全學科體系的重要衡量標準,在重構服務功能、提升科研水平方面逐漸成為學術發展的熱點。2017—2018年度教育部及財政部《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及《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的出臺,進一步明確了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升我國高等教育整體發展水平的具體實施辦法。各高校紛紛對標文件要求,發展各自潛力學科[1]。自“雙一流”及“學科評價”提出以來,圖書館作為文化地標式空間場所,對“雙一流”建設更是責無旁貸,也極大加快了服務功能以及學術水平研究,從論文研究成果、數量及內容也足以看出對學科發展建設的重視程度[2-3]。
在此期間,有關該專題學術論文研究不斷涌現,對“雙一流”領域理論與實踐做了全面揭示,輻射出高校服務功能創新渠道[4]。圖書情報類刊物囊括多種圖書類學術領域,包括文化、活動、專業評價、學術研究等,論文發表情況也代表了當前圖書館發展的前沿,能夠較好地捕捉學科研究價值信息,為圖書館未來發展建設提供可靠的支撐。從目前研究成果來看,針對圖情領域期刊中有關“雙一流”論文具體指標篩選分析及熱點趨勢研究還較為欠缺。筆者就如何依托圖情類刊物獲取相關學科發展論文轉化,并結合多維度影響因素進行挖掘,建設以“雙一流”及學科評估產業帶為牽引實施過程,聚焦軟件處理為手段,進一步優化學科建設為導向的服務框架結構設計模式,搭建圖書館與用戶、學科之間的供需關系,進而對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方式提出淺見。
2 數據獲取與結果分析
2.1 數據獲取
筆者以知網數據庫為檢索平臺,以圖書館學領域18種核心期刊、10種省級期刊為研究數據,以“雙一流”“學科評估”為檢索方式,按照論文發表時間、被引頻次、關鍵詞頻進行主題分類,通過Python數理統計分析圖譜找出當今“雙一流”學科領域研究發展脈絡及熱點追蹤,提出圖書館在服務高校學科發展建設中的功能定位。
2.2 論文數量及發表時間分布
截至2023年12月,“雙一流”在圖情期刊領域發文總數量為472篇,從各年度成果產出分析來看,大致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研究探索與設計,多集中2015—2016年,成果轉化不高。第二階段是研究深入階段,多集中在2017—2019年,成果轉化效率高,在2019年論文成果轉化篇數達到高峰值,論文數量為96篇,較多聚焦如何利用軟件平臺進行分析與評價、學科服務團隊建設等[5-6]。第三階段是研究創新策劃階段,研究視角注入了多服務元素,逐步凸顯與圖書館各部門之間的銜接度[7],在服務推介方面研究也更加新穎[8](見圖1)。
2.3 論文篇均被引量
篇均被引量可反映文章受關注程度,其數值越高說明該文獻產出價值越高,反之亦然。文章被引量截至2023年12月。從表1可見,《圖書館雜志》有關“雙一流”文獻篇均被引量最高為68,發文篇數為14篇;其次為《圖書情報知識》,篇均被引為28,發文篇數為1篇;《中國圖書館學報》篇均被引頻次為25,發文篇數為2。根據SPSS數據軟件處理,期刊發文量與篇均被引量之間相關系數為0.41(不成正向相關關系),說明某期刊發文量越高,但是并不說明“雙一流”研究被引頻次越高。從數據顯示看,學術界研究者關注程度多集中在圖情界核心刊物。
從整理出的472篇轉化成果來看,發表論文作者被引頻次排名前五名分別為《圖書館雜志》《中國圖書館學報》《圖書情報知識》《國家圖書館學刊》《圖書館工作與研究》。通過篇均高被引分析印證了近些年研究熱點集中在“雙一流”發展建設、學科分析[9-10]、資源建設及人才培養為元素的服務思路[11-13];省級刊物論文篇均被引頻次較低,在“雙一流”熱點界定方面很難把握其研究方向。從研究現狀及成果轉化分析來看,關于期刊對“雙一流”建設影響研究成果知網僅檢索兩篇文獻,其中單篇文獻被引頻次為16,提出適合其高校發展建設的期刊組建模式以及出版行業在“雙一流”高校中的發展機遇[14-15]。通過成果轉化結果看,圖書館基礎部門對“雙一流”發展建設的研究熱度還處在探索階段,雖有提及服務轉化利用效率[16],但在成果展示上還需要與“雙一流”搭建更多理論與實踐方面的服務經驗,瞄準服務定位,找準今后研究方向。
2.4 熱點研究分布
研究分布情況可間接反映圖書館在某一服務科研領域的實力,透過研究分布可掌握近些年研究熱點以及在該學科領域形成的研究趨勢。為進一步了解“雙一流”學科領域特征和熱點主題,筆者結合python處理軟件對“雙一流”領域進行了詞云圖分析,它能較直觀地捕捉當前學科最新研究進展和動態展示,準確把握該學科領域研究方向及研究重點。
通過python分析處理軟件,筆者統計出圖情類28種刊物有關“雙一流”為主題的研究成果及摘要,最終提煉基于詞頻和權重兩項指標得到460個詞頻,其中利用率較高的詞頻列居前60名的見表2、圖2。圖書館今后對學科發展服務的策略分析,將從詞頻統計分析其中排名前幾位進行討論。
