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7月18日,河北省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館長聯席會議在雄安新區召開,會議圍繞“創新驅動 科技賦能——推進檔案館工作現代化提速升級”主題進行熱烈研討。這次會議是互相學習、互通情況的交流會,是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的動員會,是解決問題、共謀發展的工作推進會,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為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本刊將陸續刊載參會代表發言材料,供參考借鑒。
近年來,石家莊市檔案館按照整體規劃、系統實施、逐步拓展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以數字化轉型賦能檔案館事業高質量發展,檔案服務質效顯著提升。
一、聚焦“四個要素”,著力提升檔案信息化水平
(一)高標準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嚴格按照電子信息系統設計規范,新建標準機房,按要求配備不間斷電源、視頻監控和滅火系統等設施設備,實現局域網、政務網和互聯網三網相互隔離,為檔案館功能發揮和信息化運行提供可靠保障。
(二)高標準抓好線上服務和宣教平臺建設
打造深度契合檔案“收存管用”業務流程,高度匹配數據管理標準要求的線上平臺。完成基于局域網的館藏檔案管理系統平臺,滿足日常數字檔案館業務管理和檔案利用、編研需要。完成基于互聯網的檔案網站和移動端微信公眾號建設,及時發布檔案工作動態、VR網上展廳、微視頻和編研成果,充分發揮線上檔案宣教功能。
(三)高標準抓好檔案數字資源建設
一是做好“存量數字化”,建立案卷級、文件級目錄數據庫和原文數據庫,錄入機讀目錄550萬條,掃描原文3200萬幅,數據量12TB。紙質檔案數字化率達到92.39%,其中民生檔案數字化率100%。二是完成館藏全部照片、錄音、錄像檔案數字化加工和362萬頁紙質檔案數字復制件全文識別,2024年全部完成剩余紙質檔案數字復制件全文識別。三是圍繞重大事件、突發事件應對等開展專題數據庫建設,完成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兩類檔案”專題數據庫,接收和掛接目錄6萬條,原文數據36萬頁。
(四)高標準抓好檔案信息安全保障
健全網絡信息安全制度,狠抓過程安全、成果安全,強化檔案信息系統安全管理,定期組織網絡信息安全檢查,開展相關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嚴格檔案服務外包安全監管各環節,夯實檔案信息安全屏障。
二、突出“兩個服務”,充分發揮檔案數字化轉型作用
以服務中心大局、服務人民群眾為導向,充分發揮檔案資政育人作用,以數字化成果賦能檔案業務發展。
賦能檔案資政服務。充分利用數字檔案資源提升檔案資政的深度、廣度和時效,圍繞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精心編報檔案資政參考材料《檔案資訊》,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多次獲得領導肯定性批示。
賦能檔案編研開發。利用搜索查詢、專題組織等功能,有效提升舉辦展覽、編研書籍、制作微視頻等編研開發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近年來,市檔案館先后舉辦大型展覽5次,編纂圖書6部,制作音視頻105集。
賦能檔案共享利用。在接入全國檔案查詢利用服務平臺和省館藏紅色檔案目錄查詢系統的基礎上,先后與北京、杭州等30家省外檔案館簽訂民生檔案跨館利用服務協議,指導全市17個縣(市、區)檔案館與所轄169個鄉鎮(街道)802個村(居委會)簽訂民生檔案跨館利用協議,跨館利用范圍進一步拓展。
賦能地方志發展。石家莊市方志辦業務職能于2018年并入檔案館。市檔案館充分發揮檔案資源豐富和數字化優勢,為地方志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2023年在館官方網站上線包含市志、年鑒等5個版塊、382冊地方志資料的方志綜合服務平臺,為社會各界利用地方志資源提供了便利。同時,依托豐富的館藏檔案資源,年鑒編纂質量大幅提升,《石家莊年鑒(2022)》榮獲第九屆全國地方志優秀成果(年鑒類)市級特等年鑒。
三、堅持創新驅動,全面提升數字檔案館建設水平
(一)建設一體化管理平臺,實現跨系統全面智慧管理
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對檔案庫房、技術用房、服務用房、公共區域和檔案館周邊等采取專業的安全防護措施,建立起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智能安全防護體系。
(二)采用射頻識別技術,提升實體檔案管理水平
應用射頻識別技術管理實體檔案,實現檔案實體智能盤點、出入庫位置監測、利用監測、檔案搶救和數字化加工流程管控等功能,有效提高檔案管理效率。
(三)升級館室一體化系統,打通電子檔案移交接收環節
通過政務外網與黨政協同辦公平臺對接,市直單位在辦公平臺流轉的電子文件能夠進行數據封裝、在線歸檔和移交入館,實現從電子文件形成、歸檔,到電子檔案移交進館、電子檔案長期保存的全流程管理。
石家莊市檔案館