從表2可以看出,出現的詞頻次數為最高共1499次,其次服務、學科出現詞頻次數為684、679。從分析的結果來看,當前“雙一流”學科研究重點是高校學科發展建設,多以學科知識、學科發展為側重點進行研究,研究成果多以微信平臺、數據保障及推薦為研究媒介、高校學科ESI/Incites為分析模式、教育保障為特色定位,作為“雙一流”研究的典型。雖然高校實踐上還在進行,但從近兩年轉化成果來看已不作為熱點趨勢。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高校針對學科平臺建設路徑展示渠道、部門特色服務推廣及創新策劃思路已逐漸納入高校服務學科體系建設中,詞頻分析中服務、學科、活動策劃出現的詞頻次數為684、679、188,可見各高校以活動策劃為多元化展示方式在維系高校“雙一流”的發展建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如劉霞[17]總結在應對實踐探索兩方面的轉型做法,提出新時期高校圖書館以加強部門為注視點,支持圖書館各部門發展與高校“雙一流”學科之間的聯系度,構建以部門為核心的內涵服務驅動力,增強“雙一流”學科服務輻射力度。有關期刊與“雙一流”關鍵詞頻次數為2,雖有較多涉及服務學科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是高校圖書館多功能視角與“雙一流”學科建設之間的關系度及切入點,在成果轉化機制上仍需要進行充分探討,還需要引起專家高度重視。
3 高校學科服務影響度及發展趨勢定位
3.1 以高校供需關系為導向,完善圖書館服務對學科的影響
如何提高圖書館在高校科研發展中的作用,筆者認為需要對標各高校實際情況,關注“雙一流”發展趨勢及實施動態舉措。從以上數據統計及成果轉化來看,各圖書館大多側重對高校學科領域ESI把握度的分析,從分析中探尋學科發展轉型方式,但是缺少對某一學科領域系統的分析掌握。如何利用館員對專業學科的熟練度,跟蹤科研崗位考核近幾年科研發表情況,了解科研需求,提供有方向的學術服務,這是把握對專業學科訴求的準確定位。例如,沈陽農業大學圖書館以年度教師科研崗位考核工作為契機,以圖書館對專業考核為結合點,館員通過對某一專業學科評價歸納,分析出某一學科在近幾年學術及科研動態,包括專業知識發表文章結構緊密度、發表刊物方向度、刊物發表等級度,對學科知識歸納性、橫縱向對比性都有很好的借鑒,數據整理對學科專業指導及整體規劃具有很明晰的展示度。在今后的學科服務工作中,圖書館更應從多切入點著手,全面列舉類似學術方向的知識圖譜結構分析,相近學科論文、作者間對比度、全國相近專業學科分析、兄弟院校間相近學科發展差距,真正為專業定位提供準確的知識服務跟數據支撐。此外,沈陽農業大學圖書館采用匯文軟件統計系統查詢專業圖書對各學院學科的影響力度,充分整合各學科專業發文情況和專業評估信息,開展了以供需關系為導向的創新服務,配合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統計結果,縱向對比分析各高校院所館藏情況,了解圖書館在支撐學校學科規劃建設中的價值,提出以專業評估為視角的圖書館服務學科模式。為學科發表文章及投稿渠道提供了有價值的分析框架,確立了農業類服務學術影響價值,真正實現了學科知識內需、供給服務效率緊跟、專業評估完善、系統歸納縝密的服務模式,深入了解圖書館對各學科影響力度,提高了學科服務的準確性。
3.2 以圖書館數據遴選加強學科發展建設
筆者通過python軟件統計發現,圖書館數據平臺已然成為高校提高學術成果的首選渠道,圖書館需要綜合評價分析出適合學科發展建設的數據平臺遴選方式,實施專業對點服務選擇渠道,提供對知識需求的準確檢索路徑。通過2023年圖書館年報活動的統計數據得知,沈陽農業大學師生對圖書館舉辦的數據檢索大賽、專業知識直播、SSCI數據講堂、提高課題中標率講座都有很高的參與熱情,作為全年主要活動亮點,不僅保障學科知識能級增長,找準服務學科、學術動態,更是對圖書館數據平臺有效利用的推薦方式。
3.3 以活動策劃為媒介增強與“雙一流”的對接
筆者通過高頻詞匯分析發現,活動策劃已逐漸成為創新“雙一流”服務的主導方式,如何以此為切入點研究創新服務舉措,是高校需要探尋與“雙一流”契合度的重點方向。
為進一步強化高校學科發展建設運行機制,圖書館應以部門為中心,逐漸增加外延服務內容,拓寬創新服務視角。例如,圖書館利用畢業留校的研究生對接相應學院,發揮專業熟悉度的優勢,開展有價值、有需求的學術服務,親身了解學院專家對學科發展的知識訴求,定制有價值的服務設計流程,關聯專業化學科需求,搭建對點服務的轉型升級平臺,實現圖書館軟硬件實力配合高校“雙一流”建設,刷新以農業學科為代表的學科化的品牌定位。
4 結語
筆者通過對28種圖情類刊物研究成果分析,側重發文熱點對“雙一流”學科發展建設的涉獵度,探討以供需關系、圖書館數據庫遴選、活動策劃為契合點的服務策略。在突出服務特色方面,能夠迅速抓取專業所需知識獲取渠道,第一時間把脈專業動態的同時,創新外延服務的創新舉措,以立體化、多視角搭建圖書館對學科發展建設途徑,凸顯服務廣度、研究深度。在更細致的服務流程方面,以學科發展為目標導向,圖書館在服務策劃及服務流程方面,從方案選取、目標制定、人員配備、管理層把關等環節進行頂層設計,針對服務流程做到內容與學科實際的規范化、政策執行約束化、服務措施靈活化、知識獲取快捷化。通過研究發文熱點趨勢對“雙一流”學科發展服務重視度,將知識需求納入品牌建設中,實現了高校學科發展標桿示范作用,為高校學科價值取向提供可參考的借鑒模式。
通過軟件統計處理獲取的分析數據,只是摘取以圖情類為視角與“雙一流”對接的取向點,研究熱點上還需要廣泛地開展調研,研究方向上還存在局限性。這就需要圖書館界進行深入探討,探索更多有利于“雙一流”建設平臺的可視化方案,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數據信息。
參考文獻:
[1] 張潔,李芳.“高校文獻資源建設與績效管理研討會”綜述[J].圖書館雜志,2018(8):36-42.
[2] 孫波.“雙一流”背景下吉林省高校圖書館人文社科數字資源建設調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8(21):19-24,66.
[3] 馮小桓.上海高校移動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7(7):88-92.
[4] 曹靜仁.高校圖書館學習支持服務調查研究—以華東地區11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11):104-109.
[5] 許伍霞.“雙一流”新農科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現狀及優化策略[J].圖書館學研究,2020,(11):42-51.
[6] 鐘歡,馬秀峰.四位一體:“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價值掣肘與消解[J].圖書館學研究,2020(10):87-93,86.
[7] 杜昊,施曉瑩.高校圖書館新生推薦書目體系構建研究—基于我國“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的調研[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11):69-74.
[8] 黃杜鵑.我國圖書館讀者決策采購實踐分析—基于42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的調查[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5):76-83.
[9] 劉勇.“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服務ESI學科建設的內容與策略[J].圖書情報工作,2017(9):53-58.
[10] 肖瓏.支持“雙一流”建設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趨勢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8(5):43-51.
[11] 張海梅.“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1):97-101.
[12] 李慧,魏萍.高校圖書館一流學科人才服務場景構建研究[J].情報科學,2019(7):79-83,138.
[13] 儲節旺,張瑜,劉青青高校圖書館“雙一流”建設的戰略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9(1):6-16.
[14] 吳丹.國際頂級期刊中iSchools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8(8):155-165,154.
[15] 孔曄晗.我國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內容調研及升級策略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6):65-73.
[16] 陳娟.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圖書資料資產管理現狀調查與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2(2):5-10.
[17] 劉霞.學術評價改革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學科分析服務的轉型探索——以武漢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雜志,2023(3):44-51.
李 迎 女,1983年生。碩士,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與情報學。
劉鳳俠 女,1968年生。碩士,研究館員,書記。研究方向:情報分析、科研評價。
潘 飛 男,1980年生。碩士,副研究館員,科長。研究方向:
(收稿日期:2024-03-15;責編:婁